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忠萍 李 辉 || 做实三级教研: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忠萍 李 辉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2-05

导读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依托组本教研、学科教研和跨学科教研三级教研的开展,使日常教学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为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文共4693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学校教研工作承担着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尤其在当前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新课标落地的过程中,能否科学设计和扎实推进学校教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开展快乐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倡导以研促教,并在这一理念统领下,依托三级教研(即组本教研、学科教研和跨学科教研)工作的开展使日常教学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有效破解教学中的真问题,从而为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提供了有效载体,也为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本教研:以整体把握教材、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



组本教研,即年级组中的学科备课组教研。我校所开展的组本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1. 假期教研:引导教师整体把握教材


每个寒暑假,我校都要求各年级学科教师先独立对全册教材进行备课,然后在开学前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教研,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在组内教研中,教师们先以一个单元为例进行教材分析,梳理单元主题、单元内容(核心知识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内容,做好学情分析。在教研活动中,学校还会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对教师们关于教材的解读及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点评,如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准确,课时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落实目标的环节是否清晰,方法是否有效?作业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此外,专家们还会针对已往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化解策略,以此开启学校新学期对教师的第一次培训。在此基础上,各组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智慧碰撞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全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各单元承载的教学任务,包括要了解各单元知识点以及不同学段的课标要求,厘清知识脉络;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清楚知识的本质与意义;掌握单元知识中渗透的思想方法及德育渗透点,等等。


2. 每周教研:助力教师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观念的改变、知识的更新需要长期教研活动的支撑。为此,我校每周会安排固定的组本教研时间,主要活动内容是梳理一周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反思并细化开学前整体备课中梳理出的单元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规划下周教学的主要内容,完成教研活动清单。在每周教研活动中,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聚焦重点课时进行说课,以此提升他们的教材解读能力、读懂学生能力、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能力、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等,这一过程也成为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培训的过程。同组其他教师则要站在研-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针对青年教师的展示进行点评与讨论,主要聚焦以下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少而精?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简而明?有效的互动是否多而广?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实施是否一体化?……在不断地说课议课中,青年教师的关键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同组教师也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组织开展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等问题的思考越来越清晰,从而对未来一周的教学工作做到进度明、目标透、衔接通、课堂实、作业清。


3. 随机教研:集思广益化解突发问题


无论在课堂学习还是作业完成中,学生的学习问题随时可能出现,青年教师对此往往不知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我校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儿童立场,要求教师既能把握教材又能读懂学生,能够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此,我校在开展组本教研中特别重视随机教研,即教师们根据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或自身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探寻化解问题的最佳方案。这种教研形式在时间、内容、方式、人员等方面均不确定,但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如年轻的英语学科李老师在批改“听一段话给图片排序”的课堂练习时,发现本班学生错误率很高,非常着急,同组教师便针对这一问题展开随机教研。大家首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帮助李老师归纳出错根源;然后集思广益,分享各自的方法;最终形成针对这类题型的教学策略和步骤。在后来的实践中,李老师按照大家的建议进行教学尝试和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常态化的组本教研,教师对于教材有了整体把握,对于单元教学目标之下的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方式以及作业布置等内容做到心里有数,有效提升了教学和教研能力,确保了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学科教研:以提升学科质量和教师研究能力为中心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目前校内100%的教师投入课题研究;学校同时强化学科建设,除校级课题外,各学科都基于学科特点与关键问题自主申报了市区级课题。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我校坚持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整合,并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专题教研、带题授课等学科系列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1. 专题教研:深化教师对学科的理解


在我校,各学科每学期要安排四次专题教研活动,并要做到体现研究主题、体现持续研究、体现教师主体。如在2022年春季学期,学校语文学科教师团队在“双减”背景下,聚焦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优化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邀请市教研员开展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整合与任务群”“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有效作业设计研究”等专题讲座,引领教师们明确部编版教材的编排意图,确定未来教学的研究方向,掌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素养为中心的作业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语文学科各备课组以一个单元为例,合理调控作业结构,进行研-教-学-评一体化的作业创新性设计实践探索,并定期反思总结。经过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们提升了对作业的科学认识,明确了单元作业不是课时作业的累加,而是要在结构性、针对性与多样性方面实现互补;同时更加关注作业的错误归因,提高了作业设计能力,使作业更富有趣味性、层次性、探究性。


