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教育表演”塑造师生关系的「边界感」

现代教育报 现代教育报 2024-03-19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从戏剧理论的角色视角

重新审视学校教育中的社会关系与边界感



作者:许甜(北京教育学院)

在北京育英学校,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教育案例:

校长办公室对面卫生间的隔断门不知被哪个学生砸出几个坑洞,德育处的老师认为校长室是学校的“门面”,必须抓出“肇事者”

但是校长于会祥却把这件事当成了教育学生的契机,几年都没有修门,只是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却触动了一届届学生的心灵。

纸条上写着这样几个字:




  门的脸面、你的尊严



师生都是学校舞台上的“角色”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表演,都在不同的舞台穿梭。

教育社会学中有一个基础性的概念——“角色”,它包括了几重意义:角色形象、角色期待、角色功能、角色冲突等等;它们都是社会群体、文化、规范所施加给我们的。

理论家戈夫曼用“舞台表演”的视角来分析我们日常中的交往规则:


我们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特定角色时,会戴上相应的“面具”,它代表着我们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希望自己努力达到的角色。

“表演”是人的无意识行为,不是虚假,是个体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学习并展现真实自我。


在舞台表演体系中,有两个相对应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前台”“后台”

在学校里,上课就是老师最典型的“前台表演时刻”,教室环境的布置、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要求等就是个人门面的突出体现。

而在“后台区”,比如教师办公室、休息室、茶水间等,老师可以进行一定的放松,可以休息、聊天、交流看法等。



教育的前台始终是面向学生的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可以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透视学校中的很多互动场景。它对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启示是要认识到:所有人都有前台、后台的需求,包括老师、学生。

首先,学校必须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前台形象。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角色期许比其他职业要高,学校必须协助教师维持好前台形象,在诸如学校开放日、家长会以及课堂等正式的“前台”必须用一举一动彰显教师的专业性。

但这里容易有一个误区,即认为教师的“表演”是一种虚伪,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公开课展示等场景下会不自觉地开启“表演模式”,会以自己所揣度的期待形象来进行自我规范,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有时教师不知不觉就把和学生的相处认为是“后台”,不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则是不可取的。

老师的前台和后台行为都会影响学生,前台行为属于事先计划的正式课程,而后台行为就是非正式的潜在课程,包括教师的价值观、做事态度、日常言行举止等,都会被学生视为楷模,甚至有时“后台”表现会更深刻地留在学生脑海中

教师永远应该把自己人格中最闪光的一面、这个职业中最为专业和负责的一面呈现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表演“前台”一定是面对学生时的举动和行为

就像开头的例子,在于会祥校长看来,真正的“前台”是面向学生的,是一场干部师生共同策划的“教育表演”这就是对戏剧表演理论生动鲜活的再诠释。



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后台需求

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前台形象,学生也希望在同伴前塑造完美的前台意象,教师要善于“奖善于前堂、规过于后室”,用自己期待的角色来巩固孩子的身份认同。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一定要包容和接纳学生的“后台”行为,给学生一些“后台”时间或空间。教师在学校中有办公室、休息室等“后台空间”,而学生呢,几乎没有,一些寄宿制的学校对宿舍也实施了非常严格的监管,导致学生在校时紧绷的压力无处释放。

我们从戈夫曼那里能够学到的一点是,后台行为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非理性放松状态,教师应以平常心待之。此外,教师最好不要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学生私密空间面前,不要偷听学生讲话,要禁止告密的举止,这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守则。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表演,都在不同的“前台”和“后台”区穿梭。


在学校里,我们要把面对学生的每一次场景都作为教育的前台,而不是“作秀”的前台;要充分维护学生、教师的前台形象,更要为他们搭设适度的后台区——老师需要闲暇时光,孩子也需要闲暇时光。




策划:赵翩翩
编辑:张秋颖编审:郝彬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