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之路:和胡昶老师交往的一段记忆及他的专著简介

陈勇志林 图说老电影 2023-01-05

点击左上方关注“图说老电影”


1995年是电影史上的不寻常之年,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年。全国各地为庆贺和纪念这特殊之年,出版了许多图书。诸如:《中国电影大辞典》《中国电影图志》《中华影星》《中国影片大典(1977-1994)》《当代中国百星》《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化》《血与火的岁月》等等。这一年我收藏丰盛,这一年也是我与长影厂办副主任、史志办主任、电影史学家胡昶老师成为莫逆之交的开始年。


胡昶(1933年2月-2016年9月12日),吉林梨树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副编审,电影史学家,被称为“新中国电影活的百科全书”1961年2月调入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直至退休。部分著作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并先后以研究学者身份赴日赴美交流访问。2016年9月12日凌晨2时,胡昶在长春逝世,享年83岁。

1995年8月10日,在翻阅长影编辑出版的《电影世界》1992年第10期时,看到一则启事:《长春市志·电影志》出版,欲购者请同长影史志办公室联系。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年了,因迫切想得到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寄信询问。结果当月27日就收到了胡昶老师的信,告知该书厂内无存,帮我到新华书店询问购买。9月19日就收到了书,我顿时对胡昶老师肃然起敬。查询了刚收到的《中国电影大辞典》内的词条,在379页上是这样刊登的:胡昶(1933-  )电影史学家,吉林梨树人,1956年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在党委办公室和厂长办公室工作。后任厂长办公室副主任、调研室主任、史志办主任。发表电影史专著《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忆东影》及散文集《初旅纪行》,并参与编写《长春市志·电影志》。
从这时候起,我与胡昶老师开始书信交往并持续了十年之久。他赠送我很多书,现摘取我们信件(只限于寄、收书)的片段和他的专著做一简介。

1、《长春市志·电影志》
主编:胡昶  副主编:范世昌  主审:刘儒  1992年4月出版

该志从长影的历史行程和长春的电影活动为基本线索,上溯下延,横向扩展,记述了长春电影事业的方方面面及其渊源和演变。

胡:史志办已撤销,书厂内无存,新华书店还有少量,给你买上寄来。1995.8.20

我:看了您编写的《长春市志·电影志》,我更详尽了解长影的历史和他的发展历程及一大批艺术人才。该书的出版,发挥了您的聪慧才智,付出了您的大量心血。如果没有您那种怀着执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及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此书也就难以公之于众。1995.9.30

2、《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电影史书  胡昶主编  1986年9月出版

该史记述了长影(1946-1986)四十年历史发展轨迹,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对人不无启发,它可以引起经历者的回忆,帮助探索者的思考,为当代电影史研究者提供重要资料线索,为深入总结长影的历史经验教训提供有力的证据。

3、《初旅纪行》  
散文集  胡昶著  1991年12月出版

该集是写在笔记本上的旅行日记,即在旅途中根据所见所闻,乘兴写下的所历所感。无论是内地的山川名胜,还是异国的风土人情,都有神往的表达和见地的哲理性。

胡:寄上这两本书。《长春电影志》本来对长影的几段历史都做了记述,只是受到了体例的限制,有些史实未能纳入。《摇篮》补充了《电影志》的缺憾,看后或许您会得到一些新的东西,不仅对长影的历史有详尽的了解,从中亦可看到新中国电影进步的情况。《初旅纪行》这是一本出着玩的书,从中可看到我在一个时期工作的情况。1995.10.18

我:两书收到。《摇篮》确实填补了《电影志》的不足之处。1946年10月东影厂成立到1986年整整四十年,长影从艰难中起步,从不平坦道路上发展,迎着风浪前进,以及灾难的十年到现在的繁荣期,您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做了通盘构思,完成了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初旅纪行》25篇短文汇集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似乎我也身临其境,和当年的您一起漫游全国的山川名胜和朝鲜的国土。我想,这除了您有卓越的文学功力外,还和您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注意搜集积累资料,文学上长期耕耘分不开的。1995.11.2

4、《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
电影史书  胡昶、古泉著  1990年12月出版

古泉即胡明钢,胡昶之子,1975年12月参加长影工作,后任导演。
本书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大量翔实的史料,记述了满洲国的国策电影机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的建立、初期活动到发展期以及后期生产,最后日本战败投降,“满映”也随之解体。揭露了日伪统治者利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向东北沦陷区人民进行殖民主义宣传,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5、《忆东影》  
回忆录  苏云主编  胡昶副主编  1986年9月出版

