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她没有纠葛,可以另外找爱人结婚”他牺牲前的愿望是,让未婚妻忘了自己……



9月16日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搭乘空军运-20专机回国
护航的歼20超低空飞行
向回家的志愿军烈士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以水门最高礼遇为英雄接风洗尘


专机降落时
与塔台的一段对话令人泪目
“接迎志愿军忠烈回国
我们一起向保家卫国的
志愿军忠烈致敬”
“山河无恙,国富军强
我们以崇高敬意
接迎志愿军忠烈回家!”
在第九批在韩志愿军
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现场,天降大雨
仿佛为归来的88位英雄垂泪


有太多人盼望着

英雄回家的这一刻

“他们回来了!”


“昨天的事情我都忘了
但是70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
志愿军老兵李维波说
一个个战友
和他一起挨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
战争结束
“我回来了,可我的战友
有的再也回不来了……”
每次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
李维波都会到场迎接
9月16日当天,他也来到了现场
噙着热泪,笑着说
“他们回来了!”
看着现场迎接的年轻军人
老兵感慨良多
“希望他们继承先烈遗志
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潘昱龙摄

雨下得再大,也要接他们回家!

9月16日

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在沈阳市北陵公园正门
出现了感人的一幕

雨中
90岁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王铁军
冒雨等着战友回家
他哽咽着说:
“他们都是我的战友
他们牺牲了
而我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所以我怀念他们
雨下得再大
(我)也应当来迎接这些战友”


第九次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工作

“我期待见到更多‘重逢’”

“在陵园工作了18年

我期待见到更多‘重逢’”

王春婕,43岁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讲解接待科科长

9月16日那天是她自2014年以来第九次参加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工作



来完成爷爷的夙愿
他一直惦记战友和老班长

“(爷爷)前两年过世的

我就想过来帮我爷爷完成这个愿望

(我)7、8岁的时候就跟我说
一直惦记战友啊班长啥的”
曾参与汶川抗震的
退伍士兵哽咽讲述
这次,他带着酒和鲜花
为完成抗美援朝志愿军爷爷的夙愿
来看望志愿军烈士

“我想把你迎接,把你找到,把你带回家去”
“生活越好,我就越想你们
“国家没有忘记,我们也没有忘记”
……
阔别故土70余载
“待我回家”
是他们出征时的期盼
“代我回家”
是英雄牺牲时的无尽遗憾
“带我回家”
是祖国和人民从未忘记的约定

他们留下的这些话,字字戳泪……

抗美援朝战争中

197653名烈士为国捐躯

战场上

他们曾写下饱含深情的家书

留下过句句滚烫的诀别信

更喊出过视死如归的誓言


1952年,李征明奔赴朝鲜战场。在一封给妹妹的书信末尾,他满怀期待,想给妹妹展示自己的勋章。可距离胜利只剩一个月时,23岁的他血洒疆场。



结婚前夕,曹玉海奔赴朝鲜。战场上,他带队多次击退美军进攻,带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牺牲前的愿望是,让自己的未婚妻忘了自己。



1952年,邱少云在执行任务时被落在身边的燃烧弹引燃衣物。烈火中,他忍着剧痛一动不动,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6岁。最开始奔赴朝鲜战场时,他就在一封家书中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长津湖战役中,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有的志愿军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战后打扫战场时,有人发现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的文字,令人红了眼眶。



牟敦康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在朝鲜战场多次击落敌机。他曾在日记中表达了必胜的信念,可惜的是,他没能亲眼看到最后的胜利,牺牲时年仅23岁。



上甘岭战役中,27岁的孙占元双腿被炸断。面对冲过来的美军,他毅然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他曾在战壕与战友一起憧憬未来生活。



1953年4月,彭自兴随部队进攻时不幸中弹,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牺牲前半月,他给母亲写了一封诀别书……



1953年,17岁的小战士胡根基与战友先后跃出地堡愤怒冲向敌群,最终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生前,他留下了一段简短却震撼人心的话语。



90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马世勋

出生于沈阳新民

1950年响应号召参军入朝

他至今还记得在换上军装前

营长一再向他确认的话——

“你考虑好了吗?

换上这身衣服

命就不是自己的!”

当时年仅18岁的马世勋

毫不犹豫:“报告!考虑好了!

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和他一样年轻的战友

许下和他一样坚定的誓言

他们中的很多人,真的就此

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

保家卫国的战场之上


94岁抗美援朝老兵

从战场带回的独家记忆

1928年2月

朱清和出生于漯河大刘半坡朱村

1952年作为第二批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8年离朝回国

后来,复员回到河南,一生务农


七十多年过去了

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许多细节

在老兵朱清和的描述中

依旧生动不已

抗美援朝是老人唯一的一次出国经历

也因为这唯一

让他永远记住了那几句外语,那几首歌

被枪炮声包围时冲锋的决心

迎面攻击敌方战机时的无畏

还有那些个和他扛同一挺机枪的老战友

……


2022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遗骸归国

祖国庄严的仪式

不仅迎回了漂泊老兵的军魂

慰藉了像朱清和这样还在世的老兵们

想念战友的心结——山河无恙,英雄回家!


