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最新85623例,张文宏: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分为两个世界


备注:昨天(7月13日最新85568例)


先看看香港最新疫情:香港单日新增52例确诊,41例为本土病例。林郑月娥颁布新规收紧防疫禁令。



林郑月娥表示,自15日起,香港将严禁4人以上聚集。婚礼、周年会议、宗教活动等也不能成为聚集的理由。此外,所有餐厅从晚18时至早5时期间不可堂食,白天可堂食期间也不能超过4人一桌。香港还将关闭游戏厅、健身中心、卡拉OK、酒吧等12类场所等。


林郑月娥还宣布,所有市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时都必须佩戴口罩,以保障司机和乘客安全。如果乘客没有佩戴口罩,司机可拒绝乘客上车,违规者最高罚款5000港币。此外,港府还将制定新规,要求过去14天内去过高风险地区的来港人士登机前将需要出示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的证明,否则航空公司将受处罚。


报道称,所有相关禁令及措施将从15日凌晨起生效,为期7天,到期后是否继续实施将另行讨论。

7月12日,在“财经前沿2:如何应对疫情常态化”线上论坛中,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上海专家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输入性病例在中国管理是闭环策略,所有输入性病例都在管理的范围内,不能把它算在疫情里面。我现在每天还在上班,每天在定点医院查房,到现在为止输入性的病例400多例,但上海这个城市就像没有病人一样在正常运行。像这样输入性的病例,在中国现在的管理模式里等同于没有病例,这种管理叫闭环管理。所有的输入性病例如果都在闭环里面,这视为零。因为它在闭环里,跟整个社会隔绝了,不要把这样的病例当做病例,不要说400例,上海即使是4000例,在我的闭环里也不是事。

现在中国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人在关心新药的问题,我当然也很关心,因为我也在做一些临床。但上海400多例病人里,在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医疗药物问世的情况下,病死率已经都是零;北京治疗了300多例病人,病死率也是零。在这种情况下,闭环管理里,病死率是零的情况下,如果把输入性的病例排除在外,中国现在是没有病例。中国没有病例,后面的态势是什么?我非常同意曾光老师的看法,清零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可能是零,北京就告诉你,不可能是零。但是,按照中国的策略,我们总是可以让它变成零,在北京出现两例病例的时候,我说北京没有问题,很多人说我太武断了,现在一个月内北京没事,为什么有这个信心?因为武汉可以清零。曾光老师讲的在中国清零的策略是最划算的,这么划算的策略其他国家为什么不采取?因为其他国家清不了零,如果要清零要下极大的决心。

我说中国跟美国之间,在检测能力方面,在武汉大检测之前,中国的检测能力没有美国强。在武汉是不是要检测,大家有过争论,因为在这之前,美国的检测能力比武汉要强,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美国检测的量很大,但是它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也就是说,一般的情况下,扩大检测量对控制疫情是有用的,但是美国不行。

美国和中国的差异在哪里,你认为是体制的差异。今天坐在这里的大多数都是科学家,我们最终要回到科学,从科学的角度考虑,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就是社区管理的能力,就是你能不能进入每一个单元实施到检测和清零,事实上他们做不到的。检测了不隔离,这种检测是没有效率的,所以在所有的数学模型里都有个效率的问题。但是在我们历史上,没有一种我们已有的经验像中国的武汉和北京效率上可以做到接近百分之百,现在在武汉做到百分之百,实施了清零。我说句实话,我不知道中国其他省市是怎么跟武汉进行交往的,但是至少上海对武汉、北京完全开放,只要给我一个绿码,不管你是从哪里来,我们是完全开放的,因为我相信它应该清零,包括北京。因为中国在武汉清零以后,无论是哪个城市,总归会有几例出来,因为没有最终实施清零的策略,清零的策略里需要整个社会给予极大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一直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是可以认为中国进入一个新常态。如果中国一直接近于零,我就可以认为,中国在新常态下,在国际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一直有输入性病例的情况,中国有可能不断地会有散发的病例出来,我们可以动态地维持在一个清零的水平,所以这时候疫情已经结束,中国再做大量的药物实验、疫苗的研发就失去了机会。

在世界大数据的会议上,我在这种语境下提到中国疫情结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百度的总裁彦宏提出来大数据在药物的设计和疫苗的设计上做了很大的贡献,我说非常同意,但即使是这么快,现在它的速度也没有跑得过中国的传统智慧和城市的管理。也就是说现在疫苗出来,对中国来讲,对世界来讲,对我们是一种储备,中国的疫苗在高发地区做实际上是尽一种社会的责任,中国始终会奉行一个接近零的策略。让新常态下,整个城市在正常运行,将来有可能会上来出现散发的病例,也有可能是天津,北京处理的方法可能会成为模版,但是先一个城市处理起来,可能会比北京更为熟练,因为有北京的经验在前面。北京疾控处理的能力这么强,进行了这么大规模的扩大检测,而且是有效的扩大检测,美国的扩大检测对疫情的控制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因为只检测不隔离,中国的扩大检测,北京一个月300例,一天也就10例,换句话说,美国现在的疫情是中国的多少倍呢?是中国的7000倍,美国的人口是中国的1/5,再乘以5,美国就是中国的35000倍,在新常态下,中国已经回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复工复产的环境。

