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之下,老师如何有效应对压力? | 心智素养知识课堂

日慈公益基金会 日慈公益基金会 2022-06-08


「双减」政策正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学校教学责任更重,在刚开始的新学期,教师的压力也随之激增。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在澎湃新闻「问吧」栏目回答了许多与「双减」政策相关的热点问题,谈到政策对老师的影响,他说:「教师是目前承受压力最大的群体。」

 

上周,我们为项目老师举办了线上培训的开学典礼,在「打败烦恼小怪兽」环节,老师们纷纷倾诉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和烦恼。

 

学生行为习惯不好,聪明的心思没用在学习上,想帮助他们变好,却又无从入手。



面对新接手的班级和科目,批改作业占了大量时间,严重影响到写教案。



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被其他事务挤占,满是本末倒置的无力感。

 

 

隔着屏幕上网课,难以管理学生和课堂秩序,心累。

 

 

每一位学生都要时刻关注,学生、家长、学校各方压力让老师又忙又难。

 

 

工作压力日渐增加,老师们如何找到释放的出口、怎样及时自我调适呢?

 


 找到你的烦恼小怪兽 


在线上培训中,我们和老师一起做了个「打败烦恼小怪兽」练习——把生活中的烦恼想象成一个怪兽,再找到它的天敌,试图将它打败。

 

毛老师把烦恼怪比喻成抽奖大转盘,而天敌就是强大的自我。

 

 

江老师将烦恼看作充满气的盲盒,最怕戳破它神秘感的针。

 


在路老师看来,这些烦恼就是个被电线缠绕的贪图享乐的怪兽,自律就能剪短眼前的心乱如麻。



当我们把烦恼形象化,就能把它外化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压力、应对压力。

 

 

 认识压力 


大家有没有想过,「压力」这个词从哪里来?

 

不同于早就出现在中文里的「悲「愤」、「不舍」和「开心」等词汇,「压力」一词是妥妥的舶来品,它来自于英文中的Stress一词。

 

即便在欧美,「压力」也是一个非常晚近的概念。

 

匈牙利内分泌专家赛利曾经是一名医生,他在临床上观察到一些患者在他们所患的疾病之外,还总有一些没胃口、高烧及疲惫之类的症状,他将这些症状称之为「生病综合征」

 

几年后,赛利在实验室研究里看到那些垂死的小鼠,让他想起了以前的病人。后来,赛利发现,只要让小鼠遭受任何不舒服的体验,比如极热、极冷的环境,强制运动,还有噪音骚扰等等,它们都会慢慢肌肉紧张、消化道溃疡然后免疫系统失灵。

 

他推测,人身上出现的过敏到心脏病,跟小鼠一样,都是日积月累的压力和挫折带来的结果。于是他后半生一直在全世界巡讲,不留余力地传播「压力」的概念。

 

赛利的确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人的研究证明了,创伤性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但问题在于,赛利对压力的定义非常广泛:压力不仅指的是那些创伤、暴力和虐待,几乎任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会被称之为压力。我们对压力太过于灾难化了,把极端压力的后果推导到了所有的压力上。



根据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当我们受到「刺激」时,这些信息会被同步「翻译」给我们的大脑皮层和杏仁核。

 

杏仁核就是图片中那个圆圆、小小的紫色部分,它接收信息会比我们的大脑快得多。根据进化心理学的比喻,人脑最原始的部分是「原始脑」,它是反应最快的,比如我们被烫到后马上会缩手,这就是原始脑的部分完成的。

 

随着演化,许多哺乳动物发展出了「情绪脑」,储存记忆的海马体、管理情绪的杏仁核就是情绪脑的一部分。

 

在具体的念头出来前,我们的情绪会先做出反应,最后发展出「理智脑」,它主要由我们的大脑皮层组成,它构成了我们理解、思考和反思的基础


当我们突然接到一个考试通知,杏仁核便接受到刺激,通过产生焦虑情绪促使我们行动起来。

 

一般来说,这种焦虑都是非常健康,也是可控的。我们的交感神经会被唤起,让我们的心跳加快一些、呼吸更急促一些,让整个身体都做好准备。大脑马上会配合起来,响应情绪做出规划和行动。当我们神经系统完成了大部分任务以后,副交感神经则会接替交感神经的工作,让我们逐渐放松下来。

 

当我们接受的刺激过大,或是刺激接连不断时,杏仁核可能就从提示变成了警报。

 

在警报的尖叫声中,我们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它会让我们腰酸背疼、胃疼腹胀,长期下来甚至会导致高血压、胃溃疡还有心脏病。这种不断经受刺激的状态,便被我们称之为「压力状态」。

 

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让它形成了恶性循环。比如,对压力的灾难化想法,会让我们以为压力就会破坏身心健康,以至于我们对身心健康的担心,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的压力。

 

 

 应对压力 


理解了关于人脑的基本原理,我们就能更科学地应对压力。

 

杏仁核在我们应激时,自然而然会带来情绪。我们不可能消除情绪,只能尽可能地调整好我们的工作、学习负担。但有时,我们的杏仁核会以为我们需要进入应激状态,那么这时提醒杏仁核说「没事的,别紧张」会很有帮助。


一方面,我们可以用理智脑帮助情绪脑,指出自己如何出现了应激反应。比如,「这是灾难化的思维,所以我一看到学生生病,我就忍不住想他要是检查出什么重病怎么办」,「这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所以我觉得要么得拒绝她的建议,要么得接受她的建议,其实我们还可以选择协商」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原始脑来帮助情绪脑。我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身体,身体同样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所以,简单地喝一杯温水、泡个热水澡或是来几个腹式呼吸,就能够安抚我们的情绪。

 

其中,腹式呼吸便是一个随时随地、零成本的减压方法。我们可以将双手抱在头后,坐着把手背到椅子后边,打开我们的胸腔,让呼吸能够下沉到我们的丹田。这样一来,更多氧气进入到我们的身体,横膈膜也得到舒展,便会激活我们的副交感神经,反过来告诉我们的杏仁核:「没事没事,现在可以放松下来了」。

图源网络


总而言之,应对压力是我们自我照顾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自己的状态来照顾自己,也可以在身体层面直接帮助自己

 

文章中介绍的方法只是减压工具箱的一角,如果你还希望继续学习如何减压,可以阅读《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控制焦虑》,还有《深度休息:在焦虑时代至于自己的10个心理学方案》等书籍。

 

今天的心智素养课堂就到这里结束啦,希望你能有所收获。下一期,我们将会介绍减压的另一种方法「自我关怀」,欢迎在未来继续关注我们喔。


参考文献

1.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Greg Crosby, Donald Altman, Intergrative Cognit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Unpublished)

3.澎湃新闻,“双减”政策落地,专家谈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撰文 | 彬华、品牌传播部

 


点个「在看」,一起来减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