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化学校都“差不多”?这可是大问题!人大附中杭州学校专访

阿驼 爸爸真棒 2021-04-08

一直以来,以高考为终点的体制内教育和以留学为终点的国际化教育,就好像两条平行的轨道,鲜有交集。往往是一边喊着,我们学科基础扎实;一边叫着,我们提倡全面发展。

可当一块屏可以连接重点学校与扶贫学校时,我们的二者的优势是否也可以打通并行?

2018年,拥有200年历史的英国精英私立学校,英国国王学院学校来到中国,分别与国内顶尖公立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及人大附中合作,在无锡和杭州办了两所学校,一所是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另一所是人大附中杭州学校。

尤其是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总校长为人大附中副校长王海玲女士、教龄36年,外方校长Bruce Thompson毕业于牛津,拥有30多年教学管理经验,中方校长更是名满杭城的、从教39年的夏谷鸣校长,可谓是中外“全明星”教学管理团队。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

学校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占地约177亩,由人大附中(美国马里兰研究所中国高中排行榜榜首学校)联合英国国王学院学校(原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附属中学,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被牛津和剑桥录取,约10%的毕业生被哈佛、耶鲁等美国常青藤大学录取,在全英学校排名中一直稳居前三,2017/2018年度更是荣膺全英最佳私立中学。)共同创办,开设幼儿园、小学至初中、高中等课程,旨在为3-18岁中国学生构建一个融贯中西教育、关注个体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家长对学校的嗅觉永远都是最敏锐的,这两所学校每场见面会名额都是瞬间被“秒杀”,还有家庭为了他们从其他城市搬迁,在“爸爸真棒·国际教育群”里更是经常性被点名访校。

年前,“爸爸真棒”团队专门奔赴杭城,在余杭区南湖畔,探访了备受关注的人大附中杭州学校,并专访了我们的老朋友夏谷鸣校长。

夏谷鸣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中方校长

原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爸爸真棒”的读者对夏校长肯定不陌生,当年一篇《杭外夏谷鸣:越“称职”的老师危害越大》(←点击可直接阅读)就红遍家长圈。近40载从教经历中,夏校长从农村中学到县中、重点中学、省教研室到特色中学杭外,到参与创办杭外剑高国际部,做过一线教师、教研员,也当过校长,此番加入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算是把中国基础教育走通了,更成为极少亲历过体制内与国际化两类教育系统,又能把这两件事儿说通透的校长。这次我们和他聊了聊:

  • 中国基础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未来该怎么走?

  • 中西融合课程在人大附中杭州学校,会有什么新的构思和实践?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校园

体制内

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好吗?

儒雅、温和,这是笔者对夏校长的第一印象,可一聊到基础教育,他的眼里是有光的。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很好的,给孩子打下了扎实学科基础。但真的是这样吗?”为此,夏校长举了PISA测试的例子,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从成绩排名来看,在只有上海学生参加的2009、2012两年PISA测试中,我们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2015年,由北京、上海、江苏以及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则排名第十。当时许多媒体发文反思成绩下滑,但其实光从分数上来看,不论是第一还是第十,都是不错的成绩(总计72个国家,都在平均值以上),问题并不在于总成绩排名,而是测试后的分析

▼比如在科学、阅读和数学测试总表中,我们的阅读能力是低于平均值的。

▼再比如学生合作和解决问题测试上,国内学生的相对合作能力分只拿到了(-17),跌到了倒数第五,仅高于俄罗斯、突尼斯、黑山、土耳其等国,而这是国际公认的重要能力。

▼还有在科学信仰、参与度与动力测试中,中国学生得分较低,很少有学生将科学作为未来的职业规划。

此中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基础教育“高分低能”的问题,PISA首席分析师池田京也曾提出中国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效率低;合作解决能力差;教育贫富差距影响大等问题。

“不得不承认,中国学生确实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有责任的。”不过,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库专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夏校长也要为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发声。

“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我们已经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问题,也在试图改变。比如2017年出台的高中课程改革,如果你去仔细研究,我们的人才模型、课改方向其实是非常与国际接轨的,比如强调文化理解力、社会参与、创新力等核心素养,再比如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可是我们的孩子真的会选吗?”

