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不涨薪,却越来越热的这个专业,你敢让孩子学么?
在众多海内外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里,有一个“奇葩专业”:
它的课程五花八门,几乎什么都学,但毕业生往往也会表示“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该专业的人就业方向也是五花八门;从事该行业的人表示已经10年不涨薪,而且几乎天天996、007,它却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中的热门……
不卖关子,它就是传媒专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简直被各种媒体“占领”了:看公众号、刷微博热搜、刷抖音看搞笑视频、小红书看美妆博主分享心得、打开淘宝看网红直播带货……这也难怪,Boss直聘最新《2020海归人才求职趋势报告》中,广告/传媒仅次于互联网、教育、金融,成为海归最期望进入行业TOP4。
但另一方面,都说“传媒无专业”,人们随手都可以拍抖音、快手小视频,网红博主和带货女王也鲜有传媒毕业,真的有必要去专门读个传媒专业吗?
如果要读传媒,有必要出国留学吗?中国、美国、欧洲的传媒相关大学哪个好?传媒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做传媒的都是‘工具人’”,“学传媒的都去做‘小编’了”……这些段子是真的吗?
曹柠
复旦大学毕业,在“南风窗”做过记者的95后,目前是自由撰稿人;
Vivian
美国排名第二的南加州大学传媒大四学生,做过从电影到风险投资的一堆实习,目前打算转行到咨询行业;
马基克
欧洲排名第一的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大三学生,“爸爸真棒”的实习生,未来的梦想是做IB中文老师;
#01
最好的大学读传媒是种什么体验?
国内传媒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职业教育式”,在学校里就教很多工作上的技能,比如会有一门课教你拍视频、剪片子,然后马上去电视台、腾讯视频之类的地方实习。
第二类是“通识教育式”,复旦新闻学院就是这种类型,大学前2年全都在学一些文史哲方面的博雅教育课程,后面2年才学传媒课程。
我自己是认为第二种比较好。因为第一种更多地是在培养“工具人”,你把那些应该工作上干的事情放到学校里去干,是教育的一种“未老先衰”。
第一,学校里的课其实非常浮光掠影,比如拍视频,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其中学到的职业技能并不足以支撑你将来进行一份有深度的实习。
第二,市场有需求的东西,学校里面也教不了,因为老师都不是一线媒体工作人员,而且市场变化太快了,我读书的时候公众号正流行,谁都没有想到过几年抖音、快手会火起来。
我自己之所以会选复旦新闻系,其实就是看中了它的“通识教育式”培养,我本来就喜欢哲学,但又担心学太博雅的东西对于将来找工作会有困难,复旦新闻系前两年通识教育、后两年职业教育的模式,就很符合我的需求。
另外想说明的一点是,中国的“传媒专业”其实没有排名,你选学校时主要看学校的实力,然后再去选学院。当然像中国传媒大学这样以传媒为专长的学校肯定是有优势的。
大概是小时候电影看多了,在我的想象中,传媒是一个非常光鲜亮丽、站在潮流前沿的工作,就好像那种高大上的时尚杂志编辑。
等真正接触到专业工作,才发现跟我想象的非常不一样。
我所在的南加大,在大一大二期间和复旦新闻系一样,是“通识教育”,凭自己兴趣什么课都可以选,比如有的同学就会去学生物学、海洋学,当然也会上一些基础的传媒课程。
南加大特别好的一点是,有些课会要求你去做实习。这样,你就可以去找一些你感兴趣的媒体实习,还能拿到学分,更不用说还有实习工资,简直是一举三得。而且我们学校有很多教授以前就是知名电视台或好莱坞电影公司出来的,我有同学热爱好莱坞电影,整天“疯狂”地去跟教授沟通,最后就得到了去剧组实习的机会。
△美国Top10传媒学院大学排名(数据参考:College Factual https://www.collegefactual.com/majors/communication-journalism-media/communication-media- studies/rankings/top-ranked)
但也正是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传媒。
我虽然没去“高大上”的奢侈品公司实习,但也去了美国一个服装公司做PR公共关系,结果震惊地发现,自己要做的工作很“基础”:比如要做表格,还要把产品寄给客户。
后来,我也在电影片场打过工,结果发现需要跟着剧组去大山里,每天吃盒饭、住便宜酒店……虽然过程也很有意思,但确实不是我将来想做的。
我后来也去做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实习,比如风险投资、咨询公司等。综合考虑下来,我觉得自己比较喜欢咨询行业,因此以后大概会转行去咨询公司吧。
我其实一开始想学的专业不是传媒,而是教育学。因为我从小读IB,梦想就是做个IB中文老师。可是我本来想报的教育学专业把我给拒了……
后来我研究各个大学时发现,传媒专业其实会学到很多人文学科里要学到的东西,比如哲学课、电影赏析、艺术史,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阿姆斯特丹大学的QS传媒排名是世界第一,又在欧洲本土,所以最后我就选择了这个大学。
阿大作为一所欧洲大学,和英国大学一样是3年学制,大一、大二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学传媒方面的专业课,但学得千奇百怪,有哲学、流行文化研究、电影拍摄技巧与评论等等。
我们上课是不用课本的,因为教授认为,课本“一旦被印出来,就过时了。”所以课上永远在读一些新论文或经典论文、讨论新的社会事件,还有个哲学教授热衷于研究韩国女团(←点击看马基克的大学故事)。
不过从大二下半年开始,我们可以用一整年的时间来自选课程,选什么都可以,除了理工科的一些课可能学不了。我这一年选了3门艺术史,因为我家是做美术品收藏与拍卖的,我对这个领域也非常感兴趣,准备将来当不了IB老师就去研究美术品。
和Vivian一样,我们的实习也很多,课上的作业也有很多要做项目。我曾经和同学一起在B站做过虚拟卡通主播,甚至我在“爸爸真棒”的实习也可以换到两门课的学分,只要我按时写工作报告、和教授沟通就可以。
