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从头部开始,梳头升阳,白发变黑!
古来梳头养生
千过梳发,头不白。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疏的白发中竟然长出了许多黑发来,高兴得顿生灵感,吟道:“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
唐代医家孙思邈善于养生,正因他坚持“发宜常梳”,荣登百余岁寿域。
苏轼官运坎坷,曾三次被贬官,特别是当年被贬到广东惠州边远地区后,由于严重的精神创伤和生活骤变,使他形容憔悴,陡见衰老,未满 60 岁已须发变白、牙根动摇、老态龙钟了。
后来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坚持早晚叩齿三五十下,梳头三四百遍。仅半年多时间,就逐渐从精神压抑和体能衰弱中恢复过来,身健心朗,面色红润,前后判若两人!
许多脑力劳动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大脑疲劳时,便会感到头昏脑涨,思维能力下降,如果在伏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梳理一会儿头发,会使人感到神志爽快,头脑清醒,大脑的疲劳感就会减轻。
为什么养生要从头部开始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
头部是人体的缩影,是全身各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全身经络所有的阳经都上述于头部,中医认为头是“五脏之血,六腑之气,皆上注于头”头一旦出了问题,全身的健康就得不到保证了。
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百汇、四神聪、上星、通天、眉冲、太阳、率谷、印堂、玉枕、风池、哑门,翳明等五十个穴位,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字形的形态规律。
梳头时按摩这些穴位,加强头皮经络系统与全身各器官部位之间的沟通,促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阴阳和谐,具有疏通经脉,运行气血,清心醒目,开窍神凝神,平肝熄风的功效。
《诸病源候论.寄生方》说:“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可见,经常梳理头发具有升发阳气、通畅百脉,祛病强身的作用。
刮头梳头——白发变黑发
头部有四条主要经络,分别为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这四条经络分别对应着大脑、脾肾、肝脏、心脏。此外头部分布了包括经外奇穴、特定穴和反射区等近200个穴位、
这些穴点和穴区完成了头部与周身的脏腑器官的联系;我们在头部进行这四条经络和近200个穴位的疏通,间接调理着全身的人体器官,不但对失眠,头疼有非常好的效果,更关键的是预防脑部疾病:脑中风,脑梗,脑血栓,脑出血等等!俗话说“每天梳头10分钟,预防脑中风”,就是这么个道理!
梳头,刮头
按摩头部,梳头,刮头都可以起到刺激头部的作用。梳头也好,刮头也好,没有一定的顺序,怎么舒服怎么来,没有这么多讲究,只要能刺激到头部穴位就可以了。如果想按摩头部作用更好,就用刮痧板刮头,刺激大效果好。
梳头或刮头时要慢,不要快,要有点力度,不能太轻,太轻就刺激不到头部穴位了。没事就刮,横着刮竖着刮都行,遇到头部疙瘩就多刮刮,但为了防止阳不潜阴,影响睡眠,晚上不要刮。
头是诸阳之汇,刮痧是调气行血,气行则血行,气滞才血瘀,不管是啥毛病都要先刮头补正气,因为头主阳气,阳属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不足刮多了反而是消耗
所以不要奔着病去
刮多了气冲病灶会虚的
应该多刮头补正气
应该多刮头补正气
应该多刮头补正气
正气足邪气除
正气足了才有能力把病排出去
每次刮痧之前一定要先刮头补正气,然后再刮大椎、肩井,不能奔着病去,不然正气不足刮多了会虚的,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足了才有能力把病排出去。
刮完之后最好温敷来补充外热源。坚持每天喝热姜汤吃姜丸补充内热源,忌食一切寒凉食物,最好不吃水果,因为水果都是寒凉的。
刮痧的顺序
每次刮痧之前都应该刮头,然后大椎肩井,因为大椎是七条经络的汇聚点,肩井是三条经络的汇聚点,再刮后背,一直刮到尾骨勾,胳膊的外侧腿的外侧,胳膊的内侧腿的内侧,最后再刮前胸和腹部。
刮痧的手法
刮痧的时候应该沉肩坠肘,靠手指和手腕的力重压慢刮,起板翻腕;不要用力拉,先刮着玩,有劲儿没劲儿、使劲儿不使劲儿没关系,刮痧和写字一样,没有架着胳膊写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