1981年10月,长影庆祝建厂35周年,老同志欢聚一堂,共同忆及东影在兴山时的战斗岁月和艰苦创业,引起大家无限的感怀,东影时期的一段历程,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建议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也是长影35年来不可或缺的丰富内容,长影厂长苏云及其他领导果断做出决定,组织编辑东影时期的回忆录。该书共收集赵东黎、张辛实、马守清、许珂、钱筱璋、袁乃晨、李光惠等40人的43篇稿件,还有日本大冢有章、北川铁夫等10人的11篇稿件。

胡:上次寄来的茶叶还未喝完,又赠价格昂贵的上品新茶,受之有些不安。谨以拙作《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和《忆东影》回赠,聊表心意,尚觉未能表达感激之情,留作收存吧。这样我的五本书您都有了。今年8月将要出版一本《吉林省志·文化艺术·电影》,到时我再赠送您一本。您对电影的热爱令我赞赏,现在书价这么贵,您还能购藏如《中国电影图志》一类大型昂贵的书,很令人敬佩。1996.4.15

我:胡老师,能与您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您是当代不可多得的电影史学家,又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资深学者,更是我十分敬佩的师长。为此,您的专著、散文集、发表在《中国电影年鉴》《大众电影》《电影世界》的文章,我权当珍品收藏,将永久保存。同时收藏与您书为伍的还有纪念世界电影、中国电影的大型图书。胡老师,您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生活一定过得多彩而充实,社会活动相当频繁,比如举办长春电影节活动,接待外国电影访华团,还有长影大事活动的邀请及空余时间著书习文,您一定要保重身体。1996.4.21

我:两书于4月24日收到。我认真拜读了,感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满映时期发生的每一个事件和摄制每一部影片,还是东影厂建立的前后情况以及每个艺术家的艰辛之路,您都记得那么翔实,无一遗漏,可以说是电影史库的瑰宝。我有两个感受,第一您是电影史学家,平时工作繁忙,却能平易近人,在我们之间搭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您多才多艺,不但能写出恢宏的中国电影史,同样对日本的电影文化更有一番研究,懂翻译、会电脑、爱摄影,而且在印篆上也有一定造诣。从《电影世界》杂志中看到,今年是长影50周年大庆,将有十项举措。您和袁乃晨老师作为顾问,参与主题片审稿和摄制。祝您和袁老师在百忙中一定要保重身体。1996.8.30

6、《吉林省志·文化艺术·电影》  
主编:胡昶  副主编:张振文  主审:李连发  1996年6月出版

该志记述了1937年8月,伪满洲国设立“满映”,日伪统治者以电影作为宣传手段,向东北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10月东影成立到1995年的五十年,长影从艰难困苦的岁月走向改革开放的辉煌之路。

7、《长影五十年》  
大型画册  《长影五十年》编委会  主编:高翔  副主编:钟泉、赵子明  其中资料查找、疑难求证:胡昶、邵功游  史料提供:袁乃晨、张建珍、南吕等  东影建厂口述:李光惠  1996年6月出版

五十年的长影历程浓缩于一本画册之中,该画册分四个部分:一是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鼓舞。二是艰苦奋斗创建人民电影事业。三是五十年影片(包括故事片、科教片、美术片、电视片、译制片)巡礼。四是齐心协力共铸银幕辉煌。画册记述了长影五十年来所走过的光辉的但却不平坦的道路,创立了繁荣却又经受过风雨磨炼的情境。

胡:因这一段工作太忙,迟今作复。厂庆50周年,电影、画册、展览、会议安排、陪同日本朋友,好多事都拉我,因此忙得不可开交。厂庆过后,本想好好休息,可电影局党史办又要我修改一部书稿。《吉林省电影志》已出版,到时送你一本。另长影出了一本《长影五十年》画册,到时也寄给你。随信寄上电影节和厂庆来的名人合影照片。请先认一下,有认不出的,下次再告知。1996.9.11


胡:从9月1日到15日,我一口气赶写了《长影编年纪事》稿电脑打印纸长35米,约17万字,真把我累死了。稿子今天与你要的两本大型书同时寄出了。我才算松了一口气。1996.10.17

我:胡老师,《吉林省志·文化艺术·电影》和《长影五十年》均收到,而且包装得这么好,感谢而激动!您在这么忙的情况下,把我的事当作您的工作重点,心里真过意不去。《省电影志》是在《市电影志》的基础上再作补充和完善,特别是把吉林省的电影活动扩展开来,也付出了您的宝贵时间与大量精力。《五十年》虽不是您的作品,但您也参与了很多工作,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长影编书缺您不可。这本画册,我太喜爱了,在介绍影片的同时,把主要演职员也同时介绍,这在其它电影画册中还未见过像这画册的体例,这也是创新之举,并且纸张、印刷都相当不错。在信里再次感谢您!希望好好保重身体,该要休息时不要放弃。1996.11.2

