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懂就不能读经典吗?当今的中国人,要好好反省这个观念

2017-02-13 王财贵 爱读经



        早上讲第一讲,说我们今生有幸能够遇到《论语》,因为《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


       宽松地讲,凡是人间一切有价值的书,我们都可以把它当作经典,我们都尊重它,而且它可以给我们非常大的帮助,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而经典当中,有经典中的经典,我们要用更大的尊重,我们要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说到经典中的经典,我们就把范围从人间全部有意义的书,缩小到有非常高度意义的书,于是在中国有所谓的《五经》,或者《十三经》。《五经》、《十三经》里面,再往核心处去看,哪一部书可以当作经典中的经典的核心?就是《论语》这部书。


       再讲我们怎么去接近《论语》。首先我们说态度要尊重,这是积极的态度,尊重。另外一个态度是消极的态度,就是不要害怕,不要怕去读经典。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面―这是很奇怪的时代―我们被教导得远离经典;我们远离了经典,忘记了圣贤,这不是我们的本心本意。所以正常的人,他虽然处在这个时代里面,他心中还是有意愿的,有那一种亲近圣贤、启发自我、提升生命境界的意愿。他也知道经典或许有这一种价值,而《论语》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他有这样的心理,但是,他却没有勇气。这个没有勇气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整个时代的氛围,而这个时代的氛围,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比如,有人在恐吓你,我们被恐吓了,消极地做法,是解除这种恐惧的心;而积极面说,我们要面对那个恐吓,揭穿它,这种恐吓是错的、是假的,它就不能产生力量。


不懂就不能读经典吗?

        这恐吓来自哪里呢?来自于对经典的误解,以为不懂经典就不能读它。五四运动当时代表性的人物胡适之,他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我们不配读经》,说你不配;他有理由的,他说,像王国维这样的国学大师,王国维都说我对于《诗经》还有十分之二三是不了解的,我对于《尚书》呢,有十分之五六是不了解的。国学大师对经典都还说他有这么多不了解,胡适之就说,请问:你是何许人?你能够说你了解经典吗?你不了解经典你还说你在读经吗?而你自己都不了解经典,你还想教你的孩子读经吗?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哎……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杀伤力很大。他讲得也蛮有道理的,是不是?你不了解经典怎么读经?怎么说你在读经?你自己不会读,你自己都不了解经典你还怎么教你的孩子接近经典?

        其实啊,这里有一个诈骗的手段藏在里面。因为他举的王国维这个例子,王国维没有说谎话,王国维真的是一个很认真的学者,他说他对经典还有那么多不了解,那当然是。因为这么古老的书,语言文字都产生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些时候抄写就写错了,两千多年后的人,他说要每一个字都解得很清楚,那不是困难而已,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接着我们想:虽然这样子,但是王国维还是大师啊,还是国学大师啊,这么多的不了解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学者,成为一个有文化热情的人啊!王国维处在这个时代,他这么用功,都有那么多不了解,我们再想想,更古代的人―越古代的人是他的资料越是比较少的,所谓训诂,小学训诂,这些资料是比较少的,小学训诂是是后出转精的、累积的,越现代的人是应该了解得更透彻的,越古代更有多的不了解―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古人对于经典有什么不了解,古人从来不说:我们不可以读经,也不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读经,为什么偏偏到胡适之这么说?难道胡适之比较聪明吗?不是的。胡适之要么就是很笨,他推理推错了,要么他是故意的。为什么他会故意呢?因为当时胡适这一批人,有一种心理,他们这个心理本来也是好意,看到我们国家民族被人欺负了,国势衰微,他们要起而救国,他们从这个心理出发。他们认为国势衰弱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让我们衰弱;而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所以是儒家让我们衰弱;而儒家的基本典籍是十三经,尤其以孔子为代表,所以他就产生了一种心理―反传统、反文化、反儒
家、反孔子。