▲左→右:PISA2018全球素养框架、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者的大体框架十分相似(点击可查看大图)

“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这个基础教育的“力”,就差在能力这环上了。

可谁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校,尤其是近年来很火的国际化学校,正是在尝试突破的力量之一。

体制外

为何国际化学校都差不多?

近年来,国际化学校这把火烧的很旺。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11月,我国在高中阶段开设国际化课程的学校已经超过700所(除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外),发展迅猛。

可走了一大圈仔细想想上海和杭州的学校有区别吗上海的国际化学校和象山农村中学真的不一样吗?”夏校长对此深表遗憾并且列出国际化教育中的两大现象差不多学校和东拼西凑课程。

1巨大遗憾:全国都是“差不多”学校

从削尖脑袋为高考,到不拼能力拼offer,“差不多”学校和“差不多”目标有关。

“每年藤校、牛剑放榜,学校、媒体、家长都很激动,晒offer,比offer,更是要以offer来盖棺定论学校好坏,在我看来,这让国际化教育快变成洋高考了,刷高考题变成刷SAT、托福。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夏校长说。

“这样一来,办学校和办机构有什么两样?”

2要教什么:学习的能力

那么面向未来的理想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夏校长的回答很直接:“未来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知识社会,我们要教孩子的是学习的能力而非一两种技能。

纵观历史,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以来,社会需求一直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当然工种有高低之分),在教育上的表现是学科划分精细化,强调技能、特别是单一技能的培养。

如今,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到来,我们迈入知识社会,与此同时要求广泛涉猎知识、拥有“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通才。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美术课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曾讲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21世纪要变成‘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以加一等于几为例,都有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知识传授型:“同学们1+1=2,记住了吗?”第二天,再拿这道题去考学生,有的学生记住了,有的则忘了,那就再教一遍。这就是知识传授型的教法,老师教的快,学生忘的也快。
启发式:“同学们看,老师左手拿着一支笔,右手又拿着一支笔,总共有几支笔?”同学答:两支笔。那么一加一等于几呢?这种启发式教育肯定比前者耗时更多,直接的效果也不见得更好(可能有同学启而不发),但一定比前者更记忆深刻。

活动型:在第三种教育方法里老师不1+1,而是做游戏。老师让学生先取出1个红色小正方体学具又取出1个黄色小正方体学具将他们拼在一起。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通过增减正方体数量快速掌握20以内进位加的思维方法。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看似效率极低但这个结论是孩子在自己的探究中得出的。

当孩子可以在一年级就学会在探究中找出答案,那么未来高中、大学、步入工作,面临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得出解决方案。这才是办学校、做教育真正有意义的地方。

在上化学课的学生

3大势所趋:课程从东拼西凑走向融合互补

如何让这种理想教育落地,抛给国际化教育的命题就是:中西课程如何进行融合?

从现状来看,如今700多所举办国际课程的学校里,“单一式”和“拼盘式”依然是主体。

所谓“单一式”

就是以引进的课程为主,放弃国内基础教育内容,这类较多见于民办学校打“擦边球”的“课程实验班”,以及众多不具备全日制办学资质的机构举办的“国际高中项目”里。

所谓“拼盘式”

就是国际课程占用大部分学时,小部分教授国内基础学科,但两者不但课程内容缺乏有机联系,西方课堂中最为精髓的创新型学习方式、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更是没有融入其中。

在夏校长看来,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和国家层面对于国际课程的进一步规范要求,从“单一式”和“拼盘式”走向“融合式”,做既保有中国教育根基,又接轨国际的双语融合课程是大势所趋、使命所在。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往小了说,这是国内国际化学校3.0版本,往大了说,只有做到中西融合课程,才能让我们从国际化学校、国际化课程,变成课程/学校国际化,让中国基础教育能够走向国际。”

最后,夏校长也提出了他的未来教育畅想

未来,不是我们学习芬兰、美国、英国,而是让他们来学我们,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学校端要做的事情,这是教育自信。

因此,我所期待的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面向知识时代能力为核心的学校;一所真正做到中西融合课程的民办学校,做好这两点,相当于打通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任督二脉。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校区夜景

如何培养

面向知识时代的通才?