为引导各学科教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分享研究收获,我校每学期末都要举行各学科专题总结。如在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以“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分享活动。在各学科组教师进行分享之后,老师们彼此之间就分享内容进行质疑、讨论,再由学科专家等进行专业点评,帮助老师们把脉诊断,纠正认识偏差、明晰教学方向。


2. 带题授课:引领教师将理论对接实践


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课堂。带题授课,即各学科教师要带着自己的课题在课堂上进行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校每学期都会安排教师带题授课活动。教师们可以自主申报讲课,由课题组其他教师听课,通过课堂观察提出教学建议,促进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如数学学科教师团队在开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课题研究中,教师主动带题授课,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设定了一个关于小区车位选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对不同形状停车位的选择转化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问题,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又将问题聚焦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经历大胆猜想与小心验证的过程,最终学生不仅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还积累了数学推理的经验。通过这节课,课题团队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要点:一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二是设计能够引领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的大问题和大任务;三是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表达和交流的探究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投入中自由思考、自主探究、深入交流,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此外,我校每周还会安排行政听课日、师徒听课日,参与者在课后交流中要结合教师的研究专题提出意见与建议,使日常教学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使研究成为教学常态。





跨学科教研:以推动学科融合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



多年来,我校围绕“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两大主题,通过积极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之间、课内课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基于生活、着眼实际问题解决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以此为学生创造浸润式体验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1. 学科融通教研,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发展需要考虑整体性和社会性,因此学校教研要关注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并以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校以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为抓手,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开学初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设计学期主题综合实践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主题、内容、目标、实施方案、实践活动场所、学生成果、评价方案、反思与改进意见等,并在方案确定后由全年级师生共同实施。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材的内容都涉及“汉字文化”,于是该年级教师以此为切入点,以语文学科“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围绕汉字之趣、汉字之用、汉字之美、汉字之源四个维度,开展学科融通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道德与法治、书法、音乐、美术等学科均承担起不同内容的教学任务。通过实践老师们认识到:学科融通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能够促进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学习新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独特体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们因此更加主动地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深入开展跨学科教研,并基于各自学科优势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2. 技术融入教研,变革教学方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校也在“快乐教育+技术助力学生快乐成长”理念指引下,积极推动新技术应用和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并以“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课题研究为载体,成立了“智慧教室教与学”“优质微课教与学”“数字故事教与学”“智能工具教与学”等六个跨学科研究工作坊,开展探究性、自主性、个性化等学习方式的研究。如“数字故事”就是一种集知识性、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自主利用技术手段记录学习和研究过程,并将学习成果制作成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汇报。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超越了已往单一的知识、技能或态度的教学。


例如:在“卷纸有多长”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基于“如何把卷纸打开,卷纸会有多长?”的真实问题情境,先后经历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用数字故事记录成果、作品分享、交流总结的过程。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之前,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了跨学科教研并形成共识:数学教师要抓住数学本质,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知识和方法,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语文教师要从写作和表达角度,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更有逻辑性,语言更生动自然;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拍摄和编辑视频以及设置字幕、配音、背景音乐等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的小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融合,更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切身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回报给我们一个个惊喜。因此,他们更加乐意投入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也有效提升了信息化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8期文章回顾
 


褚宏启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谨防走入误区

刘月霞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挑战

王先军 | 推进深度教研:开掘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罗   滨 | 北京海淀:以“大教研”专业支撑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俊杰 | 江苏丹阳:基于“大学科中心”建设的区域教研转型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8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刘   姣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忠萍 李 辉 || 做实三级教研: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忠萍 李 辉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