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柏铨 | 论新闻“改文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刊于2020年第5期


论新闻“改文风”

—— 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丁柏铨


作者简介: 丁柏铨,男,1947年4月16日出生,江苏无锡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咨询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评审专家,中国科技大学等九所高校兼职教授/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多次获教育部、江苏省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



摘 要: 不良文风是新闻领域中的一大痼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不良文风的批评、批判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之中。当前,存在两大类新闻不良文风: 存在已久的不良文风和后起的与新媒体密切相关的另类不良文风。后者在新媒体语境中频频出现,其具体表现是: 复制他作,冒充自制; 不加核查,以讹传讹;基于主观,加以妄断; 发泄情绪,任性而为; 网络语言,胡乱使用; 标题党盛,耸人听闻; 夸大其词,以偏概全; 浮夸自大,甘于自欺。后一种不良文风对前一种不良文风客观上是有影响的。改进新闻文风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理性自觉,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是明了具体目标,作出切实努力。应双管齐下,使新闻文风的情况有所改观。

关键词: 新闻舆论工作; 队伍建设; 新媒体; 改变; 不良文风

正文

约11000字

      说到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必然要强调转作风、改文风。不良文风是新闻领域中的一大痼疾。文风是写作者、说话人思想作风的体现,总是与作风相伴相随。习近平同志曾经这样论述不良文风的危害: “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 因此,“文风不是小事。文风背后是思想,文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可以说,文风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群关系,关乎事业发展 ”。改文风,是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努力克服不良的新闻文风

      “文风就是指文章写作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文坛上一种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文章现象。文风对于新闻写作主体———作者来说,是人们的思想作风在写作中的表现。” 作为文章现象,文风( 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新闻文凤) 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它与党风、与社会风气、与主体的思想作风紧密相连。


(一)改进文风是一种刚性要求,对此不可等闲视之
      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这是一种刚性要求,是维护党和人民最高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政权长治久安的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要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从多方面获得保障条件,其中之一是进行新闻舆论传播媒体的文风和新闻舆论工作者个人的文风都堪称优良,是受众喜闻乐见且由衷认同的。如果新闻舆论的导向正确、体现的文风优良且传播渠道畅通,那么受众就不仅能接收 ( 愿意阅听和观看、接收新闻信息) ,而且能接受 ( 愿意往心里去、从心底里加以认同) ,这就可望产生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如果新闻舆论传播的导向正确,然而传播者的文风不好甚至很恶劣 ( 以至于让受众感到讨厌甚至憎恶) ,成为导向正确的 “党八股”,那么舆论引导就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正面效果,甚至还会受到受众的抵制和抗拒。
      文风问题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语言修辞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风气和党内风气的折射和投影,还与新闻舆论工作者个人的素养密切相关。它是新闻舆论工作实际效果的制约性因素。受众在接触新闻媒体和由它们传播的新闻作品的时候,首先从文风方面获得直观感受并往往以此决定对传播内容是欢迎还是抵拒。而受众在和新闻媒体发生后续关系的过程中,会根据此前接触特定媒体的文风所形成的刻板印象,来确定对待特定媒体及其传播的新闻作品的态度。因此如果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坚持新闻舆论传播的正确导向,但未同时在改进文风和加强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不懈努力,那么新闻媒体及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就很可能是徒劳的。就此而论,改进新闻文风也应该是一种刚性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不良文风的批评批判是一贯的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痛斥过党八股现象,并作过 《反对党八股》这样尖锐犀利的演讲 ( 同时也是战斗檄文) 。毛泽东采用 “以毒攻毒”的方式,列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中第七、第八条罪状分别是: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在此基础上,他指出: “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毛泽东在痛斥党八股时使用了“妨害革命”“祸国殃民”等否定性极强的话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党八股对党的事业所造成的极其严重的危害。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发表的谈话中,唯有一处提到新闻界,就是对不良新闻文风的尖锐批评: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太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 邓小平如此严厉地批评新闻媒体的不良文风,是非常罕见的; 其 “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的论断,可谓入木三分,极具震撼力。
      江泽民这样批评不良新闻文风:  “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 他在批评中点明了不良新闻文风的几个主要症状 ( 包括 “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 “要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他将 “弄虚作假”作为不良乃至恶劣文风的一个方面的主要表现提出来,要求全党加以反对和抵制。他关于文风的这一论述,无疑涵盖了新闻文风。
      习近平于 2010 年 5 月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题为 《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中,以 “长”“空”“假”对不良文风包括不良新闻文风进行了精准凝练的概括。新闻中 “长”“空” “假”之风,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及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公信力,严重损害党媒和党组织的形象,严重影响党的干部、新闻媒体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他在讲话中倡导的 “精” “短” “实”文风,应该也就是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应有的文风。“习近平指出: ‘文风问题上下都有,但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实践证明,只有领导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以身作则,才能带出好文风来。所以,改进文风必须从上做起,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 在文风问题上,群众看干部,干部是一级看一级,上行下效现象客观存在。更何况,各级党委管媒体、管媒体负责人。领导干部掌握着决定媒体负责人职务任免、升降的大权,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从这一个意义上讲,改进文风也必须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习近平的以上论述,指明了改进文风过程中的要害和关键。


