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上海专家头衔,扎进贵州山村,只为推广生态厕所、垃圾分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 Author 沈亦可
推文第1025天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环保达人的故事
他叫沈亦可,10年集成电路研发、理化检验、产品质量管理经验,22年知识产权法律工作经验、25年全国和地方净水行业协会工作经验,2013年从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上海分所负责人任上辞职、并放弃所有行业协会头衔,以及政府认可的专家身份,专职从事环保公益事业。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深度水处理研究会理事、上海酵环自然生态文明研究公益团队发起人、北京自然之友终身会员,虚拟社区自媒体、上善若水《净水科普馆》发起人,驻牛耕部落项目负责人。
可可老师在山西永济蒲韩联合社耕读大学讲课
4月27日上午讲了1小时,下午又讲了3个小时,很辛苦
重点阐述生发到生命和生态,从生活到生产
(以下为网络+课堂整理内容,分享给大家)
本人大号叫可可,江苏无锡人,来自上海。追随黎平县有牛哥杨正熙到尚重镇洋洞参与牛耕部落项目,他家有条狗的名字也叫可可,是我给取的名。
我去过贵州毕节威宁县的石门坎、四川甘孜州石渠县的本日村等贫困地区。刚刚来到具有绿水青山和悠久文化苗乡侗寨洋洞村的时候,每天下午都有吃着麻辣零食的学童伴着恶臭味堵塞学校大门口,每个月都有英年早逝的癌症病人,乡村凋敝,没有例外。
厕所和垃圾,在城市都隐藏到地下或焚烧了,而在乡村就暴露无遗,污水绕村流、垃圾满天飞。人们稍微有点钱都吃了,没人关注排泄物去了哪里。
这恰好是人们背井离乡、故土难返的重要因素,更是精准扶贫、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门槛,这些坎坷过不了,扯的都是概念。
那些广为传播的扶贫、农旅、有机小镇、生态农场样板,有多少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了呢?
我所在的上海民间公益组织以及虚拟社群自媒体上善若水净水科普馆,在参与、学习、陪伴、支持、见证及监督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尚重镇洋洞三村牛耕部落建设项目中落地,组建了由我指导,返乡青年杨木清负责,返乡大学生、合作社理事杨正伟参与,《净水科普馆》团队张军峰、刘昕瑜配合的项目组。
我从(2017年)1月份起,平均每月驻村10天。5月份起,由于难以计算损失,关闭了上海浦东的办公室,在这里开展了以下工作:
发起“保卫母亲河,垃圾不落地、挑战几十年垃圾攻坚战”活动,开启了洋洞三村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村民自发垃圾清理行动,当时成为全县样板;
“芩丈基地茶籽粉洗碗”、“环保酵素洗护用品替代化学品客户体验”、“尿粪分离生态厕所消灭黑水”、“生物慢滤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化粪池、厨房污水”解决了污水直排梯田的问题,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环保界学者、专家考察、关注牛耕部落的一大亮点。
“我爱小蝌蚪保护野生动物3000元小额募捐”、“野放兔子、鸡鸭小动物,保育生物多样性小额捐赠”对当地村民改变食用野生动物习俗起到了一点点的推动作用。
多次“水源地调查暨净塑拓展训练”活动,引导当地大学中学生爱故乡,引导城市消费者向大自然学习,科普净塑、净土、净水知识,构建上善若水、保护环境的理念。
