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再恐同日 | 唱歌吧,跳舞吧,就现在!你会找到力量,然后更爱自己
从未想过,
2022年我们会度过这样一个春天。
卷土重来的疫情,
带走了坐班,
也带走了野餐。
举着手机,
我们一边疯狂囤货,
一边听着新闻决定最终是否下单。
不再有线下合唱排练,
但我们每天都在练习张大嘴巴
——接受核酸。
好在,
517国际不再恐同日
如期而至。
在不确定的生活中,
它是我们确定的,一年一度的,
最重要的创作时间点。
我们比过往更确定,
我们需要音乐,
我们需要舞蹈,
我们需要力量。
2022年国际不再恐同日,北京酷儿合唱团以《马戏之王》主题曲为改编蓝本,携手Beijing Ballroom Scene推出音乐短片This Is Me,讲述一群平凡人突破束缚,在歌声与舞蹈中尽情绽放自我的故事。
这是我们每年都反复讲的故事,
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 《This Is Me》 |||
*表演情景拍摄。疫情期间请遵守防疫规定,严格佩戴口罩。
如果你对这首歌曲似曾相识,那不妨来听听这短片背后的故事。
1/最激情的舞蹈与最美的自己
去年秋天,受Beijing Voguing/Ballroom Scene主要活跃者八子的邀请,我们有幸欣赏了一场Voguing Ball。
现场完全炸裂。
突破刻板印象的舞者们扮着繁复华丽的造型,配合张扬恣意的舞姿,踏着强烈的鼓点在人群中大步穿行,倾尽全力展现自己的肢体与脸孔。
场边的观众也时刻报以最热烈的互动,毫不吝惜地持续输出高频率喝彩与掌声。
整个现场的氛围既迷幻又真实,激情四射又充满一种被接纳的安全感。
舞者们举手投足间的自信与性感,随着肢体的律动划破空气,观者也被赋予了强大的能量,莫名感觉“我也可以很美”。
通过跟八子的交流,我们了解到,Voguing文化对于酷儿群体的意义,不仅有“视觉美”这一个层面,更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Vogue的本意即“流行的,时尚的”,而Voguing作为舞蹈,是指人们模仿Vogue等时尚杂志的模特姿态,将之连贯形成动作并随着音乐节拍舞动的一个舞种。Voguing是酷儿群体的Ballroom文化(由Drag Ball变装舞会发展而来)的重要组成。
Ballroom文化起源与发展于20世纪中后期,最初的主要参与者是非洲裔和拉丁裔的跨性别女性及男同性恋群体,也有部分顺性别女性、亚裔等,都是当时受到性别和种族、肤色等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歧视的少数人群。对于他们而言,表演是释放自己的出口, 可以展示最真实而多面的自己。
同时 Ball 还有很多现实意义。比如表演中的一个类别(Category)叫做真实(Realness),表演者会去扮演那些以自己的阶级身份不可能成为的社会角色,诸如律师、军人、商务人士,来表达对上流中产生活的理解与向往;男同性恋们(Butch Queen)会表演如何看起来更像直男,跨性别女性们(Femme Queen)如何更像女性。在保守的年代,同性恋、跨性别者的身份如果因为行为举止被人分辨出来,很容易遭受暴力。时至今日,每年依然有许多性少数人群遭受暴力甚至被杀害。
……
Ballroom 的诞生、发展和兴盛,都围绕着弱势的社会边缘群体的身份政治问题,人们营造这一个安全的社群氛围,来表达自己,或是支持别人表达自己,而不仅仅是“have fun(玩乐)”。
作为一种曾经地下的、不光彩的、不被看到和认可的社群文化,如今其变得五光十色,变得充满社会影响力,经历了许多人的血与泪。这些血泪饱含着每一个时代中的人们,对性别、阶层、种族等等许多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抗争。 我们往前走的时候,需要铭记于心: 反抗,是 Ballroom 文化的底色。
以上内容摘录自Voguing简史 - A Brief History of Vogueing and Ballroom Culture ,作者Bazi Kawakubo。本文在引用时略有调整。
|
作为北京酷儿合唱团的成员,我们知道合唱对于推动性少数文化发展的历史;在了解过Voguing同样深重的过往之后,不禁让人思考,如果能让合唱与Voguing交流碰撞,那会是多么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
2/重新定义自我的This Is Me
对于很多酷儿而言,This Is Me是一首标志性的励志金曲。它出自电影《马戏之王》的高潮段落,讲述了一群“怪人”,从备受歧视到勇敢接纳自己,不畏世俗眼光的故事。
早期的马戏表演以“怪咖秀”夺人眼球,尽管演员们个个身怀绝技,但因容貌或血统的特殊而不为世人所接受。
马戏场内的观众一掷千金欣赏表演,却又对于演员本身嗤之以鼻;马戏场外无知的人群视他们为“怪物”,举着标语抗议他们的存在。
《马戏之王》剧照
最终,在团队中的明星(一位胡须浓密的女歌手)的带领下,演员们昂首挺胸走上街头,无视权贵的窃窃私语或民众的愤慨抗议,重新定义自己被世俗所鄙视的形象。
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纵情载歌载舞,骄傲地展示自己独特的美。
这首歌的歌词非常动人,每个曾经受到欺凌、自我怀疑过的酷儿都能看到自己某段人生写照,又能从歌曲中汲取强大的力量:
当尖锐刻薄的话语刺入我的胸膛
When the sharpest words wanna cut me down,
我将用澎湃的心血将其阻挡
I'm gonna send a flood, gonna drown them out.