        他们没有去想,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民没有遵照圣人的教导所以我们衰落呢,还是因为我们遵照了圣人的教导而衰落?或者说这个衰落最主要的原因,与这些圣人的教导无关,而是文化发展方向不同?我们近代以来遇到西方的文化,它发展的方向最主要是知识的方向。知识的方向从哪里来?它也是从人类的心灵而来呀,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去学啊,去学西方的文化,这应该是可喜的可乐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心灵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希望我们生命是充实饱满的,所以我们看到不足,应该去补足,应该去学习。但是这个补足跟学习,我们要问,要不要以打倒自己的文化作为代价?如果不打倒自己的文化,是不是就不能够再去学习、再去扩充?这里往往会令人有一种错误的判断,如果把人心当作是物质性的,你面向前,就不能同时对着后面,你向左边走,就不能同时向右边,二者只能择一,这是物理现象;但是人类的心灵呢,是不是你有了东方文化,你就不可能有西方文化,还是你可以同时兼备?这一点如果我们没有想清楚,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慧如果太低,他的见识如果太过鄙陋、太过现实,他就一定会走向―是啊,我们既然要学习西方文化,那当然要打倒中国文化,要不然我们怎么学?所以陈独秀才说:如果不打倒中国的道德伦理,我们就不能够学西方的民主、如果不打倒中国的文学艺术,我们就不可能学习西方的科学……既然要学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我们就要打倒中国的一切!

        各位,这种说法我们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很可笑?但是在当时举国风靡―我说举国风靡也是太夸张一点了,其实在当时的社会,大多数读书人都不赞同五四这种主张,但是五四它凭借着一些新的宣传工具―报纸啊、小书册啊,利用年轻人的一种不满的情绪,一种所谓“血气未定”,容易被欺瞒,利用他们这种还没有成熟的理性,空有一番热情,激起他们的虚假的热情……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的支持。政府把这种的观念放在教育的体系当中,让整个教育体系完全为这种思想而宣传而实际地教导,教导出来的国民,完全脱离了中国文化,经过了九十几年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他们当时像胡适之这样讲,说我们不配读经,这种讲法,我们如果“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说胡适之不至于这么愚笨吧,笨到从王国维的说法,推论到我们不配读经,因为读经的意义不在于对每个字的了解,那是专家的小学功夫啊。读经的意义是自己的心灵受到启发,那何必要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懂得那么地精确呢?陶渊明不是说吗,好读书是不求甚解啊,你在不求甚解中,也可以有所会意,乃至这个会意非常的深刻,到达“欣然忘食”的地步。这样子不就可以叫作读经的人了吗?这读经不是就有效了吗?为什么要像小学家、训诂家一样地懂才能读经典呢?一个经学家、教授要讲课,必须有精细的知识之学,知识之学不能保证你的生命的成长,它有另外一个意义,而这两个意义不相冲突。所以胡适之为什么要这样推论?我想他不至于这么样的愚笨吧,愚笨到这两件事把它关联在一起,所以我常说他是故意的、故意骗人。这样说起来,胡适之也很聪明,他知道中国人是可以骗的,愚昧!我们现在如果还不能够打破这种骗局,是我们也被他猜中了,我们也真的是那么愚昧。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如何打破这个骗局,其实很简单,我们就这样想:胡适之说:“你不懂经典,所以你不能读经!”依我说刚好相反,“就是因为我不懂所以我才要读!“我读了以后看看会不会懂,对不对?假如我不懂经典就不能读,那请问我什么时候懂?我永远不会懂啊。


        五四运动那一批人就希望中国人永远不能够懂得中国祖先的智慧,他们用尽办法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学开始就不教他读经,而教他白话文,他这一辈子就永远不能读经。他纵使有热情,有愿望,他也读不了。从他没有读经的经验基础,最后演变成他没有能力;因为他起初确实如胡适之说的,真的什么都不懂,那么他便产生恐惧,然后一辈子不敢去碰触经典。所以我们现在要打破这个恐惧,从现在开始,每个人开始读经,然后每个人都从读经受益。我们对读经的态度跟方法,如果有所把握了,现在要进一步、再更加深入一步地说,我们应当要以《论语》来作为我们读书的开始,它是我们求学的核心,也是我们学问的归宿所在。


前期内容:


《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

孔子与六经

五经的排序与扩充

“经”的地位

忘记圣贤经典,是时代的灾难

亲近了解经典的方法



    倡导教育之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1838470267@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依仁(微信号:18511288418)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15011170557(可加微信)

爱读经读书会|103382880(qq)

爱读经官网|www.idujing.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