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选英式还是美式?课程&学校深度分析贴 | 国际教育圆桌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每周与您相约“爸爸真棒”
本栏目的主持人爱娃,是混血娃妈,资深媒体人,某国际教育刊物前主编,国际教育研究爱好者,她认为所有关于教育的追问都会回到我们的自身。
爱娃老师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是不是英式国际学校更流行?”特别是今年上海新开的这么多家国际和双语学校里,竟然一大半都是英式学校。我倒觉得未必。今天爱娃老师就先给大家扫盲一下。
爱娃老师本文原稿首发于大手牵小手(id:babyhandinhand),本版本为最新的更新版。
数据来源:新学说
首先,这张图的课程里,从左至右,先从血统上来分:
A-Level/IGCSE起源于英国,AP起源于美国,IB起源于瑞士。
后面的三个:加拿大(BC省课程居多),PGA/ACT起源于美国,VCE起源于澳洲则属于相对小众的课程流派。
开设IGCSE和A-Level课程的学校肯定是英式国际学校了;
开设AP课程的都是美式学校;
IB课程现在在国内比较难界定,IB是一贯制的学术性课程,但是真正能从小学开始实施IB一贯制的学校还不多(因为授权费用很贵),大多数开设IB课程的学校集中在高中最后两年的IBDP。
从课程的数量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从全国范围内看,英式和美式其实是不分伯仲的。
下面再细说一下各个课程的区别。
A-Level,是英国本土高中课程,申请英联邦国家的说服力非常强。
提到A-Level不得不提英国教育体系:即3-5岁期间的幼儿园教育,5-11岁的小学教育,11-16岁的中学教育。16-18岁的大学预科阶段,18岁以后就是大学教育。也就是说,纯正的英系学校里孩子5岁就可以读1年级了,比中国和美国的学校都要早一年,从小学读到高中是13年制。
IGCSE课程,相当于中国中学的9-10年级课程,A-Level即英国的12-13年级课程,学生在上完IGCSE后读完A-Level才能申请大学。
在国内,目前英系学校可以分为:外资13年制的,如英国学校、德威、哈罗;民办12年制,部分或全部采用英国课程的,如包玉刚;更多的是4年制、3年制的英系高中课程,如五花八门的A-Level中心等,更像是为了标化考试而生。
IB课程,国际课程里的“高富帅”,最早是为外交官子女设计的课程,难度也最大。即便在美国,IB课程也是精英课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IB,主要指IB高中文凭课程(IBDP),即高中的最后两年。此外,IBO文凭组织设置的还有IB小学(PYP,1-5年级)和IB中学课程(MYP,6-10年级),但被授予小学和初中课程的学校远少于授予IBDP的学校。
IB对英语的要求最高。IB包括6组课程和3个核心课程。6组是指中文、英语、人文社科、实验科学、数学计算机和艺术;3个核心课程是知识理论、大论文和社会实践。覆盖文科理科、理论实践等全部领域。
AP课程,也称美国大学预科课程,公立学校国际班和美系学校中最普遍的课程。最初是为美国学有余力的高中生设置,达到5分,在大学可以转学分。所以AP的理论知识难度相对较大,相当于美国大一期末考试。中国学生一般选的都是数学、物理、化学或者经济,不过AP不是完整的课程体系,所以对学科数目没有限制,选择3-4门即可。
这三门主流课程里
IB每门科目难度不深,但是同时必须学6门,以及写论文等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高,AP单科难度比较高,但是不像IB有Essay之类的作业。相比之下,A-Level的课程对于擅长考试的中国学生来讲难度就最低了。
毫无疑问IB的含金量是最高的,但是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抗压性要求也最高。AP不是一个高中毕业文凭,有锦上添花和顺便省钱的作用(一门AP成绩意味着你大学里可以少花几千美金)。A-Level对擅长数理化的中国学生来说最好操作。
其他三类小众一些的课程里,
PGA(Projectof GlobalAccess)是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研发的预科桥梁课程,成绩得到部分国家的部分大学认可。ACT则是和SAT齐名的“美国高考”。
澳大利亚课程,被引入最多的是维多利亚省的VCE课程和西澳洲的WACE课程。
加拿大也是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现在BC省(哥伦比亚生)课程、安大略省课程引入较多。
下面就从我收到的专家和家长的一些反馈角度来说说,英式国际学校为什么“看起来”好像更受中国家长欢迎。
所有的信息渠道都会告诉你,无论是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校绝对数量,美国的高等教育都稳居全球第一。
