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里白条”首战告捷!
6月24日晚9时许,沱江两岸早已灯火通明,江边一如往常随处可见悠闲的钓者和散步的路人。
“起来了!起来了!”江中央突然响起的阵阵欢呼声,即刻引来了大家的驻足观望,并一同见证了四川警察学院科技兴警、服务公安实战的又一战果。
这么宽的水域、这么快的水流,在这样的高难度情况下能够成功打捞起来这么小的物品,这在以前都没有听说过。
水声行业公司工程师张奎
究竟是什么让救援人员惊呼?
究竟是什么让经验丰富的张奎有这样的评价?
这个在工程师口中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四川警察学院师生团队在列装“水下机器人”后的首次实战应用中就做到了。
事情还要从8天前说起。
6月17日,正在进行水上训练的泸州市某单位,派出的冲锋舟上价值30余万元的发动机突然脱离船体坠入水中。在收到增援请求后,四川警察学院水域现场勘察实验室立刻联系学校应急特勤大队和泸州市山地救援队,共同组成应急救援团队于6月18日到达疑似落水地点,开始运用“水下机器人”找寻发动机。
“落水地点水流比想象中还要湍急,蛙人下水后甚至无法站立,这对我们的‘水下机器人’、操控员以及整个救援团队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学校刑技系教师张德明
这次发动机的落水点,平均流速达到2米/秒,加之发动机体积不大,形状不规则导致的“头重脚轻”,落水后易“躺”在河床上……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问题让此次水域勘查的现场指挥、学校刑技系教师张德明十分焦虑:“我们寻找落水物体主要是依靠‘水下机器人’的侧扫声呐和多波束声呐通过声波反射来定位,一旦发动机‘躺’在了河床上,我们就很难通过声呐对其定位。”
“没想到第一次实战就面对这么困难的打捞环境,虽然我们之前做过一些练习,但是实战和练习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操控员何望
“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落水后,救援团队运用‘水下机器人’集全国之力,历时4天才成功打捞。而我们这次寻找的发动机,体积不到公交车的四十分之一,难度异常大,但我们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对我们的‘水下机器人’有信心!”在结束第二次打捞后,张德明这样鼓舞参战师生。
在疑似落水点寻找一天无果后,刑技系主任代勇建议扩大搜索范围,同时尝试为“水下机器人”加装履带使用其可视成像系统,依次摸排搜索发现的可疑点。
“找到了!”6月24日下午19时许,在7天来的第三次下水作业中,操控员何望通过对讲机向指挥员报告。
“请再次确认!”指挥员回复说。
“确认,在水深4.3米处发现发动机把手。”历经7天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但这还不是结束。
确认落水地点后,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教师肖兵立刻组织蛙人下水绑定发动机,并运用熟练的绳索技术将半拉出水的发动机固定在船只周围。最终,在数名救援队员的协作下,在水下“躺”了8天的发动机成功出水了。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参与任务的四川警察学院师生齐声高喊出这一句话,此时夜色渐深,沱江两岸灯火辉煌。
分管此项工作的四川警察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周长明在现场指挥打捞工作并表示:“此次顺利完成任务是学校向科技兴警、服务公安实战迈出的坚实一步。未来,四川警察学院将继续发挥公安院校科技资源优势,强化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公安实战的能力和战斗力。”
学校党委书记周朝坤和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伊良忠第一时间向圆满完成打捞任务的师生团队表示祝贺,感谢大家为学校发展建设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为学校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培育“四个铁一般”时代新警继续努力奋斗。
更多媒体平台报道《四川警察学院“水下机器人”服务实战首战告捷》,请点击浏览《人民日报》APP,今日头条,网易新闻,企鹅号,泸州新闻网。
图文视频/李倩坤
编辑/郑傲麟
审核/周红 王先俊 秋虫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