(三)存在已久的不良文风和后起的另类不良文风
      1.存在已久的不良文风
      对此类不良文风,毛泽东曾经列出了八大罪状,习近平则以 “长” “空” “假”概之。其具体表现涉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话语方式和文章样式,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其本质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全无受众意识。其原因为: 一是官僚主义作祟,端着官架子说话; 二是惰性在作怪,懒于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和艰苦的写作 / 制作,疏于对语言文字、语法修辞的刻苦钻研,惯于用模式化的文本框架和刻板化的言辞话语表现千姿百态的现实内容,所作报道和评论索然寡味、了无生趣。
      习近平对不良文风以 “长”“空” “假”进行概括。这一对整个不良文风的准确概括也完全适用于不良新闻文风。在新闻文风中, “长”,是指报道所占的字数多、篇幅大、时段长,然而又没有具体实在的内容来支撑,新闻信息的价值含量极度匮乏。这样的 “长”只能是浪费公共传播资源和空耗公众的宝贵时间,因而毫无意义。“空”,即空话连篇、空洞无物,除了空话、废话,一无所有。“假”,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根据希望、臆测、想象描写事实; 根据道听途说进行谬种流传,甚至恶意传播虚假信息; 回避事实、隐瞒真相、不说真话、不讲实话,无公信力可言。当然,其中有些做法是文风极端恶劣者之所为。在新闻舆论工作中,上述不良文风是程度不等地存在着的。

