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Q3私募报告:政策落地蓄力新动能,双币市场呈两极分化 | 华兴报告

华兴财务顾问团队 华兴资本 2022-07-02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进入2021年后半年,随着新政策不断落地,各行各业均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经济指标延续稳健态势,新的资本市场格局正在酝酿中蓄势待发。

在此背景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第三季度呈现出两极分化:在募资与投资方面,人民币市场延续上升趋势,而美元市场则陷入低潮。与此同时,成长期领域投资活力不减,马太效应延续;企业服务、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稳居市场前列。

华兴财务顾问团队如约奉上2021年第三季度私募报告,希望通过本篇报告中所呈现的每一个数字,以及数字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新趋势,我们能够与大家携手把握时代新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者 | 华兴资本财务顾问事业部




2021第三季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资本市场的新政策层出不穷,显示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变化,以及监管层维护中国资本市场良好发展态势的决心。
 
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印发有关资本市场的专门文件,也是历史上首次中办、国办专门就资本市场“零容忍”联手发文,再次强化私募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并提出要加快制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
 
7月12日,浙江省财政厅发布《浙江省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旨在推进省产业基金模式创新,更好地发挥省产业基金作用,提升产业基金落地率和撬动社会资金率。
 
8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9月22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创业投资工作指引(2021年版)》,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创业投资服务管理工作,促进创业投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2021Q3整体市场情况来看,募资市场较去年冷淡许多。尽管募资完成数量上相比去年稳中有升,增长11%,但在人民币募资市场相对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受Q3一系列政策的影响,美元募资规模下降达85%,国际投资人或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产生些许顾虑。
 
私募通数据监测显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2021Q3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为2,013只,同比增长11%,环比小幅上涨2%;募资规模达1,241亿美元,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6%。




其中,人民币市场募资活动稳定增长。私募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2021Q3人民币基金完成募资的数量为1,989只,同比增加12%,环比小幅上涨3%;募资规模为1,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24%。



而美元市场募资略显冷清。根据私募通数据,2021Q3美元基金完成募资的数量为30只,环比今年Q2减少16只,和受疫情影响状态下的去年Q3处于同一水平;募资规模仅为95亿美元,相较上一季度下跌超过80%,跌至近3年来最低水平(近3年来最低值为去年Q2的89亿美元,但去年Q2全球疫情大爆发。)而从募资结果来看,美元基金平均募资额仅为3.17亿美元,依旧是最近三年来的最低值,相较Q2的11.93亿下跌超过70%。



长期以来,人民币基金都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今年Q3的美元基金募资规模更是刷新了自18Q3以来占比的新低,美元基金募资水平跌至18年资管新规刚出台以后的水平,由此可见,在当前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美元LP都谨慎很多。









2021Q3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数量环比大幅下降,经过Q2的火热,Q3投资热度呈现明显的减退趋势。
 
市场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1Q3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主要投资数量为3,872起,同比上升7%,相比Q2环比下降26%。这一数字和今年Q1的水平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经历了Q2投资市场的火爆行情后,Q3投资活动逐渐回归理智。
 
其中,2021Q3已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1,496起,同比上升39%,环比上升22%;投资金额503亿美元,同比下降23%,环比基本持平,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3,362万美元,相较上一季度的5,156万美元跌幅约为35%。



在2021Q3已披露融资金额的案例中,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数量为1,285起,同比增加超过40%,环比增加27%;投资金额为339亿美元,同比增加51%,环比增长23%;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2,600万美元,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
 
此外,从投资数量与金额上看,美元投资市场活跃度大幅下跌。2021Q3已披露融资金额的美元投资数量为211起,同比增加53%,环比下降10%;美元投资金额总计达164亿美元,同比去年Q3的超过400亿下跌超过60%,环比今年Q2的236亿也下跌近30%;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仅为7,700万美元,仅为去年Q3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也是自19年Q4以来的新低。由此可见,美元大额投资较以往谨慎很多。





从交易币种来看,由于Q3我国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美元投资受到较大影响,投资金额较去年Q3同比下跌62%,而从投资数量占比上看,美元投资数量占比从今年Q2的15.4%降低到本季度的12.7%,为2020年以后单季度占比最低值。

与此同时,美元市场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从上一季度的1.07亿美元锐减至本季度的7,700万美元,环比下跌近30%,而同比去年Q3的2.45亿,跌幅接近70%,也创下了自19年Q4以来美元单季度平均单笔投资额新低。但是美元市场的单笔投资中位数本季度仍然为3,000万美元,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由此可见,Q3种种政策的出台,给美元大额投资决策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而人民币市场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较上一季度相比基本无变化,维持在平均单笔2,700万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延续后疫情时代新的投资周期,更多的项目逐渐步入成长期,市场热点更加明确。政策利好行业大额融资事件层出不穷,人民币机构投资活动继续火热。
 
