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华·师者心语 | 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慕光而进,做科学的追“光”者
十年是见证者的十年,深港融合,湾区共赢;十年是教育者的十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十年是奋进者的十年,迈向一流,勇擘新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十周年校庆之际,推出“十年风华·师者心语”校庆专题采访栏目,共邀请到十位师者讲述他们与港中大(深圳)的故事。本期为您带来唐本忠院士的专访。
唐本忠
慕光而进,做科学的追“光”者
点击上方视频观看
在国际发光材料研究领域,他首次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启发了无数原创性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家开拓和引领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年轻时,他到海外求学做研究,学有所成后选择归国育人,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AIE”之父唐本忠。
“我热爱研究,也做过一些工作,现在年纪大了,理应关注下一代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2021年,唐本忠“加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一职,带领这里的师生一起“慕光而进”。
“科学就是要创新,要打破传统的认知”
在港中大(深圳)实验室内,唐本忠向记者展示了装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们通过紫光灯的直射下发出强烈的荧光,非常夺目,也就是这一发现,开启了发光材料应用的新时代。
时间追溯到2001年,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刺激下,发光材料掀起了一股研究“热”,唐本忠却有了与众不同的发现。
“科学研究实际上很多发现是很偶然的。”唐本忠回忆说,学生在做实验时意外发现,HPS分子在分散状态下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但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却出现了发光现象。
显然,这与教科书中的光物理学常识ACQ效应相悖,ACQ效应指的是发光分子在稀溶液里可高效发光,在浓溶液中或固态时则发光减弱直至消失。唐本忠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将这种现象命名“聚集诱导发光”。
“科学就是要创新,要打破传统的认知。”唐本忠随即带领团队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聚集诱导发光在化学传感器、发光二极管、食品质量监测、生命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并致力于推动AIE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让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智慧、高效。
凭借极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以及在化学、材料领域的深厚造诣,唐本忠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奖励,并被授予诸多荣誉称号。尽管如此,他依旧沉浸于科研世界、教育世界。“一位科学家的重要使命是做出标志性的工作,这种工作不仅是为了出名,更是为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增加对自然的理解,将科研成果回馈社会。”
2023年,一本由唐本忠主笔,为儿童精心打造的温馨科普绘本《亮了亮了!我让万物发光》问世。“如果孩子们都认为科学是苦涩的,技术是艰难的,纷纷追求快速赚钱的途径,从长远角度看,这种观念不利于国家发展进步。”正因为此,他希望通过这本科普绘本,让孩子们怀揣热情,在心里播下向往科学的种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创造和批判”
身处大学校园,唐本忠熟知今天的青年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教学方式变化而不适应大学生活,时常陷入“小郁闷”。“培养门门课程都是100分的学生不是我们的目标。通过固有的学习方式能获得好成绩,但同时也限制了思维发展和批判精神的形成。”唐本忠说。
“大学本科阶段对年轻人的成长很重要,是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唐本忠看来,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创造和批判。“大学教育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提问。”
为了践行这一教育理念,港中大(深圳)特别为本科生开设了“院士”授课系列课程,邀请多位院士与教授为全校学生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最前沿的科研进展,讨论交叉学科的结合与创新。在谈及人生经验时,唐本忠常告诫学生,做任何事都需要热情,因为热情能驱动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并且要乐观地向前看和过好每一天。“珍惜并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光,比最终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更为重要。”
“在科研中,我鼓励学生因为实验结果跟我‘吵架’,‘吵架’就表示学生有批判精神。”唐本忠总是鼓励学生们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创新。“做研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必须达成的目标,科学家是要去突破的,要去创造的,你必须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回顾自己三十年的科研与育人生涯,唐本忠感慨良多,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如今,他所培养的学生中,有200多名已成为教授,其中50多名还获得了“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人才称号。在他看来,师生之间本就应该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培养新时代杰出人才,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近些年,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种趋势,这种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港中大(深圳)正是一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大学,年轻且焕发着无限生机。
唐本忠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杂交”具有优势,在文化领域进行“杂交”,同样能够催生出新的、卓越的元素。“东西方文化的‘杂交’旨在剔除糟粕,将其中的精华部分相融合,能带来新的视角,也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他进一步补充道,“深圳是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当然包容度也很高,从这方面而言,在深圳办这样一所大学,我认为大有可为。”
建校以来,港中大(深圳)本科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唐本忠说,“这些学生非常刻苦、努力、优秀,相信通过在校学习,他们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看问题的视角,还能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同样希望为教师队伍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做研究。“港中大(深圳)有一群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他们满怀抱负,充满理想,干劲十足。我特别想支持他们,帮助他们从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萌芽破土,枝繁叶茂。2024年,恰逢港中大(深圳)建校十周年,展望未来,唐本忠感言,港中大(深圳)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领袖级的人才,在这样的愿景下,自己将与学校一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大工程师,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和世界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出品
排版 / 肖毅然 2022级 道扬书院 人文社科学院
◮▽▲▽◮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校园资讯
官方公众号
cuhksz2014
▲新浪微博
▲哔哩哔哩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