等着你,找到你,守护你
英魂归故里
牵动亿万国人的心
人们迫切地想知道:
他们是谁?他们的家在哪里?
让无名者“有名”
让英雄找到亲人

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由此开始……


等着你——思念是一种深深的情感

“17岁去参军,20岁就牺牲了,只剩下一张照片,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82岁的吴奎俤一说起哥哥吴雄奎,就情不自禁地看向窗外。


吴雄奎,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3营7连战士,1953年7月6日牺牲在朝鲜战场。


从此,吴家少了一口男丁,留下了一张用手帕包裹着的泛黄照片。照片上,吴雄奎军姿笔挺,面容青涩,瘦小的身躯外套着一件宽大的军装,身后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烈士吴雄奎生前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想念时,身在福建省闽侯县农村老家的吴奎俤就会拿出照片看看,跟哥哥说一会儿话:“哥呀,老家的橄榄熟了一年又一年,你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70多年过去了,多少亲人还在盼着远赴战场的小伙子回家。


老家在河南新蔡的展志忠于1948年2月参军,1953年牺牲在朝鲜半岛。那一年,他33岁,任志愿军第73师218团副班长。


“母亲从来不提我父亲的事,我知道,她一提心里就会难受。”展志忠的大儿子展超明说。


父亲离家的时候,展超明还是个懵懂孩童,如今79岁的他已拄着拐杖,满头白发。


展志忠牺牲后,母亲独自一人将展超明兄弟二人带大。2005年,母亲带着未了的心愿离世。临终前,她喃喃地留下一句话:“什么时候能找到你爸,让他入土为安!”


从2014年至2021年,中国已连续8年迎回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让吴奎俤、展超明们的期盼有了希望。


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

“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有十几万,回国的几百个,几百个中又让你找到了,是幸运中的幸运!”吴雄奎的侄子吴玉成回忆起当时的寻亲经历,仍不禁这样感慨。


从韩国归来的825位志愿军烈士均为无名英雄,如何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与亲属“相认”?这不仅是广大烈属和健在老兵的迫切愿望,也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


2019年起,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启动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活动,最直接的依据就是从烈士遗物中发现的个人印章,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辨。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查找信息,发动群众提供线索,联系烈士的亲属。


为确保结果科学、准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破解一系列难题,采用DNA检测的技术手段,使得烈士遗骸DNA与亲人比对一致。


2020年,随第七批烈士遗骸回国的遗物中,就有9枚烈士印章,其中包括刻有“吴雄奎”三个字的印章。2021年,通过DNA比对,吴雄奎烈士终于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后与家人“相见”。


“哥,你总算回来了,咱们家也团圆了。”吴奎俤再次拿出那张不知看了多少回的黑白照片说,“终于找到你,我们一颗心放下了,你也可以安息了!”


2021年9月3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来自河南新蔡的展保成作为亲属代表来到烈士英名墙前,抚摸着爷爷展志忠的名字,许久许久。


这年夏天,烈士展志忠与亲人的DNA比对成功。“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大家子人都盼着爷爷魂归故里。”53岁的展保成手捧白布包裹的家乡泥土,慢慢打开,撒在英名墙前,跪下,给爷爷磕头。


3月5日,展志忠的孙子展保成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名墙前祭祀自己的爷爷展志忠烈士。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那一刻,几十年的思念化作泪水,模糊了双眼。“爷爷终于找到了,奶奶的心愿也了却了。”展保成哭着说。

目前,已有吴雄奎、展志忠、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林水实、梁佰有10位烈士成功“找到”了亲人。

守护你——最可爱的人

“如今,一批又一批志愿军英烈回到祖国的大地上安息,有的战友还找到了亲人,这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92岁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说。

对于72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人民从未忘记。202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国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向志愿军老兵颁发纪念章。

找寻英雄,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勇毅前行。

志愿军战士陈曾吉牺牲时年仅20岁。陈曾吉烈士遗骸2014年归国后,其身份和亲属关系,在3年前得以确认。

如今,每逢清明节或者7月1日陈曾吉烈士的牺牲日,陈曾吉烈士的侄女陈美善都会从郑州出发,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献上一捧黄菊、倒上一杯来自家乡的米酒,陈美善总会在烈士英名墙上的陈曾吉名字前坐上半天。

“这么多年,终于把大伯盼回了家,我要替我父亲我奶奶他们,好好看看他、陪陪他,让他不再孤单。”陈美善说。

英雄归国,带回的不只是他们的遗骨,还有他们不灭的精神。阅读了多本抗美援朝相关历史书籍的大学生刘明浩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每逢佳节,吴玉成家中都会为大伯吴雄奎摆上一副碗筷。吴玉成12岁的儿子吴炎熹说:“从小就听我爸爸讲,家里有位英雄。我不会忘记他,我永远记得他。”

“来这里扫墓

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光荣”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建于1951年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门安葬和纪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烈士的陵园


“我决心杀敌立功
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
邱少云在写给兄弟的信里说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
坚持为人民服务
不立功不下战场”
黄继光在信中这样告诉妈妈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
……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
长眠于这座陵园
这英魂所归之所
是一枚抗美援朝历史的记忆坐标
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陵园中一面长达百米的英名墙上
镌刻着19.7万余名
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
南侧的松柏林下
123座英雄墓碑静静矗立
墓碑前,鲜花四季不断

春去秋来,几经寒暑
到此参观、祭扫的各界人士超千万
在烈士杨根思墓前
祭扫者摆放过“歼-15”模型
一级战斗英雄孙生禄墓前
有人放上新型鹘鹰战机模型
……
人们想通过各种方式
用祖国今日的富强告慰英烈

每思祖国金汤固
便忆英雄铁甲寒
这些最可爱的人终于安息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向英烈致敬!
转团组织关系的团子们请看这里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保护你的钱袋子

团团在行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 国家反诈中心 APP吧!

↓↓↓ 

温馨提示:

1、注册地域记得选择达州市达川区

2、下载完成后一定要在APP首页开启来电预警!


达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9月16日发布)“疫”线绽青春!达川青年突击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战“疫”心声~防疫科普:这份疫情防控心理疏导指南请查收!

源:共青团中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