中国网信杂志

其他

吴泳铭:拥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智能革命

吴泳铭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淘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过去一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进入“智能涌现”新阶段,正在深刻重构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国内科技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行业创新踊跃。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广阔,对数字经济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是历史性的机遇,是新一轮产业智能和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启全新的智能时代,引发人机交互、计算范式和认知协作三场革命,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一是人机交互革命。人机交互是连接“碳基”和“硅基”的核心纽带。从物理设备交互、软件编程交互、图形界面交互,演进到大模型时代的人机自然语言对话交互,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重塑。过去的人机交互需要依赖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预设的算法逻辑,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流程翻译成机器语言,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的“小脑”。而大模型能够充分理解人类自然语言以及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关联,自主实现程序代码的智能升级,从而涌现出类似于人类“大脑”的智能。未来,人机交互革命将重构一切软件,大模型将驱动一切硬件,并催生出人形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原生终端产业,给生活、产业、科研等方方面面带来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变革。二是计算范式革命。当前正处于从CPU(中央处理器)主导的通用计算模式向以GPU(图形处理器)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计算加速切换的技术拐点。CPU主要用于通用计算,GPU则是用于智能计算,其并行计算能力是CPU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已成为全球大模型训练的主流选择。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发展消耗的计算资源每3~4个月就翻一倍。未来的云计算发展模式将以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的计算为核心,带动全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期。三是认知协作革命。千百年前,人类的知识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从30年前开始,互联网成为人类存储知识的主流介质;现在,人类的知识体系被构建在GPT(生成式预训练模型)、通义千问等大模型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普及,传统的关键词检索将转变为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新模式,这是对人类知识存储、检索和使用方式的一次重构。新的人机交互也将带来协作革命,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体会逐步深度嵌入各类组织的需求定义、应用开发、运维管理和资源调度等环节。以钉钉为例,未来预计将有1000万个人工智能助理在钉钉上产生,一场组织的智能化革命正在开启。发挥科技平台优势,培育人工智能生态,加速产业智能化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和创造力。阿里巴巴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平台,将通过开放繁荣的产业生态、稳定高效的算力平台、泛在普惠的智能应用,为加速产业智能化贡献力量。第一,开放是营造繁荣人工智能生态的重要支撑。生态要繁荣就必须开放,全球计算机、服务器、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开放是培育数字技术生态体系的必由之路。开源社区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开源社区大幅降低模型研发和应用门槛,加速模型技术演进升级。阿里云牵头搭建并运营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源社区魔搭(Model
3月5日 下午 5:04
其他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在《中国网信》杂志发表署名文章

互联网核心技术支撑网络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吴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院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成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为网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引领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建设网络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把实施网络强国、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为举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其意义巨大、影响深远。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正在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度。近年来,以下一代互联网、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形成各行各业的信息化体系,如金融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以互联网为基本支撑的新技术、新功能和新应用,正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并催生新的业态。事实证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已成为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手。此外,数字技术业已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社会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数字技术创新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国际合作建设,数字中国作为一项横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安全等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其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发展起步到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当今所处的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数字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空间。网络空间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如卫星、5G、超高速光纤;二是通过互联网相连的各类计算机系统;三是各类通用的先进数字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四是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数字能源、数字工业等。这四个部分由低到高,一层接着一层,共同构成网络空间技术体系,支撑着数字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网络空间技术体系支撑和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网络空间的覆盖作用和网络体系的连接作用使得数字化转型不仅从形态到内容有了实现基础,还从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力关系变革和社会组织韧性等多个维度,重塑国家治理与产业的软硬实力,推进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的建设步伐。互联网核心技术是网络强国的“命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第一,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关键内容。在网络空间技术体系中,CPU(计算机处理器)、O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共同构成网络空间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其中,CPU和OS是网络空间技术体系中各类计算机系统(基础细胞)的核心部分,互联网是网络空间技术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组成了网络空间技术体系的核心结构。互联网核心技术是“网络空间技术体系”的核心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关键,主要包括互联网各部分功能组成及相互关系。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各层协议中,网络层承上启下,保证全网通达,是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核心所在。网络层之下是连接各类计算机系统的各种先进通信技术(例如遍布全球的高速光纤通信系统,连接用户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5G和室内外无线Wi-Fi,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网络层之上是各种各样的大规模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体系结构之所以能够成为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在一次次与其他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比拼和角力中“大浪淘沙”,逐步达成共识而确立起来的。互联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巨大技术力量。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Vint
2月22日 下午 4:01
其他

良法善治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法治建设述评

良法善治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法治建设述评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1994年4月20日,一个载入互联网发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信息时代的大门悄然开启。同年,我国第一部涉互联网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历程正式起步。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实践证明,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发展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推进依法管网治网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依法治网深入推进,加快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有力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致广大而尽精微——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政府建设述评

致广大而尽精微——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政府建设述评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对任何国家和政党来说,互联网是重要的执政条件,网络空间是重要的执政环境,信息化是重要的执政手段,用网治网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和体现。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党如何更好治国理政,如何推进政府治理理念、方式、手段创新,让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实践课题。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正是立足时代背景、针对现实问题、着眼未来发展作出的科学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围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就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有力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202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联互通,深化政务服务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快讯|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揭晓

11月8日下午,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15个具有国际代表性的项目获奖并在现场发布。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获奖名单关键技术组01全球首个5G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与时偕行天地宽——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述评

与时偕行天地宽——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述评天下为公、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这是中国先贤描述的天下大同的理想图景。当前,信息时代的革命浪潮正加快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呼唤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信息时代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共同福祉,鲜明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体现了中国积极作为的大国担当,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广泛认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指引下,我国提出“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美好愿景,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各国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共同培育数字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奏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乐章。2023年5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图/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东风浩荡红旗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述评

东风浩荡红旗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述评大国之兴,必须牢牢把握时代的机遇。大国之强,必须以科学思想指引方向。一个民族伫立人类文明的高地,只有借助思想的伟力,才能更好把握自身所处方位,更加清晰眺望未来前进道路。信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浩浩荡荡,中国正与信息时代相向而行、与数字变革同步发展,紧紧抓住可能稍纵即逝的重大历史契机,不断书写人类数字发展进步史上的光辉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把握大势,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国网信事业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发展起步到不断壮大,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网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网络空间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前不久,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对推动新时代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为阔步迈向网络强国新征程锚定了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大地、来源于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是信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管网治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网信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促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出耀眼的真理光芒和强大的实践力量。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清风徐来天地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清风徐来天地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文明建设述评五千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五千年江河浩荡,人文日新。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类文明史上历久弥新、绽放光彩,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潮流奔涌向前,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社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亿万人民在网上的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正日益催生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式——网络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党的创新理论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行为日益规范,社会各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更加踊跃,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蔚然成风,网络文明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把网络文明作为网络强国建设重要任务,共筑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在古汉字中,“文”字像一个站立的人形。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文明”就是人的光辉,意味着道德泽布、教化昌明,包含了彰显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的深刻意蕴。历史是精神的大写与展开,思想是文明的凝结与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谱写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谈到中华文明时充满着深沉的情感。五千年华夏文明大河浩荡、绵远流长,既创造了光耀人类的灿烂辉煌,也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曲折。今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接力棒传递到这一代人手中,这是一种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2023年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开展监督检查,提供者应当依法予以配合,按要求对训练数据来源、规模、类型、标注规则、算法机制机理等予以说明,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等支持和协助。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杜绝泥沙俱下!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

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这是针对互联网“自媒体”乱象的又一次“亮剑”整治。网页截图(来源:中国网信网)自媒体时代,互联网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人都有麦克风,各种信息在网上激流涌动。信息涌流,是大势,是潮流,但也泥沙俱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的关注焦点瞬息万变。面对内容产出难、同质化严重的困境,有些自媒体账号不在内容创作上下功夫,而是对信息内容断章取义,通过抄袭、拼凑事实、“标题党”甚至夸大造谣等方式,赚取流量。如此种种行径,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整治乱象要坚决铲除“自媒体”乱象滋生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哄骗、利诱老年人摆拍视频、开设直播,骗取网民点赞、打赏、捐赠的行为时有发生,罔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利用未成年人不当牟利的恶行人神共愤。整治“自媒体”乱象重在斩断其不正当发展的利益链。录一段视频留存美好,写一段文字记录生活,拍几张照片定格记忆······网络空间本是亿万网民分享生活的一方天地。整治“自媒体”乱象,不是一时之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在各方的努力协作下,网络空间必将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无边光景时时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社会建设述评

