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09封面人物 || 冯志刚:“简单”是一种幸福

谢 凡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03-26


全文共1945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上海中学是一所不简单的学校,在上海甚至全国的高中学校中都位居前列,校长冯志刚却崇尚“简单”。他的履历简单(只做过学生和老师),理想与追求也很简单,就是做好老师、做教育探索者。在他看来,依从内心所想,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让他们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成长轨道,然后“坚守”下去,或许这就是“教育”。


他从一名长期从事数学奥林匹克教学的教师,到2003年成为第一位由中学教师担任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国家队副领队,到后来成为上海中学校长,致力于为上海中学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中国基础教育顶尖名校”奋勇向前,30余年来,他在这条“简单”的育人之路上不断追求、砥砺前行,诠释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十年磨一剑,追求数学竞赛教学的“高度”


1990年,不满22岁的冯志刚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作为“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上海中学面试,当时面试他的正是时任校长唐盛昌。进入上海中学后,冯志刚师承唐盛昌校长,开始承担数学班的教学任务。当时学校的数学竞赛成绩相较于一些名校,位置有点“靠后”,他默默地在心里设定目标,一定要让数学竞赛成绩上一个台阶。 


冯志刚开始铆着劲儿地深耕。他做遍了当时学校图书馆里所有数学杂志上的题目,记录了1万多张题卡;他深研数学教学,将高等数学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数学之美;他积极研读原版数学著作,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数学文章,出版了数百万字专著,让自己具有更加过硬的专业水平……就这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2003年,他成长为当时上海市最年轻的数学特级教师,后来又成为数学正高级教师。


200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选拔中有一位上海中学学生入选,并获得当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之后,上海中学厚积薄发,成为全国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最多的学校之一。到目前为止,冯志刚和他的团队指导的学生共有12人次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 60余人次成为国家集训队队员,数百人次获得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的资格,上千人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上海赛区一等奖。而成为上海中学校长的他,仍坚持给数学资优生授课。


◆行稳方致远,设计学校改革发展的“高度”


2013年,44岁的冯志刚接任上海中学校长。面对已经处于高峰的上海中学,如何坚守学校“储人才,备国家之用”的办学目标与宗旨,传承学校推进国际视野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教育探索,赋予百年老校办学新内涵,成为他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接过名校校长“接力棒”的8年里,冯志刚以“守得住理想,耐得住寂寞,干得成事情”的执着,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力求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基于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改革使命,上海中学提出了新的办学追求:“构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中国基础教育顶尖名校”。在实践中,学校着力搭建一个核心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实验”,重点关注两个发展关键点——“研究型”与“创新型”,通过研究氛围的营造和创新平台的搭建,以教学创新、课题创新、项目创新来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基于此,上海中学在持续开展数学班、科技班、工程班探索的同时,与十余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育人关系,使学校实验班开设的专门课程领域达13个,实验组专门课程超过10个,打造了一所大中学紧密衔接的研究型、创新型学校,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家型教师。


◆初心照未来,坚守人才成长培养的“高度”


在建构研究型、创新型基础教育名校的实践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拥有个性特长?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为未来国之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冯志刚希望每一个上海中学的学子都能拥有个性化的知识框架,自主地学、智慧地玩;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成人、成才的轨道;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创新发展注入与众不同的基因。在这个过程中,他认为“高度”和“标准”都至关重要。


高度决定眼界与追求,标准决定态度与执着。在一次开学典礼讲话中,冯志刚面向全体学生说,做事不一定要争第一,但“高度”一定要有。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在科技活动中取得最高荣誉,这是一种高度,但是他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基于自身特质与潜能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永不服输,无畏前行。在他看来,这就是上海中学的学生应该具有的品格。学校引导更多学生尝试“学术”之路,树立远大理想,拥有“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兴趣方向”的家国情怀,正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看清并且守住自己心目中的“高度”;然后在科学探究与学习的道路上,坚守做人、做事的“标准”,如此方能行得正、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坚守本色,作出无愧于这个社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贡献。


这是冯志刚的教育初心,也是他所追求的人生“高度”。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9期 · 封面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