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家孩子是“藤校苗子”么?耶鲁毕业传奇顾问的爬藤方法论

阿驼 爸爸真棒 2021-04-08

爸爸真棒

领先的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

留学规划时间线是越来越提前了,从“11、12年级再准备也不迟”到“9年级肯定要规划大学升学了”的观念转变,也就是近三年的事儿。但极少有人能讲清楚:从9年级开始规划,到底要做些啥?

活动很重要,学术成绩很重要,顾问也很重要,但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活动?什么才是够格的成绩?什么才是靠谱的升学顾问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留学这件事儿,起点和终点尤其重要。如何判断我的孩子是不是个“藤校苗子”,未来的申请趋势又如何呢?


“道理我都懂,就是不会操作。”这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困惑。

作为深耕国际化教育的媒体,“爸爸真棒”一直以来坚持:不仅要把道理讲清楚,更要提供能落到实处的建议。此次我们特别推出的顶级顾问问诊系列,邀请了“口碑好”但“贼难约”的大神级顾问们坐堂问诊,就是帮正在申请季和未来准备留学的家长和孩子务实的。

首位来分享经验的,是“爸爸真棒”的老朋友,拥有“哈耶普斯麻”大满贯逆天战绩传奇顾问Brian,除去今天的文章,他还将在10月29日(周一)来到爸爸真棒 · 升本规划群,为大家答疑解惑。

王琮惠(Brian Ong)

棒呆国际教育创始人

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系,并于斯坦福大学取得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

作为最受尊敬的高端留学申请专家,Brian坚信学生和家长应获得大学录取过程中的准确信息,并通过个性化辅导实现。Brian在教育咨询行业拥有十余年经验,助力无数中国高中生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美国顶级学府。

Brian将从三方面与我们分享他对留学规划的想法

01

三观篇

对于留学,什么是好的活动?好的成绩?好的顾问?

02

规划篇

如何从9年级开始规划好申本时间线?

03

展望篇

藤校苗子”长啥样?未来留学趋势又如何?


“留学,最怕做太多无用功”

三观篇

申请这件事,最怕的不是少做了些什么,而是做的事情都没有踩在点子上。

有些同学花了很多时间刷标化,千方百计的追求满分,却忘记了GPA和标化成绩的匹配度。

有些同学满世界做活动,公益、比赛、实习……却让招生官找不到你真正的热情。

有些同学志向远大想要爬藤,可是该有的分数都没有考出来。

成绩不能有“虚”的Q:成绩到底要考多少分?是越高越好还是可以“低分逆袭”?

在考试成绩上(不论是标化还是GPA),我们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拼命刷题,恨不能全部满分;一个是侥幸心理,觉得别人可以“低分逆袭”我的孩子也可以。

关于客观对待“低分高录”的话题,上一篇文章《这些被称为“哈耶普斯”收割机的顶级顾问,告诉你美本申请的残酷真相》已经做了解释,一句话总结:切忌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规律”。

那么学生要冲到多高,有没有标准呢?是不是非得不惜一切代价拿超高分呢?

我们知道,能够作为申请材料提交的成绩主要包含:GPA、SAT/ACT、SAT2、托福、AP成绩等,招生官看的不是你某一项的超高分,而是通过每一项的比较(甚至某小项、以及成绩的趋势),来看到你扎实的学术基础与未来的潜力。

在我看来,如果你的目标校是TOP30,尽量托福考110分以上,其中单项最好25分+;SAT考到1500分以上,阅读和数学两块相对平均一些。

课外活动没有公式Q:什么样的才是好活动?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活动?

中国家长总是想要求一个“标准答案”。比如有家长会问,钢琴演奏对申请的帮助大不大?孩子去学钢琴演奏好还是去做生物研究好?还是去做一个环保项目好?

但我真的很难告诉你一个准确量化的答案,某活动会帮助你的升学率提高多少百分比。到底是15%还是20%?但可以确定的是,寻找兴趣、寻找差异化,并且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是有帮助的。

每个孩子应该有不同类型的活动。

体育、学术、公益、竞赛……只要是你喜欢的活动类型,都是可以去尝试的。而不是只沉迷在某一种类型的活动,例如9到12年级全部用来做竞赛。类型可以多,但最终还是要专注于某一领域,围绕某一特定主题。

数量不在多,而在精。

如果你投入时间做很多活动,招生官不会被你花在活动上的精力所感动,反而会觉得你的活动太散了。9-12年级,一共有10个左右的活动就够了,甚至少一些也没有关系。奖项也是,最终填5个左右的奖项已经足够多。

好的顾问不会制造不必要的焦虑Q:留学是不是一定要找顾问?什么才是好的顾问?