所以去哪个国家的教育体系读书,最关键的是家长要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和资源分布,还是那句话,从将来孩子留学的国家来倒推选择适合的国际教育体系。一般来讲,A-level和IB申请英联邦国家更有优势,如果要申请美国大学,那么IB或AP更顺理成章。
要说英美的本科教育有什么不同,美国的本科头两年注重通识教育,学生可以在这两年中决定今后的研究方向;英国的本科头一年就开始进入专业学习,专业基本定死。
所以美国本科教育可能更全,而英国本科教育可能更专。
比如我采访过一位上海英国学校的家长,她当时也为女儿选择比较了很多国际学校,后来锁定了一所美式一所英式学校,她去美式学校的时候,发现学生都比较随意,有孩子穿着人字拖就去上课了,也有女孩子化妆、打耳洞,这让她难以接受;去英式学校的时候,她就被学生吃午饭时的表现所折服,因为首先大家都安安静静的,没有大声喧哗,也没有打打闹闹的孩子,确实是一种天然的优雅。她立刻就选定了英式的国际学校。
我认识的另一位英国学校的家长说,这种严格其实是一种细致:包括连孩子在学校里日常应该靠右边走都有规定。这种“规则”感其实对低年龄的孩子习惯培养挺有益处的。另外也有不少家长反映,英国老师普遍比美国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无论是学业上还是行为规范上,这点让很多中国家长得到喜爱。另外,英国的A-level和IGCSE课程,也比较适合中国孩子发挥数理化的特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地区的A-level学校一派繁荣。
相比较而言,美式学校的文化可能更讲究创造性,更开放些,不会对孩子的“规矩”要求很多,但另一方面来说,对学生的自由度、好奇心也保护得比较好,其实各有千秋。并不能说谁优谁劣。
这点充分体现了英国文化:我见过的英式国际学校,没有对校服不讲究的。
如果你要问,英式学校有校服,难道美式学校就没有吗?其实不是,但是美式学校确实对穿校服这件事,没有英式学校这么严格,美国文化更追求轻松随意,而且美式学校里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大大超过对着装严谨的追求。
比如,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上海美国学校就是没有校服的。但有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队服,风格也偏运动。其他美式学校如协和国际(Concordia),长宁国际等都是有校服的。
相比之下,英式学校的校服就讲究一些。比如英国学校的校服,春夏秋冬四季,从运动到正装都有,如果女生把小裙子高筒袜和西装一穿,旁边再站个西服西裤的男生,确实是小淑女绅士的模样。校服好看,讲究,孩子穿上精神,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人靠衣装,You are what you wear,穿得精神,孩子就有了尊严感,自然而然会把精气神提上去,行为举止也下意识地规矩了。要不然为什么英美最好的寄宿高中都要求学生必须穿而且是正装式校服呢。另外就是穿校服,也能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这也是很多家长在意的一点。
这一点超级加分有没有?因为哈利.波特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一说到“你是属于哪个House的?”,大家立刻能联想到分院帽,格兰芬多、斯莱特林。据我了解,国内所有外资英式国际学校都设置了不同的学院House。
例如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的学院制,学院名称就来自自英国母校的17个学院,在上海惠灵顿有Combermere学院,Hopetoun学院,Stanley学院,Wellesley学院和Lynedoch学院。在中学部每个学院都有单独的学院教室,由学院长和助教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辅导。小学部也有学院教室。各学院在学术成就、体育成绩、辩论、歌唱和其他学科和贡献方面以积分的形式进行比赛,每个学生都与他的学院荣辱与共。
在包玉刚实验学校,每个学生第一天进入学校后,就会随机被分配到一个学院。小学部是4个学院,以学生穿着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来划分,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学部有8个学院,每个学院由来自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以及教职员工组成,高年级学生会带领和协助低年级的学生在全校活动中力争上游,是不是很有爱?
