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18级学弟学妹们的一封公开信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前几天我就法学学习、班级建设、大学生活以及创新创业等相关话题与大家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回到北京后,我发现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介绍还不是很全面,一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一些建议没有清晰的说明,因此趁着你们还记得这次交流的内容做个简单的总结与说明,希望对你们未来的成长有所帮助!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其实我们对于你们多多少少是存在一些畏惧的,虽然我们都在学习法律,但是你们这一代与我们这一代学习法律的心情、群体性格以及相关知识储备、资料储备还是存在巨大差别的。说实在当前我们是既希望招录你们95-00后法学人才也惧怕招录你们,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才是更合适的与你们沟通的方式,怎么才能更好的发挥你们的才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就促使我去选择当天的交流方式,让你们参与整个分享活动,尽量让你们从中有所收获。说实话我们当初也有相应的经验分享会,但是过后自己基本上已经不记得什么了,只记得“即来自则奋之”“大学失败的成本很低”这两点。我也害怕这次分享之后在某个时间点你们都忘记了,对你们的学习生活没有一点促进作用。因此在分享的开始,我就让大家去体验三个你们未来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如何进行记录与复述”“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必须说明这个体验没有很好的实现,你们当前还没有进行班委以及团支部的组建,这样我提出的第二问题没有得到回应。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让你们的临时负责人去当面介绍一下通知你们参与活动的短信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告诉你们这些班干部到底是怎么服务你们的,你们应该理解到他们的辛苦,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另一方面是想告诉你们很多问题应该多去思考一个为什么,以及如何构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一定会有大量的不是那么顺心如意的事情,也会存在一些不公,我希望你们既要正视不公的存在是正常现象,也要去思考如何去努力弱化掉一些不公,争取更加公平的制度设计。)
其次,需要简单回应一下我提到的逃税罪问题。在分享过程中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一种解读方式,以及我们进行法学学习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一些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例如对制度背景的了解,对立法说明的研读,法律后果意识的确立(即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将会产生什么的社会反映,以及由此引发的新问题是我们想看到吗?))。
顺着上面这个话题,我想提示大家的是,特别是对于大一、大二学生当前我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证据思维、程序思维,因此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去过多的关注一些热点事件,特别是一些未经权威机构报道的事件,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这些新闻报道大部分都是要被反转的,而且不少事实大家是不可能看到的,你去关注不仅不会帮助我们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与思维习惯,而且会浪费我们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建议大家还是应该多去关注一下身边的人与事,多去读一些书,多去看一些历史纪录片。例如在本次分享中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分享在北京的一些精力,而是举了学校餐厅的横幅、2号教学楼下面的校长信箱公开信等大家身边的问题。法学的学习不一定非得用国家大事、社会大事进行分析研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法律纠纷、规则解读等待我们去思考。
接着,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尽快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太多的经验分享如果没有自我的学习与实践,会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的。希望你们不要始终纠结于如何考试,如何进行法学学习,而是去做当下应该去做的事情:认真的听课记笔记,认真的研读图书,积极的参与学校、学院、班级等组织的活动,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锻炼身体。我想随着你们不断的去尝试,不断的去反思,你们会发现很多当前的疑难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再者,希望你们去思考与发现可以利用的资源。你们作为法学院第一届全部文科一本分数线招录的学生,相较于之前的14届学子有巨大的优势,就是你们基本上处于同一学习水平上,你们有更多的共同点可以使用,这样对于你们进行团队组建以及推荐相关课程的教学都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借鉴我们这些学长学姐建议的同时能够去探索属于你们自己以及未来法学院独特的培养与成长模式。在这次分享会上我给大家提了两个相关的建议“一是建议你们去自己起草、修订、论证与执行班规,让大家都体验一下立法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问题;二是建议你们向2004级、2005级学长学姐发出邀请,让他们分享毕业十年的成长之路,让你们对于自己未来十年可能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直观与全面的认知,而不是局限于短暂的一年学习,毕竟我们的教学与就业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在此,我们也希望你们能够从教师或者教育家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培养方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赶快修够一定数量的学分,让自己毕业就好。