无边光景时时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社会建设述评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有力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人类正加速迈向数字社会这一全新的社会形态。一分钟,复兴号高铁行驶5833米;一分钟,超20万个快递穿梭在中国大地;一分钟,移动支付新增28.77万笔;一分钟,41件案件通过互联网立案······这是今日活力涌动的中国,这是新时代处处可见的数字生活。从互联网的后来者到大踏步赶上信息时代潮流,我国建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社会建设特点和规律,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数字化助力更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巩固和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2023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会议指出,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为RISC-V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过去二三十年,世界主流CPU(即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的CPU)一直被x86和ARM两种架构所垄断。其中,x86架构(或称Intel架构)是1978年由英特尔(Intel)公司推出,以产品方式推广,是PC时代的产物;ARM架构是1990年由安谋(ARM)公司推出,以授权方式推广,是移动时代的产物。与此相应,桌面和移动终端领域也大多分别被微软的视窗(Windows)和谷歌的安卓(Android)两种操作系统所垄断。这样,在现代IT领域就出现了“Wintel”(Windows+Intel)和“AA”(Android+ARM)两大生态的垄断。鉴于在一个生态中,无数软硬件彼此依赖、互相支持,以致打破生态垄断极为困难。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在主流CPU及其生态领域处于被动跟随状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源。近年来,开源RISC-V架构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我国业界普遍认为,应聚焦开源RISC-V发展主流CPU,这样可使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发展主动权,并全面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开源RISC-V的基本生态开源RISC-V是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卫·帕特森教授的团队于2010年发布的。RISC-V架构采用开源模式,具有设计精简、易于移植、可扩展、模块化、可定制等特点,十分适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需求定义软件,软件定义硬件”的定制化趋势,而中国在这方面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以为RISC-V生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经验表明,一个芯片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其生态。今后RISC-V能否跻身于世界主流CPU行列,关键也取决于其生态。40年前,英特尔公司的x86架构依托“Wintel”生态发展壮大;十多年前,安谋公司的ARM架构依托“AA”生态发展壮大;今天,RISC-V架构也要依托其自身生态发展壮大。我们可以把RISC-V生态用“RV++”表示,描述为1+1+N:即一个架构、一套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N种应用场景。简言之,“RV”就是“一个架构”即RISC-V,代表开源指令集标准规范,它由RISC-V国际基金会(RVI)主持的RV开源社区进行支撑。该基金会在2019年由美国迁到瑞士,随着RV开源社区的发展壮大,RISC-V国际基金会成为推进RISC-V生态发展的核心力量。“RV++”中的第一个“+”代表“一套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在上述的“Wintel”和“AA”生态中,都只强调了操作系统,不过,今天计算机往往需要一整套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件的支撑,所以我们将“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统称为“基础软件”。由于RISC-V基础软件不能照搬x86或ARM的基础软件,而需要重新按照RISC-V架构定制开发,这就使中国软件人员大有用武之地,也为基础软件领域的后来居上提供了新机遇。相形之下,发达国家可享用x86和ARM的成熟生态,缺乏建设RISC-V生态的动力。“RV++”中的第二个“+”代表“N种应用场景”,尤其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场景,例如AI、物联网(IoT)、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这类场景量大面广、发展迅速、定制化需求很强,特别适合采用RISC-V芯片。发展RISC-V生态的关键因素第一,聚焦RISC-V架构发展中国芯片产业。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22年行业销售额突破1.2万亿元。据2022年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为5735亿美元,这一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5384亿颗,进口额为4156亿美元,约占全球芯片销售额的70%,显示出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地位。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不仅存在严重“卡脖子”问题,而且在芯片设计环节,特别是主流CPU架构方面受制于人的问题也需加以强调。应当看到,CPU架构不仅直接影响芯片设计环节,实际上CPU架构及其引领的整个生态对IT业都有重大影响。现在多种国产CPU架构并存虽然反映了国产CPU的进展,但并非长久之计,也不能改变主流CPU被x86和ARM两种架构垄断的局面。如能聚焦于开源RISC-V发展主流CPU,既有助于集中资源、降低内耗,也能打破x86和ARM两种架构的垄断,满足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应当看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推进RISC-V生态建设的强大支撑。例如,目前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一些大企业联盟正大力发展基于RISC-V的解决方案。据估计,一辆智能网联汽车需要使用数以百计的CPU模组,所以这一领域未来将成为RISC-V生态的重要支撑。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RISC-V芯片全球出货量达到100亿颗,其中50%来自中国。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芯片领域将形成x86、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市场就是RISC-V的坚强后盾。可见,当主流CPU被人控制时,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一旦拥有了主流CPU的话语权,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才能真正增强我国科技产业的竞争力。第二,打好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起着基础性、平台性的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保障信息安全有重大意义。早期的教科书上,只有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类,后来陆续出现支撑软件、中间件等新的软件类型。今天,基础软件这一概念已被人们广泛认可,不过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说来,基础软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计算机系统运作不可缺少的软件;二是支撑开发与运行环境的软件;三是面向广大领域的共性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可以归入基础软件一类中,作为基础软件的核心。如上所述,一种CPU架构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态系统,特别是依赖于需要大投入和长研发周期的基础软件。如果说,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系统中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分界线和交互规范标准,也是基础软件生态的起始原点,那么,基础软件介于CPU架构和各种应用软件之间,就是生态的“黏合剂”“催化剂”以及核心竞争力。从技术发展趋势看,自2020年之后,RISC-V发展的优先级从体系结构驱动切换为软件驱动。现在,在世界范围内RISC-V基础软件的竞争已经到来。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参考x86和ARM的历史,x86生态成就了微软和红帽(Red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国家广电总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持续推动我国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升级,为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和广阔空间。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网民使用率达到97.4%。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7.19亿,比10年前翻了一倍;短视频凭借10.12亿用户和94.8%的使用率,成为国内第二大互联网应用。此外,IPTV总用户数达到3.8亿,智能电视激活终端达到3.15亿户。十年间,网络视听行业不仅用户数量、产业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更在守正创新中展现出舆论传播主流化、节目内容精品化、市场秩序规范化的良好态势,在巩固壮大宣传思想阵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网络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迈上了高质量发展轨道。回顾过去十年发展历程,网络视听行业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完善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的制度体系,稳步推动广播电视成熟管理模式向网络视听领域延伸拓展,始终坚持监管与繁荣并重、提正与减负并重,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在主题宣传、精品创作、行业监管、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归结起来,就是牢牢把握“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铸魂,以大力营造清朗空间强基,以推动产业健康繁荣赋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旗帜鲜明抓好主题宣传聚焦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网络视听平台“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创新实施短视频“首屏首推工程”,2022年以来推送短视频近千条、全网总播放量近150亿次,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19年以来,连续3年在新年之际制作推出网络专题节目《足迹》,以新年贺词为主线,串联起习近平总书记过去一年重要活动的鲜活影像。《足迹·2022》网络端播放量超2亿次、电视端覆盖户超5亿,网友纷纷留言“跟着总书记的足迹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用心用情讲好时代故事坚持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围绕重要节点、重大主题,加强选题规划、推优扶持、跟踪指导,近年来有节奏、有层次推出《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黄文秀》《浴血无名川》《藏草青青》《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一大批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的视听精品,并通过集中展播、首页首屏推荐、活动专区、直播答题等形式掀起宣传热潮,形成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在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创作展播中,推出《这十年》网络视听系列节目和《国医有方》《特级英雄黄继光》《勇士连》《血战松毛岭》《声生不息·港乐季》等主题鲜明、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党的二十大前后,主题宣传统筹联动、浓墨重彩,主题节目持续热播、影响广泛,主题精品集中呈现、振奋人心,形成重点平台联合展播、多元内容精品荟萃的播出氛围,产生了大小屏同频共振、长短视频统筹联动的矩阵效应,奏响了“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网络强音。守正创新打造文化品牌2022年大年初二,组织8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打造的《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亮相全网,以独特艺术魅力和鲜明主题表达,在新春之际唱响了“奋进新征程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习近平寄语全国科技工作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年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科技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网信》杂志梳理相关重要论述,与你一起回顾学习。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习近平论大数据

算启未来”为主题。《中国网信》杂志摘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发展的重要论述,与你一起回顾学习。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新十年”扬帆起航 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举办

