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华东康桥融入“情意”学习的原创获奖课程|小蕾探校2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小蕾把国际教育带到你身边
孙小蕾,二宝妈,毕业于复旦新闻系的资深媒体从业人员,为了给孩子考察学校,也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她准备和我们一起把国际化的双语学校一所所看过来。她探的不仅是学校,更是国际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把可能离你很远的“国际教育”带到你身边。
探访华东康桥,是因为被台北康桥所有学生都要“游泳横渡日月潭”、“自行车环岛骑行”的活动课程所吸引,这是在台湾获“GreaTeach创意教学KDP 国际教育荣誉学会(Kappa Delta Pi,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in Education)荣誉会员国际授证”的原创课程。
据说台北有“北薇阁,南康桥”的说法,位于北投的薇阁中学(桂纶镁母校),以及台北南部的康桥双语学校,是台北最知名的私立学校。而台北康桥包括总校长、国际部校长、主任等在内的原班人马,都来到了昆山花桥,创办华东康桥,2014年开始招生。
听说我对“自行车环岛骑行”等获奖课程有兴趣,华东康桥的国际部校长庄胜利博士,将学校设计这些课程的理念娓娓道来。
01
教会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庄博士认为,完整的教学,应该包含主、副、辅三方面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收获,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认知”、“技能”、“ 情意”三种基本素质。比如一个人学开车,“会开车”是最基本的主要目的,“汽车相关知识和交通规则”就是居于次位的学习内容,而“开车礼仪道德”,则是辅内容。
“这三者当中,关于情意的第三部分,课堂上教不了,必须通过活动体验来感知。”他介绍,为情意而设计的课程,在康桥,就是“菁英课程”。
庄博士说,传统教育的重点在于知识的获得,但华东康桥的教学重点在于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因为新时代网络发达带来知识爆炸,“唯有情谊,无法机械获得”。
02
内地教学大纲执行出现“变质”
庄博士提到一个细节。决定来大陆办学之初,他们研究了苏教版《教学大纲》,发现大纲写得非常好。“培养孩子的批判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危机判断能力等等,苏教版《教学大纲》都有写到。其实我们中国的课程标准,定得都非常好,只是具体到执行过程,变质了。为了分数,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执行时都不要。但恰恰是那些终生受益的能力,考试一时考不出来,太可惜了。”
03
主题活动受益终生
比如环台骑行,中途有12.5公里的连续爬坡,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孩子们经历这一切以后,获得的经验可以转移到面对其他人生困难。背单词、考试、升学、乃至工作后的各种问题。”庄博士认为,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孩子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准备好应对未来挑战。
“一带一路”也被称作“康桥西游记”,老师带队从西安大雁塔出发,查文献、做记录、写报告。“这符合人类的学习模式。看东西、整理东西、合科学习,把语文、地理、历史等综合起来,融入文化,孩子得到的是一个大的合体的知识。”庄博士说。
04
快乐的真义在于成就感
庄博士认为,快乐学习的意义在于“当人有成就感的时候”,很快乐。而不是“因为他处理的事情很容易”他才快乐。“骑行很辛苦,但骑完一千公里最后到达终点时,我们有个欢迎队夹道欢迎,通过克服困难而获得胜利,这种胜利可以让人记住一辈子。”
几乎每次骑行活动结束总结回顾时,庄博士都会跟学生们说一段话。“各位将来人生道路上需要面对的山,比台湾的山还要高,到时候面对时,也要像这次骑行一样,努力去解决。”他说,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精英。要达成这个愿景,学校要设计出很多相配合的课程出来。”
05
中国文化融入教学避免身份危机
庄博士说,他们学校设计的菁英课程,采用西方的教学方式,融入东方的文化。
康桥的活动课程,紧紧扣住中国文化设计。围绕“三国”、“丝绸之路”等经典文化素材之外,学校还在考虑引入昆曲等内容。
“孩子要出得了国,也回得了家。你怎么让他们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祖国呢?我们让孩子小的时候就去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庄博士表示,认识它、爱它,长大了才不会有文化认同危机,出去也会有文化自信。这些都教不出来,要多了解、多看。
***获奖课程解密:
负责操刀设计菁英课程的活动组长李冠皇老师,谈起这些活动课程时滔滔不绝。我向他要课程的详细资料,才发现如此大型的活动,组织协调起来需要每一门课老师的配合,还需要专门团队支持,连发给家长的计划告知书,都繁杂到看了头大。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位从事运动急救的朋友告诉我,他去各地学校做安全急救知识讲座,在华东康桥的那次讲座让他特别意外和惊喜。提到“急救生命链”时,那里的学生都知道他们学校配备了生命链涉及的AED,并且很多孩子知道这个设备就放在学校医务室里,紧急时刻可以取用。