通过对湿地、步道的非硬化手工技艺的探索,拒绝使用水泥硬化的自然建筑,探索和保护水源地,以及传统技艺的恢复。
我的感悟: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呢?我的理解是:乡村如厕、给排水、垃圾等问题,是乡村老百姓最真实的幸福体验指数,村民脱贫致富了,这些问题不解决,乡村依旧凋敝,中华民族的文明根基就会坍塌。
以下,我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向大家报告我的感悟。
01
挑战垃圾
垃圾是工业文明和城市化的产物,今日乡村垃圾满天飞,是城市和工业化生活、生产方式对乡村的侵犯和腐蚀,涉及到“道”的问题。农业文明时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被抛弃了。
许多外来的包装食物、一次性餐具、日用品来到乡村,材质是全世界最差的,基本没有食品级塑料制品的概念,全部是多次再生的有毒塑料制品,包括输液器等医疗废弃物、废弃的衣物鞋袜、妇女卫生巾、婴幼儿尿不湿等,随着粪便飘洒在山坡上、浸泡在河道里,悬挂在牛棚上,在家大灶台上引火,在田间地头焚烧,或代替石头堵塞漏洞。
国家财政以每个村150万元的转移支付解决污水与垃圾处置的设施问题,地方有关部门按照上级条线的标准,拿出一部分资金,照搬城市的公共垃圾桶、集中收运车辆、焚烧炉模式,垃圾处置就是摆个样子。村干部竞选以清理垃圾为口号,新官上任搞几下就歇火了,没有道、法、术、器的支持啊。
乡村搞垃圾分类客观上比城市容易,因为没有固化的利益链条阻碍,只要基层政府支持,配置人员和场地,分类收集;先易后难、从小到大,效果还是明显的。
我们将垃圾称之谓为废弃物,项目名称将“垃圾分类”修改为“废弃物分类循环利用”,这就是从“道”的高度出发,在循环利用上做文章。
我们从合作社的芩丈客户服务中心开始,先将所有食物废弃物喂猪或制作环保酵素,纸盒子用来做快递包装填料,重点分出妇女用卫生巾,其它的再进行分类;用竹篓当垃圾收纳设施,让潮湿垃圾容易干燥,这样垃圾就少很多。安排收运人员分类收集,经过几个月的小范围推广落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方案已经镇领导认可,需要村干部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批准发布,文稿可以公开讨论。
清理几十年随便丢弃的垃圾,不仅需要不畏艰苦、不怕脏臭,也同样需要“法、术、器”的支持,我们一开始就拒绝在河道里填埋的主张,一开始就主攻最难攻克的、最刺激感官的垃圾山,志愿者身先士卒、当地村民主动跟上、村干部全部上阵。
我们在河道里捞尿不湿,拍照晒给村民们看,淳朴的乡亲们沉不住气了,在外地打工的都请假返乡来捡垃圾,村干部因势利导总动员,当天晚上众筹垃圾清理费就超过2万元,可以说是众志成城,促进了合作社众筹村民入社资金,从上百万元由此突破500万元。
以往需要付费垃圾清理行动,现在某些场合村民会加入志愿者行动。
02
挑战厕所黑臭水
粪便本来就是农家肥,由于许多人常年嗑药、输液,或习惯吃抗生素激素喂养的经济动物,其粪便含有大量毒素无法自行降解,被有机农业认证排除在有机肥之外。
而所谓三格化粪池,也因大量的洗涤剂、消毒剂、香水、漂白便纸、消毒纸巾、卫生巾、尿不湿,以及大量水的冲刷,导致不仅粪便无法自行降解,还制造了大量难以处置的黑臭水,或者因为化粪池渗漏污染地下水。这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之后,人们以自然界中第一种群动物——细菌为敌对势力的后果。
通过消毒剂、抗生素等消灭原本屈指可数的有害细菌的欲望不断膨胀,从而阻断了人类排泄物的循环通道。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之后,人们以自然界中第一种群动物——细菌为敌对势力,通过消毒剂、抗生素等消灭原本屈指可数的有害细菌的欲望不断膨胀,阻断了人类排泄物的循环通道。这就是走错了“道”。