有趣的是,传媒专业学着学着,我发现自己离做IB中文老师的梦想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
IB中文里面,传媒的内容本来就很多,而且随着课纲修改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要会分析文学作品,还要对广告、图片、视频、电影等做很多综合性的学习。以后当IB中文老师,我的传媒专业还挺能派上用场的。
#02
传媒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从三位“传媒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出,他们普遍很“灵活”,似乎可以在各行各业跳来跳去毫无障碍。这其实是传媒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
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教的技能是高度可迁移的。比如表达能力,三位“传媒人”在整个大学期间,都要上很多写作课、采编课等锻炼表达,这使得他们都有“绝活——会写、会讲、善于拍视频、照片……不论到哪个行业,表达能力都能派上大用场。
另外一项能力可能有点抽象:社会洞察能力。
曹柠因为在尝试创业,见过不少投资人,结果意外地从某位投资人那里得到了一句评论“我觉得做过记者的人其实很适合转行做风险投资。”
因为说白了,记者就是在大量冗余的信息里选择那些最需要关注的,然后识别自己的读者,把这些信息带给他们。这种洞察能力,和投资其实是相通的。
支撑“想转行”的Vivian做好一大堆实习的,也是这种能力。“我在风险投资和咨询行业实习时,面对一大堆信息,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去排除无用的部分,如何找到最重要的点。这些都是来自传媒的训练。”
然而什么都可以做的另一面,就是什么都不“对口”。传媒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它缺乏清晰的职业路径。
曹柠形象地比喻道:“商科、计算机都有一个鄙视链,你可以往上‘卷’,卷到某一层卷不动了,就‘躺平’了。但传媒没有这种限制。它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也充满了迷茫。”
Vivian大学期间遇到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这种迷茫。“我不知道到底哪一条路是适合我去发展的,到底什么类型的工作是适合我的。”最后,她还是通过各种实习,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所以她建议未来想学传媒的学弟学妹,一定要把握好学校的平台和资源,多去尝试新的东西,否则,在传媒给你的“过于自由”的空间里,很容易会浪费时间。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南加大、阿姆斯特丹大学还是复旦,这些最厉害的传媒专业都会给学生自由选课的通识教育。
这可不只是为了发展兴趣,而是为将来的工作建立必备的知识基础。
传媒是个工具,如果不想沦为“工具人”,就一定要做好“知识储备”。这就好像一把“枪”一定要配“子弹”才能用。
比如一个传媒学生毕业后可以做记者,但决定他比别人写稿子得好的地方是他对一些领域的特殊知识。像是财经记者需要懂经济和金融,时事记者需要懂政治和外交,“爸爸真棒”的小伙伴们,则需要很懂国际化教育和学校,对家长们的需求也得门儿清。
所以Vivian会有同学去学生物学、海洋学,这些课程乍一看和传媒搭不上边,但其实就是他的“知识储备”,是他将来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当然,能修一个Double Major(双专业)就更好了。
#03
10年涨不了薪?
学传媒就业前景还好吗?
美国大学毕业生里,传媒的起薪非常“扎心”——5万美元已经算是“高薪”了。不仅比不上毕业起薪可达10万的计算机、工程,连人类学、社会学这种文科专业(最好的大学可以拿到6、7万左右)都比不上。
不过Vivian表示:“我认识的传媒留学生都回国找工作或者读研了。”因为美国的电影公司、电视台等其实是不怎么收国际生的,除非有绿卡,在美国的工作机会并不多。
那么在国内能找到工作吗?
“能啊,我认识的中国同学有去互联网大厂做市场的,还有去奢侈品、护肤品公司的。”至于大家担心的留学生“水土不服”现象,适应一下也就好了,甚至有留学生去了《人民日报》这样的央媒,做得也挺好的。
其实,现在国内对传媒留学生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对外宣传战略越来越需要国际传播人才,需要懂得外国人怎么想,才能够说好中国故事。
△传媒毕业生就业地区(数据来自《职有集》2018)
不过,国内的传统媒体行业收入是“10年都没有质的增长”的,可能一个人10年前的工资是1万多,现在还是1万多。而且人生是“一眼望到头”的,这也是曹柠离开传统媒体行业的原因。
相对更有发展前途的可能是新媒体行业,它“上不封顶”,挣几十万的人也有。
说到留学,三位“传媒人”一致同意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出去。毕竟,学传媒就是要接触新的、不同的东西,这点自然还是出国读书更有优势。
而且,国外的传媒专业比我们早发展了那么多年,不管是新闻的“专业主义”,还是院系的设置,都比国内要成熟。
在国内,可能只有复旦等少数大学才会给学生通识教育的机会,而在海外较好的传媒专业都会让学生去自由选课、甚至修双专业,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避免成为“工具人”。
说到底,你是能利用好传媒这个工具的有能力的人,还是除了传媒没有其他能力的“工具人”,可能才真正决定了你将来的就业前景。
想看本场讲座更多精彩瞬间
可以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你还会让自己或是你的孩子读传媒专业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期话题
懂教育的家长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