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素养为本·能力为重: 推进学科评价创新的巴蜀经验

马 宏等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08-28


全文共6585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培养的怎么样”,一直是教育领域的核心命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后,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虽然各界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仍在继续,但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关键能力培养的观念已形成共识。如何借助评价的力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落地,更是当前学校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重庆市巴蜀小学(以下简称“巴蜀小学”)对评价的研究与探索已持续20余年。我们先后经历了从重视知识测试、强调能力达标、推进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构建了校本评价体系,收获了许多有益的经验。2017年11月,我校与中小学管理杂志社、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联合主办以“评价创新·驱动未来”为主题的小学质量评估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我们将主办此次会议作为学校发展尤其是评价研究中的关键事件,探索通过评价创新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借助这次会议的筹备与召开,我们邀请各方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伙伴,组建以解决评价重难点问题为目的、覆盖各个学科的“工作坊”(见表1),从学业测评、学科素养评价、项目学习评价、表现性评价、评价数据挖掘与结果应用等多方面,对我校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与核心经验进行全面诊断与系统梳理,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共识。


表1:重庆市巴蜀小学学科评价工作坊主题


如何全程全面设计学生日常评价?


近些年来,巴蜀小学将学生置于学校的“中央”,基于“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在“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改革中,将评价目标从传统的“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向“引领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转变,确立了“活力(社会情绪能力),学力(执行功能)和潜力(创新创造力)”的三力学生律动评价模型。


我们根据学生所经历的不同课程,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保证实施效果;同时,评价的全程渗透,让学生、老师、家长等可以不断诊断调适学习的进程,反观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在一、二年级推行主题情景表现性评价——“乐评”,不进行书面考试,让评价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三、四年级聚焦命题研究,关注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及落地策略,并研发了《教师手册》《学生手册》等评价工具。我们在五、六年级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试卷分析和质量监测,增加评价的科学性。2017年,学校引入脑科学测试力量,将实践经验与科学研究进行对接,完成《巴蜀小学学生能力发展白皮书》,完整呈现学生成长发展趋势并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成因。


评价融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通过评价引导师生与家长对学生成长全面而恰当的关注,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巴蜀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年的生活,正是巴蜀律动学生评价的缩影。


入学第一天,他们牵着学长的手,参加“生涯教育对对碰”课程,体验未来2~6年级即将学习的一门课,“祝贺你完成了”“再试试”,是学长同伴鼓励的评价,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适应新环境的压力,而是面对新伙伴、新学校的期待。


第一个月,学校侧重于帮助学生养成适应小学生活的行为习惯。“巴蜀儿童礼”课程,聚焦学生生活的七个常见场景,拟定了相应的习惯养成标准,并采用同学们喜欢的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呈现。老师们可以拿出手机,打开APP,扫码为每个学生颁发巴蜀榜样章,良好习惯表现便会记录下来,家长也会马上收到信息。即时的、信息化的评价,让每个学生的成长看得见。


第一学期的“项目学习”,从孩子最熟悉最喜欢的“我的动物朋友”开始。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开启主题实践学习。家长和老师等会根据学生在现场的发挥,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动手实践等多学科的能力进行表现性评价。


元旦,孩子们将迎来一学期一次的“乐评嘉年华”,每位学生需要过三关,第一关是“优雅书写”——汉字、拼音、数字;第二关“自信表达”分为三个等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还可以练习后重新挑战;第三关是“创新实践”,学生们需要团结合作,脑洞大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呈现一个有创意的作品。现场还有家长义工参与评价。


一个学期要结束了,孩子们对比自己在开学初制定的“成长规划”,看一看哪些实现了,给自己点个赞,并在“巴蜀丰收节”中,人人捧着奖状回家。寒假里,同学们参加“生活体验周”的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景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展开自我评价。


第二学期,学生们将参加视力、体重等身体指标测试,国家体质能力达标随堂测试;在重庆市“学生素质测评中心”接受专业的脑科学检测;在“社会大课堂”活动中走进大自然的环抱,愉悦身心,学以致用。一学年结束后,《律动学生评价手册》记录着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业表现。数据的背后,体现着学生一学期完整的学习经历以及师生间的彼此滋养。


图1:重庆市巴蜀小学一年级学生经历的课程与评价方式


如何基于学科素养进行学科评价设计?


