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 | 主论坛名仕云集,5大分论坛“站着看”!近2000位中小学校长、教育名家共话“未来教育创新与学校的使命”

2017-11-20 校长智库 校长派

点击上方“校长派”可以订阅哦


全文长 3045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帝都落日云霞,


鹏城绿树烟沙,


一点飞鸿影下。


光芒熠熠,


名师名校名家。



2017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基于互联网的教学、STEAM跨学科教育的探索、教育国际化趋势,这四大教育新挑战,都将对中小学校的学习方式带来变革。一线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主动应对新挑战,锐意改革创新,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探索。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未来学校核心特征必然是未来学习,未来学习最重要是回归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即自主学习与多样化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有终身学习,而现代技术发展带来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则是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的魅力所在。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



为什么要讨论未来学校,因为我们已经感受到新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对学校价值追求所产生的巨大冲击。而未来学校不是对现有学校的推倒重来,只是在人工智能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学校须思考,未来教育到底该如何走好脚下的路。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



我们在仰望未来的时候,在谈教育创新的时候,不要忘记创新的前提是守正,我们只有站对了、看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学校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要真正让技术服务于我们有价值的正确的教育。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



未来教育应该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是一种能体现新时代特点、满足新生活需求、应对新技术挑战的教育。而中国教育走向未来,最大的问题是在课堂,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空间也在课堂。


——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



未来社会是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时代,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会极大丰富我们的课堂。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是提升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重要助手。拥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异构通讯、泛在学习,未来教育不再是梦。


——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永平



未来教育到底该如何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改革学校形态,第一是扎根,第二是信任。真正在基础教育阶段扎根下去,然后信任孩子,不断让氛围更好一些,选择更大一些,空间更广一些,志趣更远一些,我们的教育也许会更好。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这是

来自第二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的声音。

 

2017年11月19日,全国近2000名校长齐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第二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聚焦学校的重构与创新,共同探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学校的构建模式以及未来校长的培养标准。


在十九大传达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声音后,这场基础教育的年度公益盛会,清晰地指出了如此时局下,未来教育应该走向何方。


教育处于新周期,

学校面临新挑战


会议上,无论是陈锋主任的致辞还是钟秉林会长的报告,都从时代着眼探讨了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


就当前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陈锋认为,国家进入新时代,教育处于新周期,科技孕育新未来。钟秉林指出,在教育的新周期下,主要矛盾变为了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因此,教育进入到了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为特征的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钟秉林提出学校要应对的四个挑战: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基于互联网的教学、STEAM跨学科教育的探索、教育国际化趋势。而这些挑战都势必带来中小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包括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中小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等方面。

 

他呼吁,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主动应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挑战,锐意改革创新,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探索。


未来学校的天地,

离不开课堂与创新


“今天之所以探讨未来学校,是因为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新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对学校心态、对学校价值追求所产生的巨大冲击。而未来学校不是对现有学校的推倒重来,它是从我们脚下,通过一步步变革来实现心中对未来学校的理想。”谈及未来学校,张志勇如是说。


怎样走到未来学校的天地里去?人本化、开放性、定制化、综合化、实践化、产品化、协同化、合作化……张志勇给出的10个思考方向,赢得了与会校长热烈掌声。


王水发则围绕陈宝生部长提出的“课堂革命”,对未来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在课堂,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空间也在课堂。因而学校也的教学创新、课程的创新与构建,无疑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过程中的开端。


陈永平与夏青峰两位校长,更加具体地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如何构建未来学校,他们同时认为,未来学校建设离不开创新发展。


陈永平表示,未来教育要努力创新,要插上新时代的翅膀,拥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异构通讯、泛在学习,只有这样,未来的教育才不再是梦。

 

夏青峰则用更多地实践来说明,要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学校要信任孩子,不断让氛围更好一些,选择更大一些,空间更广一些,志趣更远一些。


好校长的使命:

在守正中创新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也许这种说法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作为公认的“教育家型”校长,刘长铭以“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的情怀,再次感染了与会嘉宾。


刘长铭提到,学校的教育应该给学生一段美好的生活,应该让学生在美好的生活中培养健康的秩序、博大的胸怀和善良的人性。


在我们仰望未来的时候,在探讨创新的时候,守正才让创新有了价值。在技术面前,教育者不应该迷失了方向,要让技术服务于我们有价值的、正确的教育,让学校的灵魂成为师生的灵魂,学校的精神成为师生的精神,学校的教育价值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和学校的使命。


刘长铭回望了一二百年前的教育前辈,他们“对风化抱着改良的愿望,对国是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心”。当我们今天面向未来的时候,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关注技术的改变、手段的改变、模式的改变、方法的改变,但教育者最不能忘记的是教育原本要做什么。


五大分论坛异彩纷呈,

年度智库对话亮点频出



2017年11月20日,未来教育之高考改革、课程创新、教育国际化、特色教育、未来教学五大分论坛如期举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中学、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中国教科院向近2000名校长敞开了大门,个别分论坛因场地座位限制,出现了“站着看”的盛况!



在清华附中,近400位校长参加了高考改革分论坛,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的报告,深度解析了学校该如何应对高考改革的挑战。他与《人民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赖配根的年度智库对话亮点频出,两大尖锐话题,一是做高质量教育该如何进行拔尖人才培养,二是培养学生的中国灵魂、中国信仰,该如何做好我们的文化自信,面向未来,如何向世界教育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


课程创新、教育国际化、特色教育、未来教学四大分论坛同期举行,专家点评、圆桌研讨、课程展示、汇报演出……多元的表现形式让与会校长们收获颇丰。

 

(注:分论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校长派”官方微信)

 

未来教育,

与智者同行


在本届研讨会上,校长派·校长智库的口号“我们在一起,成为改变的力量”为众多专家所认同。知好乐教育研究院院长赵海波、微语言英语教育研究院院长张剑在本届研讨会主论坛上分别做了专家报告《未来学校与智慧校园》《国家新高考改革与英语学科特色建设新思路》。


当这场教育盛会临近尾声,当我们站在2017年末回望:新高考改革风起云涌、核心素养在探索中前行,基础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里程碑式的变革。这不该是一场“达者喜、穷者忧”的游戏,教育的变革需要汇聚更多人的力量,需要有更多智者引领。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在本届研讨会上向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永平、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校长王淑英、首都师范大学科学家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吴晗清、中国教科院研究院韩立福5位专家和校长颁发了聘书。他们将在智库联盟中以智慧驱动教育和社会的变革,推动基础教育向前发展。


重磅推荐


校长智库·2017智见:

重构与创新,学校里的革命(重磅推荐)

第十弹:

名家坐诊,五校齐聚,教科院把脉未来教学

第九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大专家携手,教您如何打造学校教育特色

第八弹:

茵茵芳草地,浓浓五洲情:以国际看未来,取精华润本土

第七弹: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北京中学20门学科、特色课程全公开!

第六弹:

清华附中分论坛首揭神秘面纱,高考改革不止是“高中的盛宴”

第五弹:

侠之大者,师之大者(2017英雄帖)

第四弹:

北京站分论坛大揭秘(第二届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

第三弹:

教育部部长再提“课堂革命”,学校该如何为未来而教?


第二弹:

主论坛嘉宾都有谁?本年度最值得一见的教育大咖们

第一弹:

三分钟了解南北“两会”,重点都在这了!

| 来源:校长派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