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林海 | 何以为父?四岁女儿一声大哭,让我羞愧难当

辛庄师范
2024-08-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麓鸣书局 Author 王林海

编者按

上一期的话题征集,我们聊的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那个瞬间,我永生难忘……」。


话题一出,小编就收到了一篇重量级来稿,是王林海老师的学生发来的。一看标题,就迫不及待打开,一口气读完,又从头读一遍!


这篇,必须分享给大家!





 
何以为父?四岁的女儿,一声大哭,
让我羞愧难当




女儿四岁时我们家养了一缸金鱼。当时我还不太会养,结果把鱼都养死了,只剩下最后一条,我想这也没啥意思了,很自然地端起鱼缸就往卫生间走。   


女儿还小,不懂爸爸要干什么,只是饶有兴味地跟着。在她的眼里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神圣与不可思议。


走进卫生间,掀起马桶盖,倒尽鱼缸里的水和最后一条鱼,按下冲水按钮,哗……一直默不作声的女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顿时,作为父亲的我,羞愧难当……


那种羞恶之心,直到今天,依然警醒着我,何以为父?



▲ 王林海和女儿





 
何以为子?
第一口奶累终生,
父母的人格,沁润在我的心灵中




家的延续,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更是一种精神接力,尊卑、良知的生成都是从“家”起步的。


我父亲为人坦荡、磊落,凡有事总是教导我要靠自己,不要求别人。他喜欢种花、喜欢音乐,平时收藏一些古钱币,朋友不是太多。


我母亲则相反,是一个热情好客、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她做了一辈子的会计,交了一辈子的朋友,退休后上老年大学,喜欢组局带人旅游,全国去玩。我的个性受我母亲影响较大。


父母的人格沁润在心灵中,伴随着我的成长。这种血脉传承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血性里的东西,是真正的生命传承。


我六岁时画的画,家人骄傲地挂在明堂上,现在还保存在那里。就这一点来看,家里对文化艺术有一份至深的感情和期盼。我现在五十多岁了,家里人依然没有对我有任何要求。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我太努力了,反而劝我不要急,慢慢来。


艺无止境,是人一生要努力的事。这是我们家族保有的文化态度,不急于去要求你成个什么,却要你好好做人。对此我感谢我的家人。


▲ 王林海和家人(前排中为王林海)


文革那段日子我跟随奶奶、外婆一起生活。我奶奶她不识字,但四季分明,各个节气了然于心,待人接物通情达理,没有一丝嫌贫爱富之心,特别是对弱者,总是呵护。

奶奶去世时,花圈排满了云和县城的街道,好几个村庄的人都赶来送葬,非常有德!

我外婆呢是个老实人,作为家庭主妇,一生极为平常。她喜欢种菜、喜欢买糖果分给村里孩子吃。在我记忆中这两件事是她最欢乐的。九十三岁那年,我收到她最后一次种的茶叶。

就在那一年,她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便叫我母亲陪她到城里洗了一个澡,剪完手脚指甲,回家穿上自己做的寿衣跟我母亲说:这一次可能过不去了。之后自己便躺到床上滴水不进,一个星期后就走了。

村里人都说老太太走得真好,脸红彤彤的,好像睡过去一样。回想外婆,我从心底里钦佩她一生平常而宽厚的德相。


▲ 王林海和外婆




 
何以为人?
自性光明,美,
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扣动我们心弦的人、事、物,其实是一种触发,是一种假借和引爆,它唤醒的是我们自己生命内中的美。

所以,美的触动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感动了自己,是我们本来具足的美被唤醒和释放了出来。

“善”与“美”由自己的心“呈现”和“捕捉”的过程是同时的,而且只发生在当下,这是中国文化心物一如的对待观。


千年一刹

世间一人

古今一理

归至于道

道归内明



完º


▲ 美,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 文明让每个人心花怒放


对了,

可以加入冬季共学班,

听王林海老师讲《心性艺术》,

参岩画、玉器、陶器之美!

 识别二维码,即可报名 




 推 荐 阅 读 


中国文化溯源冬季共学班课程简介

游学 · 游心 | 王林海老师游学课

预告 | 冬季共学新课 之 《心性艺术》

王林海:《王羲之与书道精神》

跨年·行走中国 | 新年大理行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