在已公开披露融资金额的案例中,初创期(单笔融资额<$15m)阶段交易活跃度在连续3个季度的下滑后,本季度首次出现上升,投资数量为809起,同比小幅上涨4%。与此同时,成长期(单笔融资额>=$15m)阶段的交易热度继续上升,本季度达到691起,连续5个季度呈现上涨的趋势;其中,单笔融资额在$15m-$50m区间的投资事件一直占据成长期各阶段融资数量的高位区间,且2021Q3依然延续了上一季度大幅增长态势,发生的投资事件数量为493起,占比超过70%,自19年Q4后连续7个季度出现上涨,说明19年开始的新投资周期到现在大部分项目已经进入成长期。




从项目币种分布来看,在初创期阶段,人民币较以往季度更为强势,本季度占比达到93%,同去年Q2持平,达到了近三年中占比最高的水平。而成长期阶段人民币项目占比在本季度更是达到了78%,继续刷新自18年以来的最高值。一方面受益于2020年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相关政策正式落地的影响,成长期项目进入国内二级市场的难度大幅降低,上市速度大幅提升。而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今年三季度受政策影响,国内企业赴美上市难度继续增加,美元投资整体处于疲软状态。









从2021Q3私募市场项目数量的行业分布上来看,企业服务、生产制造、医疗健康为最受资本青睐的三大领域,且遥遥领先其他行业。投资事件数量占比均超过15%,其中生产制造领域占比最高,达到16.2%,而其它各细分领域占比均不足5%。



从投资金额角度来看,由于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项目的大额融资,先进制造行业近乎占据了融资额的半壁江山,达到44%的占比。除此之外也只有汽车交通和医疗健康两大赛道的占比超过10%,分别达到10.4%和10.7%。汽车交通赛道投资金额占比较高,其中曹操出行收获38亿元的投资,T3出行被报道在Q3即将完成超过50亿元的投资。而其他各行业的融资额则相对平均,占比超过5%的只有生产制造和房产家居两个行业,其余各行业投资金额占比均不超过5%。



注:生产制造:涵盖机械设备、通用零部件等通用设备、各行业专用设备、材料等传统重工业制造,以及家具、纸、木材等传统轻工业制造领域;先进制造: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机器人、生物制造、3D打印/扫描等高端制造领域。 


从相对变化来看,得益于数笔大额投资事件,先进制造成为本季度的吸金王。而随着国家在科技行业的投入加大,先进制造行业未来或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的热点。而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等热门行业本季度强势依旧。从总体上看,科技行业(软+硬)目前仍然是最火热的投资赛道,且这一热度将持续走高。与此同时,受到教育行业双减政策落地的影响,市场对教育赛道的关注度跌至历史冰点,细分领域中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赛道有一些项目已经完成融资,有望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出口。

从投资数量占比的角度看,企业服务、生产制造、医疗健康位列前三。后疫情时代,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毫无疑问是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而随着我国新能源等智能制造行业的崛起,生产制造行业的投资数量更是成为了本季度投资数量的第一名。




以供应链为轴,可以发现产业升级从消费端——流通端——生产端一直在不断演进。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孕育了消费端到流通端的数字化打通,在贸易、教育、交通、物流、医疗等领域均有产业巨头跑出。自2019年,“智能+”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随着底层网络基础设施的成熟以及AI、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的进步,产业升级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不仅仅是打通上下游环节、提升效率,更加追求技术深度改造产业组织方式、产业工艺、重塑产业链,以实现效益提升。



在产业升级中,不论是流通端数字化升级还是生产端智能化升级,订单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其中,“云工厂”模式规模化汇集碎片化订单,紧控工厂流量入口,通过智能分单排产,推动厂内作业标准化、产线柔性化,提升工厂整体生产效益。目前“云工厂”模式类创业公司已经陆续在包装业、服纺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崭露头角。





当中国宠物猫狗数量到了1亿只时,宠物行业的消费投资将发生什么变化?


 行业背景


从2015年中国宠物猫狗数量5,800万只,在2020年数量超过1亿只,5年时间接近翻倍,而快速增量主要来自于一、二线城市的猫狗数量增多,其中一、二线城市宠物猫的数量增速尤快,达到了CARG40%。而如果以下一个5年维度来考虑,预计2025年的宠物猫狗数量预期将超过1.5亿只,维持相当的增速。增长因素依然是城市人口的数量、宠物在城市人口中的渗透率及人均养宠数量这三因子的各自增多。所以,当宠物猫狗达到这个数量级时,相比中国约5,000万的婴幼儿数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市场,因此我们将持续把宠物消费市场纳入重点关注领域。而在约1,200亿元的宠物消费市场规模里,宠物食品相关的市场约500亿元,依旧占到40%左右;宠物医疗和药品市场约400亿元,占到约35%,是第二大板块。


