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培永 2018-05-27





 



参与录制《社会主义有点潮》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机会参与录制理论真人秀的节目,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爱之初体验”,是一次“学术跨界”,这并不容易。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通过现场对话的方式搬到电视荧屏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激动!

收到节目组的邀请时,我是激动的,因为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策划!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生动化,时时冒出创意、策划的事情,但再怎么策划也达不到《社会主义有点潮》的策划水平,何况它的播出载体是湖南卫视和各大网络。每集的题目都是有吸引力的,“乌托邦岛是座什么岛”“《共产党宣言》是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会开炮”“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乘风破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梦是个什么梦”,每集都力图在讲故事中把理论呈现出来。这是一次难得的尝试,有幸的是,我有机会能够参与,至今我依然感谢当时从未谋面却一开就就相信我的各位同仁。正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有了这样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全程参与到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走向前台,之前我一直认为我适合在后台做些策划的工作,做些脚本的工作。

磨炼!

节目总共6集,每集40分钟,以点带面,纵跨社会主义五百年,仅就内容而言,其难度就可想而知。第一步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脚本。现场录制要录2个小时以上,这还不算前期工作人员的更为漫长的时间投入,现场发挥总是不如人意,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访谈需要主持人和三位嘉宾的互动,这种互动必然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可以天马行空的,它需要配合,需要对话。重要的是,我发现在讲台上有感觉的我并不适应那个对着我的镜头,可能我习惯了无脚本的现场思考的发言,我的语言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曾一度让我严重怀疑自己,我甚至有时候想这是我学术生涯的滑铁卢之战。我发现自己其实一直有软肋,那就是心理抗挫折能力不高,我本来可以表现得更好,本来可以迅速调整好心态。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这次磨炼,我变得心理更加强大。

慰藉!

结出硕果是对工作的最好回报,能够让折磨和付出觉得值的也是最终节目的播出。说实在的,一开始我是不敢去看录制的片子,哪怕是后期制作出来后的成片,我也不敢去看。有时候很惊恐的是,就是去面对那个镜像中的自己。那些自知颜值不高只能靠才华的人,应该都会对自己的容貌有一种无形的心理自卑。一度对自己理论自信的我,如何去面对一个自认为又没有颜值又没有理论的那个我呢?正如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一样,真实生活的我总得见那个荧屏中的我,结果是,节目打消了我的忧虑。后期制作是成功的,全息投影技术的运用,精心的编排,想想都知道幕后人士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我可能对自己要求过高了,这个节目不可能让我来个理论的完全展示,我之所以能上这个节目,说不定靠的不是理论才华,靠的也是颜值,除了我那偶尔迷离的小眼神,我应该对自己满意。

自信!

电视是遗憾的艺术,这句话我听到后感觉特别美,因为它能够给我与电视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不如人意找到很好的借口。缺憾成美,心结已解,这次理论真人秀节目给我提供了足够多的经验教训,也让我结识了好几位值得结交的认真小伙伴,让我有信心在这样的形式中找到新的自我。理论不能只是书斋里的学问,尤其是以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为理论特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更应该走出书斋,走向大众,走进生活,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需要继续做下去,自信地做下去。



出场及现场声音

1、理论研究天气和地气相结合(《羊城晚报》)

2、让思想真谛走进现实生活(《中国社会科学报》)

3、在党校学院毕业论文交流会上的点评发言

4、在党性剖析交流会上的点评发言

5、真相、心相与面相及中国社会的希望:对学员问题的现场回应

6、在校(院)教师节座谈会上的发言

7、感想:把事当事业做——在南国书香节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8、发言:在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95周年出版物首发式活动上的发言

9、访谈:党性何以走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

10、访谈:经典何以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