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
文章转载自2022年7月22日财新网
作者:蒲肖依
建筑杂志《domus》的文章《展览建筑:展示,而不是谈论》中曾经写道:建筑师设计空间中的形式,而展览即是空间中的形式的,因此展览本质上也是一种建筑。
我们习惯用“视觉的盛宴”形容一场好的展览,但是建筑展览似乎远不止于此。当那些或高耸或匍匐,或宏大或轻灵的建筑成为被观展的内容,我们怎样循着主题、尺度、策展流线、空间布局,去感触设计师的思想,时代的印记,形态的美感和材料的质地?
7月22日起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盛大展出的大型体验式展览——“五感的建筑”,承载着日本著名建筑家隈研吾多年来既逻辑一贯,又不断变化的设计作品,和他在疫情时代对于人与建筑的最新感悟,将前所未有地调动起观者“触、味、嗅、视、听”五感,跟建筑一起触摸、体味、呼吸、凝视、冥想……
点击图片购买展览门票
常见的建筑展览属于单个建筑师或者事务所的回顾性作品展,通过详尽的展品,观众可以对建筑师的理念、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有些大型的建筑展会设特定的主题,将多个建筑师的作品以一个概念为核心集结起来。每届世博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都属于大型的建筑主题展。
此次《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就围绕着一个主题,串联起了隈研吾对设计思想的阐述,建筑手稿、各个尺度的模型、图片影像,书道展示,材料实验室以及数个空间装置等等,丰富而深刻。
“建筑的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类困住,是要让人的身心获得自由。疫情让我们体会到,困在混凝土盒子里,人的身体和精神会承受怎样的压力,因而变得虚弱。”“建筑最大的乐趣,在于它能引起人五种感官的共鸣,这次展览融入了许多刺激五感的元素……五感的建筑让人的身体获得自由,精神获得解放。” 因为疫情,隈研吾坐在他设计的诺大的东京奥运体育馆的中央,隔空向中国观众阐述这个展览的立意和特点。
“一直以来设计建筑的外形时,人们大都注重视觉体验。我认为建筑最大的乐趣在于它能引起物种感觉的共鸣。每座建筑都有独特的气味,我的建筑有我的气息。”
隈研吾展览:入口装置《竹涧》
建筑展通常分为大中小不同的尺度。大部分建筑展是在展览馆等中小型展览空间内,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参展流线,分成不同的区域,给观者一个更具有逻辑性和沉浸感的参展体验。展品的设计可以按照时间线、尺度、类型,也可按照特定的主题进行放置。同时,合适的策展空间设定也增强了叙事性,增加了观者和展品之间的互动。
《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突破了传统尺度的界限,通过庭院式场景的营造呈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然元素融于展览之中的沉浸式多维体验式建筑展。现在展厅里共有:模型37件,材料装置5件,大型装置2件(入口装置、茶室),手稿39件,书道作品12件。展览首次推出了创新的数字影像空间,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实际大小的茶室,让观者深刻体会隈研吾作品中蕴含的空灵气质。同时还包括七段为不同主题场景创作的独立音乐和香氛气味。
隈研吾作品:日本新国立竞技场,以现代的方式再现日式传统建筑所持守的屋檐之美
首先建筑展和任何展览一样,策展人大多会精心设计一条参观流线,主要分为直线、环线或流线。观者可以在策展人思想的牵引下,与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亲密接触”。
此次隈研吾展览就是沿着流线精心排布的一次展览,从入口处的柱子搭建的装置,以神秘而悠远的气息将观者引入室内空间,到第二部分展览的核心部分,展示了隈研吾大量的建筑模型和手稿,展台的设计也颇具巧思,充满了灵动清透的“隈式风格”。
隈研吾展览:展台设计
在了解了隈研吾所设计的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杰出作品后,观者会对“V&A Dundee博物馆”2500个水平混凝土板所构成的外立面而叹为观止,为结合了日本传统美学和当代建筑元素的梼原木桥博物馆拍案叫绝。
隈研吾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
© Takumi Ota
由“动”至“静”,此时观者被引入书道作品的展示空间,“我写的书法作品是就我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它你可以更多地了解我这个人。”这是隈研吾书法首次公开展出,作品与其设计理念一脉相承,展现出他追求自然融入与侘寂的生命哲学。流线型的展厅设计,将秩序与偶然相结合,观者充分的自由流连于其中,感知建筑师对自然、美学与哲学的思考和感悟。