有了“能力培养”与“融合课程”的两大基本出发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教、教什么了。为此,笔者决定在学校里转一圈,看看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是怎么上课的。

1“为了劝学弟妹背古诗,孩子们用了洪荒之力”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语文,特别是学古诗文简直要命,可是在人大附中杭州学校7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古诗文非但不是晦涩难懂的,还能让孩子们激动不已。

这堂古文课的秘诀就是,重组义务教育版教材中关于古汉语学习的内容,提炼出“劝导”主题,通过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让孩子们向低年级学生“推广”古诗词。

把中国的国家课程拆开、重组,同时借鉴西方授课模式,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打造的是一套即符合中国国家的标准又适应特有学生人群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分为以下三部分:

① 扎根本土教育,开展国民课程。国内课程是我们的根,而且如今国内课程改革已经走在很前面,只要孩子的能力跟上去,一定是可以走通的。

② 融合国际通行课程,做国际化课程改良版。引进和改良国际化课程,目前是A-level课程,未来将引进其他课程,但我们会依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改良。

③ 构建和完善延展课程,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和能力拓展。

▲“国民课程”+“国际课程”+“延展课程”的三维课程体系

2“每位学生每周会上多门延展课程!”

访校的当天,在学校的中央广场,我们赶上了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技术展览(Technology Fair)的尾声,实验区,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科学实验;展览区,孩子们亲手制作未来汽车、机械手、运动鞋;互动区,孩子们体验机器狗、新型汽车;讲座区,科技大咖在分享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

▲在Technology Fair中,学生制作的机械手抓取纸球

正如夏校长介绍的,学校非常注重延展课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育活动、舞台艺术、创意类课程、学术拓展课程以及学院间竞赛,学校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每1位学科老师均为这些课程和活动的指导老师,相信这是大多数学校做不到的。在我们学校里,除了课堂内的教学外,我们将课外教学提升至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延展课程主任说。

此外,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所有的课程都会结合中外双方的教学方法优势,或中外教师共同授课、或外教授课(例如数学为中外双方授课、科学和外语由外教授课等)。

哈佛前校长德鲁·福斯特曾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孩子们的未来,必定是和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了解世界是他们的必修课。“在以培养适应知识社会的通才为目标的人大附中杭州学校,尤为重视学校双语语言环境和多元文化环境的打造。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音乐会

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老师角色比重下降了,要求却更高了”

融合课程能否做起来,最考验师资,一线教师最有话语权,为此我们也和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老师们聊了聊。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教师

“说实话,同样的课堂内容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看起来老师的角色比重下降了,实际上对于老师的要求、课堂设计和管理难度是更高的。”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高中部校长助理、数学组组长邹海连

“目前半年的课程上下来,整体的感受首先就是学生,学生给我们的反馈很多,互动也很多,这些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的努力还是很有回报的。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创新过程中老师们有时候也会有点迷茫,比如中外方之间要怎么去平衡,教授的时候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在这样一个摸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与老师们更多的指导,包括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专业团队的支持和培训等。”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的教师团队,是一支中外融合的管理和教育团队。在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每一个学部,中方和外方管理人员和教学团队的比例基本上是1:1,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其中外教来自全球20+个国家,50%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50%的中国教师具有海外经历,学校师生比高达1:5.6。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管理和教育团队(部分)

那天下午,关于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命题,直爽的夏校长和我们透露了许多“机密”,例如美中教育对比、办学出来的孩子和包装出来的孩子之反思,国际化学校与国际化课程的认知偏差…… 然而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呈现,因此,特别为“爸爸真棒”家长奉上福利礼包:

特别福利

与夏谷鸣校长面对面

谈全人教育: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生成长规划

英国国王学院学校中国校区家长分享会·上海站

人大附中杭州学校中外方校长、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外方校长亲临现场,诠释未来学校样态、分享国际化教育学生的成长规划。

时间:2019年2月24日

地点:上海市威海路500号四季酒店三楼大宴会厅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活动、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