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本刊对所有来稿概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亦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收费组稿。本刊严禁编辑私收作者任何费用或贵重礼物。如作者由于上当受骗而遭受损失,与本刊无关。
7月30日 上午 8:00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教育新观察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演变、取向与趋势——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苏启敏,陶燕琴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基于9省份大学生公共安全素养调查的分析刘济良,赵文慧长按阅读电子期刊简介
6月5日 下午 3:48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2024年第2期总第245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化自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核杨林香,郑梅萍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共同富裕的探索研究李朝阳,姚恒伟科技哲学研究人类概念存在的危机:增强技术对范畴观的挑战及共情应对崔中良神经科学哲学视域下的情绪自然类研究尤洋,张贞数字经济研究人工智能发展与劳动力就业如何兼顾?——兼谈典型发达国家经验启示张元钊数字化如何助推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基于安踏集团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李碧珍性别·婚姻·家庭研究“乌托邦”还是“异托邦”?——“cos委托”模式下青年亲密关系研究周子星双系代际联盟:中国城市彩礼嫁妆协商背后的新型性别代际关系动态林泽宇,计迎春中国式断亲:当代亲属关系的演变与生活模式重构于志强新媒体研究把关与操纵:中国主流媒体与商业社交媒体推荐算法价值的比较研究陈积银,胡睿心数字亲密:虚拟偶像崇拜中的亲密关系研究付森会文学研究明代诗学第二次复古兴起的创新性扩散许在元
3月29日 上午 9:00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林中国共产党两次“赶考”之路的内涵诠释及价值赓续何锡辉东南海岛解放进程中的环境挑战、支前难题与中共应对(1949—1950)汪炜伟新质生产力研究生产力历史演进中的新质生产力地位与功能
1月31日 上午 8:25
其他

2023年分类总目次

吴武林,何诚颖(5·19)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董丽,赵放(5·3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结构与形成逻辑——基于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观察黄静晗,郑庆昌
1月7日 上午 9:03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2023年第6期总第243期【党史党建研究】国家记忆、文化合成和传统发明——红色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意义朱新屋数字党建:数字化时代党建工作新方式颜隆忠,李黄骏【政治学研究】身份为据、权力掌控、秩序取向——中国传统均平思想的底层逻辑刘学斌阶级构造、身体形塑与生命生成——后人类时代的赛博格无产阶级研究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本刊对所有来稿概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亦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收费组稿。本刊严禁编辑私收作者任何费用或贵重礼物。如作者由于上当受骗而遭受损失,与本刊无关。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莉纪检监察硏究地方性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实践的现状与展望田振洪新媒体硏究作为“电子档案”的微信公众号:新媒体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联结性实践——基于大营街社区的个案分析孙信茹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禹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问题缘起、实践经验与发展方向邱海锋【经济学研究】绿色投资者能抑制企业漂绿行为吗?陈玲芳经济增长率跌宕下的中国民生发展——基于MS-VAR的实证研究肖维泽,纪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2023年第2期总第239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潘玉腾,金程远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内涵与现实向度白茂峰,傅慧芳超越西方现代化何以可能:资本“空间修复”的双重限度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共产党宣言》空间化视角的分析袁
2023年4月1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2023年第1期/总第238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渊源考释与话语创新李永杰,陈世宇马克思对现代化进程的解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刘伟兵【生态文明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基于福建孕育地和实践地探索李宝银,叶
2023年2月2日
其他

2022年分类总目次

昊(6·107)加速的经验:倍速观看中的感知结构与意义生产付森会,裴雨莉(6·119)社交媒体时代学术信息转发与微传播力提升——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林春香,李雨霞(6·132)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吴 晔,黎樟浩,塔 娜 | 作为“催化剂”的社交媒体——灾难事件中心理距离对焦虑感知的预测作用

Sontag)的追问变得更具现实意义:这些“超饱和”的信息会让“我们变得麻木不仁”吗?抑或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公众更多地接触媒体信息,可能引发更多的负面心理影响,如焦虑、抑郁?
2022年6月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何 苑,张洪忠,苏世兰 | 基于算法推动的文化传播“破圈”机制研究——以B站“法国音乐剧”的传播为例

