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德格尔: 一个时代的新路标

哲学100问 听哲学 2019-06-18

哲学100问 · 第二季

71 海德格尔: 一个时代的新路标

本期免费收听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他冲破传统束缚

打开了一条通向现代的哲学之路

他思考人类的生存境遇

他思考这个时代的文明与喧嚣


他追问存在的意义

探明真理的显现

他阐释艺术作品的本源

他对现代技术予以深刻的反思


他回归自然

倡导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他希望拥抱大地

诗意地栖居


他的思想

总是勾起人们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他的哲学

也总是充满着浪漫的人文色彩


他就是——海德格尔


今天,我们终于朝你走来




1889年,是西方哲学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年。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于这一年出生,一个是哲学天才维特根斯坦,他开启了分析哲学的时代;另一个就是哲学大大师海德格尔,他对“存在”的追问,成为了现代哲学的新路标。


可以说,海德格尔的一生是较为波澜不惊的,他不像维特根斯坦那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太多的传奇色彩。若不是跟纳粹有过瓜葛,海德格尔的一生真的可以用他自己在介绍亚里士多德时的措辞来形容:


他出生来,他工作,他死了。


但就在1889年到1976年,这八十多年的时间里,海德格尔的思想震颤了整个西方学术界,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进程。他绝对是现代哲学历史上当之无愧的闪耀之星。


今天,我们先用一整期节目来了解一下海德格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都经历了什么,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历对的他的思想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海德格尔在乡间成长


1889年,海德格尔出生在德国巴登邦的一个农村小镇梅斯基尔斯,他是农民出生,家境较为贫寒,父亲在这个小镇的天主教教堂担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海德格尔从小就在浓郁的宗教气氛下成长,以至于他对生命的体验有某种神秘的源泉。


在加之,在农村的大环境下,海德格尔对大自然有一股莫名的好感,他喜欢田野,喜欢山川、河流、草木与大地,他热爱自然,他热爱着朴实无华的一切。以至于他后来喜欢隐居山间生活,在一座小木屋里编写《存在与时间》。



也许,是海德格尔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颖,小学毕业后的1903年,他在当地的一家基金会的资助下,来到康斯坦茨读中学,后来1906年又转到弗莱堡的一所文科中学学习。在中学阶段,海德格尔不仅每天都要必读希腊原著,而且还培养起对诗人荷尔德林的兴趣。这成为了他后期思想中对“诗和思”探索的源头。


1907年,18岁的海德格尔遇到了一位神父,这位神父给他带来一本书,正是胡塞尔的老师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意义》。海德格尔仔细研读,却怎么也不能参透其中的奥秘。但“存在”问题,第一次进入到了海德格尔的视野,引发了他对哲学的兴趣。没想到,日后他的哲学之路竟然以“存在”主题展开。


1909年中学毕业后,海德格尔成为一名耶稣会的见习会士,但因为身体原因被辞退,而后他进入到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四个学期之后,他放弃牧师的前程而转向哲学研究。


在这期间,他在图书馆读到了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的《逻辑研究》,这一下子让海德格尔又兴奋起来,虽然仍然是读不懂,但他却被胡塞尔强烈吸引。1918年,从军队退役之后的海德格尔,担任了弗莱堡大学的无俸讲师和胡塞尔的助教。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


起初,胡塞尔对海德格尔非常器重,认为海德格尔是最能够理解自己思想的,胡塞尔甚至说“现象学,就是海德格尔和我”。


确实,海德格尔深受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的影响,但随着他思考得越发深入,再加之他自己一直以来对“存在”问题的兴趣,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存在论”的学说。


他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就在于把传统哲学中讨论的那个“存在”还原为一种现象的存在,也就是“显现”意义上的存在,或者说还原到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层面。而现象学的思路就是去解释这个存在者如何存在的过程,去揭示这个“显现”本身的结构。


但,他并不接受胡塞尔的先验还原的思想,他排斥先验意识的理论,因为他认为胡塞尔还原到了先验意识中,先验自我中,但对这个先验意识的意识,对这个先验自我的意识,这个背后还是会有一个主体的。也就是说,在海德格尔看来,这个还原的过程仍然还是有某种主客认识论的残余掺杂其中。海德格尔为了避免这样的矛盾,他排斥了先验意识的理论。他将其与自己关于“存在”问题的探索相结合,提出了自己关于“存在”的思想。



1926年,海德格尔隐居在一个山间的木屋里,开始整理《存在与时间》的稿件。1927年,《存在与时间》正式发表,海德格尔因此也一举成名,成为了一个哲学大师。


可以说,“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一生的哲学主题,他一直在寻找通向存在的道路。


在前期,他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追问一个特殊的存在者“此在”的生存结构来把握“存在”。尽管在1930年以后,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转向,但追问“存在”这个大的方向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追问的方式。他开始大量讨论语言的问题、诗和思,艺术作品、技术的问题等等,他开始对现代性予以深刻的反思,现代性问题是源于对“存在的遗忘”,是因为技术统治于人造成的“无家可归”的状态。


对这都些问题的探索,最终以求得“存在”的意义,人要纳入到存在的真理,成为存在的看护者,而不是支配者。


关于海德格尔前后期的思想,我们在后面的节目中都会慢慢展开。


海德格尔与纳粹


当然,学习海德格尔不得不提的就是他跟纳粹的这段关系。首先我们要强调的是,海德格尔的哲学绝不是纳粹哲学,他的哲学和纳粹思想根本不是一回事。这要结合着当时的历史境遇和海德格尔对纳粹运动的态度进行理解。



可以说,“海德格尔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者,但他也一个现实政治的门外汉。”


我们在学习海德格尔时,这段经历我们心中有数即可,在批评他政治上的错误和理解他的哲学思想,这两者,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不要混为一谈。


无论海德格尔曾经有过什么错,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就如《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言:海德格尔是当代最有创见的思想家、最杰出的本体论学者,技术社会的批判者,对欧洲大陆年轻一代的文化品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期节目,我们就开始对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进行梳理,我们先从他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开始讲起,看看他为什么要重提“存在”问题。


感谢收听,下期见。


参考文献: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比梅尔《海德格尔》、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100问·第二季》精彩课程


人,诗意地栖居

叔本华: 彻底禁止性欲,可以获得人生的永恒宁静吗?

尼采:不辜负这仅有一次的生命

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

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


《哲学100问》全集 扫码收听   ▼


下载喜马拉雅APP 搜 哲学100问

购买后加小编微信  zhexue100zhushou 

获得PDF逻辑图500人哲学群

 ▼点击「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第二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