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孝华 || “三诊定案”:名校长工作室个性化培养方案的研制策略
导读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名校长工作室是由工作室主持人和入室校长学员组成,通过以师带徒的个性化培养方式促进学员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个性化培养是一个基于校长个性特质,满足校长个性化需求,针对校长个性化情境,促进校长个性化成长的系统培养工程。”[1]校长的个性特质不同,所在学校情境不同,其培养方案亦应有所不同。如何精准研制并形成基于特定校长、特定学校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是名校长工作室培养工作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个性化培养方案包括“个性化的个人和学校诊断”“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与计划”“个性化的研究问题与课题”“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个性化的选读名著”“个性化的专家指导”“个性化的支持平台”等。其中,个性化诊断是基础,研究问题与课题是核心。工作室需根据入室校长的研究问题或课题,选择合适的课程,选读相关名著,参访标杆名校,选择权威专家,选择个性化展示平台,如此多措并举才能引领入室校长实现个性化成长。笔者所在的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负责管理全省83个名校长工作室,并出台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入室学员培养的管理办法,包括如何制定学员培养方案、如何开展过程培养等。笔者作为理论导师,先后深度参与省内多个名校长工作室的培训指导工作。在此,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讲述工作室通过“三诊定案”研制校长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具体策略。
诊个人:基于校长特长形成培养初案
了解入室校长的个人特质是对其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基本前提。初诊的目的即帮助入室校长认识自我,发现特长,初步拟定未来发展目标和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培养初案。培养初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开展专业阅读(推荐阅读书目、组织读书分享会等)、提升专业知识(参加相关课程学习等)、提升专业能力(承担相关专题讲座或业务培训等)、参与教育科研(完成课题立项、研究论文或论著等)、导师专业指导(配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以及制定年度目标和培养计划等。工作室在对入室校长进行专业发展诊断时,应着力挖掘他们的特长、闪光点、积极面,鼓励校长学员从特长入手开展工作,这样更容易获得成功,进而建立专业自信。对于年轻校长而言,这些尤为重要。
为了精准诊断校长的个人特征,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研制了《校长自我发展分析及提升计划表》,作为工作室指导入室校长进行自我诊断的工具,内容包括校长的个人基本信息、教育主张、管理风格、学习研究情况、入室学习目标、担任校长的动机等方面。通过对入室校长的自我诊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校长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性别、年龄、职称等因素中隐藏着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同时家庭背景、工作经历、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校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影响很大,构成校长专业发展的底色。此外,在校长的任教专业和业务情况中隐含着校长的学科优势与专业领导力,校长作为名师、学科带头人,若有属于自己学科上的辉煌,就可以更好地引领教学改革;校长的领导风格不同,管理优势就不同,如变革型领导者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方式描绘团队愿景,点燃团队激情;校长的职业动机是其干事创业的动力,一名校长对教育有理想有追求,就有推动教育实践变革的动力;校长博学专业,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就能够敏锐地抓住教育教学改革契机,让政策和研究成果赋能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
工作室要基于对入室校长个性特质的诊断,从校长的实际和个人特长出发,帮助他们拟定适切的发展目标,努力让校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针对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一中学潘丽云校长的个人诊断为例,潘校长是广东省胡展航名校长工作室的入室学员,她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思维清晰,在入室学习时已获得历史专业副高级职称七年,担任正职校长一年;其所在的佛冈一中作为一所县域高中,近几年办学质量出现下滑,办学水平亟待提升。基于此,潘校长为自己制定的个人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内容:提升个人的研究水平,发表研究论文2~3篇;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策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在课题研究方面,她非常欣赏李希贵校长提出的“教师第一”的办学主张,倾向于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县域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策略研究”。根据潘校长的个人发展目标,在培养方案设计上是考虑个人专业发展优先还是学校管理能力提升优先?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能使其兼顾做强自己和办好学校的双重目标?经过初步诊断,工作室认为潘校长是教学副校长出身,若从教师校本研修策略研究入手,则可以同时提升个人研究水平和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实现个人和学校发展的互融互促。因此工作室肯定了潘校长的这一研究课题,并为其初步设计了三年培养方案。
诊学校:基于学校特征调整培养方案
诊断入室校长所在学校,目的在于研究校长培养目标的可行性以及研究课题的合理性。校长的成长不囿于书本,不限于课题,必须扎根于真实的学校管理实践。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应该是基于办学实践的系统思考,是面对复杂办学情境的理性探究,而不是脱离现场的抽象论证,更不能是剑走偏锋的偏执结论。基于此,对校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必须依托学校具体实践,工作室要指导入室校长分析研究所在学校,寻找学校的特征优势,在最大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同时实现校长个人专业成长。