除了上面两个建议,也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利用班级比较团结、学院与老师比较重视与支持的大好背景,积极的开展读书会,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在这方面在分享过程中我也提到我们校友愿意出一份力,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在华水还有1000多名法学专业校友以及近千名法学二位学校友在关注你们的成长成才。
最后,分享几个你们会遇到的问题供你们去思考与讨论。
1.何谓助学金?假设有两个同学:一个家庭最近欠下十万的欠款,一个家庭长期处于勉强维持平常人生活的状况。仅从金钱的角度来看,前一个家庭一定比第二家庭更缺钱,但是这是否就是我们助学金资助的对象呢?我们助学金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希望你们能够公开讨论与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去构建更加公平与合规的助学金评定办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一些规则的制定以及论证过程中,然后使用一些后果性思维去思考一下,如果采纳这种观点,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2.社团活动与兼职的功利VS法学学习的能力培育。在此我想让大家去思考的是如何避免一些当前功利性思维对自己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里面就不得不提到很多人会参与其中的社团活动与兼职工作。对于这一问题刘老师已经在当天的分享活动中有了明确、准确的说明,但是我希望你们去认真的思考与讨论一下,特别可以把它作为你们的一次辩论赛主题,去进行认真的思考与辩论,你们要分成对立的双方,然后去尽量找到对方的缺点与不足进行辩论,最终我想让你们去总结一下怎么去避免与弱化这些缺点与不足给你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要让你们成为社团活动与兼职的奴隶,而是成为助推你们成长的途径。
3.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当前我们对大学生的培养更多的强调阅读,但是作为特别依靠写作为生的法律职业,我希望你们在阅读的同时能够积极的写作,刚开始不需要写太多,关键在于坚持下来,并且要养成喜欢分享、善于分享的好习惯。
4.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在分享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是基于我们当时的教学状态进行的分享,因此在你们还没有正式开启大学英语的学习时就告诉你们“不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你们要让老师积极服务你们”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是我们觉得从大部分学生对没学好英语,饱受英语折磨的客观现实与反思来看,这个建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你们能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让课堂成为你们各方面英语技能提升的场所,而不是被动学习的场所。”
5.常规辩论赛是否已经演变成不讲逻辑的辩论赛?我们当前的结论是不少辩论赛已经成为不讲逻辑的辩论赛,而且我们法学专业在逻辑教学方面是存在一定的欠缺的,记得大三的时候在省检察院有一位检察官问我的不是有没有学某某法,而是有没有学逻辑学,是否知道如何论证等。是的,在我分享时提到的几个示例,可能在某种角度来说某些观点是非常对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些观点存在不少的逻辑问题,往往是将道德判断凌驾于逻辑判断之上,外行人看着写的真好,内行人看了就可以马上找到其致命缺点。希望你们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希望你们不要把在分享会中提到的我们这几届存在的“辩论赛只要大一不参与基本上以后就没有机会参与了”不良现象给彻底改过来。我们进行辩论赛的目的不只是夺取名词,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大家可以通过创建“课前十分钟演讲与分享”活动提升每个同学的演讲能力,希望同学们要关注咱们所有同学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给别人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希望大家积极的给他人提出改善建议。
6.个人购书还是集体购书?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始于大三。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法学图书比较匮乏,当前虽然有所改观,但是还有太多的经典与新图书需要购买。而一个人购买经济成本又太高,因此建议你们集体购买,然后传阅着阅读,这样也可以作为你们读书会交流的图书,可谓一举多得。(当前在此既然是公开信,我也会把这个建议格外标出来,并且发给广大校友,希望我们广大校友能够不定时的捐赠一些图书给你们,到时候希望你们确定班委之后给我们反馈一个接收图书的联络人以及邮寄的基本信息,方便校友赠书。)
7.office的学习与使用。在我们那时候电脑还不是那么早的人手一个,因此我们大一计算机的学习基本上没学好,这样给我们留下来一些致命的知识与能力欠缺,那就是很多人不能熟练的编排word文档,不会制作PPT,不知道如何使用excel表格,希望你们能够在这方面加强训练,不要到使用时再补相关的知识漏洞,代价太沉重的。
最后的最后,我欣喜的看到大家在入学一个月已经参与了大学生军训、开学典礼、专业认知教育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研读经典图书等活动,也听到刘老师对你们提出的高要求与殷切希望(真是有点羡慕你们啊)。我想只要你们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中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尝试,一定会创造属于母校法学教育的新辉煌。
2018年10月13日
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拟立项名单的公示(法学类项目名单)