渠道上,线上购物平台宠物频道因为主要销售食品和用品相关,加之线下渠道的分流,合计的销售规模约300亿元;线下渠道包括宠物用品店及宠物医院的市场规模约700亿元。


 宠物年龄结构的变化


过去5年随着新养宠物的增多,使得以现在的时点看,当前的宠物年龄结构以青年宠物(2-8岁)为主,从2016年青年宠物比例约45%,到2020年青年宠物比例占60%,约6,000万只。而幼年宠物(0-2岁)和老年宠物(8岁以上)的比例在2020年分别为30%和10%。
不过,未来5年的新宠物数量虽然维持相当的增速,但又不及过去5年的翻倍速度,所以据测算在5年后该比例会仅仅有不大的变化,仅老年宠物比例会略微增多。

 不同年龄结构的宠物消费内容


2-8岁的青年宠物的消费结构大体类似,不会发生太多改变,青年宠物的食物消费量是在这个时期最旺盛的一个阶段,而且通常已经适应了某个或某几个主粮品牌,同时拥有相对固定宠物服务周期(洗护美容、看护等),也有经久耐用和从幼年期积累起的不少宠物用品,不过青年宠物的医疗需求相对较少。
因此消费的主力集中在以宠物食品、宠物服务上,而相比之下宠物医疗(老年及幼年宠物消费居多)和宠物用品(幼年宠物时期消费居多)则相对较少。

 投资建议


1. 宠物食品

根据以上分析,依旧是未来5-10年有增速的投资领域。不过在这个领域也有较多不同意见的投资方向,比如,是投资品牌型创业公司还是代工厂?高端品牌还是亲民品牌?传统干粮还是创新湿粮或冻干粮?


据我们访谈和分析,国内宠物食品公司创业者的年龄阶段,我们分为6070后、80后和85后,这三代企业家,他们对于宠物市场的理解和行业深入程度各有不同,对于产品研发工艺的执著、经销/直销的分配、线上旗舰店的投入和DTC品牌的理解各有不同。


2. 宠物医疗

在这个领域,由于区域限制,线下的高度分散,即使拥有2,000家连锁医院的航母级公司,依旧通过不断收并购区域性连锁医院来扩张。


而又由于宠物医疗的机会相对更长期一些,考虑到之前分析的因素,如宠物的老年社会(老年宠物的数量占比到20%以上)的年龄结构可能会在10年后才来到。


3. 宠物用品

宠物用品的品牌化战略,经常被投资机构认为较难,但我们看到如今成功上市A股的宠物公司里大多仍是主营宠物用品,如佩蒂股份(宠物咬胶)、依依股份(宠物洁厕护理)等,包括即将上市A股的长尾用品龙头华元宠物(宠物衣服、玩具等)、源飞宠物(宠物牵引绳)。


宠物用品的成功资本化企业在我们来看,虽然不及当前宠物食品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而在这个领域,各自会更注重供应链的打造,以及如何利用低成本供应链同时打通国内和海外市场。另外宠物用品领域如猫砂是否能走出百亿市值公司,也仍然是具有争议的话题。


4. 宠物服务

宠物服务经历过传统夫妻老婆店、到O2O时代、到小型连锁借助资本扩张后仍然受阻,仍然回归到目前的分散局面,虽然我们依旧看到不断有新的尝试者,不管用服务店+用品售卖店的小店模式来尝试,或者线下开出较大型的服务店+宠物体验馆的大店模式,我们认为目前仍然没有一条特别清晰和确定性的路径已经证明成功。




伴随新能源行业崛起的还有自动驾驶相关行业,华兴认为智能驾驶或进入2.0时代。


2021年Q3,整个汽车交通赛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热度,但是海外上市通道的不确定性也给这个赛道的头部玩家带来不少冲击。从私募市场交易角度来看,2021年以来汽车交通行业交易额一直保持在高位,2021年Q3的汽车交通行业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10.4%,虽然较Q2有所下降,但仍然排在主要行业的第三名,融资额超过600亿元。而且单笔交易额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汽车交通行业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智能化仍然是汽车交通赛道的最重要的主题,汽车出行赛道近一半的投融资活动都围绕着汽车智能化展开。具体来看,主要投资都落在新能源整车,新一代感知技术,车联网及车身智能和自动/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四个主要细分市场。

