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不是孩子|周末

2016-04-02 恰恰猫 三辉图书


按:一周一度的“三辉周末”又来了。“周末”是三辉编辑部喝喝水聊聊天的地方,三辉编辑们轮流主持,想说什么说什么,比如有编辑说自家猫发情史……(点击这里可围观)。

本周主持人是三辉宣传编辑恰恰猫,讲个和智障人士有关的故事。

题图:电影《海洋天堂》剧照,影片讲述一位父亲与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之间的故事。


他们不是孩子

文 / 恰恰猫

来自 / 三辉编辑部


大约一个月前,我偶然从“一条”视频那儿看到了一条名为《他曾经把亲生儿子丢弃在医院墙下》的视频。这标题一开始便让我猜到了内容:一个父亲想要丢弃他残疾的或智障的或仅仅是无力抚养的儿子,但最终没有;而主旨可能是“看哭了!伟大的父亲”或“泪奔!为父母转起!”。十秒钟之后,已经游荡到别的页面的我,鬼使神差地返回了这个视频页面,点击观看。


的确是个曾想将儿子抛弃的父亲,而他的儿子患有唐氏综合症,是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父子并排坐着,先讲话的是父亲,叙述自己从难以接受、试图抛弃儿子,到最终坦然接纳、全力养护的心路;儿子在旁边静静听着,最后拥抱了父亲。


视频里的儿子,唐氏综合症患者


看到这里,我明白是什么促使我十秒钟后又回头观看;而视频里的男孩,以奇特的方式跟这个理由交织在一起:他与那个叫刘东的男孩十分相似,相貌接近,也都有(至少是看起来)温顺的性格。



▲刘东


几年前,我曾短暂加入一家智障人士援助机构,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周五从学校出发,穿过地形复杂的长长的城区,在一个山坡下面下车,沿石梯爬上去。我所志愿服务的对象,就在坡顶那栋楼的四层。


这段坡路上,错落林立着掩映在树草间的民居、公共厕所、小卖部;地势平缓下来时,便是规模不小的沿街市场。生意人和附近居民的孩子三三两两跑过,在叫卖和讨价还价的声音中嬉戏打闹。这些孩子是普通的模样,享受着普通孩子的平凡生活;而我所要踏进的那间教室里,却是一群“不普通”到醒目的孩子:他们的脸,你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并快速记起一个自小便熟知的词,“傻子”。


面部变形,表情或肢体动作迟缓、不协调,口齿不清,话语混乱,笑起来“放肆”到古怪,更不用说那些异样的小动作、眼神、喃喃自语——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孩子”。这些智障人士最小的16岁,最大的则有42岁了;然而心智都在3岁到9岁之间,有些是先天智能障碍,有些则是后天脑损伤,无论先天后天,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真,未被完整社会化、孩子一样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因而我习惯以“孩子”向别人描述他们,也以对待小朋友的方式对待他们。


他们在这家智障人士康复训练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和社交礼仪的训练,包括缝纫、手工、算术等,也学习礼貌用语及怎样搭乘公共交通这些事情,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进入社会,谋取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工作是许多孩子的心愿——对我们来说常意味着“累成狗”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却是难以企及的自力更生的梦想。


在一堂课上,他们被要求写下自己的梦想,很多人写的是工作相关


除了工作,他们还渴望“亲密关系”:希望父母能常陪伴他们,希望交朋友,甚至希望恋爱。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志愿者都会被他们亲切而尊敬地称呼为“X老师”,很快就交上朋友。就是那个时候,一个叫刘东的男孩跑过来向我自我介绍,接着又介绍了他的好朋友王骋,然后寸步不离地跟在我后面,一跟就是几个月。几个月中,这个智商大约五岁的18岁男孩,绘画课要坐在我旁边,外出活动要不时回头望我是否掉队,傍晚姐姐姐夫来接他时,请求他们把我也带上回家。一次外出活动的返程大巴上,他坐在我旁边,跟往常一样不怎么说话,但从书包里抽出纸和笔,写下歪歪扭扭一行数字,说:“老师,这是我的电话,请你一定打电话给我。”那是一排只有5个数字的号码,他生怕我看不清,举起来放在我额头前方,另一只手比划着打电话的动作;金子一样的夕照穿透薄纸的缝隙,我有些慌张,一个劲儿地冲他点头。


这排数字是不存在的电话号码,我点头,是因为我把他当孩子;而孩子,是易于欺哄和蒙混的。但那个援助机构的博客上,明明有一条“温馨提示”:他们天真得像孩子,但是,请别把他们只当孩子。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来电,听出电话那头是刘东(那天他也留下了我的电话)。他用含混的口齿,断断续续说了几句话:我是刘东,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你有没有空来我家玩?接着我听到了几声远远的声音,似乎来自他的家人,还没等我解释,他便挂掉了。


他也许喜爱打电话这件事。他随身携带一部没有电池和后壳的旧手机,时不时拿出来摁几下,贴在脸颊大声讲几句(在课堂上不会,他们都很维护课堂纪律)。我问他在给谁打电话,他答女朋友。他的女朋友有时在国外旅游,有时在另一个区读高中,有时则不知道去了哪儿;我问他女朋友什么样子,他总是害羞又得意地笑。然后我问他平常跟女朋友在一起都干嘛,他说,女朋友就是一起聊天啊。


聊天、交朋友,这些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是与工作一样、但比工作容易接近的渴望。在那些源源不断的聊天里,我知道了他们的梦想、小脾气、困难、苦恼,也慢慢觉出他们的“普通”。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是社会中的人,会从过去中获取经验(尽管缓慢和波折些),会展望未来、做白日梦。他们会骄傲(比如那个有绘画天赋、办过画展的女孩),会乖张,会闹别扭,甚至他们也知道自己有“缺陷”,会着急、低落。


当初激发我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是一种含糊不清的冲动,审视那股冲动是如此困难。其中有怜悯,有小时候“雷锋”式精神教育残留下来的条件反射,也有好奇。我将他们视为不一样的,不普通的,可怜的——直到我渐渐发现,除了比我们缓慢,遭遇了我们所未遭遇的不幸,这些智障人士也是普通的人;怜悯心逐渐被平常心所替代,我也不再将他们单纯地当作小孩子。他们不是“孩子”,是朋友。


左上,爱奥特曼和篮球的刘海江,他话很多,让人想到香港电影里的肥仔;右上,一位志愿者教刘东使用相机,刘东很快就上手,好像有些摄影天分,他也用我的相机拍了许多,可惜我没有找到那些照片;左下,三个好朋友合影;右下,一个女孩的画


*本文除第一张图片外,均来自上帝之手智障人士艺术机构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ndofgodart


**附上开头提到的视频《他曾经把亲生儿子丢弃在医院墙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89kvztcd&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链接

恰恰猫:我的2015


周末,我们什么都说


张星星的妈和猫

Annie的励志故事
羊小穷的表情包
张老师说他太太
文稿小王子正在烧死情侣

Sophie说围棋

总编室的二南教排版


假如你也想说点什么,投稿到info@sanhuibooks.coms


编辑 | 恰恰猫



你的书架上

一定有三辉的书

请点击「阅读原文」对照

投稿与合作

media@sanhuibooks.com

三   辉   图   书

/自由的智识生活/

长 按 识 别 二 维 码

微博 @三辉图书

豆瓣 @三辉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