5月7日,以“数字安全@数字中国”为主题的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成功举办。大会主论坛上,嘉宾围绕数字中国建设的多个重要话题展开分享和讨论,涵盖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数据安全、数字安全、数字城市等方面内容。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启动暨西湖论剑新十年规划发布仪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围绕“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实体经济发展重心转向数字化实体经济,需要正确认识和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促进数字平台创新发展,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和安全关系,坚持“用”字当头,平衡和处理好数据产权保护、安全与利用的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发表题为“破解数据要素流动与隐私保护相冲突的局”的主旨演讲,提出在全球数字融合的大背景下,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战略级资源,平衡数据要素流动与隐私保护的冲突,需要采用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程序动,分享价值不分享数据四个核心方法,通过模型加工场这一分享价值的可信平台,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演讲中提出,随着数据上升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跨境数据流动的安全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应该主动迎接IPv6主导的互联网时代,通过IPv6提升数据安全能力,支撑跨境数据流动的有效管理,护航数据安全流动。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围绕数字中国安全建设,以“构筑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为题,提出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建立高远、平远、深远的数字安全观,厘清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要素的关系,构建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基础设施与数字生态,共建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构筑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5月9日
其他

徐步等:携手共推“一带一路”倡议下数字互联互通提质升级

袁莎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来源:《中国网信》2023年第2期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5月9日
其他

五四青年节,聆听总书记的青春寄语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5月4日
其他

习近平论数字中国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发展形势新变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在即,《中国网信》杂志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与你一起回顾学习。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东风万里绘宏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中国建设述评

东风万里绘宏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中国建设述评碧海掣鲸望巨擘,云天张翼仰高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从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到党的二十大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现代化寄托着多少代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矢志追求。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需要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加以审视的开放命题。新时代的中国做出开拓性的回答: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致力于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看新时代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形成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踏上现代化的快车道。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部署,开启我国信息化发展新征程,数字中国建设越来越成为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发展大局,高度重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擘画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大动力。世界看见,一个活力奔涌的数字中国正在走来。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超前部署擘画数字中国建设蓝图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如何在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激发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新活力,去赢得更加长远、更加光明的未来?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数字中国”这一概念——“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中国搭建的互联网国际平台提出这一概念,成为面向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宣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数字中国建设把舵定向、擘画未来。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被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两个月后,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致贺信,深刻阐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在贺信里,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在福建工作时的往事,“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时,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源自长达几十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时光回到本世纪之初,那时,互联网、计算机在中国远未普及。人们很难想象,地处中国东南一隅的福建,却已悄然开始了一场数字化转型的变革。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极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部署。他同时提出,省政府可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由他担任组长。次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数字福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审议通过“131”计划,开启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这也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浙江”。习近平同志强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制定并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打造“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浙江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答常新。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一宏阔的图景中,数字技术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领域成为大国竞争的最前沿和新赛场。置身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信息时代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体悟,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踏上新征程,擘画新蓝图。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有了里程碑意义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作为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信息化领域的首个全面规划,文件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首次提出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将建设数字中国上升到“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战略高度。这是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方案,这是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份规划中,数字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一一明确: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立足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加强整体布局、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蓝图绘就卷已开,江海乘风启新程。从“131”计划、“八八战略”到“2522”;从东南一隅、之江热土到神州大地······习近平总书记挥就的“大写意”被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一幅峰峦莽苍、千帆竞发的壮美数字画卷正在新时代的中国徐徐铺展。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部署。2023年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习近平论网络强国建设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网信》杂志梳理相关重要论述,与你一起回顾学习。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习近平论网络安全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以下摘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论述,与你一起回顾学习。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孙绍骋: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党委网信委主任孙绍骋在《中国网信》杂志2023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信息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划推进数字内蒙古建设,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加强党的领导,为数字内蒙古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内蒙古信息化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补齐信息化发展短板,首要一条是把党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落实落细,推动形成齐抓大抓信息化的强大合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数字内蒙古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自治区党委网信委牵头抓总作用,全面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我们科学编制信息化、数字经济、大数据等“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及行动方案,出台年度数字内蒙古建设标志性引导性项目清单,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围绕大数据、数字经济等推出了一批扶持政策、研制发布了一批地方标准,为加快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当前,内蒙古正处在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发展步伐必须持续快起来。我们将坚持长远谋划、高位推动,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措施、优化治理体系等方面入手,为数字内蒙古建设按下“快进键”。按照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加快调整完善数字内蒙古工作体制机制,科学划定各方责任分工,更好更快推动任务落实。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紧扣“五大任务”,细化明确数字内蒙古建设布局,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责任制,加快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数据条例等法规,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基础日益坚实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加快推进信息化的坚实支撑。我们抢抓获批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网络、算力和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建成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以及和林格尔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区5G基站达4.1万座,实现各城镇地区和941个乡镇及重点工业园区全覆盖,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鄂尔多斯进入全国双千兆城市行列。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200万台。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深入推进,列入中央网信办评测范围的215个重点网站全部支持IPv6访问,全国排位进入前十。建成2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接入企业6.8万户,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内蒙古是全国唯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加快能源、交通、电力等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约利用水平。特别是针对边境地区“空心化”、通讯不畅等问题,加快推动通信网络、大数据、视频等技术在边境管控治理上的运用,构建稳边固边的“天罗地网”。内蒙古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200万台。图为和林格尔数据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坚持融合共进,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们立足内蒙古实际,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产业化上,我们充分发挥能源、气候、区位等方面优势,大力推进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高水平数字产业集聚区,促进数据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截至2022年底,全区数字经济领域共建成重点实验室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46家和482家。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83.3%,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94.7%。在产业数字化上,我们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紧迫任务,加快推进农牧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目前,已建成智能矿山126个、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27个、智慧工业园区55个,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9.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9%,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0.8。同时,我们立足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跨境电商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新空间。2022年全区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4.8亿元,同比增长5.5倍。虽然我区数字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但我们清醒认识到,内蒙古数字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数字应用不深不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还不高。我们将进一步用好“东数西算”新赛道,依托数据中心规模优势,在培育数据开发应用相关产业上狠下功夫,充分挖掘和释放数字要素价值,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快协同转型进程,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成生态环境监测、智慧水利等一批大数据应用平台,生态环境监管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内蒙古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比较多,我们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煤炭、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转型,出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行动方案,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户鄂尔多斯,一大批零碳智慧企业、零碳智慧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内蒙古注重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进行能源、化工等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建成智能矿山126个。图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智慧矿山远程操作采煤机。图/王晓博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述评》

