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秘籍 如何快速融入一个社群

冰清小仙女 冰清的爱与成长 2023-03-16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目前加入了多少个微信群?我想可能大多数人不能一口回答出来,因为:实在太多了。


微信群这个伟大创造让人与人的链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过,一些现实生活中因为地域、行业等原因,大概率一辈子都不会遇见的人,可能在同一个微信群里相遇,然后成为知己、相见恨晚,彼此滋养。


我非常珍惜这些相遇,目前身边很多好友都是因为社群而相遇,所以这篇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小Tips,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快的融入一个陌生的社群:被看见、被喜欢、链接到更多宝藏可人儿。


Chapter 01

刷存在感的正确姿势


在一个社群中,想要大家喜欢你,必须先要大家认识有你这个人吧?这就需要在群里发言「刷存在感」,但我看到很多人在群里的发言,无论从内容还是技巧上都有所欠缺。


从内容上来说,每一次的发言最好都要和这个群的主题契合


如果是一个学习社群,那么发言的内容就要围绕这个群的学习主题,比如这个课程的笔记分享、对这个课程知识点的扩展补充、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等等。


如果是一个兴趣小组,那么发言的内容同样要围绕这个兴趣来,无论是阅读、绘画,还是运动、投资等等。


这样发言的好处是,由于你的分享强化了这个群的主题,所以群的组织者会很鼓励这样的行为;同时,这个群的其他成员也是因为同样的主题聚在一起,你的分享也会对于大家有帮助启发(学习群),或者激励鼓舞(打卡群)。

下拉查看更多~ 在写作课的社群里,针对先生的分享做出的自己的一些思考。


从技巧上来说,每次的发言,尽量结构化的输出,不要一句一条的刷屏,也不要无分段的大段文字。


一句一条的刷屏对于发言者,中间会由于别人说话而被打断。对于群友而言,看着被打断的话不容易理解发言者的主题和思想。对于组织者来说,重要的信息有可能被刷掉,而造成运营上额外的工作量。


无分段的大段文字,给群友的阅读体验会很差,这个年头,很少有人有耐心去看满屏的文字呢?


解决方法是,如果文字不太长(一屏内可以讲完),最好能三五行一段,中间分行,头尾有指示词: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最后,从A方面看从B方面看,等等,方便群友查看的时候能迅速抓到重点。


如果文字非常长,可以考虑分几次发出,或者以图片等形式输出

下拉查看更多~ 读书会群中的分享,因内容较多,采取了大标题+图片的形式,一目了然。


此外,还要重点讲一下,关于「没有保留的分享」,相关内容我已经在《关于分享,我想和你说》中详细阐述了,在社群中的分享也同样如此。


很多人喜欢藏着掖着,不喜欢分享,归根到底还是底层思维的问题。这些人把自己放在和别人的竞争位置上,觉得如果把「法宝」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优势。同时,这些人在心底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会不断增长的,而「法宝」也是会在交流中越来越多的。


如果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是合作,而不是竞争;相信人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终身成长的,就会特别积极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别人。因为,当我们把用来与他人对抗的能量用在了专注知识上,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Chapter 02

赞扬捧场的正确姿势


我有在打卡群里见过这样的小伙伴:除了打卡,从来没有过其他的发言。可想而知,大家即使认识了她,可能也不太会有想和她进一步交流的欲望。 


所以,想要快速融入一个社群,仅仅自我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和群友互动,也就是俗话说的「捧场夸夸气氛组」,但怎样做好这个事情而不「谄媚」和「浮夸」也是有技巧的。


对于其他群友发言的课程/兴趣的内容,想表达对TA的赞同和欣赏,仅仅说「太棒啦」「好优秀」「课代表」等等,并不能让别人觉得真诚


就如同我们夸奖孩子也要夸到「究竟好在哪里」一样。群友的发言究竟好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借鉴,什么地方有启发鼓励不妨都写出来,这才是一个真诚的反馈

下拉查看更多~  写作课的群中对于一位群友文章的评价和推荐。


同样,对于其他群友的一些闲聊分享,也可以积极反馈:把对方的话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说出,而不仅仅说一句「我也这样想」。在NLP课程的沟通技巧里,有一个叫做「感性回应」就是这个意思。


把自己的感受(包括相似经历,想法,困惑等等)提出来和对方分享,是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的表示。这就好像是一个信号,为后续的深度链接打下基础。


此外,我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在群里长文回答群友的提问真诚且有料地回答提问的过程,不但深度链接了提问者,也向其他(也许是在默默潜水的)群友们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和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加深个人印象的途径。

下拉查看更多~ 智识营中回答一位群友的提问


第三个要点,要积极主动链接群的组织者和其他优秀的群成员。没有参加社群的时候,我总认为一些课程的老师非常高不可攀,自己和优秀群友间的差距太大等等。但当我鼓起勇气去主动链接的时候,却发现所有优秀的人儿都是非常谦虚且平和的


比如,我第一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私信L先生问题,结果却得到了满满两屏的诚恳回答,让我着实受宠若惊。我主动链接璇姐姐,也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巨大收获。「主动」的力量就像魔法,当你运用它的时候,才知道它有多么神奇。