我们依据国内外发布的学生发展素养(能力)框架、国家课程标准以及巴蜀学生特质,凝练校本化的学科素养、研发评价指标和工具。首先,凝练学科素养,明晰价值导向。各学科反复甄选小学阶段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表达。其次,细化评价指标,研发评价工具。一方面,我们围绕每一个关键素养,将其细化分解,对每一个指标进行年段目标描述,为寻找评价载体和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基于分解结果进一步研发出了学科评价手册。


以语文学科为例,学科素养校本化表达为“一爱三会”,即爱母语、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对每一个指标又进行细化分解,同时进一步研发出涵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块板的学科评价手册,每个块板下由“学科素养、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等要目组成。如“一爱三会”的核心素养,又被细化为“快乐小书虫”“优雅书法家”“超级演讲家”,以及能力达标(1~3年级)、期末考试(4~6年级)等综合测评途径。“快乐小书虫”的评价内容包括“阅读习惯、阅读总量、背诵优秀诗文”三个方面;“阅读习惯”又进一步细化为“阅读兴趣、阅读交流、爱惜书籍”三个评价点。


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课堂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如何真实准确、科学客观地评价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师生交往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的身心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持久性等特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有想学的兴趣和情感,又有会学的方法和行为,更有学好的效果和高阶思维能力?巴蜀小学研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状态“3+1”评价指标》(见表2)。其中“3”是指3个维度,是课堂共性指标;“1”是开放性指标,是由观课教师自拟具有学科特质的指标。这些指标具体包括观察项目、次数、突出的行为和总体评价效果,观察项目又细化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思维以及情感参与状态等。


表2:重庆市巴蜀小学律动课堂“学生学习状态”评价指标

  

观察者若想了解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应重点关注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形成正确价值观,同伴是否和谐互助,是否存在非学习状态的学生等,即情感参与状态。若想了解学生是否学会了,观察者则应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自学、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意见表达等,即外显的行为参与状态。若想了解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所学内容,观察者则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提问质疑、思辨评议、迁移运用的整体情况,即高阶思维参与状态。


巴蜀小学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及行为标准的嵌入,设计研发了“律动课堂学生学习状态观察与评价观课平台”。移动终端代替传统纸笔听课工具使得听课数据可以被更高级地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可视化解决了传统方法评课缺乏科学证据的问题。客观的评估和诊断使得学生的优势、偏差更加凸显,对学生非预期行为的矫正得以快速跟进,促进了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


如何在考试命题中测试学科核心素养?


学业评价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改造现有命题方式,使教师不但能够测试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能够据此推测学生的能力水平?巴蜀小学聚焦数学和科学学科学业测评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探索测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型命题方式,为过程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测评提供了实践样本。


巴蜀小学数学学科的考试命题紧扣教学目标,并谨慎设置难度系数,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在命题中,先制定双向细目表;二是在命题的过程中,写清楚是紧扣了哪一个维度,并且是针对维度下的哪一个目标点,再考虑这道命题;三是老师要将答案进行分析,达到了哪些课标落脚点。命题意图一目了然,直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我们吸收PISA命题方式,如变单题为“串题”,考查学生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


科学学科组将考核重点划分为科学理解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三个维度。科学理解与应用维度,主要考查学生获得科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对于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社会发展影响的理解;教师要能够通过建构“科学知识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科学思维与实践层面,是科学学科组最关注的,其重点涉及探究与交流、模型与建模、推理与论证等,主要考查思路是“来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学生要以实践和表达来反映自身的思维能力。


如何对项目学习进行评价?