百舸扬帆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述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各国纷纷把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不断激活新应用、拓展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以关键底座之力不断支撑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方向。风鹏正举海天阔,更扬云帆立潮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拔节而上、积厚成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稳稳托举起数字中国大厦。中国发展脉动愈发强劲,数字新基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把握“时”与“势”,全面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孕育出新的基础设施,并进一步推动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引领新的经济转型升级。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对于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个信息时代的发展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远思考。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将拥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每当新的机遇与变革出现,谁先把握机遇、拥抱变革,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彼时,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重要战略举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深刻阐述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点: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要有新动力,新动力从何而来?“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动脉”作喻,深刻阐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有助于推动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离不开长时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敏锐认识到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经济要发展,邮电要先行。”“相比较还是邮电通信投资少,见效快,可行性大,通信改善可以弥补交通不足。这就是所谓‘脚不够长,要借助顺风耳’。”在习近平同志有力推动下,宁德实现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欧阳钟灿:攻克“缺芯少屏”难关 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网信》2023年第1期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深度解读《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顺应信息发展潮流,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推动网络空间主旋律和正能量更加高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深度合成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带来新的治理难题。为加强深度合成服务治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23年1月10日正式生效实施。《规定》聚焦前沿技术、着眼长远发展,系统规范深度合成服务,完善深度合成治理体系,筑牢技术安全屏障,维护风清气正网络生态,助力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技术发展前沿,推出首部专门规章出台《规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制定完善对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规定》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彰显依法管网、依法治网的精神内核。深度合成服务治理是我国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规定》作为我国首部针对深度合成服务的专门性部门规章,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将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起到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积极作用。出台《规定》是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深度合成技术发展迅猛,在推动产业变革、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给网络生态治理带来新风险新挑战。利用深度合成技术生成的虚假信息日益增多,滋生谣言、混淆视听,大幅削弱社会信任度。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深度合成技术恶意制作违法有害信息,并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传播,诋毁他人名誉、侵犯个人隐私,或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危害公众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类违法有害信息,难以追溯制作源头,进一步增加网络内容管理的难度。为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规定》针对深度合成技术带来的现实危害与潜在风险,提出科学化、精细化、体系化的治理要求,划定深度合成服务的“底线”和“红线”,推进深度合成技术依法依规有效利用。出台《规定》是促进深度合成服务规范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深度合成技术已经成为全球信息领域创新的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以生成型对抗网络(GAN)、扩散模型(Diffusion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新华时评|整治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整治各类网络生态乱象。聚焦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算法滥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净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传播各类违法违规信息的网站平台,采取约谈、责令改正、警告、暂停信息更新、罚款等多种措施……”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其中关于网络暴力的治理等内容引人关注。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刘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党委网信委主任刘宁在《中国网信》杂志2023年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作出系列部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最新成果,为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数字广西,推动广西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切实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加强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把网信工作纳入全区发展大局谋划推动,制定实施网信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深悟遂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强调要按照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的要求,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重点任务、基本方法,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广西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广西网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治网之路。坚持把党的二十大关于网络强国的新部署新要求纳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大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信息革命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网信工作任务举措的战略部署。广西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与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支持下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的决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意见》,印发推进数字广西、数字政府建设系列文件,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确保党的二十大关于网络强国的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尽收其效。健全完善党领导网信工作的体制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管互联网”的重要要求,积极发挥各级党委网信委统筹、指导、协调作用,成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党委网信委和大数据发展机构,建成网信三级工作体系,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网信组织体系。构建网信“三个一”工作机制,在中央网信办全国“一张网”的支持下,推动形成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主动履责的良好格局,打造全区网信工作“一盘棋”,形成网信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求“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广西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历史机遇,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数字广西“新基座”。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新基建机遇,聚焦工业互联网、5G、双千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星火·链网”超级节点,上线我国首个面向东盟的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加快推进IPv6、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成为全国首个所有设区市均达标“千兆城市”的省份。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主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完善数字经济产业布局,重点推进南宁、柳州、桂林、北海数字经济示范区,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算力一体化网络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区块链、元宇宙和行业结合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37%,广西首个元宇宙景区桂林象鼻山景区已上线运行。坚持以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建设运营汽车、机械、林产、铝、煤炭等5大工业互联网行业级平台,以智赋能、以数提效,推动“桂企上云”以及“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机械、冶金、汽车、钢铁、制糖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抓好智慧种植业、智慧畜牧业、智慧渔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推动交通、商贸、旅游、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充分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优化数字营商环境。以数字化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公共数据等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营商环境“智管云”平台,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扩大“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掌上办”事项范围,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线上政务服务“桂通办”网上可办率超99%,电子证照数据汇聚类型和数量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加强面向东盟的网信国际交流合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广西抢抓用好高质量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我国申请加入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遇,聚焦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化与东盟、RCEP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领域的务实合作,助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数字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贸、金融、通关、物流、数据安全等领域信息共享、互信共认,积极参与国内数字经济循环。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契机,积极建设陆海联动数字走廊,构建“数字孪生平陆运河”。加快建设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国际通信大通道,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方面合作,助力共建中国—东盟“五大家园”。深化面向东盟的数字领域合作。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集聚区、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中国—东盟传统信息交流服务和交易平台等,完成老挝、柬埔寨、缅甸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启用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数字提质,打造RCEP框架下永不落幕的盛会,助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深化网络文化交流与传播。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网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展中国—东盟网络文化作品译制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网络视听产业链。结合“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20周年等,打造“友好东盟”国际网络传播品牌,助力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由数字广西集团打造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于2022年开园运营。深化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信息化赋能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助力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提升数字化生态治理能力。积极推进广西“生态云”平台建设,优化完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和能源动态监测网络,开展固定污染源“一证式”扫码监管试点,完善“天空陆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国家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双化协同监测指标体系和数据调查机制,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促进产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普及数字化绿色生活方式。探索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民生领域数字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打造数字化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入总结大数据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应用经验,继续深化“数字抗疫”,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筑牢祖国南疆网络安全屏障,助力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广西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打好维护网络安全“组合拳”,积极防范化解网络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深入开展“清朗”“净网”“扫黄打非”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探索“网络+网格”融合方式,健全网上网下联动处理机制,有效遏制各类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扩散。精准高效开展网络普法,持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攻防大赛等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实现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全覆盖。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深化网信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打造“守护八桂”网络安全品牌,网络安全检测与应急能力、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围绕“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述评》

