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11封面报道 || 以“融慧教育”奠基未来: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

褚新红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2-05

导读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坚持“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奠基未来”的育人观,探寻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首先是对接时代要求,形成面向未来的“融慧”学校文化体系。其次是以“融慧”文化为根基,通过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开拓学校德育新阵地,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最后是从“创新+合作”核心能力培养出发,逐步构建育人导向的“融慧”课程体系。
全文共6647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天津五大道,您会看到在天津独具特色的“万国楼台”中,坐落着拥有111年历史的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以下简称“岳小”)。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一代代岳小人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坚持“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奠基未来”的育人观,着力培养品行高尚、学识丰硕、能力卓越、身心健康、崇尚劳动的未来之才,用探索与实践诠释教育的意义。


作为在岳阳道小学一路成长起来的“老校长”,我曾见证学校的发展与辉煌,也曾经历学校的突围与超越,如今正带领师生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让一所百年老校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成长?本文仅撷取以下三个视角,呈现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与时代同频,寻找传承创新的文化主题



1979年,岳阳道小学确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办学理念,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经过30多年几代人的不懈探索,“三结合教育”展现出多元共治、合力育人的勃勃生机。1990年,我进入岳阳道小学成为一名数学教师,这些年来,学校的高位发展强力助推了我的成长。2013年,我“接棒”校长工作后,基于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和深度了解,开始深入思考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校“三结合教育”的办学特色久负盛名,但是面对互联网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刻影响,面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推动传统的“三结合教育”转型升级,促使百年老校焕发新颜,成为下一个10年甚至30年的教育领跑者,就成为当时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时,恰逢和平区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改革试验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和平台,邀请驻区专家组进校,对学校发展进行精准把脉指导。在多轮研讨、反复推敲之后,我们把历经37年实践的“三结合教育”精髓与“互联网+教育”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融合,拓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外延与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融慧”办学思想。融,意为融合、融通,可延伸为和谐、永久;慧,乃贤达、美好、智慧,可延伸为明事理、富涵养,德智体美劳兼优、知识能力皆强。我们希望通过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利益主体之慧,融合学校各业务工作之慧,融合区域、民族、人类历史文化和未来社会发展之慧,融合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和终身发展力培养之慧,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简言之,即“融天下大慧,育未来栋才”。


“融慧教育”既是我校在新时代对“三结合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岳小落地实施的有效途径。2016年12月,天津市版权局为我校“融慧”办学思想和岳小学子代言人“融娃”“慧娃”的卡通形象进行了版权登记。六年来,岳小逐渐形成了面向未来的“融慧”学校文化体系,以“培养具有尚品、硕学、卓能、强体、崇劳的地球村未来栋才”为育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与此同时,我们基于“融慧教育”的文化主题,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愿景,即努力使学校成为“隐于五大道的书院,显于地球村的书房”,成为“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的家园式学校,并将其落地于学校治理、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变革、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各方面工作中,致力于为百年老校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路径。




以“融慧”为根,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在推进学校办学实践的过程中,岳小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探索以“融慧”文化为根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礼仪规范,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落实。


1.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为学生培根铸魂


学校探索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政一体化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逐步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品牌。


其一,培育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明确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问题。为了让价值观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我们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索通过“牢记、理解、践行”三部曲教育模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各个环节。例如:学校大队辅导员带领班主任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编成孩子们熟悉的拍手歌,并录制成微视频和音频每天在大课间播放,使全校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轻松传唱,巧妙解决了“牢记”给低年级学生带来的难题。我们的“拍手歌”也被发布在公众平台向全国推广。又如: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其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障学生的持续性成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时代命题。基于此,我们联合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一幼儿园一起行动,共同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同时通过“同讲思政课”“同上微队课”“同主题演讲”“联合团队日”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四校间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教学内容的递进性和连贯性、教学方法的适当性和连续性,逐步形成“以大育小,以小促大”的良性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模式,实现了各学段思政课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