勇往直前是我 遍布伤痕也是我
I am brave. I am bruised.
我生来就是如此
I am who I'm meant to be...
这就是我
This is me.
因此,在我们畅想可以让合唱与Voguing有所结合的时候,This Is Me第一个出现并且无可取代。
它象征着LGBT群体夺过曾经被污名化的酷儿(Queer)一词,重新为其赋予骄傲的含义;
它也象征了同志合唱、Voguing、以及一切诞生于抗争的社群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历程。
尽管This Is Me的曲风与典型的Voguing音乐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感谢舞者们的精心设计以及音乐后期制作团队的不懈努力,最终我们大胆地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3/拍摄现场
到了拍摄音乐现场的那天,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对比。
同样是在候场,一边是盛装出席蓄势待发的舞蹈演员,另一边是虽然努力穿上了自己最出挑的衣服,但仍然略显安静的合唱团员。尽管参与的团员已经是我团相对活泼有表现力的可人儿,但面对镜头大家还是会有些手足无措。
这一幕就好像日常生活的写照。大家习惯性地做一个“体面的好人”,礼貌规范,不断审视自己的边界以免冒犯到别人,以免不小心出丑,以免不经意间给自己惹来麻烦。
很快,专业的Voguing舞者们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在炫目的灯光下,他们的身体充满力量,可以在眨眼间,摆出一连串神奇的仿佛为了获得赞美而生的迷人pose,动感到镜头都来不及捕捉所有细节。
或许舞者们在生活中未必时刻都如此张扬,但就在这里,他们毫无疑问是最美的,任何人都无法否定。
这样的爱与自信很快充斥着整个空间,所有人都变得更兴奋更舒展,更加享受身体的律动。那种尽情摇摆带来的充实满足,通过音乐与伙伴产生连接的归属感,是无与伦比的体验。
在最终的成片中,仍然可以一眼看出人群中哪些是专业的舞者,哪些是我们兴高采烈的团员,大家各有各的可爱。
最后的最后,舞者们已经杀青离场,场地上仅留我们的团员时,大家仿佛终于攒够了能量,跃跃欲试地开始集体创作属于自己的舞蹈——一种高度疑似北方大秧歌的圆圈舞。简简单单称不上舞步的舞步,大家围着转了一圈又一圈,高兴极了。
也许不必事事追求完美,面对新鲜事物允许自己流露出一丝笨拙,去爱一个不完美但很真实,生龙活虎的自己,也是挺好的。
那天我们都非常高兴,直到夜深回家,还会觉得周身有一种力量燃烧后带来的暖洋洋。
4/唱歌,跳舞,就现在
拍摄那天的快乐记忆持续了很久。直到某一天,网上传遍了B站美食up主“一食纪”留下的告别视频和那一句“我是gay,不用躲躲藏藏的感觉很好。”
每个看过告别视频的人都会落泪吧。
画面久久定格在打理得干净整洁的厨房,BGM是一段温柔的口哨与吉他交织的音乐,用很克制的文字叙述自己的孤独和悲伤,最后叮嘱大家“记得好好吃饭”。
图片截取自B站up主“一食纪”告别视频
在他过往的视频中,跟每个出来打拼的年轻人一样,用简单的食材搭配出营养美味,心血来潮了就把水果切片摆盘,一杯饮料要放上几块冰,给自己的劳动成果拍照记录,在iPad上找剧下饭。
一个有才华、爱美食、认真生活的人,他的人生到底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挣扎。
告别视频刚发出来的时候,许多网友抱着一线希望在弹幕里疯狂留言,希望让up主回心转意。很多留言都会提到自己也很孤独,但也在努力生活。
…
疫情之下,见面减少,交流减少,孤独感成倍增加。
独处时才会发现,我们也许懂得如何通情达理地与外界和平相处,却还没有学会如何与自己独处,如何爱自己,如何悦纳自己的不足,如何自己赋予自己力量。
所以,
唱歌吧,跳舞吧,展示自己,欣赏自己,拥抱自己。
打开手机,去听This Is Me,去听Born This Way,去听Let It Go,去听任何带给你力量的歌。
去看歌舞片,去跳刘畊宏,去抖音找人人都在跳的舞。去跳吧,不要管自己会不会。
唱起来,跳起来,然后你会开始感到有了力量。
那种盲目自信的力量。
那种不讲道理的力量。
那种足以否定“自我否定”的力量。
在5月17日以及之后的每一天,
希望你充满爱与力量。
从现在起,开始练习如何更骄傲地爱自己。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最近“最喜欢自己”的一点,我们会为你点赞。 |
This Is Me制作人 | 茜颜
导演 | 朱墨(特邀)
编剧 | Jessie
剪辑 | 孙非鱼(特邀)
文案 | 丹青
排版 | 静静
摄影 | 孙志军 (特邀)
海报制作 | 雷锋 (特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