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很焦虑,有的人说一清零就焦虑,为什么?我记得疫情如火如荼,而且直接奔着群体免疫的方向去了,这是英国先提出来的。事实上现在很多国家都直接奔着群体免疫去了,英国是首先提出群体免疫的,但是它现在也否定了这个,英国今天的疫情控制的是非常好的,它每天就几百例,这个几百例对这个医疗体系来讲根本就无所谓,因为这个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中国北京和上海700多例,北京新发地300多例,上海400多例,一例都不死,某种意义上这个病的严重程度,在中国不比流感型肺炎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每天英国几百例,为什么还要采取戴口罩?因为他知道,如果放得太开,有可能会诱发第二次的医疗挤兑,而且英国现在完全是老龄化的社会,英国的老龄化社会程度比中国还要厉害,它的平均寿命比中国还要大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欧洲是老龄化的社会,英国现在的病死率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现在非常遗憾的告诉你,泰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哈萨克斯坦病死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印度病死率也低于2%。世界上老牌的帝国主义,西方医学的发祥地,病死率远远高于新加坡、高于印度。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自动停止了群体免疫的策略,控制的非常好。

我们今天不再讨论美国,我只是说,当你的朋友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遗憾,中国不是孤独的国家,欧洲某种意义上跟中国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它是经典意义上的公共卫生的政策,是很难在流感期清零的。将来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得比较,为什么对于一个大流行病下面一个国家可以清零,这件事情今后可以讨论。我今天告诉你,中国不是孤独的,什么意思呢?欧洲也跟我们同在,今天陈教授就坐在这里,我觉得非常好。

欧洲现在的病例是非常低的水平,它也不允许再次蔓延。东亚国家,日本和韩国没有清零,但是他们的病例也是每天几十例、几百例,这个水平跟中国也是非常接近的,我的意见是什么呢?中国不是一个孤独的国家,世界上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分为两个世界,我记得很长时间我们的国家把世界划分为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现在世界上通过新冠疫情也是分成两个世界,全球化的未来,要用人类的智慧如何促进这两个世界的沟通,这是大的问题。今天欧洲提出来,整个欧洲已经全部通航,也对中国发出了热烈的邀请,你能不能帮我打开国门。中国现在非常犹豫,跟欧洲的兄弟关系非常好,外交关系也好,经贸关系也好,也很想打开,但是北京新发地的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使得现在在这件事情上比较犹豫。

我们都是做科学的,事实上我们无意于对政府决策方面做出任何的影响,只是从科学的层面告诉大家,将来世界之间的互相交流是必定的,包括新加坡,新加坡的疫情会慢慢得到控制。控制以后也会问中国,我朝你边境打开,你打开吗?他肯定会这么问,入镜以后还要继续隔离14天吗?是隔离7天还是14天?上一次我跟新加坡防疫的首席和他们疾控的首席在上海进行了交流,他们问我中国什么时候打开?我说中国现在疫情控制的最好,我们肯定是最后一个打开,所以我就问你新加坡什么时候打开?事实上这些控制的非常好的国家,东亚地区,韩国、日本、中国都是朋友,这些国家的边境如何打开,打开之后是不是要隔离?这些都会成为将来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最后我总结一下,目前世界的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清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人类的智慧就显得特别重要,世界根据疫情划分为两个区域之后,这些区域之间的交流如何进行?是我们下一步要慎重予以考虑的。曾光老师的提法,我高度赞成,中国会继续贯彻接近于零的新常态,这种接近于零的新常态,追求零的策略,将来的表现会在哪里呢?表现在中国的智慧,就是说你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的经济不受影响,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多数国家经过最近一段时间都拼命进行了复工复产,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而且在常态化的生活当中,经济复苏,各方面都非常好。我们后面的一个问题,确实是秋冬季如果有输入性病例,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我们如何进行防控?前面有吴尊友教授的这些策略,中国的疾控、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已经做好准备,我觉得大家应该对此有充分的信心。在这种公共卫生的体系下,我们追求一个接近于零的态势,是可以非常好的维持中国的国民生产和生活正常的展开。

我就讲这些。

此外,论坛中另两位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牛津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流行病学专家陈铮鸣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的疫情现在有两个基本的科学判断:第一,这个病毒不可能消失,我们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必须与病共舞,长期作战。第二,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病毒是可防可控。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初步判断,全球疫情将持续高水平流行,冬季将会在高水平流行的基础上继续加重。但他也强调,总体判断,即使在秋冬季疫情加重,我国不会再出现类似武汉的严重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

相关阅读:


最新85070例,张文宏回应“暑假能否带孩子国内旅游”

最新84994例,开始用斗争精神怼张文宏医生了

最新84634例,张文宏:第二波力度超过第一波,钟南山:新冠疫苗最早秋天可用最新84597例,张文宏:秋冬肯定有第二波疫情。历史上情况怎样?

又是零,最新84547例,上海曾被预测或有80万人感染,张文宏证实:轻重症全和「它」有关!

最新84469例,张伯礼院士顺口溜嘲笑“新冠特效西药”,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医生怎么看?

最新84385例,张文宏在国务院发布会上谈”大V“的帖子

最新84180例,张文宏的”不许吃粥“论引发争议(全程视频)

最新83354例 张文宏的艺术Cos秀

最新83249例《张文宏:我的10条建议》是伪造的

这次张文宏教授可能错了

最新82526例 高福往前冲,张文宏向后退?

最新疫情通报81151例 硬核教授张文宏对留学生的建议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