出国留学,一定要选一个顾问。这已经成为了不少中国家庭的默认选择。

但在我看来,这并非必选项。好的顾问确实可以帮孩子做指导,但如果选到了不合适的顾问,可能最终效果会比DIY还要差。选顾问一定要擦亮眼睛。下面是一些选顾问的方法:

 ▷尽量全方面了解该顾问的服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一个“贩卖焦虑”的产业。有人会通过“不切实际的鼓励”来赢得家长的信任,有人则会不断的“堆积资源”来给制造安全感,因此,有不少家长会因为一时的感受而做选择。

在我看来,更理性的去了解一个机构的管理模式、往届成绩,要比“开心”或“焦虑”后的决定来的重要。

 ▷多和一些往届的学长姐交流 

家长和孩子亲自到顾问的工作室看看,多和顾问往届的学长、学姐交流。毕竟申请是学生的事情,学生的体会也是最真实的。

 ▷了解自己的需求 

选择一个顾问,其实就像是选一个健身房教练。这个世界上总有两种教练,一种是你觉得有点累了,会顺着叫你去休息的;另一种,是希望你能够在属于健身的45分钟内,高效完成一系列挑战的。而选择什么类型的顾问,主要看你自己的需求。

Q:如何与顾问高效沟通?

一周几次?一次多少时间?是否面对面交流?在与顾问沟通这件事上,不少家长执着于数量的“多”和距离的“近”。

但其实未必,我们需要高效的沟通,而并非无止尽的面对面聊天,学生也不应该被定好每周见几次的频率。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学生可以频繁和顾问联系,在需要空白时间创作的时候,学生也可以花时间进行自我思考。

另外,面对面聊天是否一定比网络沟通更有效,这也是未必的。如今美高生越来越多,许多顾问和孩子通过邮件、微信、视频电话等聊天,沟通效果未必比国内学生差。

“申请的道理你都懂,这次教你如何实操”

规划篇

如何从9年级开始做好申本时间线呢?在谈如何做规划前,我们先来理清楚,留学规划有哪些具体板块:

① 学术规划

② 标准化考试规划

③ 活动规划

④ 申请规划

下面,我会根据以上四大板块和具体问题给大家一些建议。

学术规划Q:体制内、国际校,各国际课程在申请中如何趋利避坑?

学术规划的首要问题就是:孩子具体在哪一所高中读书?如果家长和学生有在观察这几年美国大学的招生趋势,你会发现美国顶尖学府,不论是藤校级别还是TOP30、TOP40,在学生录取上是有Target School一说的。

比如:从“哈耶普斯麻”2015-2017的录取数据看,北师大实验、人大附中与北京四中一直深受宠爱。

美国大学招生官还是比较求稳的一群人,希望录取一些他们比较认可的学校学生,比如往届学长姐在学校表现不错,就容易增加招生官对于该校申请学生的好感。但如果是一个比较新的学校,招生官还是会担心成绩单的可信度没有那么高,或者说不确定学生真正的水平。

因此,如果考虑孩子未来要出国留学的,建议从9年级,甚至更早,开始研究高中在哪里念书,无论是体制内还是国际化学校,尽量找一所美国大学比较认可的学校。

除了大学的“认可度”,未来在大学的“适应度”成为了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关注的点。这也使得国际课程成为趋势。甚至不少家长觉得如果要去国外念大学,一定得选择一个提供国际课程的高中。

国际课程确实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国际教育,但如果就从升学这个角度出发,是不是一定要读国际化学校、选国际课程呢?我认为不一定。

以目前的升学数据来看,每年藤校级的大学还是会发出不少offer给到体制内的学生,甚至超出国际课程的学生,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人大附中本部、上外附中本部等。实际上,不论是体制内还是国际部,只要一个学生足够优秀,他(她)都会有机会申请到美国最顶尖的学校。

其次,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国际化学校,比如经济条件、地理距离等,还是要理性考量。

如果已经准备好读国际课程,该怎么选择?主要看你的目的。

如果是走美国方向的,一般还是以IBAP为主。

IB课程最初是IBO为外交官子女开设全球统一标准的课程,如今已经遍布138个国家,与2815个学校合作,它的全球大学认可度亦是众所周知的。那为什么说美国大学认可IB呢?主要还是因为IB课程文理兼备。它要求学生至少选六门课+Theory of Knowledge,这六门课包含语言A与世界文学、语言B、个人与社会学、实验科学、数学与艺术。

