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今日,业内知名媒体Endpoints公布了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的20位杰出女性榜单。在相关新闻中,Endpoints指出如今的公司相较过去已变得更为多元化,但女性高管依旧稀缺。这份榜单中评选出的20名杰出女性在生物医药研发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她们的工作协助发现和开发了大量造福全球病患的创新疗法,也将激励更多女性在生物医药行业取得成功。
Agbandje-McKenna博士出生于尼日利亚,在这个西非国家的内战时期移民至英国。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后,她成为了病毒研究的专家。而她所研究的病毒之一,就是后来成为基因疗法重要载体的AAV病毒。她在2015年共同创立了StrideBio公司,以开发更好的AAV载体。今年3月,该公司宣布将把四款在研基因疗法推进至人体临床阶段。不幸的是,在StrideBio公司取得里程碑的几周前,Agbandje-McKenna博士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而离世,年仅57岁。她所开发的AAV技术虽没能来得及治疗她的疾病,却有望拯救罹患其它疾病的患者。
Tina Albertson博士有着非常丰富的从业经历。她最初是一名儿童肿瘤学家,又在Seattle Genetics(后改名为Seagen)研究抗体偶联药物。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她曾担任Juno Therapeutics的副总裁,专攻细胞疗法,并推动抗癌药物Breyanzi的开发。该疗法于今年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如今,Albertson博士是细胞疗法新锐Lyell的首席医学官。这家公司专注于T细胞的耗竭和干细胞性,以求开发针对实体瘤的创新细胞疗法。
Melissa Ashlock博士似乎命中注定要来研究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极为致命的遗传疾病。她从小就身体不好,总出现呼吸疾病,医生们觉得她可能得了囊性纤维化。而在后来的医学实习期间,她也亲自治疗了一名怀孕的囊性纤维化患者。生育对她们来说充满风险,她的家人也在妊娠前齐聚一堂,仿佛知道这名孕妇挺不过生产,而结果正如预料般不幸:孩子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对此感到震撼的Ashlock博士试图利用基因疗法来治疗囊性纤维化。早在1993年,她就尝试用腺病毒来递送健康的CFTR基因,这是已知最早的基因疗法尝试之一。尽管尝试没有取得成功,却为后来的基因疗法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Rita Balice-Gordon博士原本是一名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而她从事新药研发的原因则充满戏剧性。起初,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专注研究脑细胞如何形成突触,而当地的一场洪水迫使她的实验室搬到了一个新的场所。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位做临床的神经生物学家。两人最终达成合作,一道研究一些神经疾病背后的机理,这也促使Balice-Gordon博士思考能为患者们做些什么。她曾先后加入辉瑞和赛诺菲两家大型药企,并随后加入初创公司Muna Therapeutics出任首席科学官。最近,她又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那里,她的团队正在啃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硬骨头。
Maria Belvisi博士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拥有丰富经验。她曾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呼吸药理学最为年轻的教授之一,也曾经历过从学术界到产业界,再从产业界到学术界这样的职业道路转变。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她在阿斯利康发现了一个理想的职位,便于四年前加入,领导呼吸、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部门。在那里,她能将自己在学术界的经验应用于疗法的开发上,以造福更多病患。
图片来源:Gerard Harbers,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Endpoints的这份榜单中提到,Elisabeth Bik博士可能是学术造假者最害怕看到的名字。这名曾经的微生物学家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出图片中最细微的可疑之处。她随后成为了互联网上的学术打假专家,不断在生物医学的论文海洋中挑刺,找出那些经过拼凑和剪辑,可能存在学术不端的图片。去年中旬,Bik博士说她的工作已经导致172篇论文撤稿,以及300多篇修订。
Aoife Brennan女士从小就对自己的职业有着长远规划。她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内分泌学家,在治疗患者的同时还从事一些研究。然而在哈佛商学院的一项为时半年的课程中,她看到了职业发展的不同可能。她先是加入了一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开发治疗1型糖尿病的单克隆抗体,随后来到渤健,从事临床研究。如今她领导的Synlogic公司,正在开发合成类药物,治疗罕见病与一些癌症。
Manuela Corti博士曾在意大利从事理疗方面的工作。她帮助罹患神经和肌肉疾病的患者们进行肌肉锻炼,使其恢复一定的功能。然而她意识到,不管她帮助了多少人,所提供的帮助都是有限的。“我在帮助患者,这毫无疑问。但我没有提供长期的治疗。所有的治疗都是短期的。”随后她在27岁的年龄重返学校,用10多年的时间成为了一名基因疗法的专家。去年,她和长期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AavantiBio公司,并获得了超过一亿美元的融资。该公司旨在为一些退行性疾病和遗传性的神经肌肉疾病提供基因疗法,造福病患。
杜莹博士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对研究充满热忱。Endpoints的新闻指出,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真正造福患者,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为此,她在毕业后加入辉瑞公司,成为了一支团队的负责人。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杜莹博士已经成功先后创立了和记黄埔医药与再鼎医药。通过引入来自全球的创新药物,更多中国患者有望从中受益。“如果你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或是生物医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你需要意识到,‘OK我有一个任务,我需要完成它。’不管情况是好是坏,我知道我要做什么,我知道我的目标是为了真正帮助人们。”杜莹博士说道。
Penny Heaton博士的父亲曾得过一场严重的肺结核,足足过了8个月才恢复。即便如此,他也总是说细菌并没有完全清除掉,只是在他的肺部潜伏,可能随时醒来。这给年幼时的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1999年起,她就接触疫苗行业,先后在默沙东、Novavax、以及诺华等公司公司,参与了包括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开发。在生物医药行业度过成功的20余年后,Heaton博士临危受命,在来袭的新冠面前成为了杨森的疫苗部负责人。