      2.后起的与新媒体相联系的不良文风
      除了以上所述的历来就存在的不良新闻文风外,当下也还存在着与新媒体密切相关的另类不良文风。后一种不良文风对前一种不良文风客观上是有影响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已经在前一种不良文风中有所体现,并使之加剧。另类不良文风以博眼球、赚点击为旨归,利用网络的复制容易、链接方便、传播快捷、影响广泛、易成气候等技术特点造成了祸害,亟待引起高度重视。这类不良文风已经成为 “新八股”。现按 “以毒攻毒”的思路,将其主要罪状列数如下:
      第一,复制他作,冒充自制
      即将他人制作的网络新闻作为自制作品进行传播。将网上的导向正确而又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在注明来源出处的情况下进行转载,以扩大体现正能量的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这应当是允许的。但对于特定新闻媒体来说,非自创的新闻作品只应该占据很小的比例。应大力提倡记者在调查采访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 制作。如果复制网上的新闻作品,或只是对网上的他人作品进行改头换面的处理 ( 更有甚者,甚至没有进行过加工处理) ,那么就属于不良文风问题了。没有到现场进行过调查采访,没有为采访写作付出过艰辛的劳动,而只是复制了别人的劳动成果 ( 做局部改动或不做改动) ,却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这是不良文风的一种表现。在复制时,甚至是连原文本中的差错也一并加以复制、悉数予以保留且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这种做法,不仅与优良新闻文风背道而驰,而且已经涉嫌侵占他人作品的知识产权,绝不可取。
      第二,不加核查,以讹传讹
      网上有着海量信息,从其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然后自己迈开腿,去基层、去一线、去现场作深度采访,据此写成 / 制成新闻作品,这应该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出于搏眼球、赚点击的考虑,不经审慎核实,便将虚假新闻当成真实新闻进行转载、转发,这就不仅会误导公众,而且会自毁本媒体形象,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2016 年 “津巴布韦总统因奥运会没能得奖牌下令逮捕代表团”的假新闻,可谓子虚乌有。它最初由尼日利亚一家网站刊登,后被台湾 “中央社”翻译成中文,被国内凤凰网、网易等网站转载。而国内一些主流媒体也纷纷中招。连起码的甄别、核实的工作都不愿意做,据此进行不负责任的传播,这样的文风不可能不受到公众诟病。这属于毛泽东当年所列的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第三,基于主观,加以妄断
      网上的信息和观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有品质好、价值高者,也包含虚假和谬误者。须放出眼光、精心挑选、择善而从。倡导和坚持优良文风,须科学、理性地对待网上的信息和观点。根据网上信息发表评论时,首先要确保评论所依据的网上信息是确凿的; 在对网上观点进行评议时,要对此进行认真辨析。进行的评论,是基于对象客观实际的负责任的评论,而不是纯粹基于主观的妄断。不仅撰写新闻评论是如此,在新闻报道中进行的评论也是如此。不可被网上不实信息和错误观点牵着鼻子走,不可使评论背离事实真相和真理内核。优良文风要求我们: 评论必须严谨、负责、慎重,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而不能信口开河。
      第四,发泄情绪,任性而为
      毋庸讳言,人们 (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 在网络空间中对情绪的控制相对于现实环境有所放松。一部分网民在网上发帖时,受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某些因素的触发,冲冠一怒式地发泄情绪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某些人事、某些问题尚未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和真相原貌时,就已经让情绪奔流而出,在发飙中尽显戾气,出口伤人、毫无顾忌。如果是自媒体使用者个体、键盘侠个人之所为,已属不当;
如果这构成媒体机构的行为或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则更是不当 ( 这对于相关客体已不是程度较轻的误伤,而是构成了很大程度的实际伤害了) ,无疑应将之归入恶劣文风之列。
      第五,网络语言,胡乱使用
      网络语言中的相当一部分语汇、句式和修辞方式,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相当鲜活生动,凝聚着公众的智慧。网络,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可以由此获得源源不断的语言养料之所。但在网络语言中,精华和糟粕共存。有不少网络语言,在表述意思方面不够准确,在表达情感方面不够恰当,在表露情趣方面不够雅致。也有一部分网络语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吻合,包含了相当多的消极因素,包含了较多的糟粕成分。网络语言中不属于糟粕的部分,有些重于调侃和戏谑,或语意比较晦涩,倘若将它们用于小范围的人际交往,也并不理想,如在新闻媒体上使用,则应非常谨慎。有些网络语言暗含了不好的意思,新闻媒体应对此加以把关,不能让它们传播、泛滥。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 “撕逼”“装逼” “逼格” “傻逼” “屌丝” “草泥马”等语汇,不利于优化社会语言环境,不应该出现在新闻作品中和新闻媒体上。但在实际生活中,网络语言被一些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不加选择地胡乱使用。新闻文风中的这样一个问题,应当引起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六,标题党盛,耸人听闻