“破圈”传播(或“出圈”传播)的概念原本出自饭圈文化。2019年,B站与新华网联手举办跨年晚会并大获成功。此后,“破圈”的概念随即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热点现象。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本刊对所有来稿概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亦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收费组稿。本刊严禁编辑私收作者任何费用或贵重礼物。如作者由于上当受骗而遭受损失,与本刊无关。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黄典林,李杭洋 | 感觉结构与传播唯物主义:雷蒙德·威廉斯的传播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感觉结构与传播唯物主义:雷蒙德·威廉斯的传播观及其方法论意义黄典林,李杭洋刊于2022年第2期黄典林,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基础理论、传播思想史、传媒文化研究、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摘要:雷蒙德·威廉斯的感觉结构是其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中最具原创性的概念,他把握了文化实践中结构和行动、社会与个体、经济与文化的张力,从而与其传播观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威廉斯的唯物主义传播观在强调人类传播实践的物质性的同时,也凸显出传播在形成新的感觉结构以及勾联个人与社会从而形成有机共同体文化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传播研究而言,要真正把握特定文化实践的感觉结构,必须打破文本主导的和实践主导的两种方法范式的分离状态,把结构分析和主观体验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走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的传播研究范式。关键词:感觉结构;传播;传播唯物主义;文化唯物主义;雷蒙德·威廉斯正文约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周 逵 | 虚拟空间生产和数字地域可供性:从电子游戏到元宇宙

而《我的世界》(Minecraft)地图面积是地球的7000倍,大约为3.6兆平方米,月活跃人数超过达1.2亿,购买量已经突破2亿人次,丹麦地理数据机构甚至在《我的世界》中使用了40亿个方块建造了1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董晨宇,丁依然,王乐宾 | 一起“开黑”:游戏社交中的关系破冰、情感仪式与媒介转移

一起“开黑”:游戏社交中的关系破冰、情感仪式与媒介转移董晨宇,丁依然,王乐宾刊于2022年第2期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平台社会、中介化人际传播、数码人类学。丁依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平台社会、数字劳动。王乐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介化人际关系。摘要:电子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过,对于游戏共玩如何增加社会资本的研究以量化方法为主,且往往难以跳出游戏本身的边界。通过对17位《王者荣耀》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游戏世界的确可以通过视觉化身和听觉亲密增加人际交流、促进彼此了解。游戏共玩对于桥接型社会资本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关系破冰,对于结合型社会资本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为远距离亲密关系创建情感仪式。换言之,游戏在游戏社交和整个社交网络之中皆不必然处于核心地位,其价值的最终实现往往仍需辅之以“媒介转移”,这一发现补充了既往量化研究的局限,体现出一种去媒体中心化的媒体研究取向。关键词:《王者荣耀》;游戏社交;结合型社会资本;桥接型社会资本;复媒体正文约
2022年4月2日
其他

阳 平,蔡志强 | 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思想的内涵、成就与创新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领导人民监督权力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百年来,党结合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对权力监督的有效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水舟论:中国古代政治权力博弈下的民心传播隐喻

本刊对所有来稿概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亦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收费组稿。本刊严禁编辑私收作者任何费用或贵重礼物。如作者由于上当受骗而遭受损失,与本刊无关。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慧【网络社会研究】品牌消费、身份建构与符号秩序——基于微商群的网络民族志考察董扣艳移动互联时代网络评价的景观化——基于对网络评价平台“大众点评”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刘铁芳 | 儿童教育的整体性及其实现

儿童教育的整体性及其实现刘铁芳原文刊于2022年第1期刘铁芳,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比较古典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学校文化促进会会长。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教育哲学、古典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乡村教育文化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国家社科文库1项,省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大学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1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读书》等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4篇,有5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等全文转摘,并有1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转摘。出版10余部学术著作,其中《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一书入选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其中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湖南省社科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摘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孙敏强,吴雪美 | “诗笔”叙事演进及其与赋体文学的互动——兼谈传统叙事诗发展缓滞问题

