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雅舒过度呵护引发家庭争吵?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教你正确教育方式

2017-05-27 springflower168 家庭亲子教育资源集锦
我们致力于以下内容:

和英语专业妈妈一起从头开始学习语音语调、儿童英文绘本解析和拓展、最简单易学的英语儿歌、最易操演的亲子英语游戏、最日常贴切的亲子英语口语;关注儿童心理英语启蒙、绘本阅读父母成长家庭教育婚姻经营公众号上(springflower168)回复“免费资源”,可以查看海量亲子教育资源汇总,干货满满。欢迎关注!

越妈说

今天这篇文章又提到了《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的教育观念,她的教育方式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但是本文的重点在于文末的前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 的TED演讲内容,她用激情生动幽默的语言告诉你正确的教育方式。


《超人妈妈》又上热搜了,在最新的一期节目里,入学第一天,初尝独立的马雅舒女儿米雅状况不断,被“上学”问题难倒。不会上厕所的米娅面临着如果在两周内学不会就被劝退的情况,而初尝独立和小朋友的相处也没有完全适应,哭闹不止。


同样在家“受煎熬”的还有妈妈马雅舒,不仅忍不住泪奔,而且担忧不已的她竟萌生去学校当老师的想法....

 


马雅舒和外国老公教育方式完全不同:马雅舒是相对”极端“ 的传统东方思想:容易妥协和心软,希望孩子慢慢成长,而外籍老公认为该放手时放手,没有爸妈的保护、也可以在幼稚园和孩子们独立相处。为此,两人争吵,马雅舒甚至崩溃大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1318cbq2iu&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而不同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马雅舒教育方式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争议,有人反对又有人觉得当妈的心可以理解。


先来看看为什么惹起这么多争论?


马雅舒自从当妈之后就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孩子在哪在干什么,必须在自己的视线里。

她在节目中最常说的话就是“爱登小心”、“米娅小心”!

 


孩子在菜市场摸了一下鱼;她的表情就像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小心!”

 


雅舒甚至还担心孩子被家具伤到,于是把客厅里所有的家具都拉走了,一家人铺一张野营时用的布当餐桌。丈夫偷偷把家具重新拉了回来,结果她下了通牒:有家具没你,有你没家具。

 


马雅舒对自己的评价是:“在孩子眼中,我应该是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

确实是的。

孩子想吃面包,开始打滚:我要吃!

她就妥协了,买!



她知道女儿以自我为中心,却狠不下心来管教。



看到这种情形,马雅舒觉得该“立规矩”了:如果今天不教,以后让别人来打你,来教你,不是更惨吗?

于是她让女儿罚站,直到道歉为止。

 


可是,事实证明,只要孩子一哭,一抱,她就又双叒叕心软了……直到最后,也没看到米雅道歉。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节目播出之后,马雅舒的教育方式为什么惹起这么多的争议了吗?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妈妈们的心头肉...爸爸妈妈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孩子的爱,孩子刚来到这世界上什么都不懂,只有家长才能保护好孩子。《触龙说赵太后》里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所以,各位宝妈宝爸,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爱护孩子的方式。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前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 的TED演讲《正确的教育方式》。下面有视频和中文演讲稿。

 


下面是完整演讲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50hj15o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演讲文字版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避免过度呵护

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


我从没想过做一个育儿专家,事实上,我本身对育儿也没什么兴趣。只是因为当今有一种育儿方式,会把孩子搞得一团糟,阻碍他们个人特质的培养。而这种育儿方式,正大行其道。


我想说的是,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担心父母没有足够参与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养育过程中,这理所当然。但如果走上另一个极端,也会有很多坏处,比如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父母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引导他们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当我们这样养育孩子,其实是给了孩子一种清单式的童年。


清单式的生活,就是:


我们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期望他们进入好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在好学校好班级中还要取得好成绩。并且不只是成绩,还要拿高分,不只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只是参加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大学喜欢这样的学生。还要参加社区服务,因为要让大学看到你会关心他人。


这些都是期望中的完美,我们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们自己却从没做到过。有这么多要求,做父母的就得和每个老师沟通,和校长、教练、推荐人沟通,如此一来,我们更像是孩子的私人管家、秘书。


然后对孩子,视为珍宝的孩子,我们要花心思来督促、哄骗、暗示、帮忙、唠叨、甚至讨价还价,确保他们不会在顶尖大学申请这件事上搞砸,或者故步自封,或者毁了自己的未来。


那么在清单式童年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首先,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整个下午都没有空闲,因为我们觉得任何事都要充实起来。就好像每一项作业、每个测验、每个活动,都与我们为他们规划好的未来成败攸关。

我们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不让他们有充足睡眠,只需要他们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好。在清单式童年中,我们口头上希望他们开心,但当他们放学回家,我们通常第一时间问的却是作业和成绩。孩子从我们脸上看到的,我们的认可,我们的爱,看到的他们的价值,却是来自成绩单上的 A。和他们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像宠物展上的训狗员一样表扬他们,哄他们跳得再高一点,再远一点,日复一日。

等上了高中,他们不会问,“我该对哪些课程,哪些活动感兴趣呢?”他们只会去问辅导员,“我要怎么做才能进入好大学?”然后,当他们拿到成绩单,如果拿了几个B,甚至是可怕的C,他们会狂躁的给朋友发短信,“有谁考这个分数进了好大学吗?”