2. 开拓学校德育新阵地,实现全场域育人


其一,融合课堂阵地。我们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充分挖掘渗透于各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同时通过开展案例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探索并实施学科渗透德育新策略。例如: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借助画笔描绘中华民族发展史,学生用线条与色彩勾勒出先辈寻访革命精神的足迹,包括承载着民族希望的红船、不怕牺牲的红军等,在一系列创作过程中,学生也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浸润班级阵地。班级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积极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作用,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班主任接班后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录制的《习惯示范专题片》,让学生有规范可循、有榜样可学,使行为规范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准。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分别从进校礼仪、课堂行为、放学规范等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学校还举办“习惯养成T台秀”,请各班家委会成员担任评委,让学生从课堂姿态、物品摆放、合作学习、进校离校等不同方面展示班级风采,以此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此外,我们还通过增设“红领巾公益示范岗”,实现学生的示范监督与自我管理;通过“晒晒我们的幸福教室”展评活动,促使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创建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其三,开拓社区阵地。我校利用所处五大道地区拥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建设了博物馆、图书馆、名人故居、养老院等70余个活动基地,完善了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德育阵地,有效突破了教育资源壁垒。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考察,我校纪施雨同学作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学校以此为契机,将志愿服务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74支“融娃慧娃志愿小分队”,到基地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关爱他人、共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其四,开辟心育阵地。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载体,成立了以校长引领、专家指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帮助师生学会管理情绪,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受疫情影响开展线上学习期间,指导中心还建立了“特别关爱学生心理档案”和“特别关爱心理会谈记录表”,并对教师展开相关专业培训,指导全体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关爱和问题排查工作,构建了以“发现问题-确保安全-上报中心-教师会谈-沟通家长-转介服务-关爱支撑”为主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机制。




为未来奠基,构筑育人导向的学校课程体系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经过多年不断完善,我们基于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炼出“创新+合作”的核心能力,并将此作为课程目标,旨在通过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在六年小学生活中形成在未来世界幸福工作、快乐生活的能力奠基。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构建起涵盖93门自选课程的“融慧”课程体系。


1. 基于学生需求,不断明晰课程建设思路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明晰课程建设思路、聚焦课程育人导向的过程。起初,岳小和大多数学校一样,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和社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但是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课程,也很难兼顾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后来,我们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服务选课工作,让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尊重学生的选择,彰显其价值,但是如何让课程真正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种、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仍是我们想要突破的瓶颈。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我们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规划。一是将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校情相融合,从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办学经验中汲取精华、获取养分,找准学校课程改革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契合点,明确课程定位。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实践力、合作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标准,精心研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点,使特色课程多样化、精品化、系列化,形成课程体系。三是构建承载课程体系的网络平台,推进自选课程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了最初的课程架构,包括学科延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自选课程超市三大类。其中自选课程超市涵盖文学素养、思维训练、传统文化、体育健康、艺术审美、未来创客六大领域56门课程,实现了全校学生100%网上自主选课、走班上课。2016年3月,学校自主选课平台正式启用。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建设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学生、家长都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每个学期,我们会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全校学生及家长分别进行课程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喜欢的课程、想要开设的课程及其原因,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


2. 强化育人导向,系统构建“融慧”课程体系


经过六年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如今,我们的课程体系更加强化五育并举,更加强化育人导向,更加强化课程整合。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着眼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需求,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重建课程结构,精选对学生个性差异发展最有价值的课程,建立起包括学科延展课程、项目研究课程、实践创想课程和兴趣拓展课程四大领域的“融慧”课程体系。


其一,开设兴趣拓展课程,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岳小的自选课程超市依旧深受学生喜爱,通过100%网上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行使了选择自己喜爱课程的权利。课程涵盖艺术审美、传统文化、体育健康等六个不同领域,并引入相声、快板、京韵大鼓、绳艺、盘扣等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执教的非遗课程,让学生在满足兴趣需求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增设精品团队课程和自主规划课程,不断拓宽学生的选课范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中精品团队课程以艺术和体育课程为主,包括排球、足球、啦啦操、舞蹈、管弦乐等课程;自主规划课程包括图书借阅、书法训练、自习答疑、创想实验、课本剧目等内容。此外,在各行各业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每周一下午的“爱的陪伴”课程也成为学校的又一特色课程。


其二,开设项目研究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这是更加重视学科交叉性和研究综合性的项目式研究课程板块。如走近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学问、天津的桥文化、垃圾的旅行、探寻“一带一路”、世界美食文化等都是以研究项目为载体,立足于问题解决展开的跨界融合的学习和研究。这类课程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利于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其三,开设实践创想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是专门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的课程板块。课程涵盖劳动类、创客类和社区类等方面,打破了课内外、校内外的边界。例如:木模制作、电子焊接、物联网技术等课程蕴含着生产劳动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启迪了智慧;基地研学和志愿服务课程则建立了新型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学习,在心中播下社会责任感的种子。


其四,开设学科延展课程,赋能学生的素养提升。这是基于学科素养、培养学科专长、赋能学生发展的课程板块。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细化培养目标,开发出有趣的科学实验、魔方、衍纸画、排球、口风琴等40余个学科延展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拥有N个学科特长的课程目标成为现实。


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融慧”课程体系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将关键能力培养落实在丰富的课程实施之中。自主选课和走班上课让不同年龄、相同兴趣的教师和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开展学习,师生素养因丰富的课程内容形式而不断生长,学校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实施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系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校长




11期文章回顾
 


杨浪浪丨为学生重塑人生起跑线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11期 · 封面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2.11封面报道 || 以“融慧教育”奠基未来: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

褚新红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