 新能源整车赛道


据市场公开信息,在2021年Q3完成融资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主要有吉利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面向大众家用市场的零跑汽车,以及面向普惠市场的开云汽车。二级市场方面,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都在Q3先后到港股二次上市。此外,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Rivian在今年11月已经上市,并且Lucid在年内也有上市计划。可见整个新能源整车赛道依旧延续了从2020年底开始的势头。 具体到交易层面,极氪引入了包括Intel,宁德时代,B站三家战略投资人,随后也宣布了与Intel旗下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的战略合作。可以预见这三家战略投资人将在自动驾驶技术,电池技术和车内娱乐等方面给予极氪巨大助力。零跑汽车除杭州国资之外,引进了两家投行背景的机构以及汽车产业链上游战略投资人。 从资产角度,新能源整车作为新一代汽车技术的出口,及整个汽车产业链与C端的直接触点,仍然是资本投入的重点赛道。也从一个侧面反应“造车新势力”对于汽车行业发展的推动还远未结束,新能源整车的“终局”尚远。  新一代感知技术赛道
在2021年Q3汽车新一代感知技术的三个代表细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智能视觉均有公司获得融资。从交易角度不难发现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仍然在持续关注下一代感知技术,其中几何伙伴,CalmCar(天瞳威视)和Minieye分别获得了小米、百度,采埃孚和东风的投资,激光雷达企业图达通也获得蔚来资本连续的加持。 与之前不同的是,投资者除了关注企业技术先进性之外,前装量产已经成为这个赛道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在Q3完成融资的重要标的中,在前装量产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在Q2完成融资的两家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在披露新一轮融资的时候也均强调了各自前装定点的进展,以及量产交付的能力。可以预见,前装机会和量产能力将成为新一代感知技术赛道标的未来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车联网及车身智能赛道
2021年Q3互联网汽车解决方案公司——蘑菇车联,斑马智行和亿咖通科技获得了融资,其中蘑菇车联和斑马智行分别获得了腾讯、京东,阿里、上汽等大厂的投资,亿咖通科技在之前的投资方中也有百度和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可见互联网大厂对于车联网这个新一代入口的关注,都在寻求将各自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延续到车联网领域。当然互联网大厂与汽车主机厂的联姻是否能够得到理想的产出,目前还需要时间的印证。而“站队”的思维也会给互联网公司和主机厂深度合作产生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悠跑科技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成立半年时间已经获得数轮融资,其定位是“新型智能电动车公司”,目前正在开发CTC(Cell to chassis)技术电动汽车底盘。在目前仍有大量电动车是基于燃油车平台“油改电”的市场中,新型纯电超级底盘平台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自动/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赛道

2021年Q3自动/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赛道共有6家公司完成融资。L4自动驾驶赛道元戎启行和轻舟智航分别获得了阿里巴巴和美团龙珠两家互联网大厂的投资,并且均在落地场景方面有一定的合作落地。业务场景+前沿技术的组合,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L4自动驾驶公司落地的主要出口。面向主机厂提供高级辅助驾驶方案的福瑞泰克和宏景智驾均获得了数家机构的联合投资,其主要原因是短期内高级辅助驾驶方案在主机厂就有落地产生规模收入的机会,保持不断升维提供更高级别方案的机会,使得标的在downside方面有一定保证,也有一定向上的想象空间。踏歌智行和酷哇机器人两家公司分别是自动驾驶技术在矿山和清洁两个垂直场景的技术服务商,且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 总体来说,自动/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赛道经历了2019年-2020年上半年的冷静期之后,又开始受到投资方的关注。与2019年之前的火热不同的是投资方更关注落地的场景和经济性。资金端和资产端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也愈发的密切。



数据源补充说明:本文投资部分数据源为IT桔子和企名片,由华兴资本汇总整理得到,其中,行业分布数据源为企名片;募资部分数据源为私募通和投资界,数据摘录时间为2021.10.15;

数据统计口径补充说明:市场投资数量统计了市场披露的全部投资案例;投资金额、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币种分布、阶段分布相关数据仅统计市场已披露融资金额的投资案例;本文使用的统计数据库动态更新,不同时间节点统计的同一维度数据会略有差异,本文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10.15。


免责声明
本文件由华兴资本财务顾问事业部资本市场组(连同其任何子公司、关连公司、附属公司或其董事、管理层人员、代理人、顾问或雇员合称“华兴资本”)制作。本文件之目的仅为向接收方提供参考,接收方应根据自身的投资审查及评估行事。无论在任何司法管辖区,本文件不作为也不应被解释为任何证券出售要约或证券购买的要约邀请。华兴资本不就本文件的内容作出任何陈述或保证或提供任何其他担保。华兴资本并不代表本文件的接收方行事。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分发本文件可能会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或禁止。接收方应在这些司法管辖区遵守所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华兴资本不承担因本文件的使用、不当使用、依赖、分发或占有而产生的,应由接收方承担风险的任何责任。未经华兴资本的事先书面同意,本文件或其任何内容不得被披露或用作其他任何目的。如接收方有任何疑问,应向其独立顾问寻求专业意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