8、《“满映”与日本战时电影》  
摘自《东北沦陷史研究》2000年第4期第44-51页  胡昶撰写

在“满映”存在的八年中(1937-1945),正值日本电影史上的“战时电影”时期。本文仅就所拍摄的故事影片加以记述和研究,具有深入了解“满映”与日本战时电影的学术价值。

胡:现在电影每况愈下,您对电影及电影史仍保持高度的热情,值得称道。去年,我写了两篇东西,一是完成了长篇电视剧《影城故事》第三部《假面舞会》《金山在长春》,这同以前完成的《甘粕之死》和《神秘的小白楼》,这三部电视剧形成了一个厂史系列。由于资金原因,目前尚无人拍摄。二是撰写了一篇《“满映”与日本战时电影》,三是应约为《大众电影》撰写了两篇文章。现将《“满映”与日本战时电影》寄上。2001.4.26

我:我认真拜读了这篇文章,这实际是“满映”时期对日本影片的详细记述和研究,同时也是对《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一书的补遗。近年来,您的作品较多,我较留意各种电影书刊,如《中国电影年鉴》《大众电影》《电影世界》《电影通讯》等都有您精湛的文章。如果说《初旅纪行》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摇篮》《满映》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把满映时期、长影诞生与发展时期的电影事件、电影人物都描述得详细而清楚。作为电影史学家的您,没有您对那时期的探索、考证、研究而编写的史料,那么中国电影史就不完整了。2001.5.7

我:时间真快,我们又有半年时间未联系了。我的脑海里,您----一位可敬的老人,在中国电影史这块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把毕生的精力与丰收成果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民,而培养的孩子又继承着父辈的事业,在影坛上、文学上有所建树,有所创新。2001.12.11

9、《双叶文稿:酣畅人生写真集》(上册)
传记  胡昶著  2002年1月出版

详细记述了作者从青少年时代、参加银行工作六年,再报考大学深造、步入影界、各地工作联系和考察、接待出访再到史海泛舟(编著)70年的人生经历及父辈、妻子、子女及亲属的情况,呈现家庭和睦、夫妻互敬、子女功成、亲属团结,其乐融融的氛围。

10、《双叶文稿:酣畅人生写真集》(下册)
影史  胡昶著  2002年1月出版

第二册作者在长影工作时,日积月累,撰写了影史稿件和随笔几十篇,构成了1937年的满映时期到长影2001年止的长影发展历程,对长影老艺术家的小传也编写20位,能全方位了了解长影的历史。

11、《双叶文稿:饮马河之歌》  
诗作  陆景林著  2002年1月出版

陆景林(1934.11-2018.1.7)笔名陆放,196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与胡昶是同窗好友。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助教、长春文联副主席、长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研究会会员、长白山诗社社员。本书发表了他从1950年至2000年的诗作108首,诗论10篇。

我:您撰写的《酣畅人生写真集》于节前收到,只是厂里事务繁忙,一时没回,抱歉!我认真仔细拜读了一遍,真为您杰出的文学功力而敬佩,为您超群的记忆而惊叹,为您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而感慨,又为您的后代、他们的多才多艺而自豪,但是又为您享受不公平的待遇而气愤,一个为电影界出大力、立大功的电影史学家的待遇竟然连普通退休工人都不如,这实际上还是国家对尊重知识人才的政策不够健全,同时又为您刚正不阿、面对实际酣畅人生,对一切充满乐观和知足、大将风度的气魄而赞赏。真如书内所讲,您珍视友情、赞美劳动、歌颂创造、崇尚真诚、憎恨邪恶……另外还想问一下,是否还有一本陆景林的书,不然怎么叫双叶文稿?我很想得到。2002.2.21

胡:谢谢您对拙作的好评和鼓励,《双叶文稿》确是我和陆景林各一本,他的一本是诗集。昨天,我特意到他家(骑单车单程20分钟)要了一本,并请其为您签了字,这样更完整,现寄上。2002.2.28

我:书收到。感谢您为了我的心愿,骑单车去陆景林老师要了一本,并签字赠我,这实在叫我十分感动。今寄上一枚香港回归纪念币表示我的谢意,在马年,我能读到您更多的文章。2002.3.24