      在传统媒体时代,也有靠哗众取宠夺人耳目的标题党; 而在新媒体语境中,标题党更为盛行且走得更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与自媒体关系密切的标题党,大致有如下共同特点: (1) 搜异猎奇。什么古怪,标题就关注什么、传播什么、突出什么,并对此进行刻意渲染、放大。(2) 乖张离奇。从正常的事件和现象中经过肆意曲解提取出反情理、反常识、反规则的内容并加以广泛传播。(3) 凭空捏造。意在制造卖点,以博人眼球。标题党的盛行,已经成为某些人发展 “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的手段,成为他们争夺流量、点击量并进而获得 “注意力”资源以最终获取经济利益的惯用伎俩。今天的标题党这样的不良乃至恶劣的文风,往往是由背后的经济利益驱动的。
      第七,夸大其词,以偏概全
      在新媒体语境中,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这类语言现象较为普遍。动不动就是 “史上最……”“最美……”等等。下断语 “史上最……”前,就整个历史情况作过调查、做过梳理没有? 作此判断,有何依据? 用 “最美……”句式时,也显得非常随意,可以说是毫不负责。这类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语言如果只是自娱自乐,或只是在朋友圈中小范围传播,似乎不必太过苛责; 但问题是常在平台型新闻媒体上、在较大范围内传播,这就不能不予以应有注意了。
      在一些平台型媒体上,把一个网民模糊地表述成网民 ( 似乎是网民整体) ,把一位专家的意见处理得给人以专家群体性意见的错觉,这类现象并不鲜见。在该用特称判断时用了全称判断,如果不是故意为之,那是需认真修改文稿以提高表意准确性的问题; 如果是经常性地故意而为,那就属于不良文风范畴了。
      第八,浮夸自大,甘于自欺
      近年来,国人中出现了一种有一定普遍性的浮夸自大心态; 与此相对应,人际交往中甚至新闻媒体上出现了浮夸自大的文风。
      人民网就此类不良文风发表了系列评论 《文章不会写了吗?》《中国人不自信了吗?》《文风是小事吗?》,“三评浮夸自大文风”,抨击媒体的这种浮夸自大、华而不实的新 “八股”文风。
      《文章不会写了吗?》一文评论说: 最近在网上, “美国害怕了” “日本吓傻了” “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 “爆款”文章,其内容却了无新意,水平令人堪忧。比如,有的一味夸大、以偏概全,高喊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 “世界第一”! 无人表示不服》;有的任意拔高、贻人口实,鼓吹 《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一厢情愿、照单全收,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这些 “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的后果,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此文对过于高调的 “雄文”式不良文风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拔高自我、蓄意自夸,其内在本质是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外在表现则是虚张声势、铺张扬厉,满足于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结果是误导公众、危害社会。总之,在文风方面走的并不是正道。
      《文风是小事吗?》一文,旨在论述文风问题绝非小事。“文风不是小事,因为文风还连着党风民风。语言漂浮、文风浮夸,素来是为文者的大忌。从纸上谈兵的赵括到刚愎自用的马谡,历史里从不乏夸夸其谈而引致败局的案例。有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听国民党官员和共产党人讲话的差别: 前者官声官气、空洞苍白,后者为民立言、充满希望,让人感慨 ‘一看语言文字,就知道谁战胜谁了’。一些自媒体散布 ‘哭晕体’‘跪求体’文章,必然会助长骄娇之气,激增民粹情绪,导致民众看不清事实真相,看不到真实差距,平添浮躁傲慢风气。浮躁和浮夸,于文于人、于国于民都可说是 ‘瘟疫’,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社会上确实存在着这种莫名其妙的自大情绪; 而文风不良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则渲染和放大了这种盲目情绪。文章对此类文风招致的后果的分析,可谓相当透辟。
      正如 《中国人不自信了吗?》一文所指出的那样: “文风折射社会心态、描摹价值取向。浮夸自大的文风,在很大程度上会让部分国民心态 ‘扭曲’、把主流价值 ‘带偏’。类似 ‘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文章被强加于中国身上的表达不在少数,其中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盲目乐观的情绪和倾向值得反思。” 此文从文风与社会心态之间关系的角度立论,颇能催人警醒。
      反对 “党八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风建设的艰辛历程。各个时代的新闻不良文风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有识之士发出过 “再反一次党八股”的声音。近期则是 “跪求体”“哭晕体” “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消解媒体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以上讨论了不良文风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表现。需要明确的是,不管在任何时代,抵制党八股都是改文风、推动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必须指出: 文风和官场话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官场的不良话风在一些重要场合和重要方面严重影响了新闻文风,新闻文风则在一定程度上紧随了官场话风。不良的官场话风对媒体的不良文风有着侵蚀作用; 而媒体的不良文风则为官场的不良话风起到了宣扬和使之扩大负面影响的副作用。官场话风中 “正确的废话” “漂亮的空话” “严谨的套话” “违心的假话”等类话语甚至被直接植入新闻不良文风之中,后者其实是前者顺乎逻辑的发展。就此而论,抵制新闻不良文风应与抵制官场不良话风双措并举,甚至应该是以抵制官场不良话风为抓手从深层次推进新闻文风的改进和转变。