“诗笔”叙事作为一种颇具生命力的书写笔法,在早期叙事诗文本中得不到发展,形成于战国末期的赋体文学成为其演进的新机遇。以下从两汉诗歌发展、赋与《诗》之关系、赋体特性及赋的诗化等角度进行说明。
2022年2月15日
其他

欧 健 |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制度基础、制约因素与实现机制

国际比较显示,中国在消除贫困、走向共同富裕方面,的确比绝大多数国家都快很多。缘何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有实现共同富裕的优良制度基础。(一)中国有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根本领导制度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曾一果,罗敏 | 乡村乌托邦的媒介化展演——B站“野居”青年新乡村生活的短视频实践

乡村乌托邦的媒介化展演B站“野居”青年新乡村生活的短视频实践曾一果,罗敏原文刊于2022年第1期曾一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城市传播。罗敏,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媒介文化、新闻传播史。摘
2022年2月13日
其他

章忠民,孟恩恩 | 从整体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在现实空间中的彰显与发挥,不仅体现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还表现在其于现实发展的地域中呈现出高度的兼容性,从对本土的积极作为上升扩展至对世界的深刻影响。
2022年1月28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早期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传播与接受为例肖瑞宁生态文明研究知识、智慧、生态智慧与禅的智慧卢
2022年1月25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分类总目次

亮(1•1)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辩证批判杜利娜,刘同舫(1•8)守正与拓新: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贡献刘占虎(1•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冯颜利,刘庆芳
2021年12月30日
其他

林震,孟芮萱 |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林长制的制度逻辑与治理逻辑

为使林长制工作能够落地见效,各地在试点过程中,主要参考河长制的做法,并结合林草行业的特点,建立了林长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部门协作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配套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包炜杰 | 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

2021年第6期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包炜杰包炜杰,法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近年来,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主持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2020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1项,合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阶段肩负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特殊使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创新功能应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赶超战略1.0版”升级至新发展阶段的“赶超战略2.0版”,重点解决“僵尸企业”、路径依赖、经营管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影响国有企业“创新力”的关键问题。其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是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关键词: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创新驱动;赶超战略;新型举国体制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
2021年12月28日
其他

陈永森 | 关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五个问题

吴海琳,程茹《走向“复合型社会”赋能的智慧社区建设——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的“十三社区”案例分析》▸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陈学明 | 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若干思考

2021年第6期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若干思考陈学明陈学明,男,上海崇明岛人,1947年3月生。主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外国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双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2021年12月14日
其他

张云飞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的异同

Jänicke)所说,他当初提出该概念时就受到了中国“四个现代化”战略表述的启发。在他看来,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差异并不构成相互借鉴的根本障碍。生态现代化的重要代表人物、荷兰学者阿瑟·摩尔(Arthur
2021年12月12日
其他

郇庆治 |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Politics、《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和《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等7部,并在Capitalism
2021年12月11日
其他

王丽洁,汪进元 | 单身女性卵子冻存与利用的分段控制及其法律边界

王丽洁,东南大学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宪法与行政法学、科技宪法、科技法学。汪进元,东南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宪法解释学、基本人权。摘要:为缓解生育率下降、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国家积极实施“三孩”政策、发展辅助生殖技术,以促进、优化生育。但是,现行卵子冻存禁止制度采取了“整体性”控制手段,使女性高龄孕育、通过合法捐卵生育从“可能”到“不能”。现有制度混淆了卵子“冻存”与“利用”分涉两个不同阶段,卵子冻存只是为了“备用”,而非必然产生“利用”,忽视了若无对卵子进行利用就不会造成伤害,而没有伤害就不应该禁止。通过采取卵子冻存与利用的分段控制,放活“冻存”,限制“利用”。在冻存阶段,推行卵子冻存备用制度,实现精卵冻存的平等保护,满足主体生育期待的同时促使卵子正当利用成为可能。在利用阶段,通过区分卵子不同利用目的,分别设定控制范围和手段,确保卵子利用的合法性;并通过告知—同意规则的设置,保证利用程序的正当性,尊重卵子利用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而实现具体利用情境中不同法益的有效保护。关键词:单身女性;卵子冻存与利用;分段控制;法律边界正文
2021年12月5日
其他