黄蔚娟博士自小就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生物学学位时,她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义工,帮助诊所照顾无家可归的人。这段经历让她早早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帮助病患。大学毕业后,她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选择中,黄蔚娟博士挑选了后者,并从基因泰克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前,她已是百济神州血液肿瘤学首席医学官,继续奋斗在她治疗病患的事业上。由百济神州带来的Brukinsa(泽布替尼),也成为了首款获FDA批准的中国本土抗癌新药。
Shiva Malek博士是一名伊朗移民,起初并不会说英文。但她很快在学校发现,科学可以成为一门共通的语言,她也对此充满兴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生物化学时,她在实验室做起了一些科学项目,并因此决定继续前往研究生院深造。当她于2000年博士毕业时,生物医药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她先后在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医药公司任职,并成为了基因泰克公司肿瘤学发现的副总裁。10月,她又成为了NIBR(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首位女性肿瘤学负责人。
Moderna无疑是疫情期间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而Melissa Moore博士则是该公司管理层中,对RNA了解最深的人。甚至一个将RNA分子结合起来的反应“Moore-Sharp链接“,也被冠上了她的名字。而她名字后的Sharp,正是她的导师,诺奖得主Phillip Sharp教授。作为Moderna的首席科学官,她和她的团队不断完善疫苗所需纳米脂质颗粒的开发,并完成了疫苗的设计,确保mRNA在进入人体细胞后,能产生足够的蛋白供免疫细胞识别。
对于新药开发人员来说,能在履历上添上曾开发药物的名字,绝对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在加入Loxo Oncology时,Nisha Nanda博士已经参与了多款癌症药物和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开发。目前,她在Loxo Oncology(已被礼来公司收购)已工作了七年多的时间,并在简历上再添两款新药:Vitrakvi与Retevmo。这两款不限癌种的抗癌药物,改变了我们对癌症的治疗格局,也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Jen Nwankwo博士同样来自尼日利亚。作为一个医疗环境并不出色的国度,尼日利亚每7名儿童中,就有一名会病得非常严重。Nwankwo博士回忆时,总会想起自己总是要吃一大把药片,治疗疟疾等疾病。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她曾短暂加入了咨询公司,了解医药行业的管理经验,随即在2018年创立了1910 Genetics。该公司旨在使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加速药物发现的过程。在她看来,人工智能与生物学,或是计算化学、医学化学的整合,将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Katarina Radošević博士在获得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的学位后,曾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免疫学博后研究工作,但时间并不长。2002年,她离开了学术界,想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她最初在Crucell公司工作,后来这成了强生公司在荷兰的一个疫苗/抗体研发分部。之后她曾在赛诺菲任职,领导生物制剂研究团队。如今她是Lonza全球生物制剂的研发负责人。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年轻女科学家,她的建议很简单:“Just do it。”
Tectonic Therapeutic首席执行官Alise Reicin博士目前是Tectonic Therapeutic的首席执行官,但熟知她的人知道她做了另一项重要工作——重磅免疫疗法Keytruda问世时,她是默沙东公司的免疫学负责人。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几年博士后之后,她加入了默沙东公司,将所学的一切用于转化研究,造福病患。2010年,她成为了一位临床开发的负责人,负责八个不同的治疗领域。而在过去的20年里没有肿瘤学相关背景的情况下,当时的默沙东研发负责人请她负责肿瘤学部门。Reicin博士最初以为他疯了,但默沙东看中的是她丰富的开发经验。在听说PD-1抗体的信息之后,Reicin博士发现默沙东也有一个类似的项目,然后立即将其推至临床。最终,这成就了重磅药物Keytruda。
申华琼博士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精力充沛。Endpoints的评选榜单指出,这也反映在她过去的经历上:她曾是江苏省的一名医学生,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为礼来公司设计临床试验。回到中国后,她又先后在辉瑞,恒瑞,以及杨森担任管理职务。最终,她来到天境生物,成为首席执行官。申华琼博士丰富的管理经验推动着天境生物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和艾伯维达成CD47单抗的研发合作,CD38抗体也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上市申请。
“我们的目标是让生物学更容易被工程改造。我们知道如果取得成功,也许能打造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 Reshma Shetty博士这样形容她共同创立的Ginkgo Bioworks。在这家公司里,Shetty博士的团队正在大规模改造细胞。Endpoints的评语指出,这就像是给电脑程序修复错误一般。有朝一日,该公司将有望突破进化的局限,将一个个细胞打造成为生产生物分子的工厂。
很多科学家都有差点离开科学道路的经历,Srivastava博士也不例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生物学学位时,她感到基础课程非常枯燥,只想换个专业。她的父亲劝她尝试一下高级的课程,而这的确让她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她选择的课程正是免疫学,这也成为了她未来的职业方向。目前,她在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有自己的实验室,正在研究T细胞。这些发现有望制造更多CAR-T疗法,用于实体瘤,乃至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正如Endpoints所言,这些杰出女性的故事展现了她们如何突破重重障碍,成为行业领袖。她们的成功故事不仅推动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将推动更多优秀女性在医药行业取得成功。在Endpoints的榜单中,还附有大量采访和人物轶事,本文限于篇幅,仅涉及其中少量内容。如有兴趣了解更多,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榜单页面。
本文人物图片除特别说明,均来自相应公司、科研机构、或个人LinkedIn页面。参考资料:
[1] Special report: Meet 20 extraordinary women who are supercharging biopharma R&D, Retrieved December 7, 2021, from https://endpts.com/special-report-meet-20-extraordinary-women-who-are-supercharging-biopharma-rd/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