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嘉德展览|故宫博物院藏 17-20世纪中、西玻璃文物与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首次集体亮相

中国生产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三百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出土最早的玻璃制品是大家熟悉的越王勾践剑在剑格两面就镶嵌有玻璃和绿松石


历史上,玻璃都是作为昂贵华美的材质之一,出现在王墓陪葬品、皇室供奉品中。经历了漫长发展的历史沉浮,玻璃制造业在清代以宫廷玻璃为代表焕发出勃勃生机。


点击海报,购买早鸟票


此次“澄凝琼英——故宫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是嘉德艺术中心携手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第五个专题展览,亦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藏17-20世纪中、西玻璃文物与相关研究成果的首次集体亮相。展览甄选故宫珍藏玻璃文物120余件(套),以“瑶琰映彩”“迸火流金”“流景凝霞”三个单元,多方位展现玻璃精品的色彩、器形、装饰、工艺及其在宫廷生活中的使用。



历史上对玻璃的称呼有许多,例如“璆(音球)琳”“琅玕(音郎干)”“颇黎”“琉璃”等。到了清代,宫廷普遍使用“玻璃”一词,民间以山东博山为代表依旧沿用“琉璃”的称呼。晚清民国时期,用“料器”指代玻璃的现象在北京兴起,大约是源于玻璃制造行业中对于“玻璃料”或“硝子料”简称为“料”所形成的文玩行话。


白色玻璃双螭纹钟式佩

热铸造,冷加工


白套彩色玻璃鼻烟壶

套玻璃



清代玻璃色彩的绚丽,造型的丰富,在以往中国玻璃史上所未有。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秉持着雍正皇帝“不要失其内庭恭造之式”的谕旨,一方面汲取传教士们带来的欧洲先进玻璃技术,一方面在外形设计上力图不失传统,致使清宫玻璃既保持着同宫廷玉器、瓷器一样的宫廷风范,又不时闪烁着域外文化的特殊魅力。



赤、橙、黄、绿、青、蓝、紫,玻璃在不同金属着色剂的加持下呈现出缤纷效果。据档案记载,仅单色玻璃在雍正朝就可达到30种颜色,其中分为“涅玻璃(不透明玻璃)”和“亮玻璃(透明玻璃)”。在单一色彩的基础上,利用玻璃的熔融特性,还实现了玻璃多色混合、套玻璃等一器多色的工艺效果。


黄玻璃天球瓶

清雍正

模具吹制


白套红玻璃笔筒

套玻璃


白套红玻璃缠枝花纹渣斗

清乾隆

套玻璃


清宫玻璃造型追古崇礼:远效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近仿前明的三足炉,当然也大量借鉴同时期瓷器和玉器造型。双陆瓶、八棱瓶、天球瓶等成为清代玻璃烧制的定例。外形保持传统的同时,也不乏展现材质塑形的特点,焕发超出时代的审美气息。


黄套红玻璃

团寿字花卉纹豆

清乾隆

套玻璃


  瓦纹豆

  西周




白套蓝玻璃

缠枝菊纹三足樽式炉

清乾隆

套玻璃


  青花博古图

  三足樽式炉

  明崇祯




清代宫廷造玻璃突破工艺壁垒,纹饰表现上力图与御窑瓷器比肩。龙纹、螭纹等御用题材自不在话下,花鸟纹、折枝花纹等文人气息浓厚的样稿也同样工整清丽。瓷器之外,漆器、铜胎珐琅器也是效仿的对象。有清一代,玻璃器跻身于宫廷御制传统工艺品类之列,独树一帜。


白套蓝玻璃龙凤纹瓶

清乾隆

套玻璃 


青花釉里红灵螭图天球瓶

清雍正



清代玻璃发展辉煌的一大标志便是吹制技法的恢复。造办处玻璃厂从创建伊始便以模具吹制为主要成器工艺,并辅以各类冷加工工艺,一改南宋以来罕见吹制容器的境况。在此基础上,套玻璃、玻璃胎画珐琅、点子玻璃等等诸多工艺逐渐繁荣起来。


白套红玻璃鱼式鼻烟壶

清乾隆

自由吹制玻璃,套玻璃


白玻璃绕彩丝玻璃螺旋纹瓶

清乾隆

绕丝玻璃


铜胎嵌金星玻璃冰裂纹笔筒

金星玻璃,镶嵌玻璃

   


玻璃因取材方便、可塑可雕、晶莹剔透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装饰着清代宫廷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书房案牍之间到闺房妆奁之内,大到可映整身,小则盈握在手。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玻璃制造逐渐褪去手工技艺的独特与稀缺,昔日珍稀之物日趋平常。玻璃类器物从赏玩摆设迈向装潢建材等广阔的实际应用。

金星玻璃雕山水人物图臂搁

金星玻璃,热铸造,冷加工


铜镀金冠架式水法跑鸭钟

18世纪英国


玻璃塔

清 

铸模玻璃,模具吹制


历经二百余年的清宫玻璃生产为中国玻璃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在其带动下,古籍中的“千年冰”最终走入现实生活。清代玻璃融汇中西技艺之特长,汲取传统美学之精华,兼容并蓄,独树创新,绽放出跨越时代的魅力。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嘉德展览|故宫博物院藏 17-20世纪中、西玻璃文物与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首次集体亮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