遗憾的事是地方有关部门依然在延续城市化的纳管集中处理治理思路,所谓乡村改厕,依然搞冲水化粪池厕所。但在苗山侗水,因为地貌复杂、村民居住分散,根本无法集中排污治理,于是无从下手就耗着。这就是:不遵循天道而无法。
我们还采取了以下配套措施:
在便池周围挖沟渠,防止雨水渗漏、保持便池干燥;洗澡水等生活用水、雨水单独形成自净化湿地系统;
禁止使用漂白纸巾,泉林本色纸巾直接投入便池;尿不湿、妇女用卫生巾存放竹篓(计划尚未实现)集中处置;
小便斗或卫生间有异味时,用环保酵素喷洒除臭。
我们曾经模仿菏泽方案挖坑,结果在雨季厕所连续被雨水淹没,不得不掏粪。
当我们已经基本取得厕所不臭、尿液作液肥、粪便基本降解的成果时,却面临人们的陈见,坐便器对用户体验不佳。
许多人不在乎粪便黑水直排导致的污染,不愿意了解粪便降解的原理,以“控制污染没有绝对”为理由,强调用户体验不好,拒绝尿粪分离厕所,以至于项目人员被调离,项目常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有报道说,国家关注“厕所革命”。厕所革命的核心是将污染物化为有价值的有机肥或生物药品,而尿粪分离、生物降解就是必须面临的“道、法、术、器”,当然包括不臭马桶的研发、生态厕所系统的研发。
我们与国内罕见的生态厕所研发组合机构(清华大学、北师大、北京理工项目联合体)初步达成共识,希望明年会有更大进步。
03
挑战水泥硬化
城市化、工业化没法不用水泥,而且,不同场景是不同标号的钢筋、水泥。城市那么多高楼大厦,给排水系统也必须用水泥硬化与之配套。
乡村之间要建设交通网络,山货进城,道路交通建设也必须水泥硬化,这是因为汽车和物流都是工业化的产物。
但是,几十年硬化的后果很严重,人们正在重新定义硬化,以至于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苗山侗水的传统吊脚楼正在被水泥砖墙、瓷砖替代,农田沟渠正在被管道和三面硬化取代,甚至梯田、山村的沟渠、山泉水水源地都在被硬化。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农旅和田园综合体等,是不是就意味着非要水泥硬化呢?
我们常说的大地是万物生命的母亲,没有泥土就没有人类。而每一捧泥土都需要千万年的演变,我到过贵州毕节的威宁县石门坎,那一道道山岗上,要种出庄稼来,必须跟许许多多的石头打交道,在这个地方才真正让人感受到泥土的珍贵。
水泥硬化是我们净水科普极为关注的重点,因为它不仅阻断了水蒸气、雨水与土壤的对流、呼吸和渗透的通道,还破坏了自然界微生物与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及与人类交流的通道。
水泥硬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人类因为水泥硬化而导致疾病的问题尚未引起科学界足够的关注和研究,花岗岩、大理石装修导致白血病,只是冰山一角。
黔东南的苗山侗水,有红壤土、黄黏土,都是修建堤坝、道路、墙体等极好的黏土,这里本来就有就地取材、依靠植物纤维与黏土、石头、木材结合建造自然建筑的优秀传统。
这里的侗族苗族祖先传承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智慧,发明了纯木榫卯结构的鼓楼、风雨桥和吊脚楼民居。
但是,在工业文明的大潮流中,被单一的杉树、松树经济林,被道路和城镇建设、农药化肥除草剂、化学洗涤剂,以及过分密集的民居建筑等覆盖,毁掉了生物多样性,导致泥土流失、山体滑坡。而水泥硬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帮凶。
但是,这个道理被多少人遵循了呢?特别是当资金匮乏的时候,难以被坚守。确实,许多传统手工艺已经被现代电动工具和气枪钉、胶水、外来石材、塑料、砖瓦、铝合金、钢筋水泥所替代,重新找回黏土、稻草、淘米水混合黏土,或者榫卯结构的工艺费时费工。以至于提出卫生间不用瓷砖,都会被人取笑。难道抵御水泥硬化与抵御农药化肥除草剂,不是同类道理吗?
