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清:如何对原始素材进行专业加工?
全文共2581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将某些发言或会议内容整理成文的情况。这是令许多管理者尤其是执笔者感到困惑和头疼的事情。我们在编辑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如何从浩繁的文字材料中充分挖掘提炼其独特的内在价值,需要我们以专业的眼光、用专业的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深加工和再创作。
材料梳理五原则
对材料进行处理是加工原始素材的第一步,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于这些素材或来源于一次访谈录音,或是一些现场报告,所以这一阶段我们一般要经历“重返现场、回顾录音/翻看笔记”“通读材料、标注重点”“细读材料、逐一修改”“反复研读、精细打磨”几个环节。而对于材料的取舍,可以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与主题无关的不必讲。“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讲半句空。”在一些现场报告或访谈材料中,通常会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它们或是作者为了营造氛围而说的一些题外话,或是为增进了解而进行的一些背景沟通……对于这类内容,梳理时可大胆舍弃。
二是别人讲过的我不讲。材料是否新鲜,是否言前人所未言,也是我们在加工原始素材时进行考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笔者在整理一位教育名家的报告材料时,发现作者在原始报告中对STEAM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详细介绍,考虑到现阶段大众对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广泛认知,因此整理时就做了删减。
三是案例多时拣最亮的讲。陈述者在讲述一个观点时可能会列举几个相关案例,此时我们就要善于判断和选择,要挑选最能打动人心的案例来讲。例如:笔者在整理某名家的访谈材料中看到,这位前辈为推进朗诵教育进入中小学做了很多工作,但笔者最后只留下了他免费为学员及家长做义务指导的案例,来体现他对教育和对艺术的由衷热爱。
四是真话也要有保留地讲。执笔者要为阅读者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但在涉及一些有关个人隐私、社会敏感话题时,也要把握基本尺度,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这是对执笔者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
五是随意的话规矩着讲。相较于书面表达,口语表达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作者虽然表意明确,但可能会存在语序颠倒、言语啰唆、信息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执笔者发挥文字所长,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进行顺序调整、语句压缩、信息完善等处理。
主题提炼三意识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领,主题立意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文章的水平高低甚至是成败。对主题进行提炼升华需要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读者意识,要贴近读者需求。执笔者在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时,要始终明确文章的阅读对象是谁,并始终将其核心需求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选材。例如:笔者在整理一篇国际理解教育主题的文章时,考虑到我刊的读者对象以学校管理者为主,就将此文的重心放在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小学实施中的问题与路径选择上,而不是对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的详细解析上。
二是新闻意识,要回应社会热点。我们在整理任何一篇文章时,都要带有借古喻今、“借船出海”的研究意识和回应社会热点的新闻意识。例如:在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文章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关注到“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问题,就将其作为背景引入到文章的相关内容中。
三是价值意识,传递教育价值。“文以载道”。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使命和责任为读者传播主流价值观。
结构调整两技巧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进行结构调整时需掌握两个技巧。
一是明确主线。即我们要始终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条逻辑主线,在加工每篇素材时,都要追问自己,它主要在讲什么事情,指出了哪些问题,提供了哪些解决策略,一遍遍的追问会使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二是巧用文档结构图。在Word文档中“视图”标签下面有一个“文档结构图”功能。我们将文章中的各级小标题用这个功能标出后,就可以很快明晰一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快速锁定要整理的内容,提高文件整理效率。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10期 · 编辑手记
文章编辑:孙金鑫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版权声明:
《中小学管理》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联系电话:010-82089976
联系人:杨老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文尾左下角“阅读原文”四个字,一键购买杂志哦!
为使您不错过《中小学管理》已往推送的精彩内容,小编特将部分微信文章精选。
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后,再点击“进入公众号”,继续点击屏幕底端左下角键盘形状按钮“
输入“1”:查看陶西平的精选文章
输入“2”:查看褚宏启的精选文章
输入“3”:查看李希贵的精选文章
输入“4”:查看沙培宁的精选文章
输入“5”:查看柴纯青的精选文章
输入“6”:查看刘长铭的精选文章
输入“7”:查看孙金鑫的精选文章
要查看《中小学管理》所有往期微信文章,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中的“查看历史消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