AP不是一个课程系统,在国内比较多的一般是美高课程+AP。AP的重点与难点还是在课程的选择。在实际与学生的交流中,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即使已经在美高+AP课程里,最终选择的还是微积分、物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等中国学生擅长、也容易出高分的科目。你可以考虑这些课,但如果只考这几门的话,美国大学会觉得你不够有学术说服力。毕竟竞争激烈、资源有限。

我的建议是,无论是AP、IB还是A-Level,还是尽量想办法来挑战自己。打个比方,某同学学AP,理科比较好,但因为大部分中国学生也是数理化好,如果你想通过挑战自己来证明能力的话,可以尽量考虑再选择一些人文、语言类科目,而不止是最擅长的那几门。

谈到这里,其实也就引出了学术的第二点,也是大学申请的重中之重:成绩。

Q:成绩很重要,那是不是考了高分就万事大吉?

说到学习成绩,有两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 不要忽视9年级的成绩 

如果你最终申请的是美国大学,需要提交9-12年级的成绩,而不止是高中三年。

 ▷课程难度 

关于国际课程的难度选择,上文已经有提及,那么体制内的学生呢?也是一样。比如这两年被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录取的棒呆学员,上外附中的学生,他们理科很好,但也有学习外语的热情,因此会选择考SAT2或AP的西班牙语、法语等,来证明自己文理兼备。

在课程难度这一点上,不少中国学生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只把某类科目考的很好,大多数是理科。

比如在美高的学生,他们会觉得那里的数学课、科学课都太简单了,所以就不停的在这些课上挑战自己,反而没给自己留时间在其他领域赶上美国学生,比如历史、文学等。因此,在学术上,不能说只把文科或理科考得好,还要找到平衡点。

标准化考试Q:当规划前置时,SAT、ACT、TOEFL等标准化考试是否也要提前呢?

我的建议是,不要让孩子太早刷题,准备标化考试,毕竟题就那么多,不要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可以等到10年级(高一)升11年级(高二)的暑假,再去准备标化考试,尽量在11年级下半学期把托福、SAT考出来,也是来得及的。

当然,我们可以提前做一些阅读、写作的准备,保证孩子有比较好的的基础。说到底,标准化考试就是语言能力的测试,水平到了,自然能够考好。

Q:如何选择AP和SAT2?要不要考?考哪几门?

AP和SAT2对申请是有帮助的,但还是要看你考哪几门。大部分的学生会先考数理化,再加上生物或美国历史。

我的建议是,这几门都可以准备,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挑战自己的话,SAT2可以选择考语言类,比如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也可以考虑世界历史、英语文学等难度较高的科目。AP除了刚才说的那些之外,还可以选择欧洲历史、艺术史、政治等。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Brian老师多次强调了语言的学习。首先,在美高、IB课程中第二语言都是必修科,如果自己的高中没有第二语言课程的话,考一个AP或SAT2会是加分;另外,我们都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我们学习更多语言的时候,我们也离世界更近一步,这更符合美国顶尖大学对于世界公民的理念。

活动规划Q:体验多类型活动和专攻一个活动,该如何做选择?

9年级开始,孩子需要开始寻找主攻的活动了。

小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多尝试,体育、音乐学术,但是到了9年级,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比如某个孩子比较喜欢历史,那么他就可以开始围绕历史来做一些规划,比如找一些历史相关的课程、做一些阅读等。

Q:要不要竞赛?如何规划竞赛路径?

关于活动,不得不提的是竞赛。在我看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参加竞赛来证明自己的兴趣与热情。

比如去年棒呆的一个美高学生,最终被耶鲁和斯坦福录取,他没有参加任何竞赛,也没有做特别shining的活动,只是做了大量的哲学阅读,以及参与到一个教授的哲学研究,从而证明他对于哲学的热情

再比如前年,有三位棒呆学员被麻省理工录取,今年有一位,但在这四位学生中只有一位是竞赛的,另外三个则是通过其他方面来证明,比如做一些相关研究,做大量的阅读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果你选择走竞赛路线,那就一定要在招生官了解的竞赛中获得奖项,而且是最高级别的,比如数学类的IMMC、MCM等。而目前大多数的情况是,你和你的同学辛辛苦苦打了一个比赛,也挺难挺辛苦的(比如市、省级别的竞赛),但招生官并不了解这些竞赛,更无法衡量这些竞赛的难度。

那么,活动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闪亮的奖项,不是高大上的平台,而是让大学看到你的诚意。

申请规划Q:都说夏校很重要,是不是非得挤破了头去“哈耶普斯”上夏校呢?

