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教育 | 重大 X A8:向水而生——麓湖社区中心建筑设计课程中期评图回顾
3月2日,A8设计中心联动重庆大学,发起的合作教育课程“向水而生—成都·麓湖国际社区公共文化艺术综合体建筑设计”,以麓湖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为设计内容,承载小型社区商业(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主要功能,并容纳不同年龄段业主的休闲娱乐活动,构建多层次、高参与度、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为麓湖居民提供更方便、更多元的文化生活,吸引更多潜在麓客来麓湖居住。
4月2日,由A8设计中心带队,特邀4位评图导师,前往重大进行此次课程的中期评图。
中期评图视频回顾
特邀评图导师
(按拼音先后顺序排列)
蔡克非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先后工作于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非常建筑研究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等国内外先锋建筑事务所,并于2016年创立門口建筑工作室。
門口建筑工作室(epos architecture)位于成都市大学路,成立于2016年,中文名“門口”意味着我们站在“建筑学”这座造物的宏伟殿堂的门前,既保持着“尚未入门”的敬畏之心,也对暗示着我们对“扩展建筑学学科范畴”的雄心壮志。而epos在希腊文中是叙事诗的意思,工作室以epos为名,是因为我们相信建筑应该象古老的叙事,长诗一样诗意且有逻辑。
門口工作室的工作以场地为起点,发掘现实的力量,遵循自己的建筑学脉络,力图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目前工作范畴为城市研究,社区更新,公共建筑设计以及小型建筑的全过程设计建造统筹。设计作品发表于archdaily,有方,谷德等中外媒体,参加“2018八人八作品”联展、入围2019 archdaily最佳接待建筑奖,入选“有方2019” 年轻设计事务所,“一筑一事” 2019年度人物。
何耀
何耀,成都万华投资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副总建筑师。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拉维莱特建筑学校,建筑学硕士。曾任职于于凯达环球AEDAS,贝诺BENOY及阿特金斯ATKINS等多家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公司,重点项目包括上海前滩企业天地、重庆中国银行总部大楼、长沙珠江新城综合体、西安鸿基新城综合体 、成都乐天综合体、及都江堰中信精品酒店等。
屈祖强
莫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RIBA Chartered Architect,硕士、一等荣誉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
AUP凹叵建筑创始人,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建筑学专业,接受国际一流建筑学教育。研究生期间师从Professor Mike Knight 与时任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院长Professor Andrew Brown,主要研究Parametric与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当代/现代建筑的关系。并赴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合作项目,交流学习。曾就职于上海筑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后创立上海易尚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参与并完成国内外众多大型建筑项目设计且已落地并投入使用。从英国深造归国后就职于四川成都某大型设计院,参与各类公建项目设计及西南地区住宅项目设计。领导设计团队于2020年6月入选YAC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入围奖。
参与项目包括上海航天机电总部大楼(HQ SAAE)、上海虹口区人民法院审判大楼、科瑞集团(东营)总部办公区、威海湾海云天五星级酒店、江苏省软件园吉山基地-慧吉谷望山居、中国石油产业国际交流中心、南京王子游艇俱乐部、南京大连山监狱配套、河南常香玉文化广场片区概念规划、海南临高高中等。
徐浪
合造社创始人和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合造社成立于2017年,是一个以建筑学和社会学为学科背景的实践型年轻建筑师事务所。合造社的兴趣和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真实建造为目的设计实践,并以设计和建造作为社会介入的手段。
学生作品 & 导师评图
“在建筑设计工作日益“内卷”、“996”甚至“民工化”的今天,如何让在校学生清晰真切地认识到专业工作的价值、如何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但又不失教学阶段性目标,是当代建筑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成都万华投资集团A8设计中心由专业人士领军,聚拢起一大批新锐建筑师并且在“做有意思的设计”上持续投入,在此次校企合作上和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理念一拍即合,由此产生这次联合设计课程。同学们在开题阶段去到“神盘”成都麓湖的课题现场,启发想象。在此次中期评图中,A8设计中心携4位建筑师来到重大建筑学院参加评图答辩,带来了与学院老师的不同的评图视角。我想,这就是“重庆大学XA8”联合设计带给建筑学专业教育最大的价值。”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龙灏