春来潮涌东风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述评春回大地,潮起东方。2023年的春天,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充满活力,再次踏上发展快车道,其中,数字经济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数字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中国经济航船乘着数字化的东风,踏着信息化的浪潮,在风雨中笃行,于逆境中奋起,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乘势而上、破浪前行,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加速驶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图解|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网信事业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我国网络内容建设发展成就与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顺应信息革命发展潮流,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推进网信工作,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网络内容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十年来,网络空间主旋律和正能量更加高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举旗铸魂,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风范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网信系统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作为头等大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加大优质内容供给、统筹优势传播资源、顺应新时代传播规律、变革传统传播理念、创新网上传播方法,推出一系列如“牵妈妈的手”等精品力作,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风范。大力开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上宣传报道新形式、新渠道、新语态,通过鲜活的画面、生动的表达,在网民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中央新闻网站、理论网站以短视频、微动漫、云沙龙等形式创新推出学习栏目,如人民网“时习之”、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央视网“天天学习”、光明网“学习时刻”、中新网“习言道”、求是网“理上网来”等一系列品牌专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10个方面重点任务。守正创新,网上正能量充沛高昂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亮点纷呈。十年来,网络内容建设不断加强,主流舆论新格局稳步构建。互联网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重大主题,推出“奋斗百年路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我国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发展成就与变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顺应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双边、区域和国际对话与合作,致力于与国际社会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入开展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网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互联网普及应用。一是积极推进全球光缆海缆建设。通过光纤和基站等建设,提高相关国家光通信覆盖率,推动当地信息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广IPv6技术应用,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云间高速”项目首次在国际云互联目标网络使用SRv6技术,接入海内外多种公有云、私有云,实现端到端跨域部署、业务分钟级开通,已应用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推动北斗相关产品及服务惠及全球。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至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与阿盟、东盟、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区域组织持续开展卫星导航合作与交流,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行业和专业应用等标准化组织。三是助力提升全球数字互联互通水平。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积极开展5G技术创新及开发建设的国际合作。中国企业支持南非建成非洲首个5G商用网络和5G实验室。中国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助力提高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将“智慧港口”建设作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分享数字技术红利,助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积极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助推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一是“丝路电商”合作成果丰硕。自2016年以来,中国与五大洲24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电子商务企业加速“出海”,带动跨境物流、移动支付等各领域实现全球发展。与自贸伙伴共同构建高水平数字经济规则,电子商务国际规则构建取得突破。二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发展。中国积极为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云服务支持。以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为平台,有效利用云服务平台等资源,建立起由51个国家、141个合作伙伴参加的全球微生物数据信息化合作网络,牵头建立全球微生物菌种保藏目录,促进全球微生物数据资源有效利用。协助泰国共同打造泰国5G智能示范工厂,积极同以色列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治理合作,推动建立相关国际规则。中国在国际或区域多边经济机制下,推动发起多个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和诉求的倡议、宣言和提案。一是推进亚太经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2014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首次将互联网经济引入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框架,发起并推动通过《促进互联网经济合作倡议》。积极推动全面平衡落实《APEC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先后提出“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后疫情时代加强数字能力建设,弥合数字鸿沟”等倡议。二是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数字经济合作。在中国的推动下,2016年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并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这是全球首个由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数字经济政策文件。三是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数字经济合作。2017年,中国正式宣布加入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发展之友”。2019年,中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新加坡、尼日利亚、缅甸等76个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发表《关于电子商务的联合声明》,启动与贸易有关的电子商务议题谈判。2022年,中国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发表《关于〈电子商务工作计划〉的部长决定》,支持电子传输免征关税,助力全球数字贸易便利化。此外,中国积极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开展数字经济治理合作,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不断深化同金砖、东盟国家等开展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建立数字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数字创新、数字技能与素养、数字化转型等务实合作,合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持续深化全球网络安全合作深化网络安全领域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积极推动达成《金砖国家网络安全务实合作路线图》(2017),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保障国际信息安全2022-2023年合作计划》,分别与印度尼西亚、泰国签署网络安全合作方面谅解备忘录,并与东盟联合建立网络安全交流培训中心。截至2021年,中国已与81个国家和地区的274个计算机应急响应组织建立“CNCERT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其中33个组织签订网络安全合作备忘录。提高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合作水平。中国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合作,在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2020年9月,中国发布《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制定全球数据安全规则提供了蓝本。随后,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中亚五国等签署数据安全合作倡议,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携手推进全球数字治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中国一贯支持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全球性公约。中国推动联合国网络犯罪政府间专家组于2011年至2021年间召开七次会议,为通过关于启动制定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全球性公约相关决议作出重要贡献。推动在上合组织和金砖机制下签署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声明,提出加强网络反恐合作交流建议。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权利。2020年9月,《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发布,呼吁国际社会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把网络空间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和平与稳定和增进人类福祉,反对网络战和网络军备竞赛,共同建立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一是推动联合国网络空间治理进程。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并于2015年提交更新案文,成为国际上第一份系统阐述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的文件。中国建设性参与联合国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组与政府专家组,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制定工作,深度参与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二是拓展与国际组织的网信合作。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连续多年担任世界互联网大会协办单位。2019年7月,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正式授权,在域名规则制定以及域名争议解决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三是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组织事务。积极参与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等平台或组织活动。支持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治理机制改革,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推进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协会、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互联网架构委员会活动,促进社群交流,推进产品研发和应用实践,深度参与相关标准、规则制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开展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平等互信、共赢共治。2017年3月,中国发布首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就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主张,向世界发出了中国致力于网络空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中国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网络空间交流合作。一是深化中俄网信领域的高水平合作。2015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保障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协定》,为两国信息安全领域合作规划方向。2021年,双方重申将巩固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双多边合作,继续推动构建以防止信息空间冲突、鼓励和平使用信息技术为原则的全球国际信息安全体系。二是推进中欧网信领域开放包容合作。举办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围绕加强数字领域合作,就通信技术标准、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务实和建设性讨论。与欧盟共同成立中欧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专家工作组,先后召开四次会议。2012年,建立中欧网络工作组机制,双方在工作组框架下不断加强网络领域对话合作。与英、德、法等国开展双边网络事务对话,深化与欧洲智库交流对话。三是加强与周边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网信合作。持续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数字领域合作,建立中国-东盟网络事务对话机制。建立中日韩三方网络磋商机制,与韩国联合主办中韩互联网圆桌会议。举办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发布“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举办中古(古巴)互联网圆桌论坛、中巴(巴西)互联网治理研讨会,围绕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与治理开展对话交流。与亚非国家开展网络法治对话。四是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与美国开展对话交流。中国致力于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础上,与美国开展互联网领域对话交流,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在华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推进中美网信领域的合作。但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错误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积极开展双方网信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期待。搭建世界互联网大会交流平台。2014年以来,中国连续9年在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自2017年起,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连续6年在大会上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蓝皮书,全面分析中国与世界互联网发展态势,为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提供思想借鉴与智力支撑。近年来,国际各方建议将世界互联网大会打造成为国际组织。在多家单位共同发起下,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成立,更好助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积极开展网络扶贫国际合作。中国在利用网络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宽带接入率,努力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可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接入,消除因网络设施缺乏导致的贫困。在非洲20多个国家实施“万村通”项目,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平台推广分享数字减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将简单小巧的基站放置在木杆上,而且自带电源、功耗很低,快速、低成本地为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目前已有60多个发展中国家受益于此。201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与4所中国高校及11所亚太、非洲地区的高等院校和9家合作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国际网络教育学院,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促进发展中国家高校与教师数字化转型,消除因知识技能匮乏带来的贫困。助力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中国积极研发数字公共产品,中阿电子图书馆项目以共建数字图书馆的形式面向中国、阿盟各国提供中文和阿拉伯文自由切换浏览的数字资源和文化服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国际合作教育“云上样板区”。联合日本、英国、西班牙、泰国等国家的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共同发起“中文联盟”,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搭建教学服务及信息交流平台。2020年10月,与东盟国家联合举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抗疫政企合作论坛”。向相关国家捐赠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提供远程医疗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诊疗、5G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设备及解决方案。推动网络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2020年6月,“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上线,该平台集信息发布、展览展示、版权交易、互动交流等于一体,成为各国视听机构、视听节目和技术设备展示交流平台。构建多语种的“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以图片、音视频等形式推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1500处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充分展现科学、美学、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020年9月,中国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项目,吸引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6家国家级博物馆参与。2021年5月,联合法国相关博物馆举办“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线上研讨会,共同探索法藏敦煌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以推进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呈现和传播。此外,中俄网络媒体论坛、中国-南非新媒体圆桌会议、中坦(坦桑尼亚)网络文化交流会等持续举办,也在以不同形式推动着网络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务实开展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国际治理研究所原标题:《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国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发展成就与变革》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10期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与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当前全球信息革命发展大势,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十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数字中国建设部署要求,不断培育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数字中国建设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十年来,我国逐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和5G网络,固定网络速率逐步实现从十兆到千兆的跃升,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市市通千兆”。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国家行列,《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1位。十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提升。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截至2022年10月底,百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占比达93.8%,千兆接入速率用户突破8000万。相比2012年,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基站数达222万个,5G基站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达5.1亿户。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截至2022年6月,IPv6活跃用户数达6.83亿。我国光通信设备、光模块器件、光纤光缆等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网络、平台、安全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网络,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基站总数达到75.5万个。十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截至2022年6月,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我国超级计算机数量在全球Top500中蝉联第一,关键软硬件取得突破,高性能通用计算芯片、加速计算芯片性能持续提升。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低成本算力服务支撑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十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业规模达到4690亿元。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10万台/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安装使用北斗系统,医疗健康、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产值近2000亿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在20多个国家开通高精度服务,总用户数超20亿。十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我国量子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梯队,率先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并建成了千公里级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研制出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规模化推广应用加速。2022年7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十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先进完备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对数字经济的支撑能力更加坚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加快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从2012年2.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9.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1%。截至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30%,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信息通信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电信业务收入从2012年1.0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1.47万亿元。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成熟度与国际主流产品差距明显缩小,加速从“可用”向“好用”迈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据测算,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十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31.1和26.3个百分点,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世界第二大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发“金种子育种平台”,推广农业装备数字化管理服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持续繁荣,2021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大幅提升社会运转效率。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527万亿元,新经济形态创造超过20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数字社会服务持续普惠便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我国互联网坚持以人为本,数字中国建设不仅有广度、深度,更有温度,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从2012年到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4.4%。十年来,我国教育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完成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截至2021年底,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出口带宽100M以上的学校比例达到99.95%,接入无线网的学校数超过21万所,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上教育平台。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整合集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服务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已连接52.9万所学校,面向1844万教师、2.91亿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汇集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3.4万条、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6628门、高等教育优质课程2.7万门。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省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各级平台联通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所有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各地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互联网医院达到1700多家。十年来,网络帮扶作用更加彰显。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历史性彻底解决贫困地区不通网的难题,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工程加快推进,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App开屏弹窗“关不掉”、“乱跳转”、强制下载软件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骚扰电话有效投诉及时处置率超过99%,垃圾短信用户投诉量降至历史最低。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数字化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进程,持续出台多项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积极打造健康有序的数字化发展环境。十年来,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排名从2012年全球第78位提升至第9位,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强村善治,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在线公开率超过70%。乡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设运营益农信息设施46.7万个,提供各类服务9.8亿人次。十年来,我国持续构建健康有序的数字化发展环境。陆续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信息化健康发展。针对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健康、不规范的问题,我国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网络算法的规范引导。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能够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坚持应用牵引、多方参与,坚持人民至上、惠民便民,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对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高要求和指示,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数字中国建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开创信息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新篇章,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者: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原标题:《数字化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与变革》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10期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代表座谈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11月8日,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前夕,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代表座谈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召开的首次会员代表座谈会,旨在增进大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长庄荣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11月8日上午,由世界互联网大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等出席开幕式。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卢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纪实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向纵深演进,引领和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宏气魄和远见卓识,敏锐洞察全球互联网发展大势,深刻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潮流,着眼信息时代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共同福祉,深入思考构建什么样的网络空间、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等重大课题,创造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网络空间的未来擘画了美好愿景、指明了发展方向。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积极行动,不断彰显出造福人类、影响世界、引领未来的强大力量。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这是习近平敲下木槌,宣布圆桌峰会开幕。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图/新华社记者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曹淑敏在华为公司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4日,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曹淑敏在华为公司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参会人员交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曹淑敏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网信系统的头等大事。到科技企业进行宣讲,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推动科技企业党员学在前、走在前,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开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曹淑敏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曹淑敏强调,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新部署新要求,按照“体系布局、重点突破”的思路,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构建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持续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进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为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数字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华为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及主要业务部门党员干部、业务骨干等约200人现场聆听宣讲。中央网信办有关局负责同志参加宣讲活动。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2年11月6日
其他