提倡 “短”“实”“新”的优良文风

      改进文风,是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对此不可等闲视之。改进新闻文风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理性自觉,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是明了具体目标,作出切实努力。通过双管齐下,争取使新闻文风有比较大的改观。


( 一)    改文风:    增强理性自觉
      不少新闻舆论工作者对改文风的意义认识不足,存在如下两种误识。误识一: 舆论导向事大,新闻文风事小; 只要舆论导向正确,文风不良不是一个大问题。误识二: 文风只是个人行文和说话的风格,并不会影响大局。这些误识已经成为改文风的思想障碍,造成的结果是: 一些人缺乏改文风的理性自觉,客观上为不良文风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和生存的土壤。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发生导向错误,因为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但如果导向正确而文风不良甚至恶劣,也绝非小事。一则,体现不良甚至恶劣文风的文章和话语传而不远,招人反感、受到抵制。如是,导向正确的舆论又何以能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呢? 受众对于文风不良乃至恶劣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最大惩罚是: 表示不屑、不予理睬、“拂袖而去”。如果是这样,正能量的传播,其效果只能是归于零。再则,在文章和讲话中体现不良乃至恶劣文风的主体,缺乏对传播对象的起码尊重和应有敬畏。他们不仅脱离群众、毫无受众观念,而且以行为和行动表明自己与群众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对于这种状态,应当加以高度警惕。
      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在行文和说话中体现什么样的文风,这当然是个人行为,但又并不只是个人行为。文风总是通过写作者的文章和说话人的说话体现出来的,就此而论,文风应是个人行为。但实际上文风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行文和说话都是用于传播、影响他人的。文一发、口一张,不仅对他人传播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且传播了为文说话的风气。不良乃至恶劣的文风,不仅影响了文本本身的传播效果,而且对社会风气构成了负面影响。正如上文所引习近平的论述所说,不良文风降低党的威信、损害干群关系、影响执政成效。应该在这样一个高度上认识改文风的意义并切实提高改文风的自觉性。进而言之,改进新闻文风的根本动力,应该来自于 “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将人民始终放在至高至尊的位置上,会一动笔、一开口就任由不良乃至恶劣文风贻害人民而不思改进吗? 答案不言自明。不良乃至恶劣文风会出现在 “勿忘人民”的穆青的新闻作品中吗? 答曰: 绝无可能! 因此,改进不良新闻文风,应该从确立 “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从“勿忘人民”的自我要求做起。

( 二)    改文风:    明确具体目标
      习近平对文风提出了 “短”“实”“新”的要求。这同样也应该是对新闻文风的要求。“‘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 ‘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一论述为改进新闻文风指明了方向并进行了具体指导。


