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鼎石毕业生:跑遍朝鲜、美国和中国,我才知道要什么

爸爸真棒 2021-12-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去哪儿上夏校 Author Jasmin

“爸爸真棒”的子号,写过很多牛娃探索故事的“去哪儿上夏校”,已经从多位出色、有想法的孩子那里,收集到他们对自己课外活动的规划、对学术方向的探索,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包括拿下国际大奖的马术女孩在罗德岛学院读设计的鬼马女孩曾为游戏两度休学的网瘾男孩全奖走进普林斯顿的第一代小留学生

今天,在北京鼎石学校学习IB国际文凭项目,今年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人类学专业录取的Jasmin,将和大家分享她做课外活动的独家心得。

做过课外活动不稀奇,难得的是她对课外活动的规划、对大学专业的选择,都是自己做决定的。她跑遍了中国,去过美国布朗大学读夏校,最近还去朝鲜做人类学实践,每一次探索都在不断接近自己的目标。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样才能确定大学专业?每个迷茫的孩子都值得一读。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人类学”这个专业,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真是个long long story。为了确定自己喜欢哪个专业,我从小学就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探索,一路都在做排除法,也始终在放弃和选择中纠结:

  • 小学到初中:我坚信自己喜欢生物;

  • 初中:半路杀出个“文学”,初三文理分科时,我因为无法在文学和生物中忍痛割爱,就去鼎石学校学了全面发展的IB课;

  • 高中:无奈大学只能选一个专业,我只好做了一系列尝试,想确定生物和文学谁才是真爱,然而最后…我却抛弃了它们,选了人类学专业。毕业后去了一趟朝鲜,我更确定自己选对了。

有很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学弟学妹,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下这番漫长但有价值的探索。

▲Jasmin(左)参加文学诗会



为了脚踏生物、文学“两只船”

我去鼎石学IB,结果…

1生物轻松拿高分,但我却喜欢另一门课在上小学时,我一直和身为海洋生物学家的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除了一些文学著作外,家里能接触到的读物只有科学类的,因此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喜欢生物。

▲Jasmin参加生物类活动

上初中后,学校开设了生物课,本就稍有基础的我,在所有考试中都拿了高分,由此更确信自己十分热爱生物,当有大人问起兴趣爱好和职业方向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生物学家”。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2文学还是生物?在国际学校也不能兼得

记得还在小学时,刚到北京的我被要求参加“春蕾杯”作文比赛,我在完全不了解这个比赛的情况下得了一等奖,而上了初中之后的自己也喜欢参与各类写作活动。但想要成为“生物老师”的目标使我完全忘记了这个兴趣和技能,一直到初三需要考虑文理分科的时候,才发现我无法为朝理科发展而割舍对文学专业知识的追求。

于是,我放弃在公立体制内继续学习,选择去国际学校学习IB课程。

▲Jasmin参加学校的“对话周国平”活动

可是追求全面发展的IB却没有解决一个更棘手的问题——专业选择。

刚刚进入国际学校,发现身边的同学们都有明确的专业,并根据自己的目标参加相关活动,而我却只能天天思考一件事:到底是学文学还是生物

当时,在我眼里,生物和文学是两个毫无交集的领域,就算在高中三年中可以两科兼修,但到申请大学时,我必须要做出决定。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开始在各个领域内做活动实践,以尝试判断自己更喜欢学什么知识、做什么样的工作。

▲Jasmin十年级写的小说

打竞赛、写小说、上夏校

花了4年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1参加MIT生物竞赛后,确定自己不喜欢生物从进入国际学校的第一年开始,我就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而最开始的尝试是在生物领域内
经过多方调查,我选定参与由MIT主办的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这是一个耗时较长、工作量较大的竞赛,足以反映选择生物专业后做应用项目时的状态。