胡:珍贵礼品收到几天了,因忙于新书稿的校对,迟复请谅。我们是多年的文友,您关注我的“事业”,我赠您几本书,是很平常的事,看了您的收藏目录,明显感到收藏更丰富了,祝您取得不断进展。2002.4.12

12、《秀峰独耸:苏里传》
传记  胡昶著  2003年11月出版

作者详细记述了苏里从一个农村穷孩子成为长影厂著名导演,他导演的《平原游击队》《我们村里的年经人》《刘三姐》这些熤熤闪光的作品,已成为中国电影的知名品牌。

胡:《秀峰独耸:苏里传》9月已发稿,因印刷价格,耽误两个多月,春节前会出书,我尽早送你一本。我已退休10年,不想再奋斗了,有人找上来,能做的接下来,不能做的不再奔波了,是不是有些消极?从现实出发,好像只能这样了。2003.12.23

我:《苏里传》于初六收到,由于这段时间个人事情太忙,还未来得及看,我初翻了一下,形式与您的自传一样,记述得较详细,待我仔细阅后,对书再作评价。2004.2.29

13、《生活在友情中》  
日记  胡昶撰写

这是1999年11月5日----2000年1月14日刊登在《吉林经济报》的周刊《现代老百姓》的日记连载复印件。记述了作者1999年9月10日到9月18日访日的15篇日记,参加了好几个活动,诸如出席电影节开幕酒会、与老朋友相会、接受共同社记者采访、东京一瞥、看望东影老朋友、横滨观览“冰川丸”、雨游横滨大桥、访问东京电影中心、参加《满映》(日文)出版庆祝酒会、到牧野家看藏书、最后访问早稻田大学。节凑快而不乱,日程紧而不促。

胡:谢谢又收到您的礼物。三月份南行,本来是安排到杭州的。临时上头安排了其它城市,没能遇你相见相聚,有些遗憾,待将来再说吧。随信送上我早为您准备的《访日记行》(就是《生活在友情中》----我注解)的散文复印件。应该说,文章也没什么风采,只是记述了一种经历,读了可回味一下。别人谁也没给,只送你收存。2004.5.27


这也是胡昶老师最后一次寄书给我。由于市区正在评选十佳藏书家庭,又是上报资料、上级部门采访、看书、评选颁奖、稿件登报、电视台拍电视短片等较多事务,连续忙了三个多月。后与胡昶老师失去联系。但我一直关注他的著作,于2006年和2009年在网上买了两本。

14、《东影的日本人》  
电影史书  胡昶编著  2005年8月出版

该书分四个章节,全部由短文组成,其中《八年旅程》《生活掠影》共七篇由胡昶撰写。《四十年忆》的七篇由日本人撰写,明伟、古泉(都是胡昶之子)译编。《六十年忆》的两篇由日本人撰写,金益洙译编。

15、《“摇篮”名家名友选记》  
纪事集  胡昶著  2008年12月出版

收集在书里的55篇文章,是上世纪80年代到前几年陆续写成的。按文体编辑分为:领袖关怀、影人素描、影艺随笔、影人传记、影友纪事和相关链接等5辑。共记叙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8位视察长影。长影历史上不同专业的39位名人,其中电影事业家8人,电影剧作家2人,电影导演艺术家8人,电影摄影艺术家4人,电影表演艺术家10人,电影翻译家4人,电影音乐家3人,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成长的历史作了梳理和补充,另编入了《试论长春电影学派的形成》和《金山、张瑞芳:抗战胜利后在长春的电影活动》两篇文章。另在“影友纪事”中记述了13位名友与长影的友谊活动,具有历史意义。该书名人39位,名家15位共54位,大多数已作古。现健在的还有张辉、叶琳琅、潘耀华、金迪、李瑛、赵文瑜6人。祝愿老艺术家健康长寿!

胡昶老师刊登在其它书刊上的文章还有:

16、《一部散发着资产阶级和平主义思想毒草的作品》
《电影文学》1965年第1、2期合刊第104-110页

17、《“艺术形象杂感”宣扬了什么?》
《电影文学》1965年第11期第52-55页

18、《略谈艺术规律与电影创作》
《电影文学》1979年第4期第90-93页

19、《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
署名苏云,实为胡昶撰写,《中国电影年鉴》1981年第90-103页

20、《试论长春电影学派的形成》
署名尹玉,实为胡昶撰写,《中国电影年鉴》1985年第26-33页

21、《长影长春》
《电影世界》1981年第7期第3页

22、《旧地重游诚悔罪》
《电影世界》1998年第10期第38-39页

23、《田方三进长春》
《电影世界》1999年第1期第18页

24、《方明: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开拓者》
《大众电影》2000年第11期第46-48页