盛荣华在互联网平台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2日,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在快手科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参会人员交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我国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纪实》

南风吹郭不胜香——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我国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纪实“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先秦时期的《南风歌》,寄托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中国曾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摆脱贫困、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近代以后,在封建腐朽统治和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亿万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为摆脱贫困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减贫进程加速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甘霖泽四海,霓望慰九农。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网络扶贫行动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接续实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路径、新手段、新动能,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赋予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贫困地区乘着信息化的浪潮实现了“一跃千年”的梦想,贫困群众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脱贫攻坚与共同富裕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共同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图/新华社记者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郑栅洁:奋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网信委主任郑栅洁在《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6期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积极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大力推进数字安徽建设,推动网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唱响网上主旋律,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安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持续做大做强网上主流舆论,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网络环境。坚定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神聚魂。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加强网上理论传播矩阵建设,用网言网语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开设“牢记嘱托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纪实》

成城众志金汤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纪实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席卷全球,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且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网络安全风险激增,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审视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最现实的、日常大量发生的不是来自海上、陆地、领空、太空,而是来自被称为第五疆域的网络空间。当前,深刻认识和有力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切实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网络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屏障日益巩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明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万里长风两翼振,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一体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当前,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普及性、互联性、复杂性以及经济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给国家网络安全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网络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种网络攻击活动时有发生,影响能源、金融、电信、航空、政务等多个重要行业领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个别国家强化进攻性网络威慑战略,大规模发展网络作战力量,网络冲突风险不断加剧。2006年,伊朗重启核电站计划,却屡遭挫折。数年之后才有人发现,原来是因为一种新型“网络武器”——震网病毒攻击了伊朗纳坦兹核工厂,造成大量离心机被摧毁,核研发进程受到影响。这一事件被公认为全球首个通过网络攻击对国家关键军事设施造成严重物理伤害的事件。2013年,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棱镜计划”。曝光显示,自2007年起,美国政府对全球实施电子监听,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多家互联网巨头服务器监控用户隐私资料,其侵犯人群之广、程度之深、时间之长震惊世人。2017年5月,全球范围内爆发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的勒索病毒(WannaCry)感染事件。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用户中招,我国企业、学校、医疗、电力、能源、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企业360公司发布报告,曝光网络攻击组织APT-C-39曾对我国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石油行业、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关键领域进行了长达11年的网络渗透攻击,严重损害了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广大民众的个人信息安全。2021年,美国最大成品油运输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公司工控系统遭勒索病毒攻击,成品油运输管道运营被迫中断,美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网络空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传统网络安全威胁与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内网络安全与国际网络安全高度关联,网上安全与网下安全密切互动,针对国家、企业和网民的网络攻击日渐增多,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突出,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面临很大威胁。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其中,“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被列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图/新华社记者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新媒体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如何加强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中国故事“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广泛渗透,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我国在国际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转变,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当今国际传播格局及未来走向。2021年5月11日,北京,“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举行,参赛短视频均以第三方视角感知记录中国。国际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和广泛化从媒体讲故事到全民讲故事。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电视、广播、期刊等主要传播媒介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主要渠道。由于时间、空间、资源、成本、技术等多方面原因,传统媒体议题设置较为严肃、传播方式比较单一、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参与度较低。而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国际传播处在一个更为“自由开放、多元平等、多向交互”的网络空间,数字化媒体有效解决了传统媒体时空受限、资源集中、成本高昂等问题。新媒体平台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受关系,人民群众不再只是信息接收者,还成为体量最大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总体而言,我国借助新媒体开拓国际传播新局面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基数远超其他国家,普及率也领先于全球水平,这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群众基础;二是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增速迅猛,网民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中国故事所辐射的受众面将越来越广。简言之,在新媒体时代,讲中国故事的人和听中国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将在国家形象建设和国际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主体作用。从中国讲中国故事到世界讲中国故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灌输的模式,还颠覆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独家垄断的局面——一方面,为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外交流传播开拓新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宣介中国创造新机会。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被高度碎片化、去中心化、冗杂化,信息来源变得复杂多样,国际社会对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领导人、社会组织,以及明星、网络名人甚至是普通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关于中国的言论,都可以为我所用,为塑造我国国际形象提供助益。在某种程度上说,相比于中国讲述自己的故事,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或许可以成为国际传播中出奇制胜的一招。一方面,以国际社会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可以促进中国文化输出方式从刚性向柔性输出转变;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消息流通渠道,扩大故事的覆盖面,真正做到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认识、了解中国。以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例,英国广播公司、泛非通讯社、印度时报、美国道琼斯通讯社、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社等世界各国主流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各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也通过网络平台向中国政府及人民表达祝贺,中国成功消除贫困的消息迅速辐射至全球,成为热议度最高的话题之一。由此可见,新媒体背景下,在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上,让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中国扩大对外传播效力的方法和策略,也是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与结果。国际传播内容趋于简明化和微观化为充分体现我国文化观、价值观、发展观,建立良好国际形象,传统媒体通常会选择宏观立意深刻、最具国家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国际传播的内容题材,例如以国家政治改良、历史演变、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经济建设等为主题的著作、影视剧、纪录片等。不可否认,这类知识产品不管是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都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和积极的引导作用,但这类内容在新媒体传播生态中并不具备流量竞争优势。受当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网民接收信息的习惯逐渐趋向碎片化、浅表化和娱乐化,且追求效率,因此,内容充实且精简凝练、信息丰富且直观明了的形式在吸引流量方面占据明显优势。伴随全球掀起的短视频热潮,“微创作”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主流形式,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的社交软件即可完成内容创作、上传及阅览,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相比以往官方严肃的对外宣传风格与内容题材,如今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丰富了内容创作的视角,生活化、亲民化的内容为广大网民所喜闻乐见。以微观视角为切口,通过鲜活的画面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日常,通过见微知著的方式让国际社会切实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社会的进步。以李子柒为例,她作为一位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凭借优质内容在国际上成功“出圈”,其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与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相当。然而,观其内容题材,并未直接宣扬中国文化,而是以中国传统美食等为主线,从小农户的视角围绕衣食住行做文章,描绘出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图景。国外网友纷纷表示,李子柒视频中呈现的中国乡村风情和传统文化令人心驰神往。正如央视新闻的点评,李子柒没说一个夸中国好的字,但却讲好了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足以担当起文化输出的重要使命。2022年6月25日,以“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为主题的“2022中国有约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培育