在了解活动课程细节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台湾人办学的细致和严谨。比如,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把一个年级的人拉去环台湾骑行,安全方面出一点纰漏对学校来说就是致命伤。而这个项目,台北康桥已经坚持了六年,华东康桥从建校开始就做,也执行了两年了。
单车环台,将近1000公里的骑行,是对自我毅力的锻炼与挑战。环台前,除了细致的技术和体能训练,老师会布置作业,要求收集针对台湾各县市乡镇的资料,并写出研究报告。十多天的骑行中,李冠皇老师还会选取中途的某个小城,融入GPS探索菁英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分组像《奔跑吧兄弟》那样探索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
这是康桥菁英课程的集大成之作。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小队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而这一切背后,是校方长达几年循序渐进的安全知识培训,及几个月的技术和体能集中训练。
参加骑行的学生游朗懿和顾问告诉我,骑行路上最困难的是对抗瞌睡,真有同学因为一时犯困摔进沟里去了。而从录像里可以看到,环台湾虽然都有自行车道,但许多路段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就一线之隔,学生们一边是大卡车疾驰,另一边则是沟壑野地。
于是一路上,有老师专门骑着小电驴来回巡视安全,有自行车公司的技术员工一路维护设备安全,还有跟车随时准备捞起出状况的学生。但每个人的骑行证书都会记录实际骑行公里数,学生们都为了骑满全程而坚持不懈。
参加骑行的学生游朗懿说,整个骑行,前半段还有点新鲜感,后半段就是对体力极限和意志力的挑战。临近终点,学生们都收到了家长写来的信,很多孩子在一天的疲惫后读到父母情真意切的来信,信中满含对孩子青春期的小心翼翼和未来的期许,不禁泪流满面。每个学生,都收获了一份特殊的成年礼。
李冠皇老师在课程介绍里说,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世界观也渐趋广阔。孩子们开始在建构许多文化观念的同时,老师们希望学生除了看到表面上的现象,更能了解文化形成背后的原因。所以,在一带一路这个菁英课程里,老师讲带领学生从西安坐硬卧一路往西一直到哈萨克斯坦,参与当地的生活、与当地人交谈互动,收集资料、写报告,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
这项为大陆学生量身定做的课程,是希望让学生关注“一带一路”话题,从行前研究到实地走访丝绸之路。目标是期许即将出国求学的学生,在十二天的课程中,经团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浸润式文化体验等教学活动,能对一带一路经济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由亚洲出发,迈向世界”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社会菁英”。
我到华东康桥探校的时候,正值“热血三国”大决战前夕,整个校园里,晒满了同学们以“三国”为主题完成的作业和作品。
据说,语文老师提前一个学期就布置了阅读“三国”相关书籍的要求。于是我在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区域,看到了遍布各处的“为三国人物写朋友圈”、“三国班旗设计”、“制作三国板报”、“撰写读书心得”、“网络三国主题小物件”等等学生们的作业展览。学校甚至为大家提供了玩转孔明棋、华容道的游戏空间。
通过几个月全方位有趣的学习,学生们在4月底迎来三天两夜的大决战。为了这个大决战,李冠皇老师为每个孩子撰写了长达四张A4纸的攻略,学生们像打游戏一样尽情实战。这三天里,大家一起去户外扎营,分编成三个国家斗智斗勇。他们要学习并比赛简易包扎、担架制作、打方回结等野外生存技能;要全体参与比舞(武)大会,自己剪辑、编排音乐和舞蹈;要真实体验三国攻城略地抢11个城池(各学科学习成果验收,类似知识竞赛);还要团队合作,整合各国兵力数,拟定攻守策略。
李冠皇老师说,设计这个课程,就是想将抽象的权谋韬略,整合为学生能够巧妙运用的能力。他略带得意地透露,为了在“攻城略地”环节多多储备,学生们提前几个月都卯足了劲主动学习。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环节,最后时刻学生可以“临时招兵买马”,手法就是自己出知识竞赛题。“为了达到能自如出题的水平,学生们上课得格外努力,还要熟悉各科老师给出的题库。”就这样,学生们心甘情愿走进李冠皇老师准备的学习计(xian)划(jing)。
类似于《奔跑吧兄弟》的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辅以体验教育法、跨领域教学,活化教学内容。
融入七年级地理与GPS的使用探索,并由11年级学长学姐结合IBDP生物课程出题,从学习者角色转变为教学者,为学弟学妹创建题库。需要学生间团队合作的同时,也需要不同领域的教师团队相互协作。活动中7年级学生在户外进行自然观察、人文踏查等探索,在寻找答案、完成任务的历程中,验证地理课知识的学习效果,是否已经具备地图判读、方位辨识等野外活动技能。
您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标题,看本栏目的其他文章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来点评论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