我们在牛耕部落的项目中,在合作社的支持下修筑了几十米不用水泥硬化的步道、不用水泥硬化的人工湿地,以及生物慢滤池,结合茶籽粉洗碗,有效地控制了污水直排梯田,受到环保同仁的认可,但是,不在乎的人还是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现在处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起始阶段,整个社会的治理框架还是工业文明的体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是在资本引领或控制下,资本的本性决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体制改革,需要基层的实践来支持。
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农业,要获得资本的支持,必须要靠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观引领,这就需要中华传统道儒释给予我们智慧。
我经常面对这样的指责:按照你这样极端的环保主义思路做事,我们的乡村10年也不能改变面貌。
什么叫极端的环保主义?在我看来,保护环境、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确实要循序渐进,但一定要防止犯不可逆转的错误。
水泥硬化与垃圾焚烧、冲水厕所化粪池的弊端几乎是一脉相承的,这些在乡村建设中最容易导致不可逆转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同时也是继续让乡村走向凋敝的重要的关键的因素。
我驻村在合作社当志愿者,就是做农民的工作。他们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不断被盘剥、被欺凌,是工业文明的受害者,他们很难为了未来万元月收入而重新学习,放弃眼前的3000元月收入。
我们要从农民的切身感受出发,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净塑、净土、净水、净心,废旧物资分类回收、生态厕所、自然建筑、生态环境恢复,就是重要的举措。
做好这些,必须要做充分的民众动员工作,要依靠充分相信、依靠村民,而不是依靠外来资本大兴土木。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必须要有资金支持,但资金需要在规则的控制下运作。
牛耕部落的名声正在响起,习惯于水泥硬化、垃圾焚烧、冲水厕所的资本积极要求介入整体规划,而那些不愿意水泥硬化、赞成生态厕所、垃圾分类的,既有钱又有理念的人,或者尚在来的路上,或者还在观望。
牛耕部落能不能肩负起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遗产保护地?面临大考!
我们在与当地村民以不同形式地沟通交流、入户调查和宣讲时,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克服自身城市人、有学历、见识广等西化、大汉民族的优越感,以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观,面对随手可得的那些所谓科学知识。
我和责任主编刘昕瑜,从大自然和人身体的细菌、酶到尿粪排泄,从杀菌消毒到农药化肥除草剂,到打针吃药,再到水土流失、河道污染,撰写了10多篇科普文章。我们从水文明、水伦理、水文化、水环境、水足迹、水科技、水健康、水消费、水安全等关键词中,分析工业文明对于乡村的局部与当下所产生的利与弊,探索有利于乡村宏观和长远的永续之道。
我与张军峰深入水源地、梯田和山林,身先士卒,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我的华为迈特7手机掉河里了,村民为我众筹了迈特9。我们的团队,比以往获得了生态有机界同道、学者、专家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但是,影响力还很有限。
我们至今还在坚守,皆因我们这些落地项目是对全社会的承诺。中华文明道儒释各派都遵循的哲学思想中,道是根本,法是关键,走什么样的道,决定了法的取向,术与器的选择;道走错了,什么都错了;当然,道选对了,法也得选,还得因地制宜地选择术和器。这就是顺应天道、乘势而为、如理如法、善用术器。
来源: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耕读大学课堂、衡荣农业
责编:3O有机滔小小
3O助农
欢迎投稿 加学习群
助农为乐,不遗余力
主编微信:yga565431
3O助农
欢迎投稿 加学习群
助农为乐,不遗余力
主编微信:yga565431
近期热文推荐:
1.张孝德:有机农业,从心回归生命开始
2.IT农夫贺建增:全域有机农业模式落地,须掌握这5大核心能力
3.保护乡村手工艺,别让买卖成为对匠人的杀戮!
4.朱安妮:纪念生物固氮专家—郭永军
5.中国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地方,全民参与,收效神奇!
点击红字即可浏览
想看更多?请返回菜单,点“3O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