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 | 一定要告诉孩子关于过年的这些事儿

2017-01-29 现代教育报
点击标题下「现代教育报」可快速关注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讲究呢?今天,小编想和您聊聊这春节里的年俗,一起感受身边那浓浓的“年味儿”。


01腊月初八


■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是年岁之终,人们常常在这时猎取禽兽,以祭祀祖先、欢庆丰年。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是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的主旋律,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最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的另一件事是泡腊八蒜。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从腊八节开始,基本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年货。年货不仅包括鸡鸭鱼肉、糖果糕点等吃食,还包括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新衣等。


实践能力

想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没有比腊八节更合适的时间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都是孩子喜欢参与的事情。而且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制作材料易取,制作方法也不复杂。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洗米、泡果,顺便还能把五谷和各色果类认一个全。亲自实践让孩子对年节有了更多期待。喝自己熬的粥,吃自己泡的蒜,成了孩子真切体验和记忆中的暖色。


02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 祭灶、扫房子


祭灶的习俗,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广泛。在北方,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古人要祭拜供奉在灶台上的灶王爷画像,通常供品是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在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这是希望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汇报情况时不说坏话,多说好话。



祭灶过后,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的这段日子,叫做“迎春日”或“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来临前扫尘,是中国人素有的传统习惯。家家户户都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屋庭院。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劳动意识

年节是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大好时机,家长不妨在年前就为孩子介绍“扫尘”风俗,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如今,结合“扫尘”的年俗,很多学校也为学生布置了诸如“打扫一周房间”等家务劳动类的寒假作业,通过给不同年龄段学生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让学生体会劳动过后的快乐和成就感。




03大年三十~大年初一


■ 围炉守岁、爆竹迎新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北方人家要贴春联、贴门神。在院子里“燎火盆”、放鞭炮,称“还冬”。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团聚酣饮,共享“年夜饭”以“辞岁”。同时,居所各处房间点上红烛和油灯,摆上果品,合家围炉而坐,讲笑话、说故事、猜谜语,熬夜“守岁”。长辈交给晚辈压岁钱,希望能压住邪祟,保佑晚辈新一年里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是吉日,新年的钟声一响,饺子就上了桌。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人们要燃放烟花爆竹。燃爆竹得目的在于驱邪避凶,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街头巷尾爆竹声不断,成为了年节里最重要的场景。初一过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亲朋好友见面得说些吉祥话儿,晚辈也要主动给长辈拜年,送上祝福。


举止有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年节时分强调举止有礼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知礼、懂礼可以从很多细节上入手。比如吃年夜饭时,讲究长幼有序、尊者为先。入座时,要先请长辈入座,其余人再依次入座。夹菜时,要等长辈先动筷才能开动。从别人的筷子上面越过或从底下穿过去夹菜的行为,都是万万使不得的。而接受压岁钱时,晚辈应该双手接过长辈递来的红包并道谢。




04正月十五


■  赏花灯、吃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它是新年里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又称为“上元节”或“春灯节”。传说这一天为蚕神嫘祖的生日,人们祭蚕神时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这种“照田蚕”的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此后猜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到了唐代,元宵放灯的习俗已经成为了全民性的狂欢,灯市上开始出现太平鼓、秧歌、舞龙、舞狮等各式杂耍技艺。



吃则是元宵节的另一主要节目,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传承文化

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年俗教育,体验胜过言语教育。家长提前给孩子讲“年”的来历,说窗花上的民间传说,介绍春联中的对仗押韵,这些知识又通过写春联、剪窗花、大扫除、做美食等活动融入孩子血脉之中。构思写春联,孩子提升了创作能力。动手做饺子、汤圆,孩子掌握了传统美食的做法。逛庙会时,孩子欣赏走旱船、踩高跷、捏糖人等民间技艺绝活,感受到传统节日气氛。传统文化的种子植根于年俗教育的沃土,在孩子心中开出灿烂的传承之花。




来源:文/本报记者雷灵整理

图片:网络

编辑:现教君

相关阅读


算算一年的教育账,你究竟花了多少冤枉钱!

为了孩子,请每天记得大声朗读三遍!

今年两会,六大热点刷爆教育圈!

期末考后,孩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成绩突然下降?要把握孩子智力的分水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