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建圳】在特区的日子里③——一生华年献钢构,满腔热血建鹏城

小钢 中建科工 2020-12-09


1980-2020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

中建科工在深圳诞生

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与深圳一同成长进步


作为深圳市总部企业

中建科工

扎根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与深圳共进,与深圳共荣 


在中建科工的发展史上

很多中建科工人

在深圳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今天,小钢就来带您了解

一位将一生年华奉献企业

参与众多深圳地标建设的“老兵”的故事





“我亲眼见证了深圳的发展速度,更‘建’证了蔡屋围村从一个边陲小镇到现在的深南金融中心,一切仿若昨天发生的一样。”32年以后,邹丽萍再次回忆起在深圳建楼的青葱岁月时,这样说道。 

邹丽萍生于1970年,四川内江人。父亲是中国建筑的一名工人,母亲是农民。上个世纪80年代末,深圳大量招工,本单位职工的子女优先入选,这给“曾想仗剑走天涯,想去看看世界繁华”的邹丽萍一个大好的闯荡机会。1988年2月,邹丽萍进入了中建三局一公司。早在童年时期,就听父亲讲过建楼、工地、焊接等概念,这也让她逐渐耳濡目染,给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手工焊、给排水、消防管道,邹丽萍门门手艺学起来得心应手。




深圳大剧院


追梦的地方




深圳大剧院坐落在罗湖区和福田区交界的中心地段,当时叫蔡屋围村,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著名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1984年开始动土建设,1989年建成使用。邹丽萍到工地时已经是1988年6月了,当时深圳大剧院项目已经到了大干快上阶段。为了赶工期节点,项目鼓励大家晚上加班,她每次都是主动申请加班到晚上10点钟,下班后就去办公室领5块钱的加班费,“那时候拿着5块钱高兴极了”。

邹丽萍(右)与其参建的深圳大剧院合影

1989年初,上级领导到深圳大剧院进行考察调研,并对当时的水管管道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包括电管焊接标准要求、工期节点等。考察调研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郑重提出要调一批认真细心、责任心强的员工去突击完成音乐厅电管管道的焊接任务。那时邹丽萍毛遂自荐,与同事一起出色地完成了音乐厅的工期节点。1989年6月,深圳大剧院顺利完工。当时“中国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即将举行,深圳大剧院将作为主会场投入使用。虽然不能进会场看演出,但是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流,邹丽萍心里自豪极了。




地王大厦


再续深圳情缘




干完深圳大剧院之后,邹丽萍又去了一个小项目,一年多就完工了。之后接到通知,公司接了一个叫地王大厦的超高层项目,地址还是在蔡屋围一带,这个消息让敢闯赶拼的邹丽萍激动得一晚上彻夜难眠。可是当时领导又说,这个项目是“最高的楼”,参建的人必须要有精湛的技术才有资格加入。那时的邹丽萍才22岁,又是女员工,她心里想着肯定没在备选范围之内,这让她一度很担忧。

邹丽萍(左)是地王大厦焊接“四朵金花”中的大姐

1992年4月,公司专门为地王大厦的建设者组织了一场岗前培训,地点在湖北荆门,为期两个月。邹丽萍主动请缨参加培训学习,为之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当时培训我们的焊接师傅说‘考不过关就不能回深圳,留下来的在武汉的项目上工作’。当时听了以后,大家谁也不愿意服输,你追我赶地学习。后来我考试顺利通过,老师表扬了我,给我再次奔向深圳发展以莫大 的信心与鼓励。”邹丽萍回忆道。蔡屋围当时被称为深圳的“龙盘虎踞之地”,也是深圳最早的金融中心。“地王大厦所在的那一片,当时还只是一片小土坡。记得当时这片小土坡已被围了起 来,围墙的板上写着‘熊谷组’的字样。进去干了一天才知道,项目总包是日本的熊谷组,安全总监是一个叫宫本的人,由于地王大厦当时号称‘亚洲第一高、世界 第四高’,所以安全方面管理非常严格。”邹丽萍回忆说。

在地王大厦工作的邹丽萍

1993年5月,地王大厦的钢结构施工正式开始,此后,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刷新了当年深圳国贸大厦创下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单面焊接双面成形’的标准当时我能独立完成,焊完的构件得到了领导以及监理的认可,反响非常好,这让我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邹丽萍自豪地回忆道。 “记得当钢梁安装到60层,第一次我上去焊接压 型钢板的时候,不敢低头往下看,我就只盯着焊接点作业,目光不敢移开。如果遇上风力极大的时候,假如衣服扣子没扣好,衣服很容易便会被刮走。第二次上去的时候,我就好很多了,可以慢慢移动目光眺望两公里远处我建的深圳大剧院。”384米的高度上,一个23岁的女孩子站在上面施焊作业,那个高度,我们已无法想象。只有她坚定的眼神和滔滔不绝地讲述,反复激荡着那段光荣岁月,一切似乎依旧清晰可见。




钢构老兵三十载


建设鹏城十余年




1995年6月9日,地王大厦主楼封顶,她接着又参与了深圳百度大厦、广发大楼、天安大厦、海富花园、海丽花园等项目建设。由于工作需要,2004年邹丽萍调到时年首都第一高楼北京银泰项目继续参建大楼,2009年又调到沈阳参建沈阳贸业大厦。3年后,邹丽萍再次回到了这座梦开始的城市——深圳。“当火车风驰电掣般从深南大道旁边行驶过时,鳞次栉比、刺破青天的楼群让我心头澎湃。当晚我和老公一起去深圳大剧院广场漫步,他指着那一排排灯光自豪地说:‘这都是我安装的。’我指着远处的地王大厦说:‘在384米高的楼上作业,你敢吗?’”邹丽萍满眼幸福地回忆道。

邹丽萍(左)在90年代与其参建的国贸大厦合影

弹指一挥间,邹丽萍在中建科工已经32年了。今年已到了她的退休之年,作为一名“老兵”,她依旧满怀激情,积极投身于广州珠江新城的项目建设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一个花季少女开始,她建证着深圳一步步的成长。在这里,邹丽萍和每一个深圳建设者一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同时,也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明天更加光彩夺目。是的,年轻的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所有敢闯敢试的建设者们的奋斗。而他们没有忘记这份初心,依旧走在奋勇拼搏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与这座城市一起,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砥砺前行。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中建科工

勇当“双区”建设先行者

与特区共成长、与特区同前行

助推深圳迈向世界级城市

启幕粤港澳大湾区崭新华章


您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的深圳故事?

欢迎赐稿

讲述属于您在特区的故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华南钢结构公司


供稿:裴小菊

编辑:陈   瑶

校对:沈希栋

审核:林   绿


要闻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