Jasmin参加生物竞赛活动时拍摄同学

曾经的只在学术上钻研生物的我,第一次意识在实验室里待好多天,不停重复同一个流程是一件很枯燥的。相比之下,为团队公众号撰写文稿、拟定宣传营销方案的工作更加有趣,而自己也更愿意做这些事情。选择一个专业,就是要热爱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我不能只读书,不去在实验室里反复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所以,在一番纠结过后,我决定不学生物专业,并坚信自己更加喜欢文学创作。2写过小说、打过比赛,决定放弃文学专业于是,我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尝试写作所以,在十年级MYP的个人项目中,我选择写一本以家乡厦门为背景的历史题材小说,同时在11年级时参与中国大智汇(CTB)比赛,在队内承担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的工作。Jasmin参加CTB竞赛在这些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创作,更喜欢在深入研究某些知识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我应该直截了当地说:“我要学文学,谁也别拦我!”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Jasmin参加CTB竞赛的材料在接触了IBDP的中国文学课程后,我才想起来,文学专业并不是教人写作的,而是学习文学理论,评论分析文章的。虽然我也很喜欢学习理论,评析他人的文章,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看来,文学也学不得了。3去布朗上了3周夏校,终于发现人类学的魅力那时候的我,看起来像是一个没有目标、在专业一栏上需要填上“undecided”的人,但在机缘巧合之中,我读到了《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本著作,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人类学这个听起来像考古学分支的学科。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在非洲部落里做田野调查的经历,其中有对当地的研究发现,更有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令人崩溃的琐事。我突然发现这样的工作很好玩,于是又读了如《人类学导论》一类的书,同时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个陌生的学科在综合之前的所有经历后,我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生物领域中研究发现的元素,和文学领域中的创作元素,我向往的从来不是一个单独的科目,而是享受在发现的同时创造。又因为自己平时喜欢看文化、历史方面的书,所以才会对人类学这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学科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下一步行动中,我选择去布朗大学参加人类学夏校(Summer@Brown),在学习基本学术知识之外,还要独立完成田野调查,写民族志。▲Summer@Brown夏校官网这个夏校主要分为有学分和无学分两种。有学分的课程都是7周,且需要同时修两门课,无学分课程长度1-3周不等,有很多不同的学科和课题供学生们选择。我做的是3周的Intro to Anthropology无学分项目,在学习人类学基本概念、流派和研究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独立完成两次田野调查,撰写一份民族志,这大概是整个过程中最有趣的部分了。Jasmin参加布朗夏校时的作业我的选题是“在公共场所观看大型体育赛事直播时,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社交互动的影响”,于是选择在世界杯半决赛和决赛的时候前往一家当地餐厅观察。当时的我坐在餐厅的小角落里,拿着小本子,一刻不停地记下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把记录下的草稿“翻译”成通顺的文字后,需要根据两次观察笔记,总结分析,以完成民族志的撰写。Jasmin和布朗夏校的同学整体而言,布朗大学夏校以课程学习、课下阅读和毕业项目三个部分组成,可以把一个以前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入的领域的概况浓缩到三周的课程当中,对于在专业选择上还有顾虑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大帮助。最后,经过三周的体验,我确信自己喜欢人类学学科,并愿意在这方面发展。 ▲布朗大学校园以上所述的,只是我在选择专业过程中做的部分尝试,除了这些可以当作转折点外,我还做了很多其他活动,只为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探索新知、了解自己。4大学前的人类学实践,我去了一趟朝鲜最近,我就刚刚从朝鲜回来,因为我希望通过学习人类学了解不同文化,同时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看待文化差异,而选择去朝鲜,也是因为想要体验他们的文化。Jasmin拍摄的朝鲜在那个“神秘”的国度,如我曾经想象过的一样,我无法从这些看似井然有序的学校、工厂、超市中看出朝鲜真实的模样。我们每天的行程都是安排好的,不可以和普通民众接触,甚至连拍摄市民日常生活的权利都没有。起初,我以为建满高楼大厦、道路宽敞平整的平壤代表了整个朝鲜,直到有一天,因为降雨,高速路被封,司机只能带着我们走乡间的土路。▲Jasmin拍摄的朝鲜乡间在这段过程中,我能看见道路两侧的破旧房屋以及见到游人而兴奋不已的孩子。经过了无数看起来年久失修的民居后,见到的唯一一处较为整齐干净且有人维护的地方,是朝鲜前两任领袖大画像的所在地,在那里工作的民众开心地笑着。▲Jasmin拍摄的朝鲜民众也许在我们的认知中,“民居破败不堪,画像却被精心维护”这种情况是不可接受的,就像当地民众看见穿短裤的我们也觉得不可思议一样。但是,文化差异是相互的,没有孰高孰低,在这样一个较为闭塞的国家里,谁也不了解谁,所以更不可随意批判。这也是我进入大学正式学习人类学之前,上到的重要一课。▲Jasmin拍摄的朝鲜火车站

