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1-2】图书馆: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
专题: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1-2】
主办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东莞图书馆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特邀专家
王余光,王子舟,李国新,张久珍
倪晓建,李东来,初景利
媒体发布
《图书情报工作》官网(www.lis.ac.cn)
微信公众号(lis1956)
《图书情报工作》2020(16)
2020年6月29日起陆续即时发布
序
近日,一农民工吴先生在东莞图书馆的读者留言引发新闻效应和社会关注。这对于媒体和普通公众而言是一件新闻,而对公共图书馆和学界而言,则是如何看待和理解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以专业的视角探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与使命。为此,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东莞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共同发起“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专题讨论,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图书馆的作为,推动图书馆面向社会更好地实现普遍、均等的公共服务。
图书馆: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
王子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一位农民工对东莞图书馆的感念留言形成了一个新闻热点。事件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含义很丰富。它呼应了人们对经济衰退、萧条带来的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焦虑,对工作、居住地变换或迁徙造成的生活质量下滑的担忧,对未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能否相互达成平衡的迷茫等。当然也牵动出人们对弱势群体生存的人文关怀,牵动出对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多年以来的热盼与期待。湖北民工吴桂春留言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赞美一个理想中的图书馆,让人们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充满人性光辉的图书馆。因为,人们太期待这样的图书馆能够出现在自己的身边。
吴桂春对东莞图书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了解东莞图书馆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个偶然的事件,至少我本人就不觉得它是个偶然事件。我试举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说明之:
其一,2007年,东莞图书馆东来馆长来系里参加开放论坛时,我和他提及应关注广大的乡村民间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阅读,以及关注社会力量捐助图书馆的事迹,东来馆长慨然决定东莞图书馆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一个“中国捐书榜”网站。前者将寻访出来的民间图书馆公之于社会,彰显这些文化火种的价值;后者则登载社会捐助图书馆的芳名与行为,以志不忘。后来,因人力不足等原因,“中国捐书榜”未能坚持下来,但“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一直运行到现在,不仅收录了400余家民间图书馆实情,还等载了各类公益阅读项目,成为乡村民间图书馆信息交流、公益项目报导的平台。如今,在“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首页上,大家仍可看到东莞图书馆是主办方之一。
其二,火车票刚开始实行网络购买后不久,新疆自治区图书馆为免除农民工春节返乡订票难的状况,从2011年12月30日起,开展了一项新的服务,即馆员在电子阅览室值班为不便上网的外来务工人员网购火车票。这个消息报导后,恰好东来馆长来京出差顺到我系。中午一起进餐时,我提到了这一消息,还未来得及探讨这件事的意义。东来已经打电话给馆里,要求馆里立刻开展这项业务,并马上面向社会广而告之,吸引打工朋友们到图书馆去预定火车票。东莞是外来人口聚集地,他知道为他们服务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
多年过去了,奇怪的是,至今我还会听到我们图书馆学界有一种声音,说图书馆给农民工订票,不属于延伸服务范畴,不应是图书馆的事。这个观点多么偏狭。难道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农民工服务,在服务中帮助农民工提高信息素养,不正是图书馆应该做的事吗?我从东来馆长的那次果断行为中,不仅感受到了东莞图书馆坚持的专业立场,也感受到了东莞图书馆坚守的一种人文情怀。
图书馆是城市的公共知识空间。一座图书馆从物理建筑,到内部布局与装饰,以及其导入的服务,展现出来的其实就是这座城市的品质与品味。它反映着城市的情感温度,表征着城市的人文尺度。有了一个容纳、包容、体谅弱势群体的图书馆,无疑就是给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精神家园,这座城市也因此而具有了自己应有的文化高度和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