近几年来,巴蜀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加大对“项目学习”的持续性探索,研发了“火”“会飞的机器”“我的动物朋友”“毕业研学”“旅游攻略”等成熟的课程项目,架构了贯串小学六年共12个主题的项目学习课程体系。这些实践活动是动态的、体验性的、非标准化的,因此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有标准、有合作、有过程、有表现”的实施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通过探索项目评价,助推“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从而推动与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


项目评价是“真实性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真实的实践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项目的评价应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对项目作品的评价,二是对项目过程的评价,三是对项目参与者表现的评价。无论是对项目作品的评价还是对项目过程的评价,都应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形式。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项目学习之前,教师要开发项目的评价标准(量规);在项目进行中,教师将明确教授并评估学生的这些技能,并让学生持续地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可以自主探索促进潜能发展的起始点和具体行为。


如何对学生进行常态化表现性评价?


对于美术、音乐等不易通过考试进行评价的学科,如何设计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标准,建立高效的评价体系?巴蜀小学选择通过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探索艺术学科教学评价的应行之路。


基于学生音乐及美术课堂的学习特点,我们将不同版本艺术课程进行打散解构和重组建构,来完善适合巴蜀学生的艺术学科课程体系,并建构学生艺术学习的评价体系。我们希望借助表现性评价,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运用课堂中艺术学习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新东西,以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知识转化、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美术学科组将整个校园都变为学生可创作的空间艺术馆,在这里人人是创作者,人人是欣赏者。在“巴蜀故事一条街”中,绘画、书法、泥塑、篆刻等不同的美术主题课程与校园生活自然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得以借助美术创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实现了将美术学习落根于转化生活、美化生活和提升生活的美好愿景。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被展示出来,学生创造的艺术作品真正融入到校园楼层和过道,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这样的方式也让学生“转化实践”“审美评价”“交流合作”等能力的过程性发展状况得以完整展现。


音乐学科组的“班级音乐会‘四部曲’”主要包括素材学习(学生在常态课堂中观看、聆听音乐会,掌握学习内容)、策划创意(小组讨论、构思节目创意,定制排练计划)、排练合作(学生将计划付诸于行动)以及展示评价(学生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教师欣赏、引导、评价),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收获了会演唱、会欣赏、会演奏、会创造、会合作、会表现的“六会”技能。


巴蜀人在评价中的探索还有很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评价效能”“学生评价结果运用研究与实践”等工作坊,针对如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改进评价与教学工作,如何从评价结果再出发,开展基于数据的科学统计分析与归因分析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我们还通过引进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评价工具,进一步助力教师对学生成绩的精准分析,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巴蜀榜样”徽章、即时通讯工具在助力德育评价高效完成的同时,也引导教师养成科学运用工具反馈评价结果的习惯。教学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新智慧、新想法,又进一步促进了评价效能的提升。


总体来说,巴蜀小学的评价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人做、一些人做、一群人做到全体参与的转变过程,学校把目光从“分数”转向了“人群”,由此不断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让每个学生都呈现出自然而舒展、真实而动人的成长状态。


(本文作者:马    宏、李永强、张    帝;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2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杨晓梦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版权声明:

《中小学管理》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联系电话:010-82089976

联系人:杨老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文尾左下角“阅读原文”四个字,一键购买杂志哦!


为使您不错过《中小学管理》已往推送的精彩内容,小编特将部分微信文章精选。

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后,再点击“进入公众号”,继续点击屏幕底端左下角键盘形状按钮“”,输入以下数字即可。

输入“1”:查看陶西平的精选文章

输入“2”:查看褚宏启的精选文章

输入“3”:查看李希贵的精选文章

输入“4”:查看沙培宁的精选文章

输入“5”:查看柴纯青的精选文章

输入“6”:查看刘长铭的精选文章

输入“7”:查看孙金鑫的精选文章

要查看《中小学管理》所有往期微信文章,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中的“查看历史消息”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