25、《“兵临城下”:被围剿的前前后后》
《大众电影》2000年第11期第46-48页

26、《林杉印象》
《大众电影》2002年第3期第40-41页

27、《追忆李仁堂》
《大众电影》2002年第16期第35页

28、《酒仙林农》
《大众电影》2002年第17期第31页

29、《浦克:平平淡淡总是福》
《大众电影》2003年第12期第48-53页

30、《王润身:两度辉煌两度春》
《大众电影》2003年第14期第48-53页

31、《刘世龙:不是英雄亦英雄》
《大众电影》2004年第5期第48-52页

32、《特型演员戈沙的从影奇遇》
《大众电影》2004年第22期第55页

33、《李世荣:一生用心歌唱》
《大众电影》2005年第8期第50-51页

34、《朱文顺的电影人生》
《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第90-96页,与朱晶合写

胡昶老师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在业内被誉为“新中国电影活的百科全书”,他的部分著作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2016年9月12日,胡昶老师在长春逝世,他的逝世是电影界的重大损失。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沉默悲伤了好几天,虽然我们未曾谋面,2003年又失去了见面的机会,但他照片上的音容笑貌,他与人为善、平易近人,他渊博的知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与他交往的十年中,他无时无刻地关心我,每次出书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我,从买书到邮寄的钱全由他出,临近过年,他会寄一张贺年卡,上面写上满满的祝福。只要我有要求的,他总能满足你,甚至骑单车来回折腾一个多小时向朋友求书求签字。他工作这么辛苦,从来没抱怨过,只要领导有任务下派,他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去努力完成。在退休20余年中,他退休不退岗,甚至比在岗时还忙。胡老师,您做的事太多了,您是累坏的呀!您虽走了,但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


相关链接:
珍贵资料:风雨历程几十载——北京电影制片厂纪念画册简介
珍贵资料:谈谈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期刊“终刊号”
电影史话:记一次规模最大、明星最多的劳军义播、义卖活动
电影史话:电影与邮品之缘
电影史话: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的几个闪光点 ——纪念卡里的中国电影
珍贵资料:建国初期的北京影刊《新电影》
电影史话:文艺复苏时期的“七厂七刊”
珍贵资料: 抗战时期的进步刊物 ——《电影与戏剧》
珍贵资料:电影刊物中的“庆祝国庆”版
珍贵资料:《新影坛》上的昔日影星
留存在电影杂志里的一代伟人——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4周年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盘点新中国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
珍贵资料:《水银灯》下的好莱坞影星
珍贵资料《国际电影》:国际先进电影艺术理论探索的专业刊物
林林总总的电影说明书
珍贵资料:集电影、戏剧、美术于一身的津版刊物《影剧美术》
那年月,那些歌—— 建国十七年部分电影歌曲回眸
斯人已逝  经典永存 —— 六本电影前辈纪念画册简介
为孩子们祝福 —— 建国十七年儿童影片回眸
珍贵资料:才华与智慧的结晶 —— 部分电影人著作封面展示与简介
珍贵资料:《八一电影》里的八一电影人
珍贵资料:火花中的电影海报
珍贵资料:盘点《大众电影》各刊号
珍贵资料:它们,曾陪伴我们童年 —— 部分美术电影回眸
珍贵资料:承前启后的电影杂志《上海电影》
珍贵资料:好莱坞影星肖像照
珍贵资料:看《电影故事》忆儿时的电影情结
珍贵资料:《上影画报》那个年代的一段记忆
珍贵资料:五花八门的老电影特刊、增刊、创刊号
珍贵资料:跨越两个时代的电影杂志《青青电影》
珍贵资料:话说长影期刊姊妹花
珍贵资料:香港老牌电影杂志《长城画报》
珍贵资料:《电影介绍•浙江版》封面展示 新时期新影人新影片纷呈涌现
珍贵资料:建国十年的电影特刊和专刊
珍贵资料:浅谈五十年代的杂志《中国电影》
《电影杂志》:听到、看到、写到的旧时影星
迎国庆 | 创刊于国庆十周年的影刊——《广东电影》 只出三期的《安徽电影》
珍贵资料:创刊于“三面红旗”年代的津版影剧杂志《百花》

影迷珍藏:电影杂志上的“二十二大”影星(一)

影迷珍藏 | 弥足珍贵的老电影期刊创刊号


声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法律追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