      1.    新闻文风:  力求 “短”
      习近平同志说: “删繁就简三秋树,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 这就是 “短”字所具有的精髓。“简”是坚持 “删繁”的结果。删繁,就是要把不言自明、可有可无的文字删去,不仅不因删除文字而伤意,而且还要使主旨、要点因删繁而脱颖而出,从而使新闻作品进入字约意丰的境界。因此,删繁就简并不是不由分说压缩文字那么简单。“短”,要力求要言不烦、简短精炼,避免意贫文长、叠床架屋。
      既要删繁就简,那就没有套话存在的空间。这无异于给习惯于使用层层叠叠程序化语言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驾轻就熟的套话不能说,拖泥带水的赘语不能说,绕了弯子的曲言不能说,孤芳自赏的话语不能说。这些,对于某些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就意味着必须在文风方面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因此删繁就简,既需主体付出艰苦的精神劳动,也需主体痛下决心改进文风并付诸实施。删繁就简,是优良文风的要求,当然这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短”,并非仅指字少幅短,应该还指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在有限的空间中做到价值含量最大化,力求传播效果最优化。因此,须提炼思想、凝练内容、锤炼文字,让新闻作品具备某种内在张力,不仅报道真实的事实、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给人以深深的思想启迪。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量级迅速提升,信息的流动大大加快,且人们往往在移动状态中阅读新闻作品和接受新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传播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是一个颇具难度的现实问题。生产和传播精短而意丰的新闻作品,当是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2.    新闻文风:  崇尚 “实”
      新闻报道要 “实”,其实是要求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避免大而无当的正确的废话,做到符合实际。如习近平所说: “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 这样的 “实”,不可能在 “万能官腔”中得到体现,也不可能在与人民群众存在隔膜的状态中得以实现。
      那么,如何做到文风求 “实”呢? 笔者的回答是:
      其一,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提供实在的内容。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都是言之有物的。言之有物的内容来自于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所作的扎实而有深度的调查采访,来自于对民声的仔细倾听和热情关注,来自于对民众疾苦的感同身受,以及对民生问题的凝神思考。这样,既有通过调查采访得来的丰富素材,又有对素材背后问题的思忖,还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驱使,如此写成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绝不可能是空洞无物的泛泛叙述和空疏议论。刊播于 2013 年 8 月 5 日宁乡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的电视专题作品 《把粮食存到 “银行”》,报道在宁乡县成立了湖南省首家粮食银行———卫红粮食银行,农民把粮食存到具有特殊意义的 “银行”,和把钱款存到货币银行一样方便; 不仅如此,还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粮食霉变、生虫、贬值、交易等等难题。这则新闻中有众多农民关心的实实在在的内容 ( 而不是流于官腔官调和空洞笼统的说教) ,从中体现出求 “实”的新闻文风。因为内容紧扣农民群众的关注点和历来的痛点,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了第 24 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一等奖。
      其二,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反映真实的情况。
      所作的报道是据实报道和如实报道,所作的评论及评论中的判断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基于虚假的情况进行报道和加以评论 ( 基础就是虚假的) ,也不是基于真实的情况作违背事实的报道和评论,从这一方面杜绝不良乃至恶劣的文风。
      其三,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敢讲实话和真话。
      讲实话和真话与讲言不由衷的话、讲虚情假意的话迥异。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要反映实情,需要讲真话和实话; 要针砭时弊,需要讲真话和实话; 即使会得罪广告大户,也要讲实话和真话; 守望社会公平正义,还是需要讲实话和真话。在讲实话和真话的问题上,可谓知易行难。不仅需有识,而且须有胆,不是靠打哈哈、忽悠人、回避矛盾、绕道而行就能应付裕如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穆青为了说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样的实话和真话,是做好了坐牢的准备的。穆青之所以能这样做,只能用他始终 “勿忘人民”来加以解释。