除了最终11年级的大学申请之外,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意识到夏校的重要性。而夏校的申请,就是让孩子走一遍“mini版”美本申请过程,提前体验大学生活,给未来的申请材料加分。

于此同时,在去哪儿上夏校的选择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趋势,就是扎堆到“哈佛、耶鲁、宾大、芝加哥”等顶尖高校参加夏校、夏令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选择,但不应该作为你们的唯一选择。换句话说,去“哈耶普斯”上夏校并不一定能帮助你在申请中占优势。

比如,耶鲁大学有一个全球青年学者项目(YYGS),非常有名。但这几年我送进耶鲁的二三十位学生中,真正参加过YYGS的学生不到1/5。

与其去一些藤校、TOP10大学办的夏校,不如另辟蹊径,考虑一些小众的夏校。一些没有太多中国学生会参加的,但与孩子最感兴趣的领域相关的小型夏校。

前年一位被哈佛录取的棒呆学员,就只是去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戏剧主题夏校,这不是一所很有名的学校,却让他在他最喜欢的戏剧领域有很大收获,最终在申请环节中也取得了成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展望

谈了那么多申请的方法论,最后聊一聊定位,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预判未来留学的趋势,让孩子的申请能够“命中靶心”呢?

Q:如何判断我的孩子是不是“藤校苗子”?

我们知道,在美本申请中,最重要的就是匹配度,前提是自我定位。我的孩子到底有没有机会去申请藤校?TOP20呢?

“藤校苗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孩子来自一个美国大学比较认可的高中,他的标化、GPA满足了藤校最低的要求,他参与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课外活动,他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那么就完全有机会去申请藤校级的大学。

但是每年,都会有很多家长让我帮忙孩子做规划,不乏学术成绩一般的。有些家长会想,既然我家孩子的成绩不太好,是不是可以通过活动来补足呢?

我的建议是,先解决最基本的学术成绩问题,再考虑活动。你的在校成绩单比任何一个活动或者动人的故事来的更有价值。说到底,你申请的是一所大学,学术是大学的立校之基,大学也希望未来的学生能够为学术环境做贡献。

Q:怎样看待未来的美本申请趋势?

我们知道,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自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毕竟每年美国顶尖大学招生人数就那么一些。

▲过去几年里,常春藤联盟的平均申请人数持续增加。其中,从2017到2018年,申请人数增长最快的是普林斯顿大学,其次是宾夕法尼亚大学。Ivy  league prep机构给出未来两年藤校平均申请人数的预估,到2020年常春藤院校的平均申请人预计数将到达近3.5万人/所。

于是,焦虑的家长就会想,要不要帮孩子办美国绿卡,或者其他的国籍,来增加孩子的录取几率呢?

如果单纯为了申请的话,没有必要在移民上多花力气。

美国大学肯定会留更多的名额给美国护照或美国绿卡的学生,比如本国生80%,国际生20%,但美籍亚裔的竞争同样激烈。比如生活在加州的中国孩子,从小也是在学业竞争中摸爬滚打,除了SAT满分外,各个方面都很强。

还是回到留学申请的本质,申请再激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满足学校的要求,自然能够拿到属于你的offer。

Q:中美贸易战下,留学会受影响吗?

整个宏观环境和政策很难预测明确,同时也会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我看来,留学申请和贸易战是两回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留学预备党们不用过多焦虑。除了美国之外,考虑其他英语留学国家申请比如英国加拿大等,也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方式。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远赴美国高校。我们知道,那时候世界还在冷战阶段,国家之间的分歧远比今天大,但还是没有影响两国在学术上的交流。

美国大学看重的还是个人,你的学术能力和未来的潜力,与其花精力在“提心吊胆”上,不如多做一些有意义、有挑战的事情。

10月29日(周一),我们邀请大神Brian

来到爸爸真棒·升本规划群

为家长和学生们“坐堂问诊”答疑解惑

👇扫海报下方二维码,马上入群参加👇

下期预告

下次来到“爸爸真棒 · 顶级顾问问诊系列”的嘉宾,是海狸学院的郭老师,他将从文书与学术两块内容出发,揭秘哈耶普斯麻大满贯的逆天战绩。


👇欢迎加工作人员二维码入升本群👇


注:1、一定要备注“美本”;2、不要重复入群。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阿驼“爸爸真棒”美本申请内容主笔,浙大新闻系科班出身的国际教育资深观察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