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未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青少年将网络融入生活、学习、交往、娱乐等各个方面,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常态。广大青少年群体通过网络可以快捷高效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拓宽眼界、增长知识。但由于环境虚拟、信息过载等因素,网络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全社会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网络素养是指个体正确并有效使用网络的能力,包含对网络媒介的认知、信息识别、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参与及协作和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等。网络素养是个体在现代社会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信息化生存能力,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都应对此给予充分重视,学术界也应针对该问题开展系统研究。2021年10月11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在综合实践课上学习防电信诈骗知识。培育目标要从问题防御向促进成长转变当前,我国青少年在网络安全与保护、网络信息辨别与批判、网络管理与自控等方面存在不足,出现如网络成瘾、网络侵扰、网络犯罪以及过度消费等问题。因此,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的初级目标应是预防网络不良影响导致的问题行为。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有力举措,有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但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要立足于更高级的功能,重点以培养品格高尚、认知成熟、创造力强的青少年为目标,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帮助青少年实现在网络中自我服务、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目前,人们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的目标多停留在初级层面,即防止青少年出现重大网络行为不良问题。我们还应把“提升青少年信息加工能力、网络环境下的交际能力、情绪表达能力以及建构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和生命意义感”作为培育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根本目标。培育内容要从碎片单一向系统多元转变引导青少年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能力,向其传输网络技术和安全知识,提升其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辨识的能力是目前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网络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系统,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应该包括更丰富的内容,辐射更多领域,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网络知识教育。青少年对网络知识有所了解,但掌握水平还不够系统、深入,掌握的知识较为碎片化,尚未形成关于网络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因此,要推动青少年学习网络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引导其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信息资源等,向青少年普及网络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其形成科学的网络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第二,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是其自身实际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在网络空间中的直接表现。当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已经具备一些自发、初级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有一定的自律性,但从道德和法律视角反思,网络行为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尚待提升。同时,青少年群体在对他人言语攻击、发布谣言和欺诈等不良网络信息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容忍度”。因此,要督促青少年群体了解网络环境下应具备的道德标准,积极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全面宣传各项网络法律法规,培养青少年尚德守法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这种双重监督有助于培育青少年的网络规则意识,防止不良网络行为的出现。第三,强化思想和价值观引领。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西方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所主导的西方社会思潮通过网络空间渗透得更加隐蔽而迅速,个人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所谓的“自由主义”等思想在网上蔓延,导致一些青少年出现消极颓废、是非观念混淆、“三观”偏差等倾向。要把网络作为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弘扬主旋律,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团结、带动和壮大网上积极力量,大力开展正面宣传,增强网络正能量。培育机制要从多元参与向有效联动转变近年来,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日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并完善青少年网络使用与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为青少年上网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学校开设网络素养教育的独立式课程,或把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之中,进行跨学科合作;家长日益注重自身网络素养的提升,在网络知识和技能学习等方面树立榜样,不断增强家庭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影响力;社会组织整合各方面资源,精心策划多种公益项目和系列活动,如筹办家长培训,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互联网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技术优势,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硬围堵”到“软呵护”。多元参与、综合治理的模式使得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取得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明确不同组织机构的责任划分,整合资源实现有效联动。第一,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将网络素养培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构建全社会网络素养培育体系;第二,互联网企业是网络社会的“企业公民”,在培育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有责任、有义务,应发挥平台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在经营性活动和公益性活动中主动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工作;第三,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的主渠道,学校应将网络素养培育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网络素养教学环境,建立完备的网络素养培育课程,提升学科专业化,形成系统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体系;第四,家长要重视教育策略转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指导能力,同时,对孩子上网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实施适当的监管,营造健康、绿色、积极向上的家庭网络文化氛围。培育路径要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管理转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学习的本质,也是教育的理想状态。在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的实践中,一些人认为青少年无法像成年人那样对网络内容做出正确判断,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伤害。事实上,青少年作为网络原住民,在一定程度上与成年人一样,能够自主地选择、接触和使用媒介,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这为青少年网络素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提供了客观基础。基于自我管理的理念,应在青少年接触网络、参与网络等行为实践中,培养其正确分析、理性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其辨别媒介再现与社会真实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为实现自我管理,需培养青少年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辨别信息的是非真伪及其价值取向,逐步形成理智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志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青少年实施网络自我管理的思想基础,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时代忧患意识的青少年才能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进而主动承担维护文明道德的社会使命和净化网络环境的社会责任,在网络媒介中成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创作者与传播者。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已成为迫切的时代命题。全社会必须重视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要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在目标、内容、机制与路径等方面不断探索,在现有措施、策略的基础上建构体系、形成机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空间。作者:周少贤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以数字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确立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系统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19年7月1日,福州首届数字文化艺术节在福州数字教育小镇举办。本届艺术节以创新形式设计了沉浸式花海互动大屏体验区和数字艺术展区。图为参观者体验沉浸式互动花海大屏。新时代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首先,文化是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的产业和事业,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古语道:“仓廪实而后知礼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及其提升发展理论,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解决了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问题后,精神需要的满足必然越来越重要。因此,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方针也从“两个文明一起抓”逐步丰富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成为美好生活的主要内容,物质消费成为基础和保障。在新时代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人民创造稳定优良的政治生活条件、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洁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精神生活和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需要。推进实施《意见》,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举措。其次,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文化数字化是新时代在文化建设方面迎接信息革命挑战和应用信息革命成果的科学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而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目的意义和根本任务,正如《意见》所指出,是“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最后,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新时代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民性的客观需要。《意见》在工作原则第一条就明确指出,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所创造、所享有的文化,人民性是其根本的性质特征。尽管文化一直主要是由人民大众所创造的,但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文化内容、载体渠道等因素制约,人民大众在参与、主导、享受文化生活方面还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接广泛兴起的信息革命必须逐步消除这种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情况。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就是要运用信息革命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文化产品生产和创新、文化活动组织和管理、文化传播渠道和方式建设、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文化消费方式和场域扩展丰富、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以及文化安全保障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改革创新,以进一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最终更充分且更全面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其中,仅从文化载体和传播渠道看,文字的产生使文化得以跨越时空传播,印刷术使得文化传播进一步扩大范围,电影则将舞台剧场演出文化通过银幕让更多人共享,电视更使得普通大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网络则以其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和泛在、快捷等使得人民大众可以更加便捷、更为生动地享受文化生活。2022年1月1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24小时智慧图书馆。该馆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为文化生产建设和文化消费等提供均等化、泛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见》主体部分规定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围绕通过数字化彰显人民性这一核心,《意见》主体部分规定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为文化生产、消费和发展等提供坚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服务。重点是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第二,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切实保证文化数字化软硬件支撑支持。重点是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中心,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以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建设具备云计算能力和超算能力的文化计算体系,布局具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情感计算等功能的区域性集群式智能计算中心。第三,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文化数字化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桥梁和纽带。重点是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精准数据分析服务。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第四,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实力强劲、功能强大、运行高效的数字化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和文化活动组织管理与服务主体。重点是鼓励和支持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领域的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推动不同层级、不同平台、不同主体之间文化数据分享,鼓励和支持文化机构拓宽文化数字内容分发渠道。第五,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为信息时代人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消费空间、场域、方式和环境。重点是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创新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等“大屏”运用方式,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增强用户视听体验,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为移动终端等“小屏”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性的文化数字内容,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推动“大屏”“小屏”跨屏互动,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等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商业街区、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第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为文化生产建设和文化消费等提供均等化、泛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是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第七,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全面优化国家和地区等层面的文化产业空间结构。重点是推动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演艺等传统业态升级,鼓励各种艺术样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数字内容,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第八,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切实保证并不断净化优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文化生产、消费、服务和管理的秩序。《意见》还提出八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强文化数据安全保障;二是加强文化数字化全链条监管;三是建立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四是健全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动力机制;五是调整优化政府投入;六是提升科技支撑水平;七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八是激活智力智库资源。此外,《意见》还通过明确要求从中央到省级建立领导机制、在相关部门进行主要任务分解和保障措施落实,加强检查督察和考核评价,严肃工作纪律等,来切实保证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全面贯彻落实。随着《意见》的贯彻实施,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和改革创新,到2035年将实现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必将全面、充分彰显。作者蔡家成系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原二级巡视员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5期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干货!5G如何与行业融合发展?