黄童涵
“巴山蜀水”
设计说明
建筑作为人使用的空间,人身在建筑当中,会去观察建筑,被建筑所影响,留下自身对建筑的“印象”。本方案便以“观察建筑”作为概念设计。
人对建筑的观察影响着人们自身,给予情感的倾向,这既是引导,也是限制。因此,方案内的艺术工坊被设计为看似散乱但精心排布的小楼的“弱建筑”,这种无意图的空间减弱建筑对游客的影响,不限制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创造力。而挨着艺术工坊的展厅则被设计的足够强势——作为同“弱建筑”对比的“强建筑”,以调整,引导游客在参观艺术作品前的心理状态。
同时,建筑坐落于四川成都,设计者希望加强建筑的在地性,因此方案提取源于四川特有民居,景观的“印象”,赋予它们新的本质,以适应场地的空间与功能。方案探究“强建筑”与“弱建筑“适用的功能与对人带来的影响,并赋予游客身在四川的印象。
导师点评
“建筑以院落概念为题,将不同规模和尺度的建筑在一个课题中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院落用红色廊架进行串联,打破了传统院落空间的逻辑,同时让空间更具有表现力。若要研究“强”“弱”建筑的关系,应从建筑空间设计入手,从正负空间属性以及空间松紧度入手会使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将比较大的“巴山蜀水”的概念缩小,可以缩小到园林的尺度,以规模和尺度相当的案例进行设计分析,得出结论之后再结合本课题进行设计。设计虽然可以用更自由的方式进行,但是也不要抛弃了其应有的底层逻辑。”
“将建筑化整为零,简化复合建筑的功能处理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这个方案功能处理得当,合理区分了城市界面和湖景界面,并用一条异质的路径来连接两个界面和不同高差。形态上处理相对成熟。希望作者能在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深入。一方面是向下深入,深入研究形态和功能结构的关系。例如开窗形式和功能,视觉,使用者行为方式和体感的关系。另一方面,向上深入,不局限在从传统中为设计找说法。如果要去研习传统,期待找到和传统更深的连接,可能是情感的连接,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连接,可能是审美或者形而上的连接。而不仅仅是符号性的连接。”
喻明阳
“溯流而上”
设计说明
循着麓湖而四望,沿着笔直大道的交点,屹然矗立一座多功能社区中心。融合麓湖水文化,草坪文化,丘陵文化,雕塑文化的在地化基因,社区中心的硬质方形块退台式排布,溯流而上,背水而生,通过对场地高差的利用与地景建筑的嵌入手法,主体建筑与人视觉的体量感被削弱,错位切角则使建筑的景观偏向力得以强化。依托垂直社区的分级概念,从底层到屋顶花园,由动致静,展厅作为上下贯穿的柔性空间主线之一深入介入到社区中心的各个功能文化之中,行人通过连续中庭,外侧环绕坡道,大量的水平延展平台,及与麓湖蜿蜒曲折的桥梁步道的连接,可向水而行,可溯水而升,可傍水而留,可眺水而游,人在麓湖中的行为体验由此得到延续与拓扑。
评委点评
“溯流而上的建筑,逆水而退,背水而生的方式可与周边环境更好的融合,也可以很好的结合地块高程进行设计。部分埋置于地下部分突出地面,让建筑的表现张力更为收放自如。建筑与水岸景观结合,用视线切割的方式将建筑进行切割,同时引入人行动线是非常巧妙的一种设计手法。建筑材料颜色与麓湖艺展中心类似,使建筑更像是一件大地艺术品,具有有机生长的特性。贯穿建筑上下的红色楼梯,也是一个亮点。在建筑平面设计上,尽量处理好空间关系,减少消极空间。地下室区域应考虑车行动线以及使用者实际使用中的舒适度。贯穿建筑的红色楼梯可以考虑与外部景观桥造型结合,设计的更为有机。”
“创造一条连接各个标高关系的视觉线索是这个方案非常具有特点的构思。形式处理很好,也留给建筑的参观者或使用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目前的图纸,是一个出色方案胚子,希望作者从下面的角度深入设计:
1.考虑这条连续的视觉界面和功能融合,创造一条公共性的,可以自由行走的连续空间。让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实现统一;
2. 加强这一空间的公共性,形成并置于室内功能(建筑的刚需功能)的室外多义的活动空间(建筑的魅力功能)。让建筑性和社会性实现统一。”
蔡春彬
“层林叠浪”
设计说明
本设计地块位于麓湖生态城D8地块,周边住宅环绕,基于麓湖生态城开放多元的文化理念,在此设计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心,增强其公共性,在平静的湖面上,游船开过,水何澹澹,一阵浪打在岸边,浪里密林丛生,水流蜿蜒,人们坐在浪上,回望麓湖,居于浪里,享受生活。这是我对“浪”这一概念的想象。
本设计以“浪”为概念,将建筑与场地高差结合,营造出建筑宏观上的浪的形态,浪底连接湖边,浪顶与公路结合,以浪的形态处理高差,从浪底到浪顶,整个节奏是从平静到活泼的过程。在内部通过架空、庭院、片墙等手法实现框景效果,从而实现视线上的引导,让人在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视线体验。同时在处理场地高差时将场地高差也与“浪”联系在一起,通过水院以及跌水景观实现内部微观上的浪。
考虑到景观与建筑的关系,使建筑与景观融合,建筑本身成为景观,通过拟浪的大斜坡形成联系上下的交通,同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开天窗的方法使斜坡与室内空间产生联系,使室内与室外有更多联系,增加更多的景观体验与活力。
