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吴晗清:核心素养时代“人”的核心素养
吴晗清,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师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先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主要研究校长办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承担省部级重点课题等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
吴晗清
“一流的校长,应该有时间去喝喝茶、钓钓鱼。”
12月16日,吴晗清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于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国际部召开的2016年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创新教育分论坛。
论坛上他不仅对几位校长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还对时下热门的核心素养做了内涵提炼,以实践研究的角度,分别阐释了校长、教师、学生等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
以下内容根据吴晗清口述整理而成。
校长的核心素养
校长要有时间喝茶、钓鱼
我倾向于教育的实践研究,多年来跑了170多所学校,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比如有不少校长兢兢业业,学校办学质量却不理想。而一流的校长却有时间去喝茶、钓鱼,为什么呢?
我以为,那就他们具备了校长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四个维度:
引领一所学校的共同目标和价值体系
一般认为,可以从不同学校的历史发展、未来人才所需的核心品质、学校特色(如九年一贯、艺术学校)、地域文化、校长的教育情怀等六个方面来引领构建一所学校的共同目标和价值体系。
2
构建一以贯之的育人体系
主要包括,包括课程的顶层设计、学科教学特色的凝练以及有效的德育实践。
首先,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不是各个学科名称简单的堆砌,而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高度结构化的体系,它旨向学校的育人目标。因此每所学校都在共性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风格特色。
其次,应该鼓励不同学科教学形成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学校先行发展起来的优势学科。通过教师引领,让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
第三,德育工作。我一直认为,德育不是培养道德标兵,而是培养做人的底线:珍爱自己的生命,以及敬畏他人的生命。从我国众多重点大学自杀和杀人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导致学生走向人生毁灭的三大原因。
家庭方面。当家庭极度贫困或者极度富裕的时候,加之缺乏父母或者学校正确引导的话,就很容易走向极端。
自身方面。主要是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自我认知。比如今年内蒙古有一个孩子因为心脏病没有办法治疗,在高考第一科结束后就跳楼了;南方某理科状元考上北京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军训还没有结束就跳楼了,他在遗书里说:“到了北京以后,居然发现有人比我更优秀”。
社会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与异性和同性正常交往,一句话就是“男生要大气、女生要善良”。经验告诉我们,小气的男生没有什么出息,女孩不善良比男生更麻烦。
3
构建适合于人发展的制度与管理系统
管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造钟者”和“报时人”。提醒卓越的领导者应定为于良好制度的创建者而非执行者,比如即使柳传志离开联想、王石离开万科,这两个知名的企业依旧照常运转,甚至可能运转得更好。所以,要辩证地看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期待咱们校长创办一所可以持续发展的学校,这个核心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与管理系统。比如教师评聘、奖惩、专业发展等等方面。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励动力 = 期望利率 * 目标效价。即制度与管理是否合适,要看是否适宜于人的有价值的目标的实现。
4
修炼自身领导力
这些年,我访谈了一百多位校长。根据相关的管理学理论,从校长的专业引领能力和人文情怀这两个角度,我把目前的校长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菩萨型。这类型的校长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极强的专业引领能力,可望而不可及,数量不是特别多。
第二类是母亲型。有非常强大的人文关怀,但是业务引领能力稍微弱一些,这种校长多多益善,因为起码他不会做什么坏事。
第三类是师傅型。这类校长虽然有很强的专业引领,但是人文情怀方面弱一些。管理学研究表明,员工跟着领导,如果没有归属感,团队是不会持久的,是没有创造力的。
第四类是路人型。校长与教师就是路人甲、路人乙的关系。就是您管您的,我干我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校长的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期待中国出现更多象诸位一样的菩萨型校长、教育家。
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标准要深入人心
最近公布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还包括诸多次级条目,其研究非常科学,获益匪浅。然而我觉得过于复杂了一点,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学校究竟能够给学生留下什么?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真正教育”的东西。
1
教育学角度
其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或许没有那么复杂。过于复杂反而可能无法深入人心,就像我们现在出台的核心素养该怎样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价值体系,就是很难的一件事。
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两条: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一是良好的个性。大抵蕴含是好奇心、问题意识、信息能力、批判性思维,其最高级别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二是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光有个性还不行,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出的大气的男生、善良的女生。爱因斯坦的《论教育》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转述一下:
如果我们的社会全部是由像蜜蜂或者蚂蚁这样毫无个性的人组成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没有生命力的社会;相反地,如果一个社会全部是由有个性的人组成,而这些有个性的人却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彼此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那么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混乱的社会。
因此,学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两个重要的品质。
2
心理学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三点,即我所谓的“三商模型”:
一是智商。调查发现,学生学业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脑袋里面的知识很多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学校教育需要引导孩子构建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需要学生投入情感体验以及思维深度。
二是情商。情商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孩子认识自己,不管自己多么优秀,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如俗话所说,地球差了谁照样转;其次是体谅别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一种换位思考的习惯,经常开启互害模式。应让学生认识到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三是行商。所谓的行商就是在信仰的前提下,正能量地把美好的梦想转化为现实的坚持不懈的卓越的行动力。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对毕业生的调查:在毕业之前,发现大概有3%的学生有长远而清晰的人生目标,有10%的学生有短期的发展目标。若干年后发现,当年这些在学校里有长远梦想的孩子几乎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基本活跃在社会各界的上流。那些60%缺乏长久目标和梦想的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变得比较平庸了。
教师的核心素养
我走访了许多学校,发现一个问题:当一味强调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时,这样的学校教育往往做得不好。将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实是不太符合人性的。因为一个人把自己燃烧完之后,是无法去成就别人的。真正好的教育方式可能应该是,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自己。
我以为,教师的核心素养其实也很简单,就两条:一是情怀,二是教育教学能力。
1
先谈情怀
中国民间有四大菩萨信仰,分别是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诸位可清楚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首先是地藏王菩萨,强调个人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拥有普渡众生的情怀;
文殊菩萨代表大智大慧,有智慧和能力;
最后是普贤菩萨,普贤代表大行,知行合一的行,一切美好的愿景如果没有行动实践都是空中楼阁,都是虚幻的,所以行动非常重要。
这四大菩萨的修养反映的就是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教育情怀:首先教师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其次还需普渡学生的情怀,再次不光要有情怀还要有智慧,即教学能力,最后要有将教育理想付诸行动的卓越行动力,也就是行商。
2
再谈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二,就是教育教学能力。大抵包括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等。其实这些能力并不是强压在老师身上的,而是让老师通过这三个渠道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从教学维度来讲,鼓励教师成为名师,形成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其次是课程方面,解构国家课程、重构适合于本地区的学科课程。
然后是教育科研,如果教育科研定位于评职称等功利的方面,则是很难持久的。如果教师把研究过程当成教育本身应有之义,那么就会得到长足发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都是这样成为教育家的。
总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其建构过程也恰恰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现场直击
| 校长派王乙琨整理编辑
| 来源:校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