然而,这并不是让你无脑加人、甩一堆问题给别人,这不叫链接,这叫打扰。在你主动链接之前,「准备活动」是彼此在群内有公开的交流,已经互相认识。在加对方时的认证信息上,一定填写原因而不是空白,这些是表示尊重的基本操作


最后,在和群友的交流中,不说假话不敷衍不虚伪都应该是我们遵循的原则(也应该是我们和任何人交流的原则)。任何的欣赏、赞美都应该出于真实情感,而不是「为了夸而夸」的表面功夫,这一点非常重要。





Chapter 03

处理问题的正确姿势


在社群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能力和修养展现的过程。作为一个社群参与者而不是组织者,在社区中主要遇到的可能是以下两类问题。


第一,关于社群环境的问题


每一个群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比如有的群不可以讨论和主题无关的话题,有的群不可以放外链,有的群不可以发小程序和二维码,这都是我们需要遵守维护的。


除了自己的被动遵守,我们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主动维护的。曾经在学习群里,有学员误发了自己孩子的一组照片,其他人都不做声冷处理的时候,我出来打了圆场,一方面维护了社群的环境,另一方面也给了这位学员台阶,整体效果非常好。

下拉查看更多~ 智识营的群中有群友误发照片刷屏,我的回复


一些社群相关简单问题(什么时候上课,什么资料在哪里找,如何打卡,出现的网络or程序小问题等等),我们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答。此外,我也在社群里看到有群友做一些群精华的整理工作,这些都是很好的范例。


用心维护社群环境有几点好处:首先,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群组织者的工作,社群组织者会对你很有好感,为未来创造链接机会;其次,你维护社群的这种姿态,也向群内所有成员传达了一个「主人翁」的潜在信息,为未来创造更多链接机会。


第二,关于内容讨论方面的冲突


每一个人的教育程度、过往经历、现在状态都不同,这造成了对于同一个主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群里意见不合的情况很容易出现,这时怎么处理?


很多人把辩论输赢视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不这么认为。当一个人处于「求胜心切」的情况下,很容易受情绪影响,从而在言语中暴露自己的缺陷,要么是知识上的缺漏,要么是心态上的晃荡。


我有时会在群里看到一些很明显地带着自我优越感地居高临下态度的争论,本质上都是发言者的ego在寻找认同感。就算辩赢了,也会让对方群友不舒适,让社群组织者尴尬,至于群里旁观全过程的其他成员怎么看怎么想,就更不得而知了。


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曾经在《不要责怪那些没有网络社交礼仪的人》中具体聊过,简而言之我的建议是,不同意见当然可以表达,但确保是在探讨问题,而不是评判个人价值观。在态度上要非常非常地小心,切忌自己的言语引起误会,在群内引战。有关个人认知/信念等方面的话题,私聊也是不错的选择。






Chapter 04

本质是真正提供价值


总结一下,无论是在社群中针对主题的高质量的发言,还是真诚挖掘群友的优质内容;无论是尽力回答群友的问题,还是努力维护社群环境;其实所谓的「正确姿势」做的都是同一件事:真正提供价值


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你将会明白,以上所有Tips并非只是一些功利的方法,而是真正的「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有好处,对社群有好处」的三赢做法。 


曾经有一位大学在读的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自己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这种情况下如何做才能拓展人脉?我当时问他,为什么想「拓展人脉」。他说「因为未来会对自己有用吧。」


刘润说过,所谓人脉,不是有多少人可以帮到你,而是你可以帮到多少人。


很多人仅仅把社群作为一个黄页,以为在上面可以找到「有用的名单」;或是仅仅把社群当作一个舞台,以为自己只要开屏就会有人鼓掌。抱着这样念头的人,常常会做出一些不合适的社群行为


包括且不限于,时刻在群里亮明自己的title,自己的身份;要么从不回应别人的话题讨论,只在群里发自己的社交账号链接(公号、B站、抖音等等);要么回应别人的任何问题,都能扯回到自己身上,「我正在做什么」「我有什么」。


为什么同样是在社群分享内容、展示自己,有的人就吸粉无数,有的人就特别招人厌烦?最根本的是后者没有摆正社群的定位:社群可以是黄页可以是舞台,但它必须先是一个互助学习共赢的平台


哪怕你是在做运营,希望在社群内「获客」「引流」 ,本篇的所有技巧也一样适用。要你可以真正提供价值,一样可以获得大家的喜爱。但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加谦虚,更加注意「欲速则不达」。大家都不是傻子,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的观众,或是别人赚钱的工具人。


每一个组织社群的人和参加社群的人,都是期待在社群中有所得的。你若能满足了他们的「所得期待」,也就俘获了他们的心。而在你不断地以优质内容帮助他人、给与他人能量和滋养的同时,你也一定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所得」。


如果非得给「真正提供价值」框定一个衡量标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是,请把右手的手心放在胸口,深吸一口气,问自己:我做这件事/说这些话,是真心想帮助别人拓展认知边界、帮助他不断提升;或者是有什么别的企图?答案在你心中。


社群只是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小的缩影,我们在社群中的态度也多少能反映出我们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对待各种关系。其实,每一份关系,都是一面认识自我的镜子,希望我们都能少一分功利和「我执」,多一分感恩和珍惜,在关系中碰撞出更优秀的自己。


与大家共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