已经开学的赫德双语学校也有学院制,全校学生将分为四个学院,“狮鹫”、“巨龙”、“凤凰”、“人马”,东西方各有两个代表。就像哈利波特会为他所在的格兰芬多学院赢得积分,也偶尔会因为过失被扣分影响整个学院成绩一样,在赫德,小到打扫卫生,大到校际篮球赛,大多数奖惩都以学院积分的形式进行,每月获得优胜的学院,将获得庆贺基金,由学生们自己决定如何庆祝。
学院制管理在这点上跳脱出了横向的年级划分,多了一个纵向的维度,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可能分到同一个学院,一起“为荣誉而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聪明的设定。
而在美式学校里,让学生更有荣誉感的可能还是美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而且美式运动更鼓励团队运动,所有的合作、坚毅、勇气和领导力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而在美式学校里,能在校队甚至是校际联盟打比赛都是每个学生最感到光荣的,
从学术的角度说,英国体系比较严谨,适合专才,美国体系比较开放,适合通才
这点和英国美国本科教育的特点一脉相承。有的英式国际学校(特别是外籍国际学校)课程里会讲到针对英国本国的历史课文比如苏格兰的历史等,有的中国家长会觉得局限性太强,但也侧面反映出英式教育较为严谨,会让你在某个领域精通,有点训练专才的意思;而美式教育就更开放一些,更适合通才教育。
我的一位在国际教育圈很资深,又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前辈打趣说,她工作后碰到的英式教育体系里出来的同事,都很严谨,思考深刻,写作能力强,说话也特别像知识分子;而美式教育体系下出来的同事,都敢闯敢干,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局限住他们的思维。我觉得这个也多少反映出英美两国教育系统的特点。
英式和美式国际学校,其实家长要选是不难的。规划一下将来孩子大学可能的去向,可能心里就明白个大概了。至于要转学的,时间节点要选好,最好在每个教育阶段完成后再转,比方说小学毕业转初中,或者是申请本科/研究生的节点也可以。
如果是公立转国际的,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孩子会有一个适应期。上文中提到的英国学校的家长,当时她家千金刚刚从民办的一个名校转过去的时候也哭了好几个月,因为学习方式、包括全英文授课环境还是跟不太上,当然后来她适应得很好。所以转学的时候家长要慎重,一方面是要做好心理建设工作,包括自己和孩子的,一方面对学业和语言要面临困难要早作打算。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国内的双语学校课程都是在中国本地课程基础上融入英式或美式课程,会兼顾了基础扎实和国际化视野的特点,但很难完全归类于英式还是美式。这点家长请知悉。如有遗漏的,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在我们看来,“走国际教育路线,规划比什么都重要”,选择国际教育这条路,最重要的事情是规划,规划的方法最可行的是逆推。
最近,爱娃老师与专业进行美国留学申请的江顺意老师一起,推出了从“海外留学”逆推到“上海本地的国际学校选择”线下一对一顾问项目,为真正对国际教育感兴趣、有困惑的家长做规划,详情您可以点击《国际教育路线规划要“逆推”,越早开始越好,希望这个能帮到您》了解。
国际教育圆桌∣爱娃
“爸爸真棒 · 国际教育圆桌”的主持人爱娃,是混血娃妈,资深媒体人,某国际教育刊物前主编,国际教育研究爱好者,她认为所有关于教育的追问都会回到我们的自身。
如果您还意犹未尽,可以关注爱娃的个人公众号了解更多干货——
国际教育地图
一份清晰的国际
学校择校地图
长按关注您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标题,见更多“爸爸真棒 · 国际教育圆桌”更多文章:
欲想“小别离”,就要提早做好留学规划 | 国际教育圆桌
国际教育究竟贵在哪?贵得值不值?|国际教育圆桌
听说国际学校土豪扎堆,攀比成风?| 国际教育圆桌
10亿网民8亿要躺枪的逻辑谬误,聊聊批判性思维
这件事大多数人都怕,但是想成功还少不了它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填写留言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