冷传莉,曾清河 | 人格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检视与司法展开

2021年第6期可以听的学术论文人格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检视与司法展开冷传莉,曾清河冷传莉,法学博士,贵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基础理论、人格权法,侵权法。入选2018年-2022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高水平专业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多项课题,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级首届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等。曾清河,贵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民法基础理论,人格权法。摘要:为了缓解人格权与公共利益或私权益之间的权利冲突,《民法典》新设了人格权合理使用制度,其内涵是在权利冲突的实证场景中为维护位阶更高的公共利益或私权益,毋须权利人同意而依据比例原则对其人格权权利客体的使用。该制度由总则编的抽象性规范与人格权编的具体性规范共同构成,但存在体系性差、合理使用的权利对象不清、为维护私权益而合理使用人格权的立法不足、具有营利目的之合理使用的性质与法效果尚不明确等问题。鉴此,在司法适用中,宜将可以合理使用的人格权界定为积极性人格权,还须立足于判例共识和实证场景建立人格权保护、债权保全、排除物权妨害、知情权及合同解除权行使等为维护私权益的合理使用类型。具有营利目的之合理使用只要不足以使一般公众误信合理使用人与被合理使用人之间具有代言关系,则其不会影响合理使用的成立,合理使用人毋须承担民事责任。关键词:人格权;合理使用;规范检视;营利目的;司法适用正文
2021年12月4日
其他

胡翼青,张婧妍 | 作为媒介的城市:城市传播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基于物质性的视角

2021年第6期可以听的学术论文作为媒介的城市:城市传播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基于物质性的视角胡翼青,张婧妍胡翼青,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著有《美国传播思想史》《美国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专著,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张婧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与传播思想史。摘要: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孙玮 ,李梦颖 | 扫码:可编程城市的数字沟通力

2021年第6期可以听的学术论文扫码:可编程城市的数字沟通力孙玮,李梦颖孙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传播、媒介技术哲学、媒介文化研究。李梦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站博士后,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平台、数字文化。摘要:数字沟通力是指依托媒介感知、互联、相遇、结合、转化的特性,以促发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动、共生共长为目标,数字技术增强、创造社会多个层面的交互能力。“可编程城市”这种由代码软件激活的新型城市形态可视为数字沟通力的最新表现。扫码这种媒介实践意味着人凭借数字技术接入多重代码软件系统,由此成为生成城市、驱动城市运作的动力和机制,人也在参与可编程城市的行动中持续性地自我更新。数字沟通力既是打开城市生活创新可能性的钥匙,也是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的关键。只有在充分理解并参与可编程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交互运作的基础上,才能重新获取对这个“不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权利。关键词:扫码;可编程城市;数字沟通力;代码;支付码;交通码;健康码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2020M680049);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流学科项目。正文
2021年11月27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城市传播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基于物质性的视角胡翼青,张婧妍文学研究跨大西洋流散叙事中多元文化身份的建构——以麦凯恩《飞越大西洋》为中心王路晨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李慧明 | 欧美气候新政: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及其限度

2021年第5期可以听的学术论文欧美气候新政: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及其限度李慧明李慧明,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气候治理、全球低碳转型、欧盟的生态现代化与国际气候谈判立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战略。曾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Environmental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方世南,张云婷 | 以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1年第5期以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世南,张云婷方世南,苏州大学首批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马克思环境思想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弱者权益保护思想》《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研究》《美丽中国生态梦——一个学者的生态情怀》《时代与文明》《小康社会的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力》等专著,发表论文49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100多篇。被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2019年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知名度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摘要: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公共卫生危机交织叠加,凸显了以
2021年10月21日
其他

薛海平,高翔|家长教养方式影响孩子课外补习吗?