我们的孩子,无论高中毕业时结果怎样,都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脆弱,精疲力竭。他们比实际年龄更老成,盼望着大人告诉他们,“你已经做得够多了,小时候这么努力已经足够了。”他们现在却在高分的焦虑 和沮丧中慢慢枯萎,有的孩子会想,这样的人生最后究竟有没有意义?


我们做父母的,当然认为这都有意义。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就像如果他们进不去我们期望的这几所好大学,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们就没有未来。


或者,只是我们认为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或者只是贴在车屁股上的未来。就是这样。


但如果你看看这件事的后果, 如果你有勇气看的话, 你会发现这不只让孩子认为他们的价值来自于成绩和分数,更是在他们正在成长的意识里, 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嘿,孩子,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成。


随着我们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我们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自我能效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远比通过父母赞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自我能效是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行动能产生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父母代表他们做出的行动, 是他们自己的行动能产生结果。


简而言之,如果孩子们要建立自我能效,就需要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规划、决定、 行动、期望、应对、试验、犯错、梦想以及体验。


那是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很努力,都很积极,都不需要对他们的人生有干涉和关心,我们应该退后,任其发展呢?当然不是。


当我们把成绩、分数、荣誉和奖励看做他们童年的奋斗目标,当孩子去追求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这种对于成功的定义太过狭隘。


我们应该更少关注具体哪些名牌大学他们应该申请或进入,而更多关注他们的习惯、心态、技能、身心健康,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在哪儿都成功。 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打造一个能帮助他们为成功奠基的童年上,比如,爱,比如,做家务。


你没听错,我是说的做家务。史上历时最长的人类研究被称作哈弗格兰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专业上的成功,取决于小时候做的杂活,越早开始越好”,这种挽起袖子开干的心态代表着——可能有些不想做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完成它,这个人也可能就是我,我会尽力去改善整件事情。这就是在工作中获得先机的东西。


在清单式童年中,我们不让孩子做家里的杂活,当他们长大进入职场,还在等待一个清单,但这个清单已不复存在。而他们已经缺乏动力和意识,不能挽起袖子去开干,不能望向四周,并心想,我怎样才能帮上同事们的忙?没有能力去思考我怎样才能提前一步预见到老板的要求?


哈弗格兰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人生的幸福,来自于爱,不是对工作的爱,是对人的爱:我们的配偶,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庭。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如何去爱,要爱别人,他们要先学会爱自己。想要他们爱自己,我们就要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所以,请放下对成绩和分数的痴迷吧。


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当我们下班回家,不妨关掉电子设备,把手机放到一边,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我们脸上洋溢的喜悦,就像第一次看到我们初生的孩子。


我们应该说,“你今天过得怎样?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吗?”如果你的孩子回答,“午饭”。那就继续问“今天的午饭哪里比较棒?”我们要让他们知道, 他们本身对我们很重要,而不是成绩。


当然,你可能会想,家务和爱,这听起来很好,但是得了吧。大学看的是好成绩、荣誉和奖项。


的确,那些最有名的学校需要这些,可是,你不需要为了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一定去那些最有名的学校。幸福和成功的人们也会来自于公立学校,来自于没人听过的学院,来自于社区大学,来自于附近的学校甚至被退学。


如果我们眼光放开一些,愿意看一些别的大学,抛开偏见,并且意识到孩子考不上顶尖大学并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不在严格的清单约束下长大,等他们进入大学,不管什么大学,都是他们自主决定的,是他们自身渴望的,想要在那里有一番作为。


我也有两个孩子,Sawyer和Avery,他们都十来岁。必须坦白的是,一度,我对待Sawyer和Avery,就像对待盆栽一样——


我想要小心的把他们修修剪剪,塑造成完美的人,完美到可以把他们送进最受欢迎的大学。但是,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几千个别人家的孩子,我才意识到:我的孩子们不是盆栽, 他们是野花, 未知品种的野花——


我的工作是提供成长的环境,通过家务和爱,让他们变得强大,爱他们,他们才会爱别人,接受爱。


我的工作不是把孩子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而是支持他们做辉煌的自己。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荐读,请点开标题

(亲子资源库,父母加油站)

(扫一扫,免费订阅)

微信公众号:springflower168

个人微信号:springflower22

喜马拉雅听书 电台搜索:家庭亲子教育资源集锦

(海量故事+动画音频下载离线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