隈研吾展览:书道展示
每个陈列展示的空间都有不同的氛围,带给人不同的空间体验,而展品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有所不同。此次隈研吾展览为了给观者更直观的体验,搭建了建筑展少见的“数字影像”之屋,让人从前一段的实体具象的展品中跳脱出来,进入了一个虚幻构想的新奇空间。
透过数字三维建模的方式与动画制作将整个建筑搬进屏幕,再通过音乐和数字渲染,让建筑流动起来,将“大地觉醒”,“叠影之境”“隐世之美”三重大气磅礴的景象透过展厅投影给观者,让观者近距离体验隈研吾建筑的奇迹。
隈研吾展览第三部分:建筑数字影像展示
第四部分茶室与冥想空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指向,比如装置作品《虫塚》对于死亡与存在的思考,比如小建筑《TAO》对于冥想与自观的体悟。隈研吾在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茶室的设计,包括日本东京的根津美术馆,茶室位于园林的一隅,静谧而惬意。而在观看了前三部分有些疲惫的观者,正巧可以走进一片竹林,在由竹木所延展构造的螺旋结构茶室中静坐,仿佛被清风轻抚,能听到鸟语闻到花香,这正是隈研吾精心设计的可触发“五感”的展陈空间。
隈研吾展览第四部分:茶室与冥想空间
建筑展所包含的内容物琳琅满目。从设计草图,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从设计意图说明,可以读懂设计师想表达的主题,和设计所涵盖的“基本面”。接着看设计图纸,这方面对非专业人士更多是一种直觉的体验,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可以与模型相对应来看,从各个侧面了解建筑的形体构成。
隈研吾的建筑取材多样,木头、柱子、玻璃、瓦片、不锈钢等皆为他所用,然而他的每一个作品都能够在创建文化地标的同时,深深融入到相应的地域文化气质和自然风貌中去。建筑模型是以直觉呈现的方式让观众体会到隈研吾建筑的魅力,和他对设计细节的考究。
观者可以通过隈研吾作品的三维实体模型观察他所选择的材料与构造。模型通常采用多种材质,有些是为了构思推敲所用的草模,采用纸板、泡沫等粗糙的材质;有些是为了展示所做的精模,采用木质、塑料、金属等材质。有时候还会有1:50甚至更大尺度的模型,可以仔细研究建筑的细部。
隈研吾展览:浅草文化观光中心模型
观看一场精心筹备的建筑展是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启发和视觉享受的:从尺度、主题方面可以看出展览的规格和内容倾向性,从策展人设计的展览流线可以观察到展览策划明确的逻辑,良好的展陈空间和氛围可以为观者提供更好的互动体验和沉浸式感受,丰富的手绘、模型、图纸、图片及影像等内容物会多角度呈现建筑师的作品和背后的设计思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及虚拟现实也成为了展览的创新手段,为参观者和作品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新的路径。
从这几个角度,会对《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的整体布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达致灵魂的共鸣,则需要带着一颗虔敬与开放的心,去真正体会隈研吾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涵。
从早先提出的“负建筑”“反造型”,到新近提出的“五感建筑”,隈研吾堪称建筑师中的哲学家,他的设计可以从物质、社会、知识三个层面去领会,物质性包括大师对地理环境的解析和重构,对材料的选择;社会性包含对客户需求的合理回应,对使用者的同理心,及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感;知识性则涵盖对节能环保、新结构、新建筑语汇的使用,以及如何将一个最初的设计理念贯穿到建成项目始终。
不同于形态优先,视觉至上的20世纪建筑设计,隈研吾这就是想做“诉诸于所有感官的建筑”。“也许,这是建筑能够给疫情后的人类带来的慰藉。”这位建筑大师如是说。
现在,我们可以准备好“触、味、嗅、视、听”,开始一场酣畅淋漓的建筑之旅吧!
©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2022年7月22日财新网,作者:蒲肖依。
点击图片查看展览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展览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展览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