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子“华”章 | 华侨大学社科工作:打造高水平成果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华侨大学 2021-10-08

来自华大社会科学研究处的信息显示,学校2020年获立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6项,立项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56位、福建省第3位,重点项目立项数居福建省第2位。同时,学校还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1项,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率和立项数均创学校历史新高。


据悉,华侨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数,已连续九年位列全国百强、福建省前三。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层次、规模以及在学界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华侨大学教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整体的办学水平与社会影响力。华侨大学文科学者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面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海外华侨华人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进文化传承,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学术精品力作和涉侨研究标志性成果,智库和各类研究平台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重大举措频出

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创新是华大社科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紧跟中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要旨,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华侨大学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文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3年7月6日,学校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会,颁布《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作为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纲领。几年来,该计划的六大配套子计划实施效果明显。


“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实施9期,共有223个项目获得资助,投入经费1231万元,基本覆盖全校40周岁以下的文科青年学者,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的学术创造力与学术共同体意识,促进了青年学者的成长与发展;“学术论文专项资助计划”立项资助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启动以来共有80位受资助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120篇,部分成果获得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著作专项资助计划”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原创性学术精品力作,学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家学术资源建设基地,共同推出《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目前已出版58部原创性学术著作;“百名优秀学者培育计划”汇聚和激励校内优秀学者冲击高层次人才项目,打造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合计资助44名优秀学者,投入经费1870万元,共计获得各类人才项目33项;2017年4月公布实施的“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共资助创新团队12个,已有5个团队提前完成相应标志性指标,达到结项条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培育计划”分层次支持建立各类研究基地,申报获批并建设省部级研究基地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高级别、立体化文科基地平台体系初步构建……


此外,“学术委员会文科分委会”的成立,推动资深教授为文科学术导航把脉,为学校文科学术审议和评价树立了基本的学术权威;“文科学术期刊分类目录”印发,科学规范的学术标准得以确立,为广大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指明方向。学校还先后制定并出台有关经费使用和成果认定的文件,确保科研管理服务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科研成效显著

高水平成果持续产出


上世纪80年代,华侨研究所庄为玑教授领衔的“福建侨乡族谱调研”项目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这是华侨大学文科教师首次获立国家级项目,而且是首个重点项目。自此,经过一代代华大人的耕耘努力,学校文科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立项、高水平成果、学术精品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文科纵向科研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2011年以来,华侨大学文科纵向科研项目总经费达13693.97万元,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2909项。文科科研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等高级别项目的立项数和增长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1年至今,学校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0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0项。骆克任教授、郭克莎教授、张禹东教授、马雷教授先后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贾益民教授主持并完成财政部重大专项“华侨华人与中国梦”课题,王尔义教授主持并完成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华侨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达21项,在福建省内排名第二,全国高校排名跃升至第34位,立项数与全国高校排名均创学校历史新高。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数达65项,立项数和重点项目立项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创华大历史新高。


高水平成果数量逐年增长、社科成果获奖逐年增加。2012年以来,华大文科教师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762篇一类论文,其中被SCI/SSCI/EI期刊收录210篇。其中,2018年3月,国际关系学院王怡苹副教授发表的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是华大首次以第一作者发表ESI热点论文;2014年,文学院蒋晓光老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这是华大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首篇学术论文;2018年,李忠伟老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独立署名文章,这是华大教师以独立作者身份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首篇学术论文。


2012年至今,学校共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其中仅2020年就荣获二等奖3项,在该类奖项获奖数量及获奖等级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4项,获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3项,获厦门市、泉州市等各类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14项,获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此外,学校还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文社科学者。截至目前,已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对象,86人次入选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文化名家等多个人才项目。


加快建设特色新型智库

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10月,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入选第一批福建省重点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8月,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名单。


回溯历史,1981年华侨史研究室成立,这是华侨大学最早成立的人文社科科研机构。2000年以后,学校科研基地开始建设,2010年后更是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截至目前,华大已有各类人文社科研究机构113个,入选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4个,2个智库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获评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6个,建设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4个,有效提升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咨政建言能力。尤其是涉侨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福建省重点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华侨华人研究院多年来聚焦华侨华人、国际安全、地区动态等领域研究,精心培育打造的《华侨华人蓝皮书》已连续出版10年,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是华大最具代表性的涉侨研究成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入选《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其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相关重大现实问题打造的《海丝蓝皮书》已出版2部,并出版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系列丛书;“一带一路”旅游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打造的《旅游安全蓝皮书》,自2012年起已连续出版8年,得到国家旅游局、全国各地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及同行学者的积极肯定;泰国研究所推出的《泰国蓝皮书》已经连续出版3部,成为国内泰国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华大智库还积极向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以及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侨办等各级各类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被录用 270余篇,其中20余篇被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并被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全国侨联、省委办公厅等党政机关采纳,对侨务、外交、“一带一路”建设、港澳台青年学生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等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学校还积极发挥智库优势,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企业管理咨询等领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独立完成或与有关单位合作完成的课题达50余项,先后出版《合纵共赢——厦漳泉同城化与厦门未来发展的研究》《从历史社区到世界遗产——厦门鼓浪屿的保护与发展》《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等多部著作,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新时代,新起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奋进,为加快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往期回顾
奔跑吧,华大人!
华侨大学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华大优秀教师访谈 | 朱媞媞:站稳三尺讲台 上好每一堂课
甲子“华”章  | 华侨大学科技工作:耕耘出硕果 扬帆再启航
华大优秀教师访谈 | 洪俊明:因材施教 快乐科研


作者:周新原 吴江辉

编辑:彭育琛

责任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