评委点评
“该同学以乘船游览麓湖的感受为起点,观察到游船激起的水浪的魅力,以此为形式起点进行设计。设计中以屋顶模拟水浪的形态,并与四川传统建筑的屋顶建立了联系,取得了既现代又传统的建筑意味。在设计表达上,该同学重视周边环境对建筑的影响,通过流线中的人视点进行表达,可以真实的反应设计建成后的实际效果,这种方法可圈可点。该设计最大的问题是“浪”这个概念在最后的成果中体现并不明显,设计效果更倾向于具有“地域”特点的坡屋顶建筑,建议增加屋面与地面的联系,将屋面作为化解地形七米高差的工具。同时,将屋面活动化解为“冲浪”运动,既强调了最初的概念,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建筑的公共性。”
“该作业的概念是作者在麓湖中坐游船观察场地有感而发,以“波浪”作为形式的起点开始设计,从目前的作业状态而言,“波浪”的概念使得建筑屋面及屋面下建筑及庭院空间获得了四川传统民居空间的当代表达之可能,是对传统空间现代转译的积极尝试。建议后期的深化设计中对“浪”的概念进行更明确的表达,加强对“浪”的“顶面”以及“底面”中与游客相关的使用界面,做进一步的概念强化及深化处理。”
龙非凡
“面朝麓湖,向水而生”
设计说明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次麓湖D8地块的设计,主题是向水而生。我希望建筑能达到与水的天然亲和,突出“向”的动势。三个层层叠落的体块指向开阔的湖面,主体部分关注临湖与临街的立面,保持良好的视野。通过架空、悬挑、屋顶平台、滨湖广场,形成供人停驻的空间。
另一方面,我希望文化艺术中心面向公众开放,因此将中间的通高空间作为重点。在外部:串联Q10景观桥,道路一侧,旁边的绿化公园,将建筑作为步行系统的一部分;在内部,作为交通主线,串联东北与西南侧的功能,并形成室内外的渗透。游览者置身其中,看到垂直方向的廊道,以及疏影交错的墙面,有丰富的空间体验。
以这两方面的思考为依据,最终希望达到:面朝麓湖、向水而生,人与自然和谐诗意的生活情境。
评委点评
“这个设计很好的观察了地形与城市的轴线关系。将建筑的主轴线做了一个旋转,使建筑朝向了景观最好的方向,并取得了统一而有标识性的建筑形象。该同学仔细的考量了建筑的功能,并由一个类似于“城市广场”的中庭空间统领,分区明确,流线清晰。该设计最大亮点是这个“城市广场”,其面向了最广阔的湖面方向,但在形体和空间尺度上并没有特别的强调,这个可以进一步加强,并使之成为这个设计的焦点。”
“这个设计是较为简洁有力的,作者在场地秩序中寻找到了一道自西北往东南向的斜线关系,这道斜线不仅高效地组织了建筑的形体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其接层形成了人群可能穿行的一条内街并可能在其中丰富的空间体验,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建议在后期深化中加强内街的空间多样性体验的推敲,以及思考如何与湖面之间产生更多联系与互动之可能。”
郭雨寒
“穿墙引巷 · 山水层生”
设计说明
“穿墙引巷,山水层生”中“穿墙”是指游览路径与廊道、片墙的组织关系——贯穿、相邻、相离等手法增加游览路径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引巷”是指片墙的引导性,通过对片墙的虚实挖空等手法实现框景效果。通过片墙的尺度关系形成视线的引导性;“山水层生”是从麓湖场地的“水文化”要素出发,将场地高差和麓湖设计概念——向水而生相结合,层层抬升的跌水景观向整个场地内部渗透。
考虑到景观轴线和场地轴线的对应关系——既是连接四个功能体块的交通要素,同时也通过两套流线系统组织,使得在场地游走过程中感受拥有丰富景观性的游览路径。路径的轴线关系同时向室内渗透,形成组织内部空间序列的手法——展览空间通过游廊设置,形成环形流线,在内部“巷道”“片墙”的引导下依次经过不同的展厅,完成观看展品、体味生活的旅程。穿梭之间,既能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同时能感受路径转换带来的景观体验和游玩趣味。
评委点评
“设计采用了离散式的布局,将建筑化整为零,巧妙消减了建筑形体在滨水地块的体量感;同时又通过庭院空间将各个离散的形体组织在一体,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空间;若庭院的设计能进一步引入水的元素来呼应场地的特征性,就锦上添花了。建筑的平面形态略显过于规整,引入的冲突元素“片墙和廊道”稍微有些生硬和犹豫,没有形成预期中冲突的张力,在后期方案深化的过程中,可以再结合模型仔细推敲一下空间和形态关系。建筑立面形态的塑造可圈可点,下一步还应着重结合平面来推敲各个空间的体验。”
阳晨璐
“曲折回环,向水而生”
设计说明
本设计地块位于麓湖生态城D8地块,基于麓湖生态城开放多元的文化理念,在此设计一个与环境想适应的社区文化艺术综合体建筑,对内外同时开放,面向大众,激发场地活力。本设计以“光”为线索,通过建筑内部及屋顶的流线,让人穿梭于不同空间有不同的光的体验。
关于“光”:通过对建筑挖空庭院、在屋面设置天窗及洞口,以及立面处理的手法,让人在不同功能类型的空间有不同光的体验。
关于流线:室外屋顶流线,连接场地主入口和Q10与场地相接的次入口,访客在游览途中也能通过庭院、天窗、洞口等与建筑和庭院内部的场景进行互动;室内为流动空间,让访客能够尽数观赏展品,不至于单调乏味。
关于空间类型:按任务书,除去不需采光的设备间、仓库等,将空间按功能分为交流、沉浸2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采光需求。
评委点评
“设计采用以地景式的设计,以低矮起伏的谦逊姿态呼应了周边场地关系。同时折板的暗红色屋顶,也塑造了强有力的建筑形态。后期深化中,要注意建筑平面的进深有些过大,需要巧妙处理以避免大量黑房间的产生;同时也可以考虑和湖发生更多的互动,柔化临湖界面稍显生硬的形态。屋顶的环形步道系统,会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亮点;现有的步道设计只是局限在屋顶表面,可以再认真推敲,比如说穿插到建筑室内与中庭空间相结合,以塑造更特别的体验。”