给学弟学妹支招:

选对专业,这些资源千万别浪费

网上有句话很红:选错专业流的泪,就是当年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没有孩子天生了解一个专业,甚至父母可能都不行。为了选对大学专业和职业方向,我非建议家长提早带孩子做尝试、列规划。1试错有时间成本,专业规划一定趁早留给选择专业的时间并不长,在做出决定后就要着重专业方向发展,同时还要考标化、写文书。所以一定要提前开始规划,虽然不可以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但也需要尽量缩短选择所用的时间。而我就是因为做多领域实践尝试的时间略晚,以至于到最后没有留充足的时间去做人类学相关的活动。所以,一定要建议孩子早做尝试,留足时间做申请准备。Jasmin参加义工活动2鱼龙混杂的课外活动,切记擦亮双眼根据自己的经历,我认为在选择活动之前,可以让孩子列出几个喜欢的专业选项,并把这些领域分成多个角度,如学术、应用等,从而去寻找相关活动
注意:应该是带着目的去找活动,而不是在看见活动后再去想目标在参与过程中,还需要思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从而得以在获取该领域新知识的同时,反观自己的兴趣。而之后的问题就是选活动。在这三年里,我主要利用以下三种渠道找课外活动
 校内机会 

也许没有国际竞赛或全国比赛的项目名声响亮,但校内活动依旧是最佳的锻炼机会。竞争压力小,在没有相关经历的情况下也可以申请参加。

 学校推荐 

而学校能提供的不只是校内的机会,还有很多校外活动,因为有些优质活动是不会对外开放的,而是选择通过直接联系学校的方式招募学生。

此外,学校也会筛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比如我曾参加过的一个俄罗斯科研项目,就是通过学校了解、报名参加的,这个活动让我得以从实地考察这一方面了解生物领域。

 网上搜索 

当然有更多的活动不会直接找上门,而是遍布在微信推送或者搜索引擎的结果中。相比于学校推荐的项目而言,网上内容鱼龙混杂,有些看起来很优秀的活动不过是机构在自吹自擂,因此在选择时应该更慎重一些。

可以通过查看往届评论、各方认可度、前参与者的去向等方式判断活动的含金量,以选择最有帮助的活动。我选择参加的iGEM 竞赛就是从网上了解到的,当时也是在多方了解过后才做出决定。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平时喜欢的课外活动资源➡️Pionner:由名校教授指导完成一篇专业学术论文➡️YSI:围绕联合国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团队形式参与,用商业创业的方式解决现存问题➡️青年社会领袖田野营:教授专业课程,带领学生做实地田野调查。➡️ASDAN网站:这个网站内部有很多活动资源可供筛选。最后,我想对很多一迷茫就盲目刷活动的孩子说:做活动从来不是为了给简历增光添彩,而是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令人担忧的不应是更新和改变,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总而言之,多多尝试、自由选择,才能逐渐看到更完整的世界,更清晰的自己。

福利时间!扫描二维码,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学生分享”,看更多孩子讲述自己的活动、学术探索之路


去哪儿上夏校

如果还希望持续看到更多牛娃经历分享,“去哪儿上夏校”还有很多,比如拿到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210万奖学金的小城女孩15岁就把当作一生事业的女孩从纯玩夏令营进入顶尖美高的幽默男孩未来还有其他学生探索兴趣的精彩经历等你来看。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去哪儿上夏校”,与这些有热情的孩子一起探索。

扫描二维码

进入独家公益夏校交流平台

第一时间看更多探营直播

跟过来人家长交流营地

跟专业机构老师咨询营地

看优秀学生的兴趣探索故事

……

请务必备注城市和年级


延伸阅读


更多福利,关注“去哪儿上夏校”,回复以下关键字,免费资料拿不停:

【纪录片】【英国夏校】【英语书单】【日本】【香港】【泰国】【新加坡【英国夏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