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律师的工资远低于投行?
来源 | 资本市场兔子帮(微信号:capital-rabbits)
话说,美国有两种职业非常体面:一种是电影书籍随处可见的纸醉金迷的投行家们,一种是电影书籍随处可见的唇枪舌战的律师们。他们都会被普罗大众定义为“精英人士”。高强度的工作、超奢华的生活也总被世人津津乐道。
不错,他们都是高收入人群。但当我们将镜头从屏幕拉回现实,投行还是光鲜亮丽的投行,但律师呢?举个例子,两个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同时毕业,一个毕业于商学院,就职某华尔街投行当分析师;一个毕业于法学院,就职某华尔街律所当律助。结果是,分析师的基本工资+bonus可达100万(行情好时,bonus可达一年);律助的基本工资+bonus只有30万(不管行情好不好,bonus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此时,这位法学院的小朋友捶胸顿足“同是精英,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同是Hermes,一位是男神,一位是装修工...
那为什么律师的工资远低于投行呢?以下两个原因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第一、食物链决定论
众所周知,辅佐一个企业上市需要多家中介机构共同协力,包括投行、律师、会计师、行业顾问、印刷商、财经公关等。在这条长长的食物链中,站在最顶端的是谁?投行!
投行们自称自己是联席全球总协调人(JGC),主要功能就是拿着指挥棒协调各等杂事,包括制定时间表、安排电话会;然后将最苦最累的活一一分配给其他中介,即食物链下端的人们。投行们说自己很累,加班熬夜,为公司上市付出巨大贡献,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哟喝着“我们的收入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但别忘了,处于食物链下端的各中介们,也很累,甚至更累(在printer时,谁走得最晚?公司的律师们啊)。但由于处于幕后,大多忍气吞声,弱弱地说“我们的收入和付出是完全不成比例的...”有报道称,建行上市,摩根士丹利在这笔IPO中分享到了高达1.5亿美元的承销费,承销商获得总筹资额的2.5%左右的承销费。试问,律师们能否拿到300万美元的顾问费吗?连承销费的零头都不到吧。
因此,食物链的位置决定了收入的高低。处于食物链越上端、越有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居功至伟”(尽管这有待商榷),当然也更顺利成章地赚得“盆满钵满”。反之,处于食物链越下端、干的活会越苦越累,分到手中的收入却也所剩无几。试想,如果某天格局变化,换做律师朋友们站在食物链的上端、拿着指挥棒对其他中介吆五喝六时,收入定将投行们甩得远远的。但问题是,这种格局可能出现吗?
第二、合伙制惹的祸
班妮在《亲历投行》中感慨过,公司制是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尤其是在律所工作过的人更会有如此感受。为什么?因为处在公司制的投行们,自上而下,工资均是由股东们发的。分析师拿工资,管理层MD一样拿工资。分析师的工资拿多了,不会影响MD们的收入。但律所不同,律师们的工资由合伙人发。合伙人自掏腰包,律师的工资拿多了,合伙人口袋的钱就少了。这就决定了,律所发工资不可能像投行发钱般如此慷慨。
合伙制带来的另一项诟病便是:合伙人希望投入一分钱,最好有两分、甚至更多的产出。因此,合伙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压榨年轻律师的时间精力,从而获得更多的产出。最近传出,多家华尔街投行在积极改革,从而满足分析师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生涯发展。据传,高盛为了“禁止”员工周六上班,连电脑都无法登陆了。摩根大通、美银美林等多家投行也纷纷加入队伍,鼓励初级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今年年初,美国银行发言人Christian Meissner甚至发出备忘录“我们不鼓励周末工作,建议分析师助理每月至少周末休息四天,立即生效。”但是,有谁听到律所有动静了吗?没有呀。分析师的投入产出比说白了,和MD们没有一毛二分钱关系。但如果周末律师律助们不加班了,合伙人的收入谁来赚呢?
这样说来,投行比起律师,真的是一份性价比极高的的工作。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家长问你选择什么专业比较好,金融还是法律?想必,你会有答案了。
最后,来一个段子娱乐一下: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可供搜索、查阅,敬请浏览:www.ryanbencapital.com
IPO百态:大投行让小投行滚出去,有人到处发圈,有人抱头痛哭,哪怕是百亿身家!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