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要慢下来,细嚼慢咽吸收好,脾胃好!
被忽视的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就像『早睡早起』一般是大家熟知的健康基本要求,也像『早睡早起』一样的被大家所忽视。
仔细思考食物进入人体之后的变化,从口腔经咀嚼并且加入适量唾液初步的处理之后进入胃部,经胃酸的溶解再送入小肠,经胆汁和各种消化酶的分解之后,部份食物呈电解性的液体状态,部份仍是固体的状态。
其中液体的部份才能渗透进入小肠壁被小肠吸收,固体的部份则流向随后的大肠,在大肠中身体进一步把剩下的液体吸收干净,固体的渣渣就成了大便排出体外。
从整个过程中,可以发现食物只有转化成液体才有机会被人体吸收,固体食物是不会被身体吸收的。
而我们所吃的食物都是固体的,因此才需要咀嚼将之磨碎,嚼得愈碎的食物到了小肠时成为液态的比例一定愈高。
现代人囫囵吞式的吃饭习惯,大多数的食物都在很大颗粒的状态下就进了肚子,加上生活习惯不好和阻塞的经络使得消化酶的分泌不足,食物到达小肠时成为液态的比例一定很低,大多数食物都仍然是块状的固体,这些食物最终只能被当成大便排出体外。
虽然吃了很多的食物,可是身体吸收到体内的比例很低。
食物的吸收比例是一个大多数人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总以为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被身体所吸收了,其实只有很小一部份被吸收了,大多数都成了排出去的大便。
而食物被吸收的比例会随着咀嚼的结果而改变。
咀嚼愈细食物到达小肠时成为液态的比例就愈高,被吸收的比例也愈高。
大多数没有被充份咀嚼的食物,只是徒然增加身体消化系统的负担,并且增加大肠中的宿便而已。
人体需要的营养是那些被吸收的食物,因此如果食物的吸收比例愈高,则吃进去的食物量就能减少。
那些饭量愈来愈大的人,很大一部份都是囫囵吞式的吃饭习惯,大多数的食物只是到身体里空跑一遭而已。
『细嚼慢咽』的吃饭习惯可以大幅提高食物的吸收比例,如果能做到『细嚼慢咽』就能减少饭量,是一种健康的节食方法,也是一种不浪费食物的方法。
当食物被吸收的比例提高加上食量降低,则整体肠胃的负担都减轻了,就有机会清理积存在肠胃中的垃圾,解决长久积存下来的问题。
开始『细嚼慢咽』后,饭量就适当的减少,有趣的是『细嚼慢咽』的吃饭方式,很快就会出现饱足感,根本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
唯有好的消,才有好的化
消化一词,其义本广,但现今主要用来做食物的消化了。就食物的消化而言,消归消,化归化。
消在口腔中完成,化则归于肠胃。消的过程可以自主,化就由不得你了。而化必以消为前提,唯有好的消,才有好的化,这是一定的道理。
那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消呢?
从消的造字从水便知,必要口中有水了(唾液),才算得好消,这便是所谓的“食不厌精”!
口中的水为什么这般珍贵?我们看一看“活”字,便一目了然。脾土开窍于口,唾液即为脾涎,我们为什么如此强调咀嚼?
因为细致的咀嚼可促使大量唾液的分泌,而这个脾之液除含有消化酶外,还具有超强的净化解毒能力。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食物未经“消”的过程,便囫囵下之,其结果必然难化,如此,食下的不过是一堆垃圾,何能不病?!
把饭吃好,充分地咀嚼,这是我们从现在就可以开始做到的。
确确实实,我们每一餐饭都能够吃好,大家想想看,又何必去吃药呢?
想减肥,先学会细嚼慢咽
位日本学者11月中旬在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会议上发表了新的研究,表示:
要想远离肥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首先,也是必须要做到:细嚼慢咽。
由广岛大学Takayuki Yamaji博士等心脏病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从2008年起,调查了1000多人(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中642名男性和441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1.2岁。
根据他们如何描述他们日常的进食速度,将这些患者分成了三类:
吃饭速度缓慢
吃饭速度正常
吃饭速度快
五年以后,这1000多人中,有84个人被诊断有代谢综合征,而这其中:
11.6%是吃饭速度快的人,6.5%以正常的速度吃饭的人,2.3%是吃饭慢的人。吃饭快的人比慢的人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高5.5倍!
研究者们还发现:吃饭速度快的人,体重增加更多、血糖更高、腰围更大。
食物进入到我们的胃里以后,饱腹的信号大约在15~20分钟后,才能传递到大脑。
如果狼吞虎咽,很容易就吃“超量”了,不仅摄入了更多的热量,还会让血糖的波动幅度增大,容易导致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进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当你细嚼慢咽时,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大脑也更容易接收到“饱满”的信号,以防用餐过量,有利于体重的控制。
细嚼慢咽也有益于身体健康,比如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减少胃肠的负担、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预防口腔疾病等等。
从下一餐开始,用餐时把自己当成欧洲贵族,专心用餐、小量进食、细嚼慢咽,每餐保持8分饱,用餐时间最好要超过20分钟。
希望大家都能养成“细嚼慢咽”这个好习惯,尤其是减肥瘦身的人哦!
慎言语 节饮食
微信号 : goodhstx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