2021年第5期家长教养方式影响孩子课外补习吗?薛海平,高翔薛海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经济学学会和中国教育财政专业委员会理事。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其他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奖二等奖1项。入选北京市第七届优秀青年、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北京市青年学者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高翔,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经济与管理。摘要:使用中国教育追踪(CEPS)数据,探讨家长教养方式对子女参与课外补习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子女参与课外补习的可能性存在差异;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子女参与学术类补习和兴趣类补习的可能性也存在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了专制型教养方式、宽容型教养方式对课外补习的影响;家长教养方式对学术类补习和兴趣类补习的影响在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之间存在异质性。建议家庭、学校、政府三方关注专制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孩子。关键词:教养方式;课外补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育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家庭资本、影子教育与社会再生产”(71774112)。正文▼约10500字一、引言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家庭为了促进孩子成功也做出了相应的养育战略调整:一批“虎妈”“虎爸”开始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耶鲁大学法学院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在她的畅销书《虎妈战歌》描述了自己对两个女儿学习和生活的干预,既参与了她们的学校教育活动,又积极帮助她们寻求课外补习,为其获得学校教育的成功赋能。有研究者认为蔡美儿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专制型和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典范。蔡美儿是现有教育竞争愈发激烈下众多家长的缩影,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家长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和专制型教养方式,既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活动,也踊跃带领孩子参加课外补习,希望增强孩子的教育竞争力维持自身的阶层优势。当前,课外补习风靡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但不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孩子参与课外补习规模和支出存在明显分化,这种分化折射出不同阶层家庭家长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的差异。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认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并提出应“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依法规范教学培训秩序”。在此背景下探讨家长教养方式对孩子课外补习影响十分必要。有许多学者研究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参与课外补习的影响,但很少有学者探讨家长教养方式对孩子参与课外补习的影响。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长教养方式与孩子参与课外补习的关系有助于从家庭教育的视角理解当前课外补习热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为当前我国治理基础教育阶段课外补习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二、文献综述(一)家长教养方式的界定与分类家长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化和抚育孩子时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对待子女的态度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一切言行举止。发展心理学家鲍姆林德较早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三种理想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宽容型。迈克比和马丁(1983)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李帮喜,邓永波 | 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企改革:开启提速增效与重点突破新征程

2021年第5期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企改革:开启提速增效与重点突破新征程李帮喜,邓永波李帮喜,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理事、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政治经济学季刊》执行主编,《清华•政治经济学研究丛书》联合主编。研究领域为数理政治经济学,线型经济理论。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Monthly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戴宇辰 | 传播研究的“物质性”取径:对若干核心议题的澄清

system),媒介的物质性体现在该技术系统运作过程中所依赖的一系列物质资源、资本力量、控制技术、人类劳动等等。最后是对维护这些技术设施的劳动的考察,尤以在数字时代兴起的“数字劳动”(digital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白红义 | 以“人-物”关系为中心:新闻研究的物质敏感性

journalism),它们代表着新闻业对技术的不同依赖程度,从基本不体现技术要素的状态进入到当下的数字技术已成为基础设施的阶段。此后,刘易斯等人进一步提出了人-机传播(human-machine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2021年第5期/总第230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以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世南,张云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象征形式的逻辑内涵及其价值化过程赖怡芳,张国启多元矛盾与法国唯物辩证法
2021年9月25日
其他

刘少杰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与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与学科建设本文发表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1年第1期,已被《新华文摘》2021年第14期全文转载作者简介: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教授,《社会学评论》主编,安徽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网络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受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表彰。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3项,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人民大学大华杰出教学贡献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等。正文▼
2021年9月7日
其他

郭为桂,胡俊祺 | “党领导一切”:观念和体制的变迁——基于《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的文本考察

2021年第4期“党领导一切”:观念和体制的变迁——基于《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的文本考察郭为桂,胡俊祺郭为桂
2021年8月21日
其他

郇庆治,陈艺文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生态扶贫进路

而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这一更高位阶战略或更宽阔视域来看,我国的生态扶贫政策及其实施还提出或彰显了如下三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2021年8月13日
其他

董扣艳 | 性别冲突与父权制意识形态批判——微博“热搜”话题的批评话语分析

对于微博“热搜”话题榜上被围观的女性而言,“看”与“被看”的关系实际上蕴含着男性统治的社会性别秩序。在男性“凝视”之下,男性是“看”的主体,而女性则沦为“被看”的客体。
202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