      3.新闻文风:  推尊 “新”
      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总是相对有限的。在互联网时代,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有限与互联网世界信息的海量构成的结构性矛盾凸显。而受众总是更愿意向新鲜的事物投去注意的一瞥。这客观上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能够做到标新立异、刻意创新,从题材内容到切入视角,再到文本架构,直到叙事方式乃至语言方式,都能给受众以新颖感,从而让他们获得新鲜的阅读、观看和收听体验。
      如上所述,“新”不是某一方面的要求,而往往涉及题材、内容、角度、结构、文体、叙事、语言等诸多方面。如果能在不止一个方面让人感到新风扑面,那是最为理想的; 不得已而求其次,至少应在某一方面给人以新鲜之感。例如,传递新鲜的观点,新闻报道内容深刻、新意迭出; 又如,语言风格酣畅淋漓,针砭时弊,一语中的。如果能使受众在接受内容时有醍醐灌顶之感,那么,受众就会乐于接受新闻报道传播的思想,并主动进行二次传播。获第 25 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 《寒酸的县委办 不寒酸的民生》,标题就给人以新鲜之感。作品侧重展现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的寒酸和其所办成的民生大事的不寒酸,角度新颖、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报道者在总结经验时归结为三点: 对比出新闻,质朴打动人; 细节出新闻,真实温暖人; 情感出新闻,真挚激励人。强大的、直抵心灵的力量才能造就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这是相当多的新闻作品所不具备的。从这里可以见出报道者在新闻文风上对 “新”的推尊和追求。
      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湖南红网推出新媒体 《H5 | 改革开放 40 年•长沙有多 “长”》,以手绘长卷+动画 + 视频 + 拼图的融媒体表达形式,新颖灵动地展示了长沙之长: 历史之 “长”、城市之“长”、经济之 “长”、交通之 “长”、速度之 “长”、活力之 “长”、智能之 “长”、创新之 “长”、信息之 “长”、艺术之 “长”、幸福之 “长”,全面呈现 40 年改革开放之路、长沙崛起之道。画面惊艳,文字灵动,风格大气,蕴深刻时代意义于趣味游戏互动中,以媒体融合的创新表达,奔涌时代力量,展露改革锋芒。经历了 40 年的改革开放,长沙在诸多方面的 “长”得到了充分的、集中的展现。而所有这一切,老百姓是感同身受的。该作在创意策划、主题提炼、角度选取、叙事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显得很新,不是草草而成之作,也不是因循守旧之果。它引起广大受众的强烈共鸣完全在情理之中。
      新闻报道要 “短”、要 “实”、要 “新”。新闻舆论工作者应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改变新闻文风,为创作出优秀的、令人民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使自己的舆论引导能力有较大提升,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贡献力量。“《光明日报》文章指出,作品的好坏需要读者来评判,文风的好坏当然也需要读者来判断。这提醒我们,写报道也好,写论文、公文也好,都要多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少一点凭空高蹈、虚头巴脑、故作高深,多一些贴地思维,多说民话少说官话,让老百姓从文风的改进中看到作风的改进,看到改革的成效。” 这就是说: 文风改革、改进的成效,最终要由受众来裁定; 而不应该只是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估。这是主体应有的一种意识。“改文风”,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这是应有的另一种意识。

(责任编辑:林春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6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目前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等。



本刊声明

本刊对所有来稿概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亦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收费组稿。本刊严禁编辑私收作者任何费用或贵重礼物。如作者由于上当受骗而遭受损失,与本刊无关。


严禁一稿多投,如由于作者原因造成一稿两刊或多刊的,作者须承担全部责任和损失,本刊保留追究作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网络投稿时为防止误入假冒本刊网站,建议先登录福建师范大学官网(www.fjnu.edu.cn)在“科学研究”栏下找到本刊网页,再根据提示进行在线投稿。


本刊编辑部联系电话:0591-22867859。




往期推荐阅读


  2020年第5期目录

  刘同舫《恩格斯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伟大贡献》

  王南湜《“自然辩证法”的再理解》

  郑佳宁《电子商务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研究》

  2020年第4期目录

 傅慧芳,苏贵斌《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及实现机制》

  张军《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国家中心关系型”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2020年第3期目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生态文明建设”笔谈

◆ 

2020年第2期目录

◆ 

吴海琳 王敬贤《网络公共空间分化及其发展新趋向

 2020年第1期目录



- since 1956 -

欢迎转载传播


点击左下方“阅读全文”  可下载本期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