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位校长谈“粤港澳”,大湾区要有一流的大学集群!

软科 2019-03-31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因此,国际一流湾区要有一流大学,世界级城市群要有一流的大学集群


近日,南方报业邀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五位大学校长兼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打造“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探讨建设一流大学集群。相关内容如下:


大学“合作大门”越打越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透露,探测引力波的“天琴计划”取得新进展。其中珠海校区的“天琴一号”地面观测台站基本建成,正在调试设备;深圳校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进入可研阶段;今年底计划发射“天琴一号”技术验证试验卫星。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洪波 摄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三地高校要抱团发展,一起走在世界前列。”罗俊说,中大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及正在建设的“天琴计划”、海洋科考船等大科学平台,部分港澳高校已参与其中,合力建设大科学平台、推进科学进步。


早在2016年11月,中山大学倡议并联合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成立了粤港澳高校联盟,联手打造“一小时学术圈”。罗俊透露,目前联盟建立了很多专业联盟,如超算专业联盟、海洋专业联盟、空间科学专业联盟、图书馆专业联盟等,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密切相关。


粤港澳大湾区的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超10万亿元。区域内的大学办学实力雄厚,交流合作频繁,特别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座中心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理工学院原院长李向玉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洪波 摄


“学生交换交流、科研项目合作、共建实验室,这些是粤港澳高校的重点合作领域。”曾担任20年澳门理工学院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向玉分析,从世界排行榜来看,香港高校表现优异,排名靠前;澳门高校取得长足进步,崭露头角;广东高校规模大,与产业结合紧密。早在2015年该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开设中葡英机械翻译实验室,编写了人工智能软件、辞书,并为企业培养人才,服务企业到葡萄牙、巴西等葡语国家开展贸易合作。


三地高校深度合作成为新趋势,“合作的大门”正越打越开。


联合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


《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去年5月,国家出台多项支持香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了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科研仪器设备进入内地免关税等问题。这一政策让香港的大学校长和科研人员感到振奋。


全国政协委员唐伟章于今年1月卸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但持续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地大学的本科生交流交换多,但研究生合作培养少。”他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高校联合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攻坚突破。建议三地高校合作举办研究生院,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理工大学原校长唐伟章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洪波 摄


这一建议得到澳门理工学院原院长李向玉的支持。“三地高校要动真格、深融合,共同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他表示,在湾区内协同高校优秀专业、优势实验室和一流企业,在全球引进一流的人才和研究团队,组成新的研究院或国家实验室,合力破解世界级难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支持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发展,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


探索建设高等教育特区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建议创建“大湾区联合大学”。去年7月,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约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搭建创新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以及高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为两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洪波 摄


“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已招收了首届创新博士研究生。”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透露,深大正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希望给师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环境,孵化更多科研成果,培养更多创新创业的领军者。“过去30多年,我们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特区的建设者,培养了一批优秀企业家。未来30年,我们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大湾区建设者,更要培养行业领导者。”


“现在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壁垒。”李清泉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调创新发展,不仅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更要大胆突破,构建更加对等的政策环境。


李清泉表示,深圳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很大,但高等教育明显存在短板,要补短板这几年,深圳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引进了中外合办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每个高校的名字都很响亮。这是好事,说明深圳正在加快补上高等教育短板。


今年李清泉建议在深圳建立一个“高等教育特区”,国家赋予特区一系列高等教育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他说:“‘高等教育特区’是希望支持内地高校在港澳地区办学;引进国际顶尖大学到特区,与湾区相关高校组建联合学院、特色学院;地方政府自主确定办哪些大学、办哪些专业、招多少学生,从而构建湾区大学发展的对等政策环境。” 同时他认为,以现在深圳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市民的素质,足以支撑“高等教育特区”建设。


从深圳大学自身的发展来看,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学正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善制度建设、降低办学成本、实现内涵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深圳大学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会增加全球曝光度、增长经费投入、吸引全球人才、招收优秀学生。挑战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壁垒”逐渐消失,深大会面临更直接、更激烈的竞争,做得不好可能会被淘汰。所以一定要抓住机遇、稳扎稳打、乘势而上。他认为,“一所大学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就是有一套成熟的大学治理制度,谁来当校长都一样,都可以办得很好。但这套制度,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慢慢沉淀,才能造就一所杰出的大学。”


三地高校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纲要》提出,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据南方全媒体的记者了解,广东有4所中外(境外)合作办学高校,其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分别创办了北师大—浸会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去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落子广州南沙,校园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正在争取尽早获批招生。目前有更多知名港澳大学正在寻求到广东合作办学。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洪波 摄


粤港澳三地高校的办学特色不尽相同,可以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表示,香港教育大学的教育学科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可以对接内地的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师资交流,推动三地的师范教育发。


信息来源:南方+,有部分删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深圳再添一所医学院 

将成大湾区教育和医疗领域合作典范


《纲要》提出要塑造健康湾区,密切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等


不久前,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签署了三方协议计划在深圳龙岗区神仙湖畔选址建设医学院。


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主题演讲《开拓创新、充分利用两地资源,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事业》中,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开设医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图片来源:互联网


医学院将采用国际水准的医学生选拔方式和医学教育方法,同时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全英文教学,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位。


此外,港中大(深圳)医学院还将规划至少3家附属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5000张,包括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并拟建一家国际化、高水平的直属医院。


徐扬生院士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开始招生近5年,目前有3个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科研平台,基本上都在医学领域。


徐扬生认为,深圳的卫生科技创新与其内地一线城市的发展地位极不相称。他介绍了深港两地的医疗培养现状,目前北京有医学类高校数量4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上海有6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广州有6所,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香港有2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而深圳只有2所刚刚建起来的深圳大学和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开设医学院、医院,徐扬生表示,可以整合大湾区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成为大湾区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合作的典范。同时为大湾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是大湾区的重要民生工程,为深港两地和大湾区、乃至全国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为大湾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医疗保障和支持。


徐扬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实现医学教育一体化,深港两地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顶尖医学人才,造福大湾区;实现医疗创新一体化,深港两地强化在医疗领域额的交流,深化医疗科研创新的合作;实现医护资源一体化,大湾区居民共享医护资源,共同面对人口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挑战。


综合整理自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相关新闻。

    

软科建群啦

软科现有分别面向本科生、硕博生以及高校管理人员的微信交流群,群内不定期分享各类资料和数据,扫码添加小编为好友,想要加入的群名,即可入群!



    

往期回顾


苏大校长熊思东:发展不好的“双一流高校”应该退出!

舌尖上的大学第二弹:这些同城高校食堂来了一场味蕾PK

这些极易混淆的国外大学,千万别报错!

重大利好!科研经费再松绑,高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标准将出台…

清北交浙科都没招满!34所考研复试线齐了!

  

软科春季招聘火热进行,海量岗位点击查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