A8设计中心将持续跟进本次教育课程的后续推进,敬请期待终期评图。
Read More
关于A8设计中心
About A8 Design Center
A8设计中心(A8DC)依托成都麓湖水城,关注青年设计师成长。通过寻找挖掘有趣或有研究意义的命题,启动设计师驻留、设计竞赛、讲座沙龙、教育合作、设计展览等项目,并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青年设计师群体寻求更多展示机会,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泛设计文化交流的平台,A8设计中心期待通过一系列策划和活动所带来的合作、交流、互动的契机,搭建设计师社群,构建设计师社区,聚拢设计爱好者和相关从业者,促进设计力量的持续迭代、更新和活化。
A8 Design Center (A8DC) is located at Chengdu LUXELAKES Water Town and focuses on the growth of young designers. By looking for interesting or significant topic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designer residency, design competition, lectures and salons,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sign exhibition will be launched; through the integrating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s, A8 Design Center seeks to provide more display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designer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as a design culture platform, A8 Design Center expect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designers, gather design enthusiasts and relevant practitioners th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look forward to continuous upgrade, renewal and activation.
关于A8教育
About A8 Education
A8设计中心教育板块整合本地和国际教育资源。在本地教育项目中,A8设计中心从麓湖实际需求出发抛出设计命题,联合本地设计教育机构组织小班课程,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A8设计中心及课程评图导师团队,将根据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考虑提供落地机会。在国际教育合作中,A8设计中心与国外优质学校资源,如MIT、AA等合作,组织麓湖游学项目,以麓湖作为命题,完成实地考察,深化发展出相关研究课题,并通过论文、展览、虚拟开发、实体建筑等多种形式进行落地。
The education sector of A8 Design Center integrates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local education project, A8 Design Center puts forward design proposition from the actual demand of LUXELAKES, organizes small class courses with local design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courses will be guided by tutors, and A8 Design Center will consider realizing the design according to its quality and feasibility. Reg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8 Design Center cooperates with foreign higher-education resources, such as MIT, AA, etc., organizes the visiting school, takes LUXELAKES as the proposition, completes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deepens and develops relevant research topics, and presents the result in forms of theses, exhibitions, virtual development, physica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forms.
关注我们
Follow Us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A8 Design Center】微信公众号
For more information, follow 【A8 Desig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