企业家伊查克·爱迪思的经典著作《企业生命周期》为整体研究学校提供了理论框架。爱迪思揭示,每一个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包括孕育期、幼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早期、官僚期、死亡期。[2]组织的每个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有些是组织自身可以解决的“正常问题”,有些是需要外部干预的“病态问题”,甚至是需要避免的“致命问题”。爱迪思的研究还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最优路径快速到达壮年期,保持功能和形式、灵活性和自控力协调一致的壮年状态。[3]
我们认为,学校和企业一样,同样具有生命周期,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和优势。因此,在学校现场诊断中,需要研究学校所处的生命周期,快速识别学校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寻找学校发展的最优路径。此外,现场诊断既包含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面诊断,又有基于特定校长、特定研究课题的主题性诊断,而后者能够更加精准地研判校长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研究课题的合理性。
例如:在针对佛冈一中的现场诊断中,工作室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县域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确立了四个关键诊断点。第一,通过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阶段特征,论证本研究能否助力学校愿景目标的实现,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此确定本研究的实践意义。第二,通过分析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工作状态,寻找符合佛冈一中教师队伍发展要求和实际的校本研修策略,为未来研究提供技术路线支持。第三,充分分析佛冈一中现有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力求实现新建机制与原有机制的有效转化,并与学校工作有效衔接。第四,支持潘丽云校长结合课题研究和个人工作特点完善并细化年度培养方案。
专家会诊:基于专家视角形成一人一案
一般而言,基于对入室校长及其所在学校的初诊和再诊活动,基本可以完成学员的三年培养方案以及课题研究方案;但考虑到工作室内校长和学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校长个性化培养方案的确定还需要专家会诊,最终基于专家视角形成一人一案。
众多校长的办学实践表明,校长个性特征不同,学校不同,相应的管理思想和治校策略就会不同;甚至同一所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治校策略。此外,根据“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交互理论,校长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其个体特征,还受到所在学校的影响。研究校长个性特征与学校情境的复杂交互作用,有利于帮助不同类型的校长在治理不同状态的学校时,选择最恰当的突破口和管理策略。专家会诊的任务就是通过集体论证,确认入室校长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核心是帮助入室校长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特长和学校优势,找到兼顾自身和学校优势的突破口和最佳策略,并借助课题研究的方式实现自我发展和学校变革。
组织专家会诊,首先需要考虑专家的组成,其中既要有理论专家,又要有一线名校长,理论专家重在纯粹的理性思考引领,名校长重在鲜活的实践智慧启迪;其次要考虑专家的研究方向、学术专长和名校长的办学实践经历,专家研究方向与校长的研究课题需要有一致性,防止“歪嘴的和尚念错经”;再次是考虑专家指导的持续性,通过导师制的实施避免“蜻蜓点水”的“指指点点”。专家会诊是一个对话过程,通过对话可以超越个人见解,催生入室校长的研究课题,催生新的理解和思考,使校长学员进一步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和学校变革路径。
在专家会诊阶段,首先需要明确校长的研究课题。校长的研究课题应该是学校发展中的真实问题,要体现校长追求、区域诉求、国家要求的统一,同时至少符合四条标准。第一,研究课题是基础教育发展中重大的、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的实践性问题,而不是具体的学科问题;第二,校长可以围绕研究课题,通过努力在现实中做出预期成果,即有可预期和可操作的蓝图;第三,针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至少须经由行动研究的路径;第四,校长在研究问题的同时,可以达到提升自我、改善实践、影响理论、引领他人的目标。[4]入室校长通过课题研究和学校变革,可以打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历史关联,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现实关联,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例如:在针对潘丽云校长的专家会诊中,工作室根据其研究课题和培养方案,邀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校本教研基地的专家和多学科省级教研员作为理论专家,长期跟踪指导佛冈一中的学科基地建设项目;邀请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校长和广州市第六中学校长作为实践专家,并推进这两所名校与佛冈一中结为对口帮扶学校。通过专家会诊,工作室建议潘丽云校长的课题研究方案做出以下调整。第一,充分利用乡村教育振兴和县域高中振兴的机遇,发挥两所名校的结对帮扶作用,支持佛冈一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第二,结合佛冈一中教师年龄偏大、高职称骨干教师少的现状,按照“一科一策”的研修策略,加强教师科组团队建设,在省教研院教研专家指导下,成立以新课标实施为重点的学科攻关团队。第三,提升校本研修方案的设计水准,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形成任务驱动的研修方案,实现从知识习得到能力提升,促进行为改变和成果生成。工作室还根据专家建议,帮助潘校长进一步细化年度目标和培养计划,最终形成个人培养方案,包括开展专业阅读,确定推荐书目和读书分享会场次;提升专业知识,确定需要参加学习的课程门类;提升专业能力,明确每年承担的校内外相关专题讲座或业务培训次数;参与教育科研,明确完成课题立项、课题研究、预期研究论文或论著的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明确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指导内容与次数;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丹,胡淑云.校长个性化培养的内涵、价值和路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2):13-18.
[2] [3] 伊查克·艾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王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17-22.
[4] 龚孝华.校长领航,何处启航[N].中国教育报,2015-05-29.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8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7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