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浦北人,就得一把嘴!

零下的图文 发现浦北 2021-03-18


浦北有个特点 

从南到北,很多居住的房屋

可能不装修外墙

但从来不会亏了自己的那张嘴

毕竟,了解一座城市,你要先了解这座城市的食,就像你要拴住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心,你得先拴着他的胃。


在浦北,这一座稍不努力喝酒食饭就没有朋友的城市,把嘴是头等大事。

浦北的食不单调,有时丰富得你实在想不明白,这座世界长寿之乡在饮食喜好上什么才是特点。

01


一份早餐一份粉,在浦北人的嘴里能吃出花去。这不是夸张,你来过浦北你就发现在浦北选择早餐其实很有难度,明明是简单的一份米粉却有百种不同吃法。

冻粉、煮粉、炒粉、生榨粉、煲仔粉,扣肉粉、猪杂粉、羊肉粉、炸肉粉、叉烧粉,平睦米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檀圩鸭肉粉...... 看看,浦北一个粉从做法到食材再到地域,简直是包罗万千,南北通吃。

倘若你要我老实的挑出一个浦北人最爱的粉,那更有难度,浦北人的这张嘴和他们的心一样,包容着一切,博爱着一切,只要是美食,从来不会错过。

哪怕他们简单的出去吃一碗煮粉,也要抓一大把泡彩椒扔进碗中,彩椒的脆,粉的爽滑、汤的清淡,完全不顾老板的脸色。


其实吧,除了粉,云吞那也是浦北人的最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0557dagq5r

浦北的云吞店多如牛毛,但也不是哪家店都能吃货云集,浦北人的嘴虽说包容万千,但也有自己的品味。


那怕是某知名的云吞以10元五个的价格想抢占浦北云吞的市场,也没法钻进来。他们认准的是五元一大碗的福旺云吞。


福旺云吞占了浦北人大半的嘴,而浦北人其实嘴不是很叼。他们认准一个理——吃得好,还要吃饱,这才是王道。

02

花样多不是关键,浦北人吃还要吃得热闹。


每年农历八月至九月间,在浦北北通、龙门、白石水等镇村,当地人过的“岭头节”可以说让吃货的你也会大跌眼镜。

岭头节,当地又称为“吃岭头”。也就是说,吃才是重点。每到节日,亲朋好友,带上一箱水果,从这村吃到那村,没有一点停顿的节奏。而此时,哪家没有个二两桌,多的就像是办了一场大酒席。

坊间传闻,北通某村某人人缘广,每年岭头节办不少于20桌,来者既有认识也有不认识,到了开席时,他站在门口哨子一吹——来我家吃岭头的上坐了!开席了~

这样的吃法,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你如果要问上多少礼,那就算了,前面说过了,一箱水果就能搞掂的事,你说能有多大礼。往往是一个人认识主人,就可以邀请十来人甚至二三十人一起来,无须“红包”,带上一箱水果或一盒蛋黄派、快餐面、月饼等小礼物送给主人,表示对主人的谢意即可。主人忙上跑下,根本没有时间去认识“新朋友”。曾有人连续数年参加“吃岭头”,都不曾在主人心中留下印象。

有酒喝酒,有菜夹菜,开开心心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共贺佳节,气氛越是热闹,主人就越高兴。

03

浦北人在吃上,是吃出名堂来的。官垌草鱼就吃到了央视去,吃成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官垌,一个富有艺术而又极有含意的地名,村边地角那一方方鱼塘,成就了官垌鱼这一道美食。早在清代,官垌当地居民就已开始在溪边挖窝筑塘,放养草鱼苗,素以“小窝养大鱼”著称。

官垌草鱼就是因主产于官垌镇特定的流水养鱼而得名。 建国后,官垌草鱼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官垌草鱼养殖一度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先进典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的《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史》,把浦北县列入广西12个流水养鱼县之一。2010年,国家农业部准予广西省浦北县“官垌草鱼”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登记,依法实施保护,成为当时钦州市第一个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虽然说吃,但浦北人仍是舍不得吃。像官垌那尾养了30多年的“鱼王”,不仅一次次把央视等各级媒体引来了,还一次次把浦北的饮食文化推向全国。

浦北从一条鱼做成一个产业,浦北建立了面积达到501.8亩官垌鱼核心养殖示范区,修建引水渠和水利工程,补贴农户们建设养殖基地。


我们了解到,目前官垌已有约1万多户村民在养殖官垌鱼,全镇养殖区域约2260亩,鲜鱼存量450多万斤,产值超亿元。而且还辐射带动六硍、福旺、小江等周边镇发展官垌鱼养殖。

04


官垌鱼浦北人吃出名气,红椎菌浦北人吃出了名堂。

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县,绿色生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致富梦。重点的是,浦北县拥有全国最大连片的原始红椎次生林。

红椎菌,又名红菇,生活在红椎林土壤腐殖层,红椎菌目前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因此,红椎菌便成了十分珍稀的纯天然野生菌。

红椎菌不仅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中国红椎菌之乡”,最大产区的龙门镇也因此被评为广西红椎菌特色小镇。

在红椎菌的吃法上,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浦北人可能更喜欢新鲜的生菌多一些,但干菌也从来没有影响过当地人的食欲,他们能把红椎菌和一碗粉一样做出各种吃法。

当地人可以生红椎菌清炒,也可以配上鸡肉、排骨等食材,怎么做鲜美就怎么做,怎么吃得开心就怎么做,没有一定的章法。

>>>

红椎菌

当地有厨师做个小点面包也做成了朵朵红菌,可爱得让你不忍心下筷,不忍心张嘴.....

05

其实,浦北虽然无所不吃,但吃的根本还是健康。在这方面,浦北人这把嘴吃出了长寿经验。

当地盛产竹,于是他们能从竹子中取出精华,做成丹竹液;浦北富硒之地,种植出的农产品也是健康产品.....浦北,水资源丰沛,山泉众多,很多水源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要求,可直接饮用。有37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外.....


据官方公布,截至2016年底,浦北县总人口93万人,存活百岁及以上老人112人,百岁人口比例达12/10万,远远高于2.7/10万的全国平均水平,全县长寿指数3.45%,高于1.67%的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秘书长王丽莉向浦北县县长李军转交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授予浦北县的“世界长寿之乡”牌匾。


要健康长寿,还得认真了解浦北这这把嘴。

06

浦北还是有名的“中华蜜蜂之乡”、“中国香蕉之乡”,这一切名堂都与吃有关。

浦北人就得一把嘴,这把嘴吃出了大乾坤。近年来,月饼,这个很小的世界他们都能做出大世界。用橄榄做成月饼,听说,还有人准备推出百香果月饼、红椎菌月饼.....这嘴真是吃出了极致。

其实浦北好吃的多,吃好的多,地域与文化的习惯成就了浦北风格各异的饮食文化。今天,零下也只是从面上说一说浦北人好的这一嘴,而要更了解浦北饮食文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挖掘!比如浦北的夜宵,比如浦北的酒,比如浦北的水果......


走,马上去东风桥煮碗猪杂粉,打上二两小蒸米酒,我们慢慢聊去!

不要只得一把嘴~


end更多原创作品

► 在浦北多久了,过得怎么样?

► 浦北农村大锅饭不是谁都能做的!

爸妈们,你的担忧与抓狂孩子不知道!

► 浦北县“一镇一品”农特产品,你的家乡会是...

► 在这里,可以像神仙一样生活...

► 味道|那些无法忘记的浦北地道小吃

► 说话,浦北哪个镇方言最“多情”?

► 你家乡那座承载了记忆的桥还在吗?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