我国5G应用蓬勃发展,进入规模化探索新阶段。目前,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有15个行业,97个大类中有39个行业均已应用5G。5G与行业融合过程中,受行业自身发展规律、5G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律和宏观发展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梯次性导入、渐进式发展趋势。由于不同行业5G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应分类施策推动5G与行业融合发展。5G应用蓬勃发展,进入规模化探索新阶段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与行业基础设施相融合,形成新型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我国在国家政策、应用探索、产业融合等多方面积极推动5G与行业融合发展。在政策方面,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多项鼓励5G发展与应用的政策或通知陆续出台。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8大专项行动及32个具体任务,明确了我国未来三年重点行业的5G应用发展方向,并系统性地部署相关推进工作。各地方政府也将5G应用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纷纷出台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省、市、区共出台5G政策569个,其中省级67个、市级259个、区县级243个。在产业探索方面,从2019年我国5G网络正式开始商用,5G与行业融合试点项目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以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界加速与各垂直行业开展5G应用探索。据统计,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项目数量从2018年的330个增长到2021年的超过1.2万个(见图1),涉及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文体娱乐等20多个行业领域,近7000家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参与,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从5G应用项目成熟度和商业落地情况来看,我国5G应用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21年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近半数项目实现落地,15%以上的项目实现“解决方案可复制”,我国5G应用已进入“1”到“N”的发展阶段。下一步的探索方向是如何在不同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5G与行业融合梯次性导入,呈渐进式发展趋势5G与行业融合发展进程遵循着客观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受到行业自身发展规律、5G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律和宏观发展环境三方面的影响。从行业来看,目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其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度在快速提升,原有的生产系统、产业体系、经营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也在发生急剧变革,这为5G快速融入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产业发展周期、发展节奏,也会导致5G与不同行业融入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存在差异性。从需求侧来看,首先需要明确行业场景需求,解决“为什么”用5G的问题,还要考虑行业原有数字化基础,解决“如何用”5G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数字化基础发展差异性较大,基础设施数字化率整体占比不高,影响了5G融入行业的速度。同时,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应用效果的显性度、探索的积极性等都影响5G在行业的发展进程。从供给侧来看,移动通信系统从5G开始才真正为垂直行业服务,3G、4G等都是面向消费者市场,发展周期和发展驱动力受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用户是统计型需求且消费是冲动型,因此在技术和产业发展节奏、网络更新速度等方面,ICT企业的话语权较高。但行业客户不同,行业客户具有局部聚焦、决策理性等特征,内部具有选择和决策机制,这就要求5G网络进入行业时,要能经受住行业选择流程的考验,如应用效果带来的经济价值测算、对未来转型发展影响等。原有5G技术和产业发展节奏要及时适应不同行业诉求,原来“需求发现-技术研究-国际标准化-国内标准化-产业化”的5G技术和产业迭代周期一般在两年及以上,再考虑应用场景适配、应用推广等时间,这些都将导致5G在行业的应用会是渐进式的。目前5G网络是基于R15版本的,主要满足大带宽需求,在超低时延、超高可靠保障上尚无法满足,这使得5G应用主要是在生产辅助环节、管理环节和非硬实时(10ms以上)控制场景;在R16版本对5G传输时延、可靠性进行增强后,5G会逐步渗透到生产核心控制环节;在R17阶段,随着精简化5G芯片商业化,5G终端及模组成本直线式下降,将极大推动5G行业应用规模化推广。从发展环境来看,产业政策、商业模式、产业融合环境、宣传力度等,都会对5G应用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系统性政策体系。总体来看,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5G与行业融合应用呈现渐进性和梯次导入发展规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展节奏存在一定差异性。分类施策推进5G与各行业融合5G与行业融合整体遵循预热、起步、成长和规模发展四个阶段。在预热阶段,ICT和行业初步接触,共同探索一些应用场景;起步阶段是双方真正开始一些小规模场景验证;成长阶段是明确场景及需求,逐步进入商业探索阶段;规模发展阶段是从大型企业向全行业企业复制推广阶段。由于不同行业数字化基础、行业需求及探索热情不同,其发展进度和发展节奏也不相同。总体来看,行业变革和创新意愿较强、数字化基础较好、经济条件较强的行业,其5G应用已经明确了应用场景、消除了需求不确定性,发展速度较快,进入成长期,这些行业属于先导行业,他们主要进行5G与行业系统融合和适配,承载越来越多的应用,如采矿业、工业、电力、医疗、港口等行业;对于数字化水平一般,但行业探索、创新意识和行业转型诉求较强的行业,其正在积极探索5G应用场景,挖掘5G带来的更多价值,属于潜力行业,如文旅、智慧城市、智慧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对于数字化水平较低,对5G应用需求不清晰,5G对其行业发展价值和作用尚不明确的行业,属于待培育行业,他们主要进行应用场景的探索,处于5G融合起步阶段,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能油气等行业;对于数字化水平较高、有很好的数字化基础,但行业对5G需求不明确、对5G诉求也不强烈,尚未消除5G技术的不确定性,在5G应用场景、5G价值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挖掘,如金融、水利等行业(见图2)。5G与行业融合的价值和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可,但受限于数字化基础条件、产业发展节奏及行业变革周期等客观发展规律,5G与行业融合不会一蹴而就。要对5G应用既给予探索热情,又保持足够耐心,这样5G融合应用才能越做越好。作者:杜加懂
2022年9月9日
其他

傅华: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近日,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在《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5期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伟大思想源自伟大时代,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这一重要思想,以“五个明确”为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管网治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华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积极占领网上舆论阵地,更好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更好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聚焦核心、维护核心、宣传核心,唱响正能量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无论新闻信息生产模式、产品形态、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党管互联网的政治原则不能动摇,媒体固有的政治属性不能改变,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不能偏离。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新华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将其作为新闻报道逻辑起点、零公里处,持续奏响“两个维护”的时代强音,始终谱写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振奋精气神,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做到一分钟都不站在党的队伍之外,一分钟都不偏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分钟都不离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视野。当今中国最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正能量,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是新华社最大政治优势和首要政治任务。新华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精心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的人民情怀”等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和世界级领袖形象风范,深入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引导全党全社会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报道,意义更加重大。新华社将始终聚焦核心,统筹网上和网下、对内和对外、新闻报道和智库研究,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进行时、治国理政全景图,宣传好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深厚情怀,宣传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打造更多新闻精品,助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提高管得住硬功夫管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阵地,打赢舆论斗争每一场战役,守住意识形态每一寸领土,是主流媒体必须肩负的时代重任。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西方对我的遏制打压变本加厉,舆论攻击一刻未停,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新华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吹响舆论引导“定音哨”,大力加强经济形势宣传,策划推出《中国经济面面观》《当前中国经济十问》等重点稿件,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和社会热点引导,在众声喧哗中定基调,在思想激荡中立主脑,在人流涌动中树标杆,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社“一锤定音”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新华社把加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建设作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抓手,账号总粉丝量超过2.8亿,多名对外传播“网红记者”账号粉丝量突破百万,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及时澄清、坚决回击涉及我核心利益的攻击抹黑,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传播效果,国际舆论场的“中国音量”不断放大。新华社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能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处理好满足需求与舆论引导的关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报道,精准把握突发事件报道,稳妥有序做好社会热点舆论引导,及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作用,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要坚持立破并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注重讲事实、讲逻辑、讲道义,生动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亮剑、勇于交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练就用得好真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关键一招就是加快融合发展,瞄准互联网主战场,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组织架构、运行模式、管理手段等转型升级、共融互通,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近年来,新华社顺应“四全媒体”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打造“新华全媒+”“全球连线”等品牌栏目,推出《足迹》《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等一批“现象级”产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建立媒体融合生产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等8家单位成立“5G融媒体应用生态联盟”;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构建起对内报道全媒平台和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并行的报道机制,实施重大报道“揭榜挂帅”“项目制”等创新举措,取得良好成效。在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新华社要善用信息化之利和移动互联网之便,把融合意识贯穿新闻报道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实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完美统一。坚持内容为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新闻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新闻信息“能量密度”,提升融合报道能力水平,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产品更具文化特征和创意特点,不断增强报道吸引力感染力,让作品有内涵、有味道、有看头。强化技术赋能,始终保持对媒体融合技术路线的前瞻性,紧扣新时代新华社核心业务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提升技术预见、技术储备能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有效转化,积极抢占全媒体时代媒体技术高地。推动机制创新,善于根据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让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健全完善符合移动互联网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华社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忠诚履职、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特点的融合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5期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2022年9月2日
其他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新时代我国网络国际传播纪实》

青山着意化为桥——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新时代我国网络国际传播纪实万古江河,奔腾如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国家命运跌入谷底,民族危亡悬于一线。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红船劈波起航,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点亮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光。百年砥砺前行,百年奋发图强,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伟大奇迹,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鲲鹏展翅九万里,风雷激荡耳边生。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而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而聚焦。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挨打”“挨饿”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宏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刻把握信息时代国际传播规律,统筹内宣外宣,打通网上网下,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指引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构建新格局、开辟新境界、取得新成就,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走深走实,互联网日益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砥砺前行风正劲,敏锐把握时代变革趋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面向新时代,一系列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展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多元协同的外宣体制,提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2016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信息时代发展大势,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从山水阻隔、鸿雁传书,到人类社会变成鸡犬相闻的地球村,互联网开启了信息时代国际沟通交流的崭新篇章,既为我国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开辟了新场域,也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深入交流提供了新契机。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关于互联网传播的立场主张:“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一桥飞架,关山不远。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在全球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共享和激荡,互联网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5月,一场围绕“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集体学习在中南海举行,这是中央层面就国际传播问题召开专门性会议。“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一锤定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信息时代国际传播格局发展趋势,亲自擘画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蓝图,作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怎样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近年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参与,让“云外交”成为元首双多边活动的重要形式。图/新华社记者
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