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界限 |我们都有这种温柔的力量
直到那天晚上,我在手机上收到了“MU5735航班上人员全部遇难”的推送。
在极端的灾难面前,说什么,都很轻,说什么,都很多余。
这个世界上每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死亡,各种意外总是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袭来。但空难这种超大规模意外伤亡对普通人来说是最可怕的。
特别是对于高敏感,共情力极强的人来说,会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
我想起一部看过的电影《刺猬的优雅》。这部电影在讲得与失,生与死。是一部探究“意义”的哲学电影。
只有灾难才让人有突然的感触。反思与自省激发了我们的感性力量,培养我们的共情能力。崇尚享乐主义和习惯漠视的人,无法共情勒妮作为一个“门卫”的痛苦。
我们需要反思,因为我们需要共情;在共情中我们看到了刺猬的优雅,在漠视时我们看到了刺猬的尖锐。
但过度共情却也是我们痛苦的来源。
“本来愉快的心情在看到新闻的一瞬间就消失了,整夜都没睡着,天亮了又想到他们居然已经看不到今天的日出,就又开始哀叹。即使意识到了想转换情绪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但又开始有深深的负罪感。”
我相信有不少同学会与上述者感同身受,这是因为大家都有很深的共情能力,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
东航坠机事故以来,伴随着事故信息的不断释出,公众的共情也逐步走向极致。某种意义上,这些对受难者的悲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悲悯态度走向“悲悯情绪”时,情绪就会不自觉得走向“悲观”。
如果这件事强烈地影响到了你的情绪,我希望你,别太共情。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能理解他人的痛苦,释放最真诚的善意。关心别人,不等于要逼自己一起感受痛苦。
这不是冷漠,是对自己的保护。我知道你能感受到“远方的哭声”,能把自己的灵魂代入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沼泽,但是每个人都在经受不同的命运,不要过于承担他人的痛苦情绪。
如果你被恐惧和悲痛严重传染了,我能做的就是请你放下手机,好好感受当下吧。
“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所以,去见你想见的人,看你喜欢的风景,做你喜欢的事。”
今日推书 01
《刺猬的优雅》
作者:妙莉叶·芭贝里(Muriel Barbery)
索书号:
I565.45/CB9
馆藏:
总馆—人文社科借阅室四(807/811室)
◾《刺猬的优雅》的作者是妙莉叶·芭贝里(Muriel Barbery),本身为哲学教授,以《刺猬的优雅》成为当代法国知名畅销作家。
◾故事发生于巴黎左岸政商名流频繁往来的高级地段,格勒内勒街七号,一栋高级公寓。主人公勒妮没有受过完备教育,职业是门房,她清楚地知道,她所掌握的知识和富足的心灵世界,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越她服务的社会精英。另一个住在这里的一个小女孩,和勒妮看见彼此尖刺背后的柔软,超越了年轻的友谊开始建立了。这两个人因为日本房客小津格郎先生的到来而被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小说的最后,勒妮的意外离去,帕洛玛放弃了自杀的计划。她开始懂得,“在偌大的世界中,我们会因为这份珍贵的懂得而不再孤独”。
《走出非洲》
作者:卡伦·布里克森
索书号:
I534.45/CB1.6
馆藏:
总馆—人文社科借阅室四(807/811室)
👩:"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为了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而终,我都能接受。"
02
📖本书讲述了女主人公随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亚后,经历的一系列波折:婚姻破裂、情人空难丧生、庄园意外被毁,最后她被迫离开非洲,返回故乡丹麦。
文字流淌中,她以平和的态度对待生活,无差别地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所有的苦难自然相处,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或许这是一个结局并不美好的故事,但读她的人,获得了直面自己的勇气与能力。
☀️愿我们最终与自己同在。
03
《反脆弱》
作者:(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索书号:
F11/CT1-2
馆藏:
总馆—人文社科借阅室二(907/912室)
📖如果只是按照不会发生意外的认知来思考,我们的生活就会特别脆弱,一旦产生意外就无法承受后果,虽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预估,但作者认为,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每一个人,每个组织都要拥抱变化,把自己变成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向生命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去生存。反脆弱性的存在可以给系统向更完善阶段进化提供一种可能,这正是作者给这本书取名的原因。
🌈这本书作者帮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反脆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看似深入浅出的理论,但其实关乎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小到一个思想大至整个国家,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突然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把看问题的角度及视野又拓宽了许多,我们应该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最后引用《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说的一句话,危机就是逆袭的机遇,希望我们在没有遇到危机的时候积蓄能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遇上空难。
/为MU5735航班全部遇难人员默哀
◆推荐阅读◆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