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子“华”章 | 华侨大学科技工作:耕耘出硕果 扬帆再启航

华侨大学 2021-10-08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迈入新世纪20年来,华侨大学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不懈探索自主创新的科技强校之路,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40年科技成果丰硕


对于华侨大学特别是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来说,2014年1月10日是难忘的,也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实现建校以来国家科学技术奖项零的突破。


当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徐西鹏领衔、华侨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参与申报的“石材高效加工用金刚石磨粒工具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徐西鹏作为获奖代表出席大会。这是华侨大学建校以来获得的首个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从复办初期从国外引进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PDPA-11/34A电子计算机,积极为教师创造一定的科研条件,到组建科研机构,整顿科研队伍,制定科技规划,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从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管理,将“大力发展科研事业,提高学术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到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研奖励力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再到积极凝练科技创新方向,汇聚科技创新队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40多年来,华侨大学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努力推动科技工作向好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化学化工系生化教研室的“福建甘蔗糖蜜生物合成L-赖氨酸的研究”获得福建省1979-1980年度科技成果奖,这是华侨大学首次获得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项。自此,40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性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科技进步奖等科学技术奖166项。


与此同时,瞄准学术前沿,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华侨大学制定了一系列科研政策,鼓励教师开展基础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不断实现新飞跃,40年来共获批各类纵向科技项目280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60项。


特别是2015-2019年,是华侨大学科技工作高速发展的5年。仅仅这5年,华侨大学就立项科技项目1935项,立项经费42380.47万元,其中纵向项目1195项,批准经费32476.47万元。


5年来,华侨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4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6项;获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361项,其中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青项目10项、面上项目158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4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合作单位)、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21项等。


科技创新群星闪耀


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华侨大学的科技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赖万才、王永初、陈燊年、徐西鹏、吴季怀、魏展画……


1978年,华侨大学赖万才教授在《中国科学》发表《兰道定理中的海曼常数的准确值》论文,解决了数学界几十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创立了“赖氏定律”;上世纪80年代,王永初教授在现代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对该领域影响巨大,编著的《最佳控制系统设计基础》《预测学及其应用》等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现代控制理论专著;陈燊年教授把电磁场理论应用到电网络理论新领域,回答了场和路统一的历史问题,对经典电磁基础理论作了重要补充;吴季怀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Chem Rev、Chem Soc Rev、Adv Mater、JAC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70多篇,发表论文数量在太阳能领域国内排名第一、国际排名第七,连续六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吴季怀教授和周树锋教授,还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此外,宋秋玲教授课题组、Philipp Kapranov教授、程国林教授课题组分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杨素萍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藻寡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农用系列产品开发”,是学校首个项目总经费超过1000万元的国家级项目……


而其中,徐西鹏和魏展画更是不得不提。


除了2014年实现学校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零的突破,徐西鹏还创造了华侨大学科技史上的多个第一,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2002年,其“基于能量耗散机理的花岗石高效锯切技术”成果获福建省科技奖一等奖,实现学校在省科技奖一等奖方面的突破。2008年,他的“石材的金刚石磨粒加工及工具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实现学校在教育部科技奖上的突破。同年,徐西鹏的“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装备”项目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成为华侨大学首位获此殊荣的专家,也是我国磨削加工领域的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年,徐西鹏的“磨粒切厚分布特征约束的单层超硬磨料工具高效精密磨削基础研究”,是学校首个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年,由其领衔的“脆性材料加工技术创新团队”,成为当年福建省唯一、学校首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而2018年10月11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在线发表了华侨大学魏展画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博士生林克斌为第一作者,华侨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研究论文“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xceeding 20 percent”。这标志着华侨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零的突破。近5年来,华侨大学在Nature及其子发表研究论文4篇,被SCI、EI、CPCI-S收录的科研论文3742篇。



团队平台建设日益完备


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探索建立“学术特区”,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造就优势创新团队;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实现全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实施“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实现学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的数量明显提升;实施“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计划”,使学校百名教师拥有授权专利的比例明显提高,科技奖获奖等级与数量不断提升……


自2014年以来,华侨大学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抓手,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活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造就引领学科发展的旗帜性领军人才,打造了一批研究方向明确、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徐西鹏教授领衔的“脆性材料加工技术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黄辉教授带头的“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并通过验收;许瑞安教授领衔的“基因药物创新团队”,入选第二批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创新团队;Philipp Kapranov教授领衔的“基因组学研究团队”,入选福建省“高端外国专家团队引进计划”项目;郭子雄教授带头的“结构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陈爱政教授带头的“生物材料科技创新团队”、莫毓昌教授带头的“数据科学科技创新团队”,获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立项……



而随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的实施,学校对全校获得国家、部委、省、市等批准立项建设、验收通过以及评估优秀的科技创新平台给予运行经费资助,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喜讯频传,平台数量由2011年的16个增长到2020年的51个,形成每个学科和每个学院均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全覆盖分布。特别是2019年6月,华侨大学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脆性材料产品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揭牌,实现学校国家级科技平台零的突破。


此外,学校历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累计申请专利4157件,授权专利2123件,授权国际专利4件,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等创新成果展上获各类奖60余项。而2015-2019年,学校就获发明专利授权71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98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88件,获国际PCT专利获得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3件。




往期回顾


华大优秀教师访谈 | 洪俊明:因材施教 快乐科研

甲子“华”章 | 华侨大学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十五年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华侨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0年第五次集中学习研讨

“三,二,一,茄子!”

奥运冠军校友谌龙、李雪芮回华